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河南省平顶山市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中考试试卷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2286295/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1年河南省平顶山市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中考试试卷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2286295/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1年河南省平顶山市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中考试试卷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2286295/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1年河南省平顶山市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中考试试卷
展开
这是一份2021年河南省平顶山市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中考试试卷,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 树根“变”根雕 B. 玉石“变”印章 C. 水果“变”果汁 D. 葡萄“变”美酒
2.下列化学仪器需垫加石棉网才能用酒精灯加热的是( )
A. 试管 B. 烧杯 C. 蒸发皿 D. 量筒
3.现代人正进入以“室内空气污染”为标志的第三个污染时期,以下属于室内空气污染的是( )
①吸烟产生的烟气 ②室内绿色植物光合作用释放的气体 ③香瓜散发出的香味 ④装饰材料中的石材及黏合剂释放出的气体
A. ①④ B. ②③ C. ①③ D. ②④
4.下列是某位同学对阶段学习的有关内容的归纳,其中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温度计内的汞柱液面上升是因为汞原子的体积变大
B. 鱼、虾能在水中生存是因为氧气极易溶于水
C. 在化学反应中加入催化剂能改变反应的速率
D. 质子、中子和电子能构成原子,所以原子都是由质子、中子和电子构成的
5.豆腐是营养丰富的食物,每100 g豆腐中平均含磷119 mg。这里的“磷”指的是( )
A. 磷元素 B. 磷单质 C. P2O5 D. 磷的化合物
6.法拉第曾以《蜡烛的故事》为题为青少年连续开展了多次报告。下表列举了报告中涉及的问题及对问题的回答,其中“对问题的回答”属于“设计实验方案”的是( )
A. A B. B C. C D. D
7.小张同学用50mL量筒量取一定量液体,读数时量筒放平在桌面上且面对刻度线,当视线俯视凹液面的最低处时读数为40.5mL,其正确的体积数应该是( )
A. 小于40.5mL B. 大于40.5mL C. 等于40.5mL D. 无法确定
8.以下是净水的操作,单一操作相对净化程度由低到高的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①静置沉淀 ②过滤 ③吸附沉淀 ④蒸馏
A. ①②③④ B. ①④②③ C. ①③②④ D. ③①②④
9.钛铁矿主要成分的化学式为FeTiOx,其中铁元素和钛元素的化合价均显+3价.则x为( )
A. 2 B. 4 C. 3 D. 6
10.金秋十月桂花飘香。从微观的角度分析墙内开花墙外香的原因是 ( )
A. 分子的质量很小 B. 不同分子性质不同 C. 分子不断运动 D. 分子间有间隔
11.下列物质在氧气中燃烧,实验现象和反应类型正确的是( )
A. 硫———淡蓝色火焰———化合反应 B. 红磷———蓝紫色火焰———氧化反应
C. 蜡烛———黄色火焰———分解反应 D. 细铁丝———火星四射———化合反应
12.水电解的过程可用图示表示,微粒运动变化的先后顺序是()
A. ①②③④ B. ④①③② C. ①②④③ D. ①④③②
13.化学反应前后肯定没有变化的是 ( )
①原子的数目②分子的数目③元素的种类④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⑤物质的种类⑥原子的种类
A. ①④⑥ B. ①③⑤ C. ①③④⑥ D. ①③④⑤⑥
14.研究发现,达菲(Tamiflu)对甲型 H1N1流感病毒有抑制作用,从香料八角中提取的莽草酸 (C7H10O5)是合成达菲(C16H31O8N2P)的原料之一。下列对莽草酸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是氧化物 B. 由碳、氢、氧元素组成
C. 一个分子中有 22个原子 D. 碳、氢、氧原子个数比为 7∶10∶5
二、填空题
15.用适当的化学用语填空:
(1)2个氢分子 ________;
(2)2个硫酸根离子 ________;
(3)氧化镁中镁元素化合价 ________;
(4)________。
16.生活离不开水。净化水的知识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1)茶杯内的纱网,可以将茶叶与茶水进行分离,便于饮用,这种设计利用的化学原理是________(填操作名称)。
(2)某井水澄清透明,取其少量于小烧杯中,加入肥皂水搅拌,发现烧杯中有没有泡末,却有大量浮渣,则说明该井水是________(填“硬水”或“软水”),日常生活中使用硬水会带来许多麻烦,家庭生活中常用来降低水硬度的方法是________。
