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高中化学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3.2.2 物质的量在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应用 教案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7/12285797/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高中第二节 金属材料教案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第二节 金属材料教案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三章 铁 金属材料 第二节 金属材料 第2课时 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复习回顾有关物质的量n与微粒数N、物质的质量m、气体体积V、溶液浓度c间的计算公式,巩固以物质的量为中心的各物理量之间的换算方法。2.掌握物质的量在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应用。【教学重难点】物质的量在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应用【教学过程】1.新课导入[师]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我们在初中就已经很熟悉了,知道化学反应中各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之间存在一定关系,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又知道构成物质的粒子与物质的量之间可用物质的量做桥梁联系起来。既然化学反应中各物质的质量之间符合一定的关系,那么,化学反应中构成各物质的粒子数之间、物质的量之间是否也遵循一定的关系呢?能不能把物质的量也应用于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呢?2.新课讲授[师]我们先来回想一下物质的量与其他物质的量之间的关系。[投影][学生活动]思考,并填空。[师]我们知道物质之间发生化学反应是按一定微观粒子数目关系进行的,化学方程式可以明确表示化学反应中这些粒子数之间的数目关系。这就是化学计量数的关系。如:以CuO和H2的反应为例: 化学计量数之比 1 1 1 1 扩大6.02×1023 1×6.02×1023 1×6.02×1023 1×6.02×1023 1×6.02×1023物质的量之比 1 1 1 1质量之比 80 2 64 18[总结]由上述分析可知,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之比,等于各物质的物质的量之比,等于参加反应的物质的物质的量之比。对于有气体参加的反应,在同温同压下各气体的化学计量数之比=各气体的体积之比。[设计意图]从学生对化学方程式意义的已有认知出发,结合物质的量及相关物质的量之间的换算理解“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计量数之比等于各物质的物质的物质的量之比”,建立新旧知识间的联系,为后续应用物质的量进行计算奠定基础。[师]在高中阶段的化学计算中,我们将不再沿用初中的质量计算体系,而是要建立使用物质的量进行计算的新型模式。计算步骤与用质量计算步骤类似。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吧。[投影]展示物质的量应用于化学方程式计算类的解题步骤。[教师活动]按照解题步骤,以铝与氢氧化钠反应为例,进行讲解。[强调]计算过程中的注意事项书写格式规范化:在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过程中,各物理量、物质名称、公式等尽量用符号表示,且数据的运算要公式化并带单位。单位运用对应化: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时,如果题目所给的两个量单位不一致,要注意两个量的单位要“上下一致,左右相当”。如果两种反应物的量都是已知的,求解某种产物的量时,必须先判断哪种物质过量,然后根据不足量的物质进行计算。[教师活动]讲解化学方程式计算中常用的解题技巧,指导学生完成例题。[设计意图]使学生在学会应用物质的量进行化学方程式计算的基础上,能利用解题技巧完成相关练习。3.课堂小结[师]本节课我们把物质的量应用于化学方程式的计算中,从而使同学们充分意识到运用物质的量进行计算的简捷性和广泛性。4.板书3.2.2物质的量在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应用一、物质的量与其他物理量之间的计算公式二、物质的量在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应用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计量数之比=各物质的物质的物质的量之比三、物质的量应用于化学方程式计算类题的解题步骤四、化学方程式计算中常用的解题技巧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化学必修 第一册第三节 物质的量教案,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三节 物质的量教学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化学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三节 物质的量教学设计,共2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第一课时,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学生活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