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0-2021学年第二节 离子反应第1课时教学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第二节 离子反应第1课时教学设计,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对比分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通过实验、假设、推理等过程,以探究的方式建构电离模型,并以此认识电解质;能用电离方程式表示某些酸、碱、盐的电离。教学重点:建构电离模型教学难点:电离模型、电解质概念教学过程时间教学环节主要师生活动 环节一引入展示图片。【引入】由湿手易触电引出化学问题,探究NaCl溶液的导电问题。 环节二建立电离模型【活动1】设计实验证明NaCl溶液能够导电。 【活动2】探究NaCl溶液能够导电的原因。【猜想】1.水能导电;2. NaCl能导电;3.水和NaCl共同作用能导电。【实验】蒸馏水、NaCl固体的导电性实验。【猜想】NaCl溶液中有自由移动的带电粒子。【实验】熔融NaCl的导电性实验。【对比分析】【展示】微观示意图,将猜想直观具体化。小结:通过对比这四个实验,我们知道了湿手更易触电的原因是残留在人手上的汗水中的NaCl,在遇到水形成NaCl溶液的过程中,原来不能自由移动的钠离子和氯离子变成了能够自由移动的水合钠离子和水合氯离子。当然人手上也可能沾有其它遇水能导电的物质。电解质溶于水或受热熔化时,形成自由移动的离子的过程叫做电离。像氯化钠这样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叫做电解质。【思考】结合初中学习过的物质导电性实验,列举电解质。 环节三符号表征电离过程【活动3】用化学用语表示NaCl的电离过程。小结:明确电离方程式的书写规则。 环节四应用电离模型 【任务一】结合资料分析BaSO4在水中的存在形式。资料1 25 ℃时,BaSO4溶解度为2.38×10-4 g资料2(25 ℃)小结:判断物质在水中的主要存在形式的方法。【任务二】从电离的角度,认识酸碱盐,并完成电离方程式的书写。 环节五总结【讨论】如何判断某物质是不是电解质?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高中化学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一节 物质的分类及转化第1课时教学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阅读资料,思路外显,展示图片,科学探究,实验视频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化学第三节 氧化还原反应第1课时教学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认识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认识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巩固提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化学第三节 氧化还原反应第1课时教案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认识氧化还原反应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