17.下图表示“三效催化转换器”将汽车尾气中的有毒气体处理为无污染气体时所发生反应的微观过程。(甲、乙、丙、丁为四种物质)
(1)上图涉及到的物质中属于单质的有________,属于化合物的有________。
(2)通过阅读上图可以得出的结论是(答1种)________。
18.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的特点。
(1)上图中甲是________。
(2)在①汞②氮气③氯化钠④水⑤二氧化碳五种物质中,由原子构成的是________,由离子构成的是________。(填序号)
19.下图是元素周期表中1~18号元素的相关信息,请认真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俄国的化学家________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出元素周期表。
(2)对1-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进行分析,可以发现许多规律,如在同一周期,从左到右,核外电子数依次递增。请再总结出其它规律,并写出其中一条:________。
20.某反应A+B=C+D,若生成10gC,需要15gA和25gB完全反应,现欲生成10gD,参加反应的A物质的质量是 。
21.正确的操作能保证实验的顺利进行。请填写下列有关实验操作中的空格。
(1)实验室取用粉末状固体药品一般用________;
(2)做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集气瓶底部预先装少量水的目的________。
22.如图四种途径都可以得到氧气,请写出甲、乙、丙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甲 ;乙 ;丙 。
23.如图1为实验室用于探究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的常用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实验后瓶中剩余气体主要为氮气,请推测氮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各一条。________;
(2)某同学对实验进行反思后,提出了改进方法(如图2所示),你认为改进后的优点是。________;
24.郏县城正在为成为“国家卫生城市”做准备。怎样才能处理好发展与环保之间的关系呢?请你分别从保护水资源和保护空气的角度出发,向全县人民发出两条倡议:
从保护水资源的角度: ;
从保护空气的角度: 。
25.请根据实验装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标号①的仪器名称:________;②的仪器名称:________。
(2)实验室若用C装置收集氧气,请把C装置图补充完整。________
(3)用KMnO4制取氧气应选用________作为发生装置(用字母回答,下同),该装置有一处不足,请改正________。
(4)实验室可用稀硫酸和锌粒常温下制取氢气。氢气的密度比空气小,难溶于水,可选用________装置制氢气;若用如图装置收集氢气,气体应从________口进入(填“a”或“b”)。
(5)化学兴趣小组同学用13g锌与足量盐酸反应,试计算最多能生成氢气的质量是多少?________
答案解析部分
一、单选题
1.【答案】 D
【解析】【解答】A、树根“变”根雕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玉石“变”印章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C、水果“变”果汁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D、葡萄“变”美酒的过程中有新物质酒精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故选:D.
【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2.【答案】 B
【解析】【解答】化学实验中,有的仪器是可以直接加热的,如:试管、蒸发皿、坩埚和燃烧匙等;
有的仪器是不可以直接加热的,加热时必须垫上石棉网,如:烧杯、烧瓶等;
有的仪器是不能加热的,如量筒、水槽等。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烧杯加热时需垫石棉网,试管、蒸发皿可直接加热,量筒不能用于加热分析。
3.【答案】 A
【解析】【解答】①吸烟产生的烟气中含有一氧化碳等有毒气体,对空气有污染作用;
②室内绿色植物光合作用释放的气体是氧气,不会产生污染;
③香瓜散发出的香味是香瓜分子在不断运动的结果,不会产生污染;
④装饰材料中的石材及黏合剂释放出的气体有甲醛等有害气体,所以污染空气。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吸烟产生有毒气体、光合作用释放氧气、水果的香味无害及装饰材料释入气体中含甲醛分析。
4.【答案】 C
【解析】【解答】A、温度计内的汞柱液面上升是因为汞原子的间隔变大,A不符合题意;
B、氧气不易溶于水,鱼、虾能在水中生存,只能说明水中溶解了氧气,B不符合题意;
C、在化学反应中加入催化剂能改变反应的速率,C符合题意;
D、氢原子没有中子,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A根据分子的特性分析:分子之间有间隔,温度越高,分子之间的间隔越大
