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年河南省信阳市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中考试试题
展开
这是一份2021年河南省信阳市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中考试试题,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下列传统工艺品的制作过程中,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
A. 南阳玉雕 B. 洛阳剪纸 C. 开封汴绣 D. 汝州瓷器
2.发现元素周期律,使化学学习和化学研究有规律可循,这位科学家是( )
A. 汤姆生 B. 门捷列夫 C. 阿伏加德罗 D. 道尔顿
3.下列图示的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 量取液体 B. 液体的倾倒
C. 检查气密性 D. 闻气体气味
4.下列有关空气各成分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按质量计算,空气中含氧气21%,氮气78%
B. 氧气可以支持燃烧,说明氧气具有可燃性
C. 氦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可用于填充探空气球
D. 测定空气中氧气实验得到的结论是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78%
5.大自然界的物质都由微粒构成的,下列物质由离子构成的是( )
A. He B. NH3 C. CO2 D. NaCl
6.水是化学学习和研究的重要物质。下列有关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冰水共存物属于混合物
B. 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是因为水是由氢分子和氧分子构成的
C. 水通电分解可得到氢气和氧气——化学变化中分子是可以再分的
D. 水汽化时体积增大是因水分子变大
7.下列化学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A. 碳在氧气中燃烧发白光,生成二氧化碳
B.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色烟雾
C. 铁丝在空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D. 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并放出热量
8.下列物质中含有氧气分子的是( )
A. 过氧化氢(H2O2) B. 二氧化锰(MnO2) C. 空气 D. 二氧化碳(CO2)
9.下列有关分子,原子和元素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分子的质量一定比原子的质量大 B. 分子可以再分而原子不能再分
C. 所有的原子都是由质子,中子,电子构成 D. 不同种元素之间最本质的区别是质子数不同
10.目前世界上最精确的钟是以锶做钟摆的钟,锶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及元素周期表中某些信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x的值为8 B. 锶属于非金属元素
C. 锶的相对原子质量为87.62g D. 锶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
11.下列化学用语与含义相符的是( )
A. Al+3—1个铝离子带3个单位正电荷 B. 2H2O—2个水分子
C. 2H—1个氢分子由2个氢原子构成 D. Na+—钠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
12.①NO2 ②NaNO3③N2 ④NH3四种物质,按氮元素化合价由高到低的顺序排列是( )
A. ①③②④ B. ②①③④ C. ③②④① D. ①④③②
13.2020年春“新冠病毒”疫情肆虐,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的“战疫”中用了大量的“84”来消毒杀菌。“84”是一种高效消毒剂,主要成分为次氯酸钠(NaClO)。下列有关过叙述正确的是( )
A. NaClO 是一种氧化物 B. 次氯酸钠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
C. Na、Cl、O 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23:71:16 D. 相对分子质量为74.5g
14.火炬的燃料是丁烷(分子式C4H10),它燃烧时,火苗高且亮。下列关于丁烷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丁烷由丁烷分子构成
②丁烷是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的
③丁烷分子由碳、氢两种元素构成
④丁烷由4个碳原子和10个氢原子组成
⑤丁烷分子是由碳原子和氢原子构成的
A. ①②⑤ B. ①②④⑤ C. ②③④⑤ D. ①②③④⑤
二、填空题
15.用化学用语表示:
三个亚铁离子:________;两个硫酸根离子:________;氧化铝中铝元素的化合价:________ ;保持氦气的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________。
16.2008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牵动全周人民的心,灾区饮水安全成为人们关注的重要问题。请你运用所学的化学知识,为灾区人民提供饮水安全常识。
(1).除去水中难溶性的固体物质用 的方法。
(2).可用 检验水样是硬水还是软水。
17.X元素原子的第三层比第一层多一个电子,该元素属于________(金属、非金属)元素,Y元素原子的第三层比第二层少一个电子,在化合物中显的化合价是________,他们形成稳定化合物的化学式是________。
