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精品教案
- 10.1浮力(教案)人教8下 教案 2 次下载
- 10.2阿基米德原理(教案)人教8下 教案 2 次下载
- 11.2功率 人教8下学案 学案 3 次下载
- 11.3动能和势能人教8下学案 学案 3 次下载
- 11.4机械能及其转化 人教8下学案 学案 3 次下载
初中物理10.3 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导学案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10.3 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导学案,共5页。
第3节 浮力的应用第1课时 浮力的应用1.物体的浮沉条件;2.知道浮力的应用,轮船、气球、潜水艇的浮沉原理. 物体的浮沉条件●自主预习 阅读课本第57面,完成下面填空:1.物体的浮沉决定于它受到的浮力和重力的大小.2.物体的浮沉条件:①当F浮 大于 G物时,物体会上浮至漂浮;②当F浮等于G物时,物体会漂浮或悬浮;③当F浮 小于 G物时,物体会下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小组讨论1.物体浸没时上浮或下沉(不考虑水的阻力)的过程中,所受到的浮力和重力的大小 不变 (填“变”或“不变”),悬浮和漂浮时,物体受到的浮力和重力 平衡 (填“平衡”或“不平衡”),悬浮时物体 完全浸入(浸没) 在液体中,而漂浮是物体上浮的最后结果,此时物体静止在液面上,一部分浸在液体中,一部分露出液面,所受的浮力 等于 重力.2.阿基米德原理的表达式是F浮=G排 ,推导式为F浮=ρ液gV排 ,实心均质的物体重力G物=ρ物gV物 ,当把此物体完全浸入某种液体中时,则V排 = V物,松手后,若:①F浮﹤G物,可得ρ物 >ρ液,物体下沉;②F浮=G物,可得ρ物 =ρ液,物体悬浮;③F浮﹥G物,可得ρ物 <ρ液,物体上浮。3.农业生产中常用盐水浸泡法来挑选种子:将要筛选的种子浸入浓度适宜的盐水中,饱满的种子会沉在底部,而干瘪虫蛀的种子会浮在液面上,你知道这种方法的科学道理吗?●教师点拨 漂浮与悬浮 相同点:物体处于二力平衡状态,浮力等于重力,即F浮=G物. 不同点:漂浮是物体在液面上的平衡状态,物体只有部分浸入液体中,V排﹤V物;而悬浮是物体在液体内部的平衡状态,物体此时全部浸入(浸没)液体中,V排=V物.●跟踪训练1.把重5N、体积为0.4dm3的物体投入水中.若不计水的阻力,当物体静止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g取10N/kg)( D )A.物体漂浮,F浮=5N B.物体漂浮,F浮=4NC.物体悬浮,F浮=5N D.物体沉底,F浮=4N提示:题中没确定物体浮沉状态时,必须先判断物体的浮沉状态,再计算浮力.同一只鸡蛋先后放入甲、乙两杯不同浓度的盐水中,鸡蛋在甲杯处于悬浮状态,如图甲;在乙杯处于漂浮状态,如图乙.可以肯定的是( A )A.甲杯盐水密度比乙杯盐水密度小B.甲杯盐水密度比乙杯盐水密度大C.甲图鸡蛋受到的浮力比乙图鸡蛋受到的浮力小D.甲图鸡蛋受到的浮力比乙图鸡蛋受到的浮力大3.用手将一重为5N的物体全部压入水中,物体排开的水重8N,此时物体受到的浮力为 8 N,放手后物体将 上浮 (选填”“上浮”、“下沉”或“悬浮”),待物体静止时所受浮力为 5 N,排开水的体积是 5×10-4 m3。 轮船、气球、潜水艇的浮沉原理●自主预习 阅读课本第58、59面,完成下面填空:1.轮船:钢铁的密度比水大,可以把它做成 空心 ,以使它能排开更多的水,增大可以利用的 浮力 。2.轮船的大小通常用 排水量 来表示。 排水量 就是 轮船装满货物时排开水的质量 。3.潜水艇:由于潜水艇中两侧有水箱,它浸没在水中时受到的浮力不变,但是可以通过调节水箱中的储水量来改变潜水艇的自重,从而改变 浮力 与 重力 的关系,而使它下沉、悬浮或上浮.4.气球:充入的是密度比空气 小 很多的气体,如 氢气 、 氦气 。空气对它的浮力 大于 它的重力,所以气球可以升入高空.●小组讨论实验探究:1.将金属箔卷成一团和做成中空的筒,分别放在水中,观察金属箔的浮沉情况.