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力(教案)人教8下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6/12285636/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7.1力(教案)人教8下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6/12285636/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 7.2弹力(教案)人教8下 教案 4 次下载
- 7.3重力(教案)人教8下 教案 2 次下载
- 8.1牛顿第一定律(教案)人教8下 教案 2 次下载
- 8.2二力平衡(教案)人教8下 教案 2 次下载
- 8.3摩擦力(教案)人教8下 教案 2 次下载
2021学年7.1 力教学设计
展开第七章 力
第1节 力
第1课时 力与力的示意图
1.通过活动和生活经验感受力的作用效果;
2.知道力的概念和力的单位;
3.知道力的三要素,会用示意图表示力。
力的作用效果
●自主预习
阅读课本第2、3面,回答下列问题:
(1)力有如下两大作用效果:
① 力能改变物体的形状 ;
② 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
(2)力能不能看见?不能,我们是通过力产生的作用效果来感受力的存在,这种物理研究方法我们叫做“转换法”。
●小组讨论
请小组同学合作,完成如下探究:
(1)用力捏橡皮泥,松手后,观察橡皮泥的形状;用力拉弹簧,观察弹簧的形状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
(2)如图,让小铁球两次从斜面上滚下,分别在小铁球的前方、侧方放一个磁体,观察小铁球的运动情况有什么样的改变。
●教师点拨
1.形变包括形状和体积的改变,形变可以是很明显的,也可以是非常微小的。
2.运动状态改变包括物体的运动速度改变(加速、减速)或运动方向改变.
3.关于力的作用效果,要理解成用力可以(或能)产生什么样的作用效果,而不能理解成力一定能产生什么样的效果,可引导学生举例加深理解(比如一小孩用力推一辆重型卡车,卡车的表面可能发生微小的形变,但运动状态是不可能改变的).
●跟踪训练
1.用手拍桌面,手会感到疼,这说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用力捏一下空易拉罐,易拉罐变扁了,这说明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
2.小亮参加立定跳远考试,起跳时他用力向后蹬地,就能向前运动,一是利用了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二是利用了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力的概念和力的单位
●自主预习
阅读课本第3面,同时观看课件上的图片,展示日常生活中、体育活动中以及工农业生产中与力有关的现象,完成填空:
(1)日常生活中:手拍打桌子、人推车、用手捏橡皮泥……(学生实验:手拍打桌子,感受力).
(2)体育运动中:足球运动员踢足球、举重运动员举起杠铃、排球运动员托球……(学生举例)上面这些有力出现的实例中都与人有关,都伴随有肌肉紧张,所以力的概念最初是由肌肉紧张而来的.
(3)工农业生产中:汽车拉拖车、起重机吊起货物……(学生举例).
1.人用力推小车,人对车施加了力,施力物体是人,受力物体是车.
2.人用力拉弹簧,人对弹簧施加了力,施力物体是人,受力物体是弹簧.
3.起重机提重物,起重机对重物施加了力,施力物体是起重机,受力物体是重物.
以上现象说明力的特点是:要有推、拉、提、压、击、打、拍、吸等作用,所以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即推或拉的作用).
●小组讨论
1.有力的作用至少存在两个物体,施加力的作用的物体叫施力物体,承受力的作用的物体叫受力物体,一个物体能不能产生力的作用?
2.相互接触的物体可以有力的作用,不接触的物体也可以有力的作用吗?
演示实验:用磁铁靠近大头针(不要接触)
现象:大头针被磁铁吸引;
说明:不接触的两个物体也可以有力的作用.
3.由前面一些现象,我们可以把力分为接触力和非接触力,如:磁力、地球吸引月球、太阳吸引地球的吸引力……属于非接触力,常见的推、拉、挤、压、托……属于接触力.
●教师点拨
上述现象中存在的共同地方:物体-作用-物体.有力存在时,总有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发生了作用,推、拉、挤、打、压、吸引、举、排斥等等都是对这些作用的具体描述,由此得出力的定义: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跟踪训练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
A.不接触的物体之间不可能有力的作用
B.力可以脱离物体存在,比如引力
C两个物体相互接触就一定有力的作用
D.任何一个力必定存在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 以下描述的各力中,两物体必须接触才能发生相互作用的是( C )
A.地球对人的引力 B.磁极间的作用力
C.支架对磁铁的支持力 D.两带电气球间的斥力
力的三要素及力的示意图
●自主预习
阅读课本第4面,完成下列问题:
(1)物理学中,把力的 大小 、 方向 、 作用点 叫做力的三要素。
(2)力通常用 一根带箭头的线段 表示。线段的起点(或终点)表示力的作用点;箭头的方向指向力的方向;线段的长短表示力的大小。箭头旁用字母表示受什么力。
●小组讨论
请各组同学合成,完成下列探究:
(1)用大小不同力拉同一根橡皮筋,橡皮筋的形变程度是否相同?
(2)手握着门把手,用同样大小的力分别从教室的内外推门,门的运动状态改变是否相同?
