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高教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上册PPT课件+教案全册
- 中职语文高教版 第四单元《蜀相》课件+教案 课件 9 次下载
- 中职语文高教版 第五单元 《石头城》课件+教案 课件 8 次下载
- 中职语文高教版5.18《金大力》课件+教案 课件 10 次下载
- 中职语文高教版6.21《诗经二首》 静女 课件+教案 课件 6 次下载
- 中职语文高教版 第六单元 《苏幕遮》课件+教案 课件 7 次下载
高中语文高教版(中职)基础模块 上册青玉案·元夕 辛弃疾教学演示ppt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高教版(中职)基础模块 上册青玉案·元夕 辛弃疾教学演示ppt课件,文件包含《青玉案元夕》课件pptx、《青玉案元夕》教案doc等2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36页, 欢迎下载使用。
《青玉案·元夕》教案一、教学目标:1.赏析辛弃疾笔下的元夕繁华盛景;2.分析“那人”形象,探究词人寻觅那人的原因;3.分析总结所学诗词中的“佳人”意象,探究其蕴含的文人心理及文化背景。二、教学重点:同目标1,2三、教学难点:同目标3四、教学手段:板书,多媒体五、教学过程:5.1新课导入:中国古典文学创作有伤春悲秋的情怀、香草美人的文学传统。香草美人的文学传统由屈原开创。他作品中多用香草(兰、桂、蕙、芷)、美人意象。 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 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 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屈原《离骚》 自屈原开创了香草美人的文学传统后,后世追随者繁多。今天我们一起走进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一起赏读词人笔下的“那人”形象,并回顾总结已学古典诗词中的美人意象。5.2《青玉案·元夕》研读: 本首词题目为元夕,这是人物活动的背景。故想要探知“那人”庐山面目,我们还要有点耐心,还得先从元夕说起。(一)赏读元夕之景齐读全词,初步感受元夕之景。结合注解,请你说说词人为我们呈现了一幅怎样的元宵图景?【明确】(1)东风夜放花千树 更吹落星如雨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 一夜鱼龙舞焰火怒放,流光溢彩;花灯闪亮,摇曳多姿;鼓乐四起,悠扬激荡。(绚丽多彩) (2)宝马雕车香满路 蛾儿雪柳黄金缕 笑语盈盈暗香去车水马龙,名流云集;装扮华贵,快乐活泼(热闹非凡) 难点探讨:“笑语盈盈暗香去”指众人还是那人为宜?(可放在“那人”形象板块探讨,由内在形象特点反推人物外在形象,以素雅为宜。) 小结:词人视听嗅觉相结合,运用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极力铺陈,浓墨重彩,为我们展现了一幅热闹繁盛的临安元宵图。(二)探究“那人”形象(在这一元宵佳节,词人不仅目睹了节日盛况,更为重要的是他还偶遇了一位佳人。“只因为在人群中多看了你一眼”,便“众里寻他千百度”。)3.“那人”是一位怎样的佳人?“蓦然回首”之时词人有怎样的心理活动?词人为何苦苦寻觅? 【明确】(1)未写其貌,只写其所处环境:灯火阑珊 “阑珊”为“零落稀少”,“灯火阑珊”,相异于其他人所处“花市灯如昼”的灯火稀疏之处,人烟稀少冷清之处,而非“良夜将逝”。“那人”从灯如昼之处而来,没有跟随众人沉浸在欢乐之中,而是远离众人,驻足于灯火稀疏冷清之处。由此,我们能看到这个女子她的与众不同,不拘流俗,甘于寂寞,孤高。或许,与那些戴着首饰坐着宝马雕车的外表华丽之人相比,她还应是一位素雅,内敛,安静而又高洁的女子。 (2)词人在众人之中,寻觅千百遍而不得,内心定是几多失望,然而就在他灰心丧气之时,突然间的回首,竟然又见到了那擦肩而过匆匆一瞥的她,内心定是无限的欣喜。 (3)观灯女子众多,词人于众人之中走过,却不曾留心于众人,恰如《诗经·郑风·出其东门》所云:“出其东门,有女如云。虽则如云,匪我思存。”词人苦苦追寻那人,原因在于——①“那人”是词人的意中人,一见倾心。②志同道合之人。③自我人格的写照——苦苦追寻之后的自我发现,自我觉醒。【知人论世】 平戎万里,重整乾坤 壮志难酬,无人理解(把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那人”于冷清之处驻足,远离人群,远离繁华喧嚣,就像苏轼笔下的孤鸿,“有恨无人省”,“寂寞沙洲冷”。“那人”自甘寂寞,不拘流俗,孤高,正如在政治上被排斥的辛弃疾,不愿随波逐流,自我坚守。 “那人”于灯火阑珊处停留,没有彻底远离人群,似乎心有所待。就像此时的辛弃疾虽被贬闲居(淳熙元年1174或二年1175),仍希望有再被起用,再次率兵杀敌之时。 故梁启超认为本词最后三句“自怜幽独,伤心人别有怀抱”。词人怜那人于灯火阑珊之处自甘寂寞,折射的是伤心人的超群拔俗、志怀高远。即胡云翼所云:作者追慕的是一个不同凡俗、自甘寂寞,而又有些迟暮之感的美人。这反映的正是他自己在政治失意后,宁愿闲居、不肯同流合污的品格。 4.再读全词,深入领会词人“怀抱”。【小结】元宵之景越是绚丽繁华,越能衬托出“那人”的自甘寂寞,不同流俗。那一切的繁华于词人而言,都只是背景,恰如朱自清所言“但热闹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词人有的是宁愿闲居,不肯与世推移的的孤高自守;只愿如那清高的佳人甘愿于这疯狂热闹中自甘寂寞。5.3辛弃疾诗词中美人意象辛弃疾存世之作629首,美人、佳人等意象入诗占其诗词百分之七。如《兰陵王·赋一丘一壑》“怅日暮云合,佳人何处,纫兰结佩带杜若。”再如《玉楼春》“几时秋水美人来,长恐扁舟乘兴懒。”我们再来欣赏他的《玉蝴蝶》,探讨“佳人”意象内涵。(一)齐读本词:玉蝴蝶(叔高书来戒酒用韵)贵贱偶然,浑似随风帘幌,篱落飞花。空使儿曹,马上羞面频遮。向空江、谁捐玉佩,寄离恨、应折疏麻。暮云多。佳人何处,数尽归鸦。侬家。生涯蜡屐,功名破甑,交友抟沙。往日曾论,渊明似胜卧龙些。算从来、人生行乐,休更说、日饮亡何。快斟呵。裁诗未稳,得酒良佳。(二)问题探究:探究“佳人”的内涵。【明确】①指志趣相投的朋友叔高。他眺望叔高所在,唯见暮云叠叠,友人杳无踪影。词人伫立到归鸟投林、暮色将尽的时分,仍然难以排遣浓郁的思念之情。②隐喻意义:指自己的抗金复国的理想。日暮途穷,理想成空。词人虽然理解了命运的偶然,但这些旧事在这日暮时分因为眺望与等待而泛起。 2.请说说本词表达了词人怎样的人生感慨?【明确】本词借回复友人不能戒酒,表达人生贵贱纯属偶然的认识及饮酒自放、及时行乐的人生态度。也表达了词人功业无成、壮志难酬,只能将其归结于命运偶然的无奈之情 5.4拓展延伸:古典诗词中的美人意象回顾已学诗词中佳人意象:①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诗经·蒹葭》)②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屈原《离骚》)③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张籍《节妇吟》)④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朱庆馀《近试上张水部》)⑤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苏轼《赤壁赋》)⑥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锦瑟华年谁与度?(贺铸《横塘路》)【现代文学作品】⑦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 (戴望舒《雨巷》)⑧啊,我年青的女郎!啊,我年青的女郎!(郭沫若《炉中煤——眷念祖国的情绪》)⑨微风吹动了我的头发,教我如何不想她?月光恋爱着海洋,海洋恋爱着月光。(刘半农《教我如何不想她》) 佳人意象托寓内涵小结:①以幽怨美人自比,叙述着臣妾对君王、臣民对家国的政治寄托;②喻指君主、国家;③人生理想、追求(志向不能实现美人迟暮的苦闷);④志同道合的朋友…… 【小结】文人学士为何钟爱美人意象?