现象分析:金属箔的密度 大于 水的密度,它比同体积的水 重 ,放入水中时,重力 大于浮力,所以在水中会 下沉 ;做成空心装,金属箔受到的重力 不变 ,但是可以使排开水的 重力增大 ,受到的浮力 增大 ,所以能够浮在水面上,即采用空心的办法能 增大 可利用的浮力.2.轮船从淡水河驶往海里,船会上浮些还是下沉些?设计实验:把木块放入水中,在齐水处作一记号,然后向水中加盐搅拌,观察此时木块浸在水面的位置,再画一条线作记号,进行比较.实验现象: 第二次记号在第一次记号的下方(船会上浮些) 。现象分析:两次都是漂浮状态,重力 不变 ,受到的浮力 不变 ,由G物=F浮=ρ液gV排和ρ海水大于ρ淡水,可得排开的盐水体积变小.结论:轮船从淡水河驶往海里,船会上浮一些.提问:轮船在淡水中的吃水线是在海水中吃水线的上方还是下方?利用图示装置,探究潜水艇的上浮与下潜原理.现象:向舱内充水后 潜水艇下沉 ;水舱内的水排出一部分后 潜水艇上浮 ;结论:潜水艇是靠改变 自身重力 来实现上浮和下潜的。4.做一个塑料袋热气球:取一个稍大的薄塑料袋,袋口用很细的铜丝框成一个圆口,开口朝下,用电吹风向袋内吹热空气。放手后,塑料袋热气球便冉冉上升。●教师点拨 水中的鱼自重不变,是靠改变自身体积(改变体内鱼鳔大小),从而改变自身受到的浮力来实现浮沉.●跟踪训练1.轮船从海里驶到河里,它受到的浮力不变,它排开河水的体积大于它排开海水的体积.2.某同学制作了如图所示的潜水艇模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B ) A.潜艇模型是通过改变潜艇的重力实现沉浮的 B.向内推注射器活塞,水会被压入试管中,可实现潜艇下沉 C.向外拉注射器活塞,试管内水量适当时,可实现潜艇悬浮 D.潜艇模型的试管上绕些铁丝,可保持试管稳定教学至此,敬请使用学案当堂训练部分. 第2课时 浮力与密度的测量1.了解密度计及其应用;2.会用称重法测密度;3.会测量漂浮物和悬浮物的密度. 密度计及其应用●自主预习 阅读材料:姚宽是我国宋代的一位科学家。南宋绍兴十五年(公元1145年),他被派到台州去做官,专管那里的盐场.为了检查盐商是否舞弊,他首创了一种简单的估测盐水密度的方法。选用体积大体相同,而质量不同的莲子十粒,当把莲子放在盐水中时,如果浮沉子——莲子有5粒以上浮起,说明盐水是最浓的;如果有三四粒莲子浮起,说明此盐水是浓盐水;如果不足3粒浮起,说明此盐水是稀盐水,这就是利用浮力粗略判断液体密度的大小的一种方法。生活中我们可以用密度计快速准确地测定液体密度。●小组讨论1.观察密度计构造:一般密度计的下端是细长的,内装弹丸,以降低重心,使密度计能稳定地竖直浮在液面上;密度计的中部则比较粗,这是为了增加浮力,使标度范围增加.2.观察密度计的测量范围,刻度特点:你使用的密度计测量范围是 ,密度计的刻度特点是 .3.学生实验:用密度计测盐水密度.将密度计放入盐水中,待密度计稳定后读数,烧杯中盐水的密度是 。4.换一杯密度不同的液体(清水),观察同一密度计在不同液体漂浮时排开液体体积有什么变化?密度计排开液体的体积与所测液体密度有什么关系?你知道密度计是利用什么原理制成的吗?●教师点拨密度计也叫比重计,是根据物体漂浮时浮力等于自身重力的原理制成的,它在不同的液体中漂浮时,露出液面的体积不同,根据液面对应的刻度读出液体的密度。●跟踪训练 1.在一根表面涂蜡的细木棍的一端绕着适量的铁丝,把它放到甲乙丙三种密度不同的液体中,木棍浸入液体里的情况如图所示,则木棍在三种液体里受到的浮力F的大小及三种液体密度ρ之间的关系,正确的是( C ) A.F甲>F乙>F丙 ρ甲>ρ乙>ρ丙 B.F甲<F乙<F丙ρ甲<ρ乙<ρ丙 C.F甲=F乙=F丙 ρ甲>ρ乙>ρ丙 D.F甲=F乙=F丙ρ甲<ρ乙<ρ丙2.在一支平底试管内装入适量铁砂,然后先后放入装有甲、乙两种不同液体的烧杯里,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A.试管在甲液体中受到的浮力较大B.试管在乙液体里排开的液体质量较小C.装乙液体的烧杯底部所受压强较大D.在甲液体中试管底部所受液体压力较大 称重法测密度●小组讨论 用弹簧测力计在空气中称出物体的重力为G;把物体浸没在水中的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G′,则物体质量为G/g,物体受到的浮力为G-G′,物体体积为(G-G′)/(ρ水g),该物体的密度表达式为ρ物=(ρ水G)/(G-G′).