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18 苏州园林课前预习ppt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18 苏州园林课前预习ppt课件,共37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概括园林之美,逻辑顺序,精读园林之美,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对称的图案画,自然之趣的美术画,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着眼在画意”,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了解苏州园林的特点,梳理文章结构,理清文章说明的顺序。(重点)学习课文对多种说明方法的综合运用,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重点、难点)体会苏州园林的艺术地位与价值,激发热爱祖国灿烂文化的感情。
【叶圣陶】(1894-1988),原名叶 绍钧,字圣陶,江苏苏州人,作家、 教育家、编辑家。有“优秀的语言 艺术家”之称,对语文教学的改革 和教材的建设有重大贡献。代表作 品有长篇小说《倪焕之》,短篇小说《多收了三五斗》,童话有《稻草人》《古代英雄的石像》等,作品收在《叶圣陶集》里。
本文选自《百科知识》1979年第4期。略有删节。原题为《拙政诸园寄深眷——谈苏州园林》。1979年初,香港一家出版社打算出一本介绍苏州园林的摄影集,便邀请叶圣陶写一篇序文。叶圣陶将序文写好后交给了香港那家出版社,后因故摄影集未出版。这篇序文被《百科知识》所用,发表在《百科知识》1979年第4期上。人民教育出版社把它编入语文课本时,题目改为《苏州园林》。
苏州被誉为“园林之城”。苏州园林的建设始于春秋时期吴国建都姑苏时,形成于五代,成熟于宋代,兴旺鼎盛于明清,历史绵延2000余年,实为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在1997年12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遗产委员会将苏州古典园林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网师园、狮子林、拙政园、留园统称“苏州四大名园”,素有“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之誉。
轩榭( ) 池沼( ) 丘壑( )模样( ) 相间( ) 嶙峋( )庸俗( ) 雕镂( ) 蔷薇( )重峦叠嶂( ) 廊( ) 斟酌( )
【自出心裁】出于自己心中的设计或筹划。多指诗文、技艺等的构思有独创性。【珠光宝气】形容服饰、陈设等非常华丽。【重峦叠嶂】重重叠叠的山峰。【别具匠心】另有一种巧妙的心思(多指文学、艺术方面创造性的构思)。【因地制宜】根据不同地区的具体情况规定适宜的办法。
阅读课文,划分结构层次,理清文章思路。
概括苏州园林的地位、价值以及整体特征,总领全文——图画美。
第一部分:(1-2)(总)
作者从园林建筑设施的各个方面,具体说明了苏州园林图画美的特征。
第二部分:(3-9)(分)
总结全文,激起读者的观赏欲望。
第三部分:(10)(总)
1.第一段哪个词最能说明苏州园林的重要地位? 解释其意思。
“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
这个词形象地表明它继承了古代园林艺术传统,浓缩了中国园林艺术精华,具有典范性。这说明了苏州园林的地位。
2.找出文中最能概括苏州园林的特点的句子。有 什么作用?
“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结构上:总领全文,是全文的中心句;为下文分别从不同角度写苏州园林的美作铺垫;内容上:点明苏州园林特点,“图画”二字贯穿全篇。
3.作者从哪几个方面说明苏州园林的特征?
角落重修饰 ——图画美门窗重图案 ——图案美色调重配合 ——色彩美
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绝不对称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任其自然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着眼画意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层次多变
目的:愿游览者“如在图画中”。
4.阅读第二部分,深入体会苏州园林的艺术美。
(1)第三段亭台轩榭的布局有什么特点?
“苏州园林绝不讲究对称,好像故意避免似的。”
(2)这段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打比方(图案画和美术画)、作比较(古代宫殿和苏州园林)形象地突出了苏州园林布局的自然之趣的特点。
“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
“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
(1)分析第四段的结构:
(2)写池沼除了写水还写了什么?为什么这样安排?
(3)“雷同”能否用“相同”替换,为什么?
不能替换,感情色彩不同。说明语言的严密性。
中心句:第1句;假山:2-3句;池沼:4-10句。采取总分的结构。
还写了桥、石岸、花草、鱼。处处写“画”。
“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 落叶树和常绿树相间, 花时不同的多种花树相间。”
(1)第五段的结构形式是什么?
(2)花草树木的映衬有什么特点?
总分式:第1句是中心句。分:栽种;修剪
(3)本段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作比较:与松柏,道旁树比较。举例子:“古老的藤萝”。摹状貌:“盘曲嶙峋”。打比方:把藤萝比作一幅画
“隔而不隔, 界而未界”
(1)第六段近景远景的层次如何安排?