B根据氧气不易溶于水解答
C根据催化剂的概念分析解答
D根据氢原子没有中子分析解答
5.【答案】 A
【解析】【解答】这里的“磷”指的是磷元素,元素属于宏观概念,只讲种类,不讲个数。
故答案为:A。
【分析】食品、药品、营养品、矿泉水等物质中的“钙”等不是以单质、分子、原子等形式存在,而是指元素,通常用元素及其所占质量(质量分数)来描述。
6.【答案】 D
【解析】【解答】A.回答属于结论性回答;A不符合题意
B.回答属于解释性的回答;B不符合题意
C.为解释性的回答;C不符和题意
D.回答属于验证性的回答,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科学探究的就要环节进行分析
7.【答案】 A
【解析】【解答】量筒读数时俯视,实际体积偏小,视线俯视凹液面的最低处时读数为40.5mL,则液体实际体积小于40.5mL;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量筒的正确读数方法分析;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凹液面最低处相平,若俯视读数,则实际液体体积偏小,若仰视读数,则实际液体体积偏大。
8.【答案】 C
【解析】【解答】静置沉淀净化程度最低,吸附沉淀比静置沉淀净化程度高,再通过过滤将沉淀除掉,所以过滤要比吸附沉淀净化程度高;蒸馏净化程度最高.
【分析】先沉淀再过滤再蒸馏,净化程度依次升高,沉淀又分为自然沉淀和吸附沉淀。
9.【答案】 C
【解析】【解答】铁元素和钛元素的化合价均显+3价,氧元素显﹣2价,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3)+(+3)+(﹣2)×x=0,则x=3。
故答案为:C。
【分析】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利用化合价的原则(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计算化学式中指定数值的方法即可符合题意解答本题。
10.【答案】 C
【解析】【解答】A、墙内开花墙外可闻到花香,能闻到花香,与分子的质量很小无关,A不符合题意;
B、墙内开花墙外可闻到花香,能闻到花香,与不同分子性质不同无关,B不符合题意;
C、墙内开花墙外可闻到花香,是因为花中含有的花香分子是在不断地运动的,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花香,C符合题意;
D、墙内开花墙外可闻到花香,能闻到花香,与分子间有间隔无关,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闻到气味是分子的不断运动分析。
11.【答案】 D
【解析】【解答】A、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不符合题意;
B、红磷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不符合题意;
C、蜡烛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且反应物是两种,不属于分解反应,不符合题意;
D、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一种黑色固体;该反应符合“多变—”的特征,属于化合反应,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硫、红磷、蜡烛、铁线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及化合反应符合“多变一”、分解反应符合“一变多”、氧化反应为物质和氧的反应特点分析。
12.【答案】 A
【解析】【解答】水电解的过程微粒运动变化的先后顺序是:水分子分解成氢原子和氧原子,氢原子和氢原子结合成氢分子,氧原子和氧原子结合成氧分子。顺序是:①②③④
故答案为:A。
【分析】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分解成原子,原子再重新结合成新的分子。
13.【答案】 C
【解析】【解答】在化学反应的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变,原子的数目不变,原子的质量也不变,即元素的种类不变,每种元素的质量不变。因此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一定相等,故选项C正确。
【分析】同学们应该掌握质量守恒定律中的六个不变:元素种类、元素质量、总质量、原子种类、原子数目、原子质量在反应前后都不变。
14.【答案】 A
【解析】【解答】A、莽草酸是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的化合物,不属于氧化物,A说法符合题意;
B、由莽草酸的化学式可知,莽草酸是由碳、氢、氧元素组成的,B说法不符合题意;
C、莽草酸由莽草酸分子构成,一个莽草酸分子由7个碳原子、10个氢原子和5个氧原子构成,一个莽草酸分子共含有22个原子,C说法不符合题意;
D、由莽草酸的化学式可知,1个莽草酸分子是由7个碳原子、10个氢原子和5个氧原子构成的,一个莽草酸分子中碳、氢、氧原子个数比为7:10:5,D说法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A、根据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分析;
B、根据化学式确定物质的组成元素分析;
C、根据化学式右下角数字为一个分子中原子个数分析;