18.有下列物质:①洁净的空气②稀有气体③氮气④冰水混合物⑤碘酒⑥高锰酸钾 ⑦矿泉水⑧高锰酸钾制氧气后的固体剩余物,⑨液态的氧气。请用序号填空:
(1).属于混合物的是 ;
(2).属于单质的是 ;
(3).属于化合物的是 ;
(4).属于氧化物的是 。
19.按要求写出下列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任举一例)
(1)有H2O生成的分解反应________;
(2)有H2O生成的化合反应________;
(3)H2O的分解反应________。
三、综合题
20.下图是电解水的实验装置:
(1)由图中可知,检验D装置里气体的方法________;
(2)在该化学反应中的最小粒子是________;
(3)该实验可以说明化学变化的实质是________。
21.下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部分装置。
(1).用A装置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排水法收集氧气后,先熄酒精灯、后撤导气管会导致什么后果? 。
(2).用D装置收集一瓶较干燥的O2 , 应将气体从 (填字母)端口通入。
22.下图所示为实验室中常见的气体制备和收集装置。
(1)实验室用一种纯净物制取氧气,反应的符号表达为________,选用________装置(填字母序号)收集的氧气用于做硫燃烧实验更好。
(2)实验室用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物的方法反应制取氧气,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 ________,其中二氧化锰是催化剂,在反应中________不变,实验结束后正确的操作方法________。
(3)C装置的优点________(写一条),某同学在观察到锥形内有大量气泡时,开始用D装置收集O2 , 经一段时间后,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瓶口、瓶中、瓶底,都未见木条复燃,其原因是________。
23.预防“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消毒剂——过氧乙酸的化学式(C2H4O3),其杀灭新冠病毒的原理是其具有强氧化性,让病毒表面的蛋白质外壳变质,致使病毒死亡。请根据上述材料回答问题:
(1).强氧化性属于 (填物理或者化学)性质。
(2).过氧乙酸属于 物(填“化合”或“氧化”)。
(3).过氧乙酸的相对分子质量 。
24.A为紫黑色固体,B为无色溶液,C、D都是黑色粉末,将A、B分别加热时都有F气体产生,将B和C混合不加热比只加热B生成F的速率要快,且反应前后C的质量和化学性质都没有变,只用A加热时,还会有C产生,D在F中比空气中燃烧更旺,发出白光生成无色气体E,E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根据以上事实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物质E的化学式: ;
(2).写出B和C 混合发生化学反应的符号表达式: 。
25.维生素是人体必需的元素,已知维生素C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下图是已破损的维生素C(简写Vc)说明书部分信息。请回答:
(1)Vc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__;
(2)Vc的化学式为________;
(3)小辉妈妈每天服用该Vc片剂,小辉建议妈妈可食用西红柿来代替Vc片,若100g西红柿含Vc30mg,则小辉妈妈每天食用西红柿________g即可达到服用上述Vc片的效果。
答案解析部分
一、单选题
1.【答案】 D
【解析】【解答】A. 南阳玉雕只是玉的形状发生了变化,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不符合题意;
B. 洛阳剪纸只是纸的形状发生了变化,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不符合题意;
C. 开封汴绣只是用线绣成不同的图案,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不符合题意;
D. 汝州瓷器,瓷器的烧制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变化时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叫物理变化。
变化时都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
2.【答案】 B
【解析】【解答】A. 汤姆生的主要贡献是发现了电子,发现原子可以再分;
B. 门捷列夫在化学上的主要贡献是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出元素周期表;
C. 阿伏伽德罗在化学学科中的主要成就,是提出了分子学说;
D. 道尔顿在化学学科中的主要成就,是首先发现了电子,提出了原子论。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律分析。
3.【答案】 D
【解析】【解答】A、量筒量程选择的依据有两点:一是保证量取一次,二是量程与液体的取用量最接近,量取9.5mL的液体,10mL量筒能保证量取一次,且量程与液体的取用量最接近,误差最小;不能使用100mL的量筒,操作不符合题意。
B、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时,瓶塞要倒放,标签要对准手心,瓶口紧挨试管口;图中瓶塞没有倒放,操作不符合题意。
C、该装置未构成封闭体系,即左边的长颈漏斗与大气相通;无论该装置气密性是否良好,导管口都不会有气泡产生,不能判断气密性是否良好,操作不符合题意。
D、闻气体的气味时,应用手在瓶口轻轻的扇动,使极少量的气体飘进鼻子中,不能将鼻子凑到集气瓶口去闻气体的气味,操作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A、根据量筒的读数方法分析
B、根据倾倒液体的方法分析
C、根据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分析
D、根据闻气体气味的方法分析
4.【答案】 C