因为文人学士与美人的追求有相似性,美人希望美貌为人欣赏,文人渴求才华得以施展、自己得以重用。传统的儒家思想“学而优则仕”影响着文人有政治追求、政治抱负。然而文人理想往往落空,往往会陷入知音难觅的孤危地位,他们出于自身特殊处境的考虑,曲折地表现自己的情志,故而托儿女之情以写君臣之事或借美人不遇、迟暮、自守表达自己处境、人格等。中国传统文学的含蓄性,也让文人往往借美人、香草表情达意。香草美人的写法滥觞于屈原,得到后世一代代文人骚客们的认同,任时代变迁,这一手法却兴盛不衰。 六、课堂总结:辛弃疾的一生的理想便是抗金复国,重整乾坤;然而他一生却大多是在被抛弃的感叹与无奈中度过的。面对辛弃疾,我们悲叹于他那有志难伸的苦痛,感动于他的爱国精神。更钦佩他于世俗之中孤独的坚守。不论世事如何变迁,总有一些东西是不会改变的,总有一些东西是不能改变的。辛弃疾心中住着一个“那人”,文人学士心中也都住着一个美人。我们心中是否也有一个值得我们为之憔悴的“伊人”呢?(再读全词,下课) 七、作业布置:
发挥想象,将本词改写为一篇散文或小说,注意写出人物的心理活动。 八、板书设计: 青玉案 元夕 那夜 那人 我 绚丽多彩 灯火阑珊 众里寻(焰火、花灯、音乐) 不同流俗 千百度(执着)名流云集 甘于寂寞 蓦然回首(欣喜)(车马、香气、妆扮) (犹有所待) 多种感官、修辞手法 托寓:人格写照、理想追求 君主国家、朋友知音……
【附录】(课前印发) 玉蝴蝶(叔高书来戒酒,用韵)贵贱偶然,浑似随风帘幌,篱落飞花。空使儿曹,马上羞面频遮。向空江、谁捐玉佩,寄离恨、应折疏麻。暮云多。佳人何处,数尽归鸦。侬家。生涯蜡屐,功名破甑,交友抟沙。往日曾论,渊明似胜卧龙些。算从来、人生行乐,休更说、日饮亡何。快斟呵。裁诗未稳,得酒良佳。注解:①本词作于1200年,此时辛弃疾已61岁。②重点字词:儿曹:儿辈、晚辈。抟沙:捏沙成团。比喻聚而易散。亡何:没有什么。多指没有什么事。裁诗:作诗。未稳:诗句尚不妥帖。③相关典故:a.《南史·刘祥传》司徒褚彦回入朝,以腰扇障日。祥从侧过,曰:“作如此举止,羞面见人,障扇何益!”那些不配享有富贵而事实上享有它的人,也不必紧张拘束,时时用扇子遮住脸面,掩饰自己做过的见不得人的事。言下之意,命运是偶然的产物,贵又有何羡,贱又有何羞。(一路上碰到不少旧部下,害得骑在马上的他们,看到在道上步行的我如此穷相,反倒不好意思地把脸遮起,装着没有看到我的样子。)b.捐玉佩、折疏麻:是分离者向所爱表达思念情意的符号。叔高与己书信往来,友谊常在。《九歌·湘君》:“捐余玦兮江中,遗余佩兮醴浦。”《列仙传》亦载有江妃赠珮郑交甫事。此喻叔高来函。疏麻:传说中的神麻,常折以赠别。《楚辞·九歌·大司命》:“折疏麻兮瑶华,将以遗兮离居。”谓将复函以抒离居之愁。 c.蜡屐:刘义庆 《世说新语·雅量》:“或有诣阮 (阮孚,阮籍的侄孙),见自吹火蜡屐,因叹曰:‘未知一生当著几量屐!’神色闲畅。”后因以“蜡屐”指悠闲、无所作为的生活。破甑:喻不值一顾的事物。苏轼《与周长官、李秀才游径山,二君先以诗见寄,次其韵二首 》:“功名一破甑,弃置何用顾。”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中职语文基础模块青玉案元夕课件,共44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课文解读,再次诵读课文,带着问题品读,指导朗读,背诵这首词,相关资料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中职专用】高中语文 人教版 基础模块上册 13《青玉案 元夕》课件,共28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青玉案元夕,青玉案·元夕,了解诗意,盛妆艳服的丽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中职专用】高中语文 人教版·基础模块上册 13-1 诗曲四首《青玉案·元夕》(教学课件),共2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写作背景,作者其人,思想风格,课文赏析,课文翻译,感知词作,灯火璀璨,富贵人家出游,欢闹场面,富家女子的观灯情态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