D、根据化学式右下角数字为分子中原子个数比分析。
二、填空题
15.【答案】 (1)2H2
(2)
(3)
(4)Cl-
【解析】【解答】(1)表示几个某分子,在其化学式前放上相应数字即可 ,表示为:2H2;
(2)表示几个某离子,在其离子符号前放上相应的数字即可, 表示为: ;
(3)氧化镁中氧元素显+2价,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知,镁的化合价为+2价。表示元素的化合价,在相应的符号上方标出化合中价,表示为: ;
(4)该结构图中质子小于核外电子数,因此为氯离子的结构示意图,用化学用语表示为:Cl-。
【分析】根据化学符号的意义分析,元素符号表示元素和一个原子,表示多个原子元素符号前加相应数字;化学式表示一种物质和一个分子,表示多个分子,化学式前加相应系数;离子符号是在元素符号或原子团符号右上角标上所带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号在后,表示多个离子,在符号前加相应数字;元素化合价标在元素符号的正上方,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
16.【答案】 (1)过滤
(2)硬水;煮沸
【解析】【解答】(1)茶杯内的纱网,可以将茶叶与茶水进行分离,便于饮用,这种设计利用的化学原理是过滤;
(2)向水中加入肥皂水时,如果产生的泡沫较多,是软水;如果产生的泡沫很少或不产生泡沫,说明是硬水;向井水中加入肥皂水搅拌,发现烧杯中没有泡末,却有大量浮渣,则说明该井水是硬水;
加热煮沸时,水中的钙离子、镁离子能够以碳酸钙、氢氧化镁等沉淀的形式从水中析出,从而达到软化水的目的。
【分析】(1)根据过滤的原理分析;
(2)根据加肥皂水产生浮渣的为硬水及煮沸可硬水软化分析。
17.【答案】 (1)丁;甲乙丙
(2)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不变(元素种类不变),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合理即可)
【解析】【解答】(1)可设反应中的原子为:A、B、C;便于比较,从而确定出甲、乙、丙、丁的化学式,并推测出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AB2+4CB=4CB2+A2 , 从化学方程式不难看出:属于单质的有丁,属于化合物的有甲、乙、丙;
(2)化学反应的微观过程是分子分裂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分子的过程,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发生改变,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从图中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不变(元素种类不变),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合理即可)。
【分析】(1)根据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化合物为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分析;
(2)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个数、元素种类不变分析。
18.【答案】 (1)分子
(2)①;③
【解析】【解答】(1)物质是由原子、分子、离子构成的,原子可以构成分子,则图中甲是分子,分子可以构成物质,故填:分子;
(2)①汞属于金属单质,是由汞原子直接构成的;
②氮气属于气态非金属单质,是由氮分子构成的;
③氯化钠是含有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的化合物,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
④水是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是由水分子构成的;
⑤二氧化碳是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
故填:①;③。
【分析】(1)根据分子构成物质,分子由原子构成分析;
(2)根据金属和稀有气体由原子构成,盐类物质由离子构成、水和二氧化碳等由分子构成分析。
19.【答案】 (1)门捷列夫
(2)同一周期,从左到右,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逐渐增加(答案合理即可)
【解析】【解答】(1)俄国的化学家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出元素周期表,故填:门捷列夫;
(2)从表中原子结构示意图可发现,同一周期,从左到右,核外电子数依次递增;同一主族,从上到下,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同一周期,从左到右,原子核外电子层数相同,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逐渐增加。故填:同一周期,从左到右,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逐渐增加(合理即可)。
【分析】(1)根据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出元素周期表分析;