【解析】【解答】A、按体积计算,空气中含氧气21%,氮气78%,该选项说法不符合题意;
B、氧气不能燃烧,不具有可燃性,该选项说法不符合题意;
C、氦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密度比空气小,可以用于填充探空气球,该选项说法符合题意;
D、测定空气中氧气实验得到的结论是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左右,该选项说法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A、根据空气中各成分是按体积分数计算分析
B、根据氧气助燃不可燃分析
C、根据氮气的性质分析
D、根据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结论分析
5.【答案】 D
【解析】【解答】A、氦气属于稀有气体单质,是由氦原子直接构成的,不符合题意。
B、氨气是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是由氨分子构成的,不符合题意。
C、二氧化碳是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不符合题意。
D、氯化钠是含有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的化合物,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由金属元素和铵根原子团构成的化合物是由离子构成的分析
6.【答案】 C
【解析】【解答】A、冰是固态的水,冰水共存物是由同种分子构成的,属于纯净物,选项A不符合题意;
B、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是因为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选项B不符合题意;
C、水通电分解可得到氢气和氧气,变化过程中水分子变成了氢分子和氧分子,说明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选项C符合题意;
D、水汽化时体积增大是水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大造成的,水分子的大小没有发生变化,选项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A、根据由一种物质组成的是纯净物分析
B、根据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分析
C、根据化学反应的实质进行分析
D、根据分子的特性分析
7.【答案】 D
【解析】【解答】A、碳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二氧化碳是实验结论而不是实验现象,说法不符合题意。
B、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而不是白雾,说法不符合题意。
C、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说法不符合题意。
D、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放热,产生一种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说法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A、根据碳和氧气燃烧的现象分析
B、根据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现象分析
C、根据铁丝在空气中不燃烧分析
D、根据硫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分析
8.【答案】 C
【解析】【解答】A.过氧化氢中只含有过氧化氢分子,不含有氧气分子,故不符合题意;
B.二氧化锰是一种纯净物,不含有氧气分子,故不符合题意;
C.液态空气中含有氧气,氧气中含有大量的氧分子,故符合题意;
D.二氧化碳只含有二氧化碳分子,不含有氧气分子,故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含有氧分子的物质中必须含有氧气单质,过氧化氢、二氧化锰、二氧化碳中都不含氧分子,只含有氧原子,只有液态空气含有氧气,即含有氧分子。进行解答。
9.【答案】 D
【解析】【解答】A、分子的质量不一定比原子的质量大,如一个水分子的质量比一个铁原子的质量小,选项A不符合题意;
B、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而原子不能再分,但在核变化中原子还是可以再分的,选项B不符合题意;
C、并不是所有的原子都是由质子、中子、电子构成,如氢原子中没有中子,选项C不符合题意;
D、元素是质子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不同种元素之间最本质的区别是质子数不同,选项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A、根据原子和分子的质量不能直接比较大小分析
B、根据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分析
C、根据氢原子核内没有中子分析
D、根据元素的概念分析
10.【答案】 D
【解析】【解答】解:A.在原子结构示意图中,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故X=38﹣2﹣8﹣8﹣2=18,故错误;
B、Sr的元素名称为锶,由偏旁“金”可知,属于金属元素,故错误;
是锶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而不是其实际质量,没有单位g,故错误;
D.由锶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锶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2,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故正确.
故选D.
【分析】根据微粒结构示意图的意义以及具体的结构示意图、元素周期表中一个小格表示的意义进行解答即可.