利用花墙、廊子或镜子为苏州园林增加景致的层次和深度。
(2)“隔而不隔,界而未界”是什么意思?
尽管花墙和廊子作为一个隔界把景致分为几个部分,但是好像并没有把景致分开。
5.文章开头结尾分别 有何作用?
首:开头总领全文。尾:“不止这些”却“不再多写了”: 结尾留有余地,给人回味,也可以激起读者的观赏兴趣。
本文是一篇介绍园林建筑艺术的说明文,为什么运用逻辑顺序介绍苏州园林,而不运用空间顺序?
本文介绍的不是苏州的某一个园林的情况,而是苏州所有园林的共同特点。因此,它不能像介绍某个地方的说明文那样按照游览的空间顺序来说明,而要在高度概括的基础上从整体到局部、从大的显眼的事物到小的不显眼的事物分项进行说明,所以运用逻辑顺序。
1.“苏州园林据说有一百多处,我到过的不过十多处。”
留有余地的说法,很有分寸。
2.“倘若要我说说总的印象,我觉得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
“标本” 在这里是样本的意思,说明苏州园林具有广泛的代表性。
3.“谁要鉴赏我国的园林,苏州园林就不该错过。”
“鉴赏”指对艺术品的欣赏和评价,而“欣赏”指对艺术品的领略和玩赏,在句中用“鉴赏”词最恰当。
4.“可是苏州各个园林在不同之中有个共同点,似乎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似乎”表推测,因为这些园林都是古代建筑,设计者和匠师们都已故去,所以只能是推测。“务必”表明设计者们坚定的追求。“务必”“无论”“总是”强调了图画美。
5.“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
“绝大部分”是从范围上作出限制。
6.“(1)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 (2)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
这两个词表意肯定,一点都不含糊,合乎实际,用词非常准确。
7.“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不是美术画,而园林是美术画……”
图案画更类似数学中的“几何图形”,看上去工工整整,大部分是对称的,比较刻板。而美术画是艺术创造,更注重个性,不讲究对称,有自然之趣和艺术之美。
9.“苏州园林与北京园林不同,极少使用彩绘。”
“极少”则从数量上加以限制。
8.“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
“艺术”是强调个人独创性的活动,其成果给人以审美愉悦,并且无法复制;“技术”意味着有固定的程序和手法,其成果是具有实际效用的东西,一般可以大量复制。
1.总分结合,层次清晰。
文章开头即对苏州园林做了总体概括,即“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然后,从四个主要方面加以说明,突出了它的布局、配合、映衬、层次等多方面的特色。再从角落的图画美、门窗的图案美、建筑的色彩美三个细微方面说明这一总体特征。全文对苏州园林的介绍不是笼统地概括说明,而是始终抓住苏州园林的主要特点进行说明,总说和分说紧密结合,思路清晰。
2.方法多样,特征突出。
文章通过作比较、列数字、举例子、摹状貌等说明方法来表现苏州园林的图画美。比如,第3段中,作者将我国“绝大部分”的建筑与“苏州园林”进行比较,突出了苏州园林“绝不讲究对称”的特点;并将园林比作美术画,说明了苏州园林不讲究对称的原因。第7段中,作者列举了在阶砌旁、墙上、开窗处栽种花草的例子,突出表现了苏州园林的“图画美”。“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落叶树与常绿树相间”“有些室内墙壁下半截铺水磨方砖,淡灰色和白色对衬”都是摹状貌,使说明更具形象性。
结语——总结全文:不止以上说的这些
本文通过对苏州园林的布局、配合、映衬、层次和园林局部特点的介绍,展示了它的图画美、艺术美,展现了我国园林艺术的高超水平,赞颂了设计者和匠师们杰出的艺术创造力,表达了作者对苏州园林的赞美和喜爱之情。
有关“苏州园林”的诗句、对联
1.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 (俗语)2.人道我居城市里,我疑身在万山中。(谭惟则《狮子林即景》)3.清风明月本无价,近水远山皆有情。 (沧浪亭对联)4.苍松翠竹真佳客,明月清风是故人。(狮子林立雪堂对联)5.城中佳处是狮林,细雨轻风此首寻。 岂不居然闹市里,致生邈尔濮濠心。(乾隆《游狮子林即景杂咏》)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18 苏州园林图片课件ppt,共2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作者简介,文章结构,字音词义,语言特点,园林景观,表达方式,苏州园林景观,给下列字注音,映照衬托,解释下列词语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18 苏州园林课堂教学ppt课件,共48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作者简介,背景链接,字词清单,读读写写,多音字,形近字,词语集注,整体感知,主要方面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18 苏州园林课堂教学ppt课件,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