2021学年角的度量教学设计及反思
展开
这是一份2021学年角的度量教学设计及反思,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温故知新,探究新知,实践练习,总结提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角的度量》教学设计教学思想:本节课的设计紧扣《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主导和强调的宗旨: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它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本节课结合图片、视频、课件,使得学生对知识的认知从感性过度到理性。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探索的能力,通过自主学习来完成对知识的初步认知和理解。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通过对重点指引和难点突破,帮助学生完成从对知识初步认识和理解升华到对知识的综合理解和应用,从而真正的转化为知识和能力。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在上一节课《角的认识》的基础上,学习用量角器度量角的度数,通过实际演示、视频演示观看、展示示意图,引导学生学会正确使用量角器,正确读出一个角的度数,真正理解一个角的大小只与角的开口大小有关,和角的两条边的长短无关。亦为下面学习《角的分类》和《画角》打下基础。教学内容:课本P40 —P41《角的度量》。教学目标:1.让学生认识量角器,会用量角器量角。2.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学习活动,形成度量角的技能,发展空间观念。3.让学生体验学习的乐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学重点:认识量角器,掌握量角的方法。教学难点:正确使用量角器量角。教具准备:课件、量角器、三角板、以及打印好的相关练习题。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流程:温故知新(5分钟) 探究新知(15分钟) 实践练习(15分钟) 总结提高(5分钟) 教学过程:一、温故知新 1. 温习旧知:①看图说一说下面图形,那些是角? ②回顾,并说说什么样的图形叫做角? 2. 试一试判断哪一角大?哪一角小?你是怎样判断的?(让学生猜测一下如何判断一个角的大小,从而引入探索新知)二、探究新知 1. 认识度量角的单位:人们将圆平均分成360份,将其中的1份所对的角作为度量角的单位,它的大小就是1度,记作10。 (出示两个圆,一个平均分,一个没有平均分,让学生首先在感官上认识一度角的大小)2. 认识量角器。(出示不同的量角器,并给学生解释各个量角器的适用范围)3.学习用量角器怎样度量一个角的度数。(通过观看量角视频和量角示意图,引导学生总结量角步骤)量角的步骤: ①把量角器的中心与角的顶点重合, 00 刻度线与角的一条边重合。 ②角的另一边所对的量角器上的刻度, 就是这个角的度数。 三、实践练习 1. 观察这几幅图,判断谁会正确的度量角的度数?2. 游戏练习,老师摆动拇指和食指之间的夹角,认识角怎么变大变小。 3. 看图,读出每一个角的度数。 4. 自我考验,我自己也正确的量一量这些角的度数。四、总结提高 1. 小结: ①这一节课我们学会了怎样量一个角:a把量角器的中心与角的顶点重合, 00 刻度线与角的一条边重合。 b角的另一边所对的量角器上的刻度, 就是这个角的度数。 2.动手操作:量一量身边物体的角。(进一步巩固量角步骤及方法) 板书设计: 量角器:中心点 0刻度线 内圈刻度 外圈刻度度量方法:①量角器的中心点和角的顶点重合 ②量角器的0刻度线和角的一边重合 ③量角器上的刻度就是这个角的度数教学反思与回顾:《角的度量》的教学难点有两个:一是量角器的摆放,二是利用内外圈的刻度正确读出角的度数。本节课为突破难点利用如下对策解决:1.由角的大小的意义引出可以用单位小角来度量角的大小。2.做游戏(两个手指变化的夹角)想象角的动态变化,为抽象的量角器测量奠定了直观的基础。3.学习量角器的测量和内外刻度原理,都是采取层层渗透、处处铺垫的方法,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小学数学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角的度量教学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准备,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小学数学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角的度量教案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目标制定的依据,教学策略,教学过程,设计意图,课后小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小学数学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角的度量教学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融合迁移,建立1°的空间观念,估量结合,明确度量角的含义,探究交流,形成量角技能,操作应用,拓展延伸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