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人教部编版版二年级下册同步教案
-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语文园地四 教案 教案 3 次下载
-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12 寓言二则 教案 教案 3 次下载
-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14 小马过河 教案 教案 3 次下载
-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口语交际:图书借阅公约 教案 教案 3 次下载
-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五 教案 教案 4 次下载
人教部编版二年级下册13 画杨桃教案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二年级下册13 画杨桃教案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谈话导入,揭示课题,初读课文,认识生字词,再读课文,整体感知,观察字形,指导写字,布置作业,课堂延伸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3 画杨桃教学目标1.认识“室、靠”等14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倒”,会写“图、课”等10个字,会写“图画、老师”等11个词语。2.能积累“靠、视”等生字拓展的词语。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读出对话的语气。4.能用自己的话说说看到“我”画的杨桃,老师和同学们的做法有什么不同,并说一说自己受到了什么启示。人文主题懂得看问题应从不同的角度来看,试着站在别人的角度思考问题。教学重点1.认识“室、靠”等14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倒”,会写“图、课”等10个字,会写“图画、老师”等11个词语。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读出对话的语气。3.能用自己的话说说看到“我”画的杨桃,老师和同学们的做法有什么不同,并说一说自己受到了什么启示。教学准备生字词卡片和《新解新教材》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预习要求朗读课文,自学生字,画出文中自己感兴趣的生词,完成《新解新教材》本课预习卡。课时目标1.认识“室、靠”等14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倒”,会写“图、课”等10个字。2.能积累“靠、视”等生字拓展的词语。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1.(出示杨桃图片)教师导入: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水果吗?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与杨桃有关。(板书课题:画杨桃)2.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词1.朗读课文,读准多字音,把生字词多读几遍,把语句读通顺,同时标出自然段序号。2.检查预习情况,指名朗读课文,纠正字音。3.认读生字词。检查认读情况,随机纠正错误读音。翘舌音:“审、晌、视”;平舌音:“肃”;“诲”读第四声,注意与“悔”的读音区别;辨析多音字“倒”。4.出示生字卡片“靠、视、抢、悦”,引导学生扩词识记。5.指名读词语,全班齐读。教室 靠近 而且 班级 哈哈大笑 倒下 审视 书页 严肃 半晌 抢先 笑嘻嘻和颜悦色 教诲 喜悦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1.思考: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教师梳理问题:谁画杨桃?怎样画杨桃?画得怎么样?结果怎么样?……2.默读课文,试着在文中找出问题的答案。3.引导学生把以上几个问题连起来,说说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预设:课文主要讲“我”和同学们在图画课上练习画杨桃时,“我”把杨桃画成了五角星的样子,引起了同学们的讥笑。老师通过让学生轮流到“我”的座位上去看一看,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明白了做事应从实际出发的道理。四、观察字形,指导写字1.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认读、组词。2.引导学生观察“图、课”等10个字在田字格中的占位情况。3.记忆字形:用自己最喜欢的方法识记,和同桌交流难字的识记方法。4.指导要点:“图”:按先里头再封口的笔顺书写,最后一笔是横。“摆、抢”:左右结构,偏旁都是“扌”,注意“仓”与“仑”的区别。5.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指导,鼓励写得好的学生,奖励小星星。6.学生交流评价。五、布置作业,课堂延伸1.订正《新解新教材》本课预习卡。2.抄写本课重点词语。课时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读出对话的语气。2.能用自己的话说说看到“我”画的杨桃,老师和同学们的做法有什么不同,并说一说自己受到了什么启示。