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精品教案
- 11.2功率 人教8下学案 学案 3 次下载
- 11.3动能和势能人教8下学案 学案 3 次下载
- 11.4机械能及其转化 人教8下学案 学案 3 次下载
- 12.1杠杆 人教8下学案 学案 3 次下载
- 12.3机械效率人教8下学案 学案 2 次下载
人教版12.2 滑轮导学案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版12.2 滑轮导学案,共3页。
第2节 滑轮1.了解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结构和本质;2.了解滑轮组的结构和特点。 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结构和实质●自主预习阅读课本第81面、第82面,完成下列填空:观察滑轮:中心有 轴 ,周边有 槽 ,可以绕装在框子里的轴转动的轮子叫做滑轮; 工作时,轴固定不动的滑轮 叫定滑轮;3. 工作时,轴发生移动的滑轮 叫动滑轮;4.观看课本第81面的漫画,说说其中有什么科学道理?●小组讨论1.你在生活中哪些地方见过滑轮?你知道它们起到什么作用吗?2.思考:什么是定滑轮和动滑轮?3.实验探究:如下图所示利用滑轮提升重物. 图1 图2 图3①观察比较:将实验数据及现象填在下表中1.图1钩码重力G= N2.图2弹簧测力计的读数F= N,与钩码重力(G)进行比较,F G(填“>”、“<”或“=”)3.拉力的方向与钩码的运动的方向 (填“相同”或“不同”).4.图一中的滑轮 (填“随”或“不随”)重物一起运动.5.图2中,钩码上升的距离 (填“>”、“<”或“=”)测力计下降的距离。表一1.图1钩码重力G= N.2.图3弹簧测力计的读数F= N,与钩码重力(G)进行比较,F G(填“>”、“<”或“=”).3.拉力的方向与钩码的运动的方向 (填“相同”或“不同”).4.图二中的滑轮 (填“随”或“不随”)重物一起运动.5.图3中,钩码上升的距离 (填“>”、“<”或“=”)测力计上升的距离。表二②对上述实验得出的结果分析:表一中:滑轮 不随重物一起 提升,不能 省力 ,不能 省距离 ,但可以改变力的 方向 ,所以该滑轮是 定 滑轮;表二中:滑轮 随重物一起 提升,可省 一半力 ,费 距离 ,不能改变力的 方向 ,所以该滑轮是 动 滑轮.4.使用滑轮的理论分析:外形相同的滑轮(不计动滑轮自重及所有摩擦)为什么使用方法不同会出现不同的作用呢?我们可以利用杠杆平衡原理来进一步论证:(1)定滑轮可以看成一种变形的杠杆,由图3可知,定滑轮在使用时,相当于一个 等臂 杠杆,因此两力的关系是: F1=F2 ,说明:使用定滑轮不省力,但可以改变 力的方向 。(2)动滑轮在使用时,同样可以当成变形杠杆.图4中杠杆的支点在哪里?由图可知,动滑轮在使用时,相当于一个 动力臂是阻力臂2倍 杠杆,因此两拉力的关系是: F1=1/2×F2 。 图4 图5●教师点拨1.使用定滑轮可以改变力的方向,但不能省力.2.使用动滑轮可以省力,但不能改变力的方向.3.定滑轮的实质是等臂杠杆,竖直向上拉时,动滑轮的实质是动力臂是阻力臂2倍的杠杆.●跟踪训练 1.如图所示的三个滑轮中,属于动滑轮的是 乙 乙,若滑轮的自重和摩擦不计,当分别沿力F1、F2和F3方向匀速提起同一物体时,则F1、F2、F3的大小关系是 F1=F3>F2 。F1=F3>F22.如图所示,利用动滑轮来提升一个物体,拉力F竖直向上.动滑轮其实就是一个变形的杠杆,请在图中标出它的支点O,并画出F的力臂L. 解: 滑轮组●自主预习阅读课本第83面,完成下面填空:1.把定滑轮和动滑轮组合起来就组成 滑轮组 。2.用滑轮组提起重物时,动滑轮上有几段绳子承担物重,提起物体的力就是物重的 几分之一 。●小组讨论1.滑轮组有什么特点? 既能 省力, 又能 改变力的方向,但 浪费 距离.2.完成下列各图的探究实验(不计动滑轮自重绳重及所有摩擦),探究拉力与物重之间有何关系?拉力移动距离与物体移动距离有何关系? F= G F= G F= G F= G S= h S= h S= h S= h●教师点拨 滑轮组特点:既省力,又能改变力的方向,但是费距离.使用滑轮组时,若不计绳重和摩擦,有几段绳子吊着动滑轮和重物,滑轮组上绳子自由端的拉力就是动滑轮与所吊重物的总重的几分之一.而绳子段数只由作用在动滑轮上(动滑轮的轮槽或挂钩上)的绳子段数决定.●跟踪训练1.通过滑轮组用200N的拉力在20s内将重为480N的物体匀速提高2m(不计绳重和摩擦),求:(1)动滑轮重;(2)绳自由端的移动速度为多大?(3)若重物再增加150N,要使重物匀速上升,作用在绳自由端的拉力至少多大?解:(1)绳子段数n=3,三段绳子一共能提升的重物G总=200N×3=600N,动滑轮自重G动=G总-G物=600N-480N=120N.(2)自由端移动的距离s=2m×3=6m,绳自由端的移动速度v=s/t=6m÷20s=0.3m/s.(3)被提重物总重G′=480N+150N+120N=750N,自由端拉力F拉=750N÷3=250N.2.如图所示,重500N物体A在拉力F作用下以1m/s的速度匀速向左运动,已知F=100N,不计滑轮自重、绳重及滑轮与绳子之间的摩擦,求:(1)物体A受到地面的阻力;(2)在5s内,绳子的自由端移动的距离.解:(1)绳子段数n=2,A受到地面阻力f=2F=2×100N=200N.(2)物体移动的距离s=vt=5s×1m/s=5m,自由端移动距离s自由=2s=10m. 教学至此,敬请使用学案当堂训练部分.
相关学案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十二章 简单机械12.2 滑轮学案,共3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下册12.2 滑轮学案及答案,共10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学习重点,学习难点,自主预习,合作探究,精讲点拨,归纳整理,当堂练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版八年级下册12.2 滑轮学案设计,共16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学习重点,学习难点,自主预习,合作探究,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论证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