11.【答案】 B
【解析】【解答】A、1个铝离子带3个单位正电荷,其化学用语表示为Al3+ , 故A不符合题意;
B、2H2O----2个水分子,化学用语与含义相符,故B符合题意;
C、1个氢分子由2个氢原子构成,其化学用语表示为H2 , 故C不符合题意;
D、钠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其化学用语表示为 ,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化学符号的意义分析,元素符号表示元素和一个原子,表示多个原子元素符号前加相应数字;化学式表示一种物质和一个分子,表示多个分子,化学式前加相应系数;离子符号是在元素符号或原子团符号右上角标上所带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号在后,表示多个离子,在符号前加相应数字;元素化合价标在元素符号的正上方,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
12.【答案】 B
【解析】【解答】①氧元素显-2价,设NO2中氮元素的化合价是x , 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x+(-2)×2=0,则x=+4价。②钠元素显+1价,氧元素显-2价,设NaNO3中氮元素的化合价是x , 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1)+x+(-2)×3=0,则x=+5价。③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0,N2属于单质,故氮元素的化合价为0。④氢元素显+1价,设NH3中氮元素的化合价是x , 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x+(+1)×3=0,则x=-3价。
故按氮元素化合价由高到低的顺序排列是②①③④。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的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分析
13.【答案】 B
【解析】【解答】A.NaClO是由三种元素组成的,不属于氧化物,说法不符合题意;
B.次氯酸钠(NaClO)中,钠元素为+1价,氧元素为-2价,设氯元素的化合价为x , 则有:(+1)+x+(-2)=0,x=+1,说法符合题意;
C.由化学式可知,NaClO中Na、Cl、O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23:35.5:16=46:71:32,说法不符合题意;
D.相对分子质量的单位不是“g”而是“1”,通常省略不写。NaClO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3+35.5+16=74.5,说法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A、根据氧化物的概念分析
B、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的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分析
C、根据元素质量比的计算方法分析
D、根据相对分子质量的单位是1分析
14.【答案】 A
【解析】【解答】①丁烷是由丁烷分子构成,故①符合题意;②物质是由元素组成,丁烷是由碳、氢元素组成,故②符合题意;③分子是微观概念,不能用宏观的元素描述,应由微观的原子构成,正确的说法:丁烷分子是由碳、氢原子构成的,故③不符合题意;④物质是宏观概念,不能用原子的个数来描述,正确的说法:一个丁烷分子由4个碳原子和10个氢原子构成,故④不符合题意;⑤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丁烷分子是由碳原子和氢原子构成的,故⑤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化学式的意义进行分析
二、填空题
15.【答案】 详见解析
【解析】【解答】一个亚铁离子带两个单位的正电荷,表示为Fe2+ , 三个亚铁离子在离子符号前面加数字“3”,即为3Fe2+;
一个硫酸根离子用原子团符号表示,两个硫酸根离子在原子团符号前面加数字“2”,即为 ;氧化铝的化学式为Al2O3 , 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铝元素的化合价+3,表示氧化铝中铝元素的化合价需要写出氧化铝的化学式,然后在铝元素的正上方标上“+3”,即为 ;
氦气由氦原子构成,故保持氦气的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氦原子,符号是He。
【分析】
16.【答案】 (1)过滤
(2)肥皂水
【解析】【解答】(1)过滤是根据混合物中各物质的颗粒大小不同进行分离的操作,除去水中难溶性的固体物质可以用过滤;(2)可用肥皂水检验水样是硬水还是软水,加入肥皂水后由较多泡沫产生的是软水,由较多浮渣产生的是硬水。
【分析】(1)根据固液分离的操作是过滤分析
(2)根据硬软水的检验方法分析
17.【答案】 金属;-1价;AlCl3
【解析】【解答】X元素原子的第三层比第一层多一个电子,第一层上有2个电子,所以第三层上有3个电子,该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为2、8、3,所以该元素的质子数为13,是铝元素,铝元素属于金属元素,铝元素在化合物中显+3价;Y元素原子的第三层比第二层少一个电子,第二层上有8个电子,所以第三层上有7个电子,所以该元素的质子数为17,是氯元素,在化合物中显-1价,由铝元素与氯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AlCl3。
【分析】根据原子第一层排列2个电子及化学式的书写方法分析
18.【答案】 (1)①②⑤⑦⑧
(2)③⑨
(3)④⑥
(4)④
【解析】【解答】(1)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①洁净的空气②稀有气体⑤碘酒⑦矿泉水⑧高锰酸钾制氧气后的固体剩余物都属于混合物;故填:①②⑤⑦⑧;(2)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③氮气⑨液态的氧气都属于单质;故填:③⑨;(3)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化合物,④冰水混合物中只有水分子、⑥高锰酸钾都属于化合物;故填:④⑥;(4)氧化物是指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④冰水混合物中只有水分子,水属于氧化物;故填:④。
【分析】(1)根据混合物是由不同种物质组成的分析
(2)根据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分析
(3)根据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分析
(4)根据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分析
19.【答案】 (1)
(2)
(3)