(2)根据同一周期,从左到右,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逐渐增加分析。
20.【答案】 5g
【解析】【解答】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故生成D的质量是15g+25g-10g=30g;
设欲生成10gD,需要参加反应的A的质量是x
15g:30g=x:10g
x=5g。
【分析】根据反应前后物质质量总和相等分析。
21.【答案】 (1)药匙(或用小纸条折叠成的纸槽)
(2)防止熔融物溅落炸裂瓶底
【解析】【解答】(1)因为粉末状固体药品颗粒很小,所以实验室取用粉末状固体药品一般用药匙(或用小纸条折叠成的纸槽);
(2)铁丝在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实验过程中会产生高温熔融物,如果直接溅落在瓶底,会炸裂瓶底。因此集气瓶底部预先装少量水的目的是:防止熔融物溅落炸裂瓶底。
【分析】(1)根据粉末状药品可用药匙或纸槽取用分析;
(2)根据铁丝燃烧实验要防止熔化物炸裂瓶底分析。
22.【答案】 ;;
【解析】【解答】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生成氧气和水, ;
氯酸钾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生成氯化钾和氧气: ;
水通电生成氢气和氧气, 。
【分析】根据过氧化氢、氯酸钾、高锰酸钾制氧气的原理分析。
23.【答案】 (1)物理性质:氮气不(难)溶于水;化学性质:不能燃烧,不支持燃烧
(2)装置始终密闭更环保,实验结果更准确
【解析】【解答】(1)该实验的主要现象是:红磷剧烈燃烧,产生大量白烟,进入集气瓶中的水约占集气瓶容积的五分之一;该实验后瓶中剩余气体主要为氮气,由实验现象可知,氮气不(难)溶于水(物理性质),不能燃烧,不支持燃烧(化学性质),故填:物理性质:不(难)溶于水;化学性质不能燃烧,不支持燃烧;
(2)改进后的优点是:避免了红磷燃烧生成的五氧化二磷扩散到空气中污染环境,同时避免了燃烧匙伸入集气瓶中时导致的部分空气外逸,更环保,结果更准确,故填:装置始终密闭更环保,实验结果更准确。
【分析】(1)根据氮气难溶于水,不支持燃烧的性质分析;
(2)根据密闭装置中进行的实验更准确且不污染空气分析。
24.【答案】 不向河道内倾倒垃圾(或节约用水合理即可);乘公交车出行,少开私家车(合理即可)
【解析】【解答】(1)保护水资源,从防止水体污染和节约用水两个方面考虑,倡议合理即可,如:不向河道内倾倒垃圾或节约用水等;
(2)从减少向空气中排放污染物考虑,如少开私家车,乘公交车出行;减少煤的燃烧等,合理即可。
【分析】根据水资源和空气污染的原因确定保护措施分析。
25.【答案】 (1)长颈漏斗;水槽
(2)
(3)A;试管口塞一团棉花
(4)B;a
(5)0.4g
【解析】【解答】(1)标号①的仪器名称为长颈漏斗;标号②的仪器名称为水槽,故填:长颈漏斗;水槽;
(2)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C装置如图 ;
(3)实验室用KMnO4制取氧气,属于固-固加热型,选择的发生装置为A,试管口需要放一团棉花,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所以该装置有一处不足,试管口没有塞一团棉花,改正:应在试管口塞一团棉花,故填:A;试管口塞一团棉花;
(4)实验室可用稀硫酸和锌粒常温下制取氢气,属于固液常温型,选择的发生装置为B,氢气密度比水小,用如图装置收集氢气,气体应从a端口进入,故填:B;a;
(5)解:设最多能生成氢气的质量为x ,
答:最多能生成氢气的质量为0.4g。
【分析】(1)根据常用仪器名称分析;
(2)根据氧气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分析;
(3)根据高锰酸钾制氧气要选择固体加热型发生装置且试管口加棉花分析;
(4)根据氢气选择固液常温型发生装置及密度比水小的性质分析;
(5)根据反应的锌的质量及方程式中物质间质量关系计算氢气质量分析。
选项
问题
对问题的回答
A
吹灭蜡烛时产生的白烟是什么?
主要成分是烛油蒸气。
B
火焰为什么向上?
热气流上升,形成对流。
C
火焰明亮的原因是什么?
与火焰中有碳颗粒有关,碳颗粒会影响火焰明亮程度。
D
火焰不同部位温度高低如何比较?
用一张纸在火焰中心一掠,观察纸上留下的火痕特点。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含解析),共3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下列反应不属于缓慢氧化的是, 重庆是热门旅游城市,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河南省平顶山市汝州市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填空题,简答题,综合应用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河南省平顶山市宝丰县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综合应用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英语朗读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ed4b79351ae3a39596034d4bbb94b742.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