(3)找班上一位“大力士”(男生),用同样的力从门外推门的把手处和靠门轴处,门的运动状态改变是否相同?
通过以上实验:我们可以得出,力的作用效果跟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有关.我们把这三者称之为“力的三要素”,因为影响力的作用效果的因素有多个,所以我们在探究多因素影响同一物理量时,应采取控制变量法进行探究.
2.力看不到,摸不着,为研究力方便,我们要学会如何用几何模型来表示力,具体方法:
沿力的方向画一条线段,在线段的末端画一个箭头表示力的方向,线段的起点或终点表示力的作用点,线段的长短表示力的大小(若已给出力的大小最好在箭头附近标示出力的大小),这种画力的方法叫力的示意图.
- 一木块放在水平地面上,画出木块受到水平向右拉力的示意图.
解:
●教师点拨
1.由于影响力的作用效果有多个因素,在探究力的三要素如何影响力的作用效果时,应采取控制变量法进行实验,注意控制变量法的语言叙述.
2.画力的示意图时,受力物体可用长方形或圆形这些较简单的几何图形代替.
●跟踪训练
1.如图所示实验,表示力的作用效果与( B )
A.力的大小有关 B.力的方向有关
C.力的作用点有关 D.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都有关
2.如图所示为小明拉车的情景,请画出绳子对车的拉力示意图。(力的作用点A已画出)
答案
教学至此,敬请使用学案当堂训练部分.
第2课时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了解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并能解释有关现象.
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自主预习
阅读课本第4、5面,回答下列问题:
- 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力时,另一个物体也同时对它 施加力的作用 ,即 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
2.播放一段视频:赵本山《卖拐》的一段
跺脚,麻不麻?为什么脚麻了呢?(若条件允许,让学生自己试试)
●小组讨论
请各小组同学合作,完成下列探究:
- 如图,请一个同学穿上溜冰鞋,向前推墙,观察发生的现象。
2.如图,在两个靠得很近的小车上分别放上一个磁体(同名磁极相对),松手后观察发生的现象。
3.请你解释:为什么用手拍桌子时,手会感到痛?
4.想一想:两个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可能有什么关系?
分析:火箭向下推燃气——燃气向上推火箭;手向上提水桶——水桶向下拉手;游泳时,人 向后推水——水向前推人。
由此得出:(1)相互作用的两个力方向相反;(2)作用点分别在两个不同物体上;(3)同时产生﹐同时消失(可让学生用手指按压笔尖感受)。
那么,相互作用的两个力的大小有什么关系呢?(用两个弹簧测力计相互拉)
左边的弹簧测力计一个有读数,是哪个物体对哪个物体的作用力?右边一个是否也有读数?又是哪个物体对哪个物体的作用力?
两个示数大小是否一样?两个弹簧秤的轴线是否在同一直线上?
结论:相互作用的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不同物体上,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教师点拨
1.本节课时内容安排较少,其目的是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这个普遍规律,在此基础上弄清相互作用的两个力的特点(这点很重要),其中在探究相互作用的两个力大小关系时要用到力的测量工具,可跟学生简单介绍弹簧测力计,而弹簧测力计的测量原理及方法不必深挖;
2.相互作用的两个力的特点,可以从两个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上进行分析总结(等大、反向、同线、异体);
3.相互作用的两个力大小虽然相等,但是作用在不同物体上,即受力物体不同,所以作用效果可能会不一样(可观看附图:当跑车撞上电线杆).
●跟踪训练
1.能证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现象是( C )
A.用石头碰鸡蛋,鸡蛋破了
B.用手拍桌子,桌子上的小纸团跳起来
C.用刀切菜,刀口变钝
D.用脚踢球,球向前飞出去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2.两只鸡蛋相碰往往只碰破其中一只,有关碰撞时相互间力的作用说法正确的是( A )
A.两只鸡蛋受力一样
B.破的那只鸡蛋受力大些
C.没破的那只鸡蛋受力大
D.两只鸡蛋受力大小无法比较
3.跳高运动员起跳时总是用力向下蹬地,利用的物理知识是 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
4.如图当电风扇工作时,空气会由静止到流动起来,这能说明力能 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同时小车将向右运动,原因是 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类似的装置可以应用在某些交通工具上,试举一例: 直升飞机的螺旋桨 .这类交通工具在月球上是无法工作的,这是因为 月球上没有空气 .
5.如甲图所示,小红站在竖直墙壁旁.当她水平向右推墙时,墙对她产生一个作用力F使她向左运动.在图中作出墙对小红作用力F的示意图.
答案
6.如图所示,小强和小丽坐在滑板车上,各自握住绳子的一端,同时向相反地方向用力拉动绳子。请你写出在此情境中涉及的两个物理知识。
【答案】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教学至此,敬请使用学案当堂训练部分.
教科版八年级下册1 力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是一份教科版八年级下册<a href="/wl/tb_c57334_t8/?tag_id=27" target="_blank">1 力教学设计及反思</a>,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认识力,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力的作用效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物理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一、力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一、力教案,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物理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一、力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一、力教案,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新课引入,新课教学,小结,作业,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