●教师点拨 此法是借助常见液体——水来测密度大于水的物体的密度.●跟踪训练1.如图所示,是物体浸入水前后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由此可知水对物体的浮力是 1 N,物体的密度是 4×103 kg/m3.2.小明同学对一个金属块进行了两次测量:第一次如图11(甲)所示,用细线系住金属块挂在弹簧测力计上,弹簧测力计的读数为2.7N.第二次如图(乙)所示,让金属块浸没在盛水的杯于中,这时弹簧测力计的读数为1.7N.(g取10N/kg)(l)求金属块在水中受到的浮力。(2)求金属块的体积;(3>通过进一步计算,结合下表所列的“某些金属的密度”,说明金属块是何种金属。【答案】(1)F浮=G-F1=2.7N-1.7N=1N(2)∵金属块浸没水中,∴V=V排=F浮/ρ水g=1N/(103kgm-3×10Nkg-1)=10-4m3(3)由ρ=m/V=2.7N/(10Nkg-1×10-4m3)=2.7×103kg/m3查某些金属的密度表可知:此金属块是铝。 测量漂浮物和悬浮物的密度●小组讨论 用量筒测出漂浮物完全浸入水中的体积V物(用针压法),再测出其自然漂浮在水面时的排水体积V排,则物体受到的浮力(排开水的重力)为ρ水gV排,则物体质量为ρ水V排,由密度计算公式ρ=m/V,可求物体密度为ρ物=(ρ水V排)/V物.●教师点拨 悬浮在水中的物体由于V物=V排,根据物体悬浮时受到的浮力等于重力,可推得物体的密度跟水的密度相同,即在液体中悬浮的物体的平均密度与排开的液体的密度相同.●跟踪训练1.为测出一玻璃瓶的密度,小华同学利用一个小玻璃瓶、一个量筒和适量的水,做了如下实验: 甲 乙①在量筒内倒入50cm3的水;②如甲图所示,让小瓶口朝上(瓶内无水)漂浮在量筒内的水面上;③如乙图所示,再让小瓶口朝下(让量筒里的水充满瓶内)沉没水中;④计算玻璃瓶的密度为ρ=2.5g/cm3. 2.今年小明家种植柑橘获得了丰收。小明想:柑橘的密度是多少呢?于是,他将柑橘带到学校实验室,用天平、溢水杯来测量柑橘的密度。他用天平测出一个柑橘的质量是114g,测得装满水的溢水杯的总质量是360g;然后借助牙签使这个柑橘浸没在溢水杯中,当溢水杯停止排水后再取出柑橘,接着测得溢水杯的总质量是240g。请根据上述实验过程解答下列问题:(1)溢水杯中排出水的质量是多大?(2)这个柑橘的体积和密度各是多大?(3)小明用这种方法测出的这个柑橘的密度与它的实际密度比较,是偏大还是偏小?解:⑴柑橘排水质量:m排=m总-m剩=360g-240g=120 g ⑵由 ρ=m/V 可得 柑橘的体积:V橘 =V排=m排/ρ水=120 g/1.0 g/cm3=120 cm3 柑橘的密度:ρ橘=m橘/V橘=114g/120 cm3=0.95g/cm3 ····(1分)⑶偏小 教学至此,敬请使用学案当堂训练部分。
相关学案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下册10.3 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学案,共10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学习重点,学习难点,自主预习,合作探究,想想做做,精讲点拨,归纳整理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十章 浮力10.3 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导学案,共8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学习重点,学习难点,自主预习,合作探究,想想做做,精讲点拨,归纳整理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六、物体的浮沉条件导学案,共2页。学案主要包含了目标导引,探究学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