【解析】【解答】(1)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 。(2)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是有H2O生成的化合反应,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 。(3)水通电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 。
【分析】
三、综合题
20.【答案】 (1)将带火星的小木条伸到试管中,若小木条复燃证明是氧气
(2)氢原子,氧原子
(3)化学变化中分子分裂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分子构成新物质
【解析】【解答】(1)水电解生成氢气和氧气,且氢气与氧气的体积比为2:1,分析实验装置图可知,试管D内气体为氧气,氧气具有助燃性,则检验氧气的方法是将带火星的小木条伸到试管中,若小木条复燃证明是氧气;(2)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则在该化学反应中的最小粒子是氢原子,氧原子;(3)水电解生成氢气和氧气的微观实质是:水分子在通电的条件下分解成氢原子和氧原子,每两个氢原子构成一个氢分子,每两个氧原子构成一个氧分子,大量的氢分子和氧分子构成了氢气和氧气,所以该实验可以说明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化学变化中分子分裂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分子。
【分析】根据电解水的实验现象及结论进行分析
21.【答案】 (1)冷凝水倒流到试管底部致试管炸裂
(2)a
【解析】【解答】(1)用A装置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氧气收集满以后,先撤导气管,后熄酒精灯的原因是防止水倒流炸裂试管,所以先熄酒精灯、后撤导气管会导致冷凝水倒流到试管底部致试管炸裂。(2)氧气的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所以用D装置收集一瓶较干燥的O2 , 应将气体从a端口通入。
【分析】(1)根据高温酸钾制氧气的注意事项分析
(2)根据氧气的性质分析
22.【答案】 (1);F
(2)KClO3 KCl+O2;质量和化学性质;先将导气管从水中移出,再熄灭酒精灯
(3)可以控制反应速率;装置气密性不好
【解析】【解答】(1)实验室用一种纯净物制取氧气,即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其余两种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都是混合物制取氧气。高锰酸钾在加热条件下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反应的符号表达式是 。硫燃烧产生有毒的二氧化硫,应用水吸收,可以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在集气瓶留少量水。选F装置。(2)氯酸钾在二氧化锰催化、加热条件下生成氯化钾和氧气,符号表达式为: ,其中二氧化锰是催化剂,在反应中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实验结束后为防止水倒吸入试管,使试管炸裂,应先将导气管从水中移出,再熄灭酒精灯。(3)C装置使用了注射器,优点是可以控制反应速率,某同学在观察到锥形内有大量气泡时,开始用D装置收集O2 , 经一段时间后,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瓶口、瓶中、瓶底,都未见木条复燃,其原因是装置气密性不好。
【分析】(1)根据高锰酸钾加热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及气体的性质分析
(2)根据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加热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及催化剂的概念分析
(3)根据装置的特性分析
23.【答案】 (1)化学
(2)化合
(3)76
【解析】【解答】(1)过氧乙酸表现强氧化性的过程中,有新物质产生,属于化学性质。故填:化学;(2)过氧乙酸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属于化合物,不属于氧化物。故填:化合;(3)过氧乙酸的化学式C2H4O3 , 相对分子质量=12×2+1×4+16×3=76。故填:76。
【分析】(1)根据物质需要发生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是化学性质分析
(2)根据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是化合物分析
(3)根据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方法分析
24.【答案】 (1)CO2
(2)H2O2 H2O+O2
【解析】【解答】(1)根据分析,E是二氧化碳,化学式为CO2。(2)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符号表达式为:H2O2 H2O+O2。
【分析】
25.【答案】 (1)9:1
(2)C6H8O6
(3)200
【解析】【解答】(1)Vc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2×6):(1×8)=9:1。
答:Vc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9:1。(2)1个Vc分子中氧原子个数为 ,则 Vc的化学式为C6H8O6。(3)根据题意,每片含VC10mg,一日3次,每次2片,则每日应服用的VC的质量为10mg×3×2=60mg;100g西红柿含VC30mg ,则每天食用西红柿的质量为 。
答:小辉妈妈每天食用西红柿200g即可达到服用上述Vc片的效果。
【分析】(1)根据元素质量比的计算方法分析
(2)根据原子个数的计算方法分析
(3)根据元素质量的计算方法分析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河南省信阳市名校九上化学期末联考试题含答案,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推理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下列描述不正确的是,银杏果中含有银杏酸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河南省信阳市罗山县九年级(上)期中化学试卷,共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钼是组成眼睛虹膜的元素之一,分类和归纳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河南省信阳市潢川二中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共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综合应用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