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1.谈话:孩子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相信大家一定有了不少的收获,愿意跟同学们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吗? 2.课件出示课文生字词卡片,指名朗读、生齐读,教师再次进行朗读纠正与指导。3.指名说说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对课文内容都有哪些了解,教师适时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简单描述课文的主要内容。二、细读课文,了解文中不同人物的不同表现在读通课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入课文不同的情境,读出不同的语调与情感。1.情境1——学生嘲讽。(1)请同学们自由轻声朗读课文第2~4自然段,引导思考:你从同学们的笑声和话语中读出了什么?预设:嘲讽、嘲笑、讥笑、讥讽等。(2)你能读出他们当时那种嘲讽的语气吗?(自由读→指名读)出示句子:“杨桃是这个样子的吗?”“倒不如说是五角星吧!”提示:引导学生读出反问中含着讥讽,感叹中带着嘲笑,也可以引导学生将反问句改成陈述句,比较朗读。教师在关键时刻的示范也是必不可少的。2.情境2——师生问答。(1)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5~11自然段,想想刚看到“我”画的杨桃时,老师和同学们的反应有什么不同,用不同的符号分别标注出老师的问话和同学们的回答。(自主阅读→交流)(2)师生合作表演读,以此完成对这一部分内容的朗读,引导学生在想象中入情入境。提示:“这幅画画得像不像?”“它像什么?”“画杨桃画成了五角星,好笑吗?”三个问题环环相扣,看似无心,却一步步逼近话题中心。老师的声音冷峻、严肃,又不露声色。学生的回答“不像!”“像五角星!”“好——笑!”虽然是跟着老师的问题作答,却饱含着嘲讽之意。朗读指导:众人齐答的句子,声调宜高亢一些,“好——笑”要拖长语调。3.情境3——破解真相。(1)当老师让那几位同学坐到我的座位上来观察杨桃的时候,他们说出来的话与刚才的话多么相似呀!请看——(出示《新解新教材》课件)第一组:“不像。”“不……像!”第二组:“像五角星!”“像……五……五角星。”(2)好像只是在文字中修改了标点,增加了三个省略号,那么这两处的朗读语气能一样吗?请同学们练习朗读第12~16自然段。(自由读→分角色读→评议朗读情况)提示:教师的话语“现在你看看那杨桃,像你平时看到的杨桃吗?”“那么,像什么呢?”富有启发性;几位同学的回答因为标点符号的不同而表达出不同的语意,因为他们看到了杨桃与平时不一样的样子。(3)下面,我们师生配合分别读读课文这两部分,再一次体会语言文字因为标点符号而带来的不同意蕴吧。4.情境4——揭示道理。(1)自由朗读第17自然段,指名找出描写老师神态变化的词语。指导理解“和颜悦色”。(2)出示老师说的话:“大家发现了吗?……”提示:老师的话富含哲理,引人深思,意味深长,宜读得慢一些,要读出一个人给众人讲道理的感觉。三、拓展延伸,课堂小结1.指名分角色朗读课文第2~l7自然段,在读中进一步体会人物心理的前后变化。2.引导学生结合实际生活经历说一说自己有没有文中“我”或者其他同学那样的经历,教师适时指导他们说得简洁、清楚,同时说说自己内心的真实感受(被别人嘲笑、嘲笑别人)。3.教师小结:看来,如果没有站在别人的角度去看待问题,有时的确会犯错误,正如宋代大文豪苏轼诗中所说:“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课件出示《题西林壁》)所以在评价一个人、一件事时,我们一定要做到尊重事实、尊重他人的独特感受。(补充板书:尊重事实 尊重他人)四、布置作业,课堂延伸1.完成《新解新教材》本课随堂练。2.将这个故事讲给家人或小伙伴听。板书设计教学反思这篇课文里的对话很多,要把教学重点放在对老师的话的理解上,即“角度不同”和“是什么样就画成什么样”上。而学生的第一次回答:“不像!”“像五角星!”第二次回答:“不……像。”“像……五……角星。”两次回答内容相同,但是语气却不同,可让学生先说说自己有什么发现,为什么会这样?这样既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又让学生深入体会人物的内心,从而理解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达到了对学生文字理解和朗读的训练目标。为了拓宽语文思路,走出课本,利用资源,在课堂最后,可让学生搜索在日常生活中你听到或遇到过像画杨桃这样的事情,并通过学习和联系生活实际说出自己的体会、感受,在表达感受中,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理解文本、感悟文本。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语文二年级下册画杨桃教案及反思,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 检查预习情况,提出疑问,再读课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二年级下册13 画杨桃教案,共1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课文413 画杨桃教学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联系作者的话,导入课文,研读重点,串讲课文,拓展延伸,深化主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