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富源县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化学试题(word版 含答案)
展开云南省富源县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化学试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我国四川广汉的三星堆遗址距今已有3000~5000年历史,2021年3月20日,三星堆遗址新出土了多达500多件重要文物,如黄金面具、丝绸“黑炭”、青铜神树、陶瓷碎片等。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考古时利用C测定文物的年代,C的中子数为8
B.黄金面具、青铜神树的成分均为纯金属
C.丝绸转化为“黑炭”的过程涉及化学变化
D.三星堆中含有大量的陶瓷碎片,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
2.一定温度下,在某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2HI(g)H2(g)+I2(g) ΔH>0,若15s内c(HI)由0.1mol·L-1降到0.07mol·L-1,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0~15 s内用I2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为v(I2)=0.002 mol·L-1·s-1
B.c(HI)由0.07 mol·L-1降到0.05 mol·L-1所需的反应时间小于10 s
C.升高温度正反应速率加快,逆反应速率减慢
D.减小反应体系的体积,化学反应速率加快
3.25℃时,密闭容器中X、Y、Z三种气体的初始浓度和平衡浓度如表所示:
物质 | X | Y | Z |
初始浓度/(mol·L-1) | 0.1 | 0.2 | 0.0 |
平衡浓度/(mol·L-1) | 0.05 | 0.05 | 0.1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达到平衡时,X的转化率为60%
B.增大压强,平衡常数增大
C.该反应可表示为X(g)+3Y(g)2Z(g),其平衡常数为1600
D.改变浓度可以改变该反应的平衡常数
4.硫是一种重要的非金属元素,正交硫(Orthogonal sulfur)是硫稳定存在的唯一形式,单斜硫是硫的同素异形体之一。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已知:①S(正交,s)+O2(g)=SO2(g)ΔH1=-296.83kJ•mol-1
②S(单斜,s)+O2(g)=SO2(g)ΔH2=-297.16kJ•mol-1
③S(单斜,s)=S(正交,s)ΔH3
A.硫黄是一种黄色晶体,不溶于水
B.正交硫比单斜硫稳定
C.ΔH3=-0.66kJ•mol -1,
D.1mol S(单斜,s)和1mol O2(g)的总能量高于1mol SO2(g)的能量
5.在2 L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3A(g)+B(g)2C(g),若最初加入的A和B的物质的量都是4 mol,测得10 s内A的平均速率v(A)=0.15 mol·L-1·s-1,则反应进行到10 s时容器中B的物质的量是
A.1.5 mol B.2.8 mol C.3 mol D.3.5 mol
6.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氯化铁溶液腐蚀铜箔:Fe3++Cu═Fe2++Cu2+
B.石灰石与醋酸反应:+2CH3COOH═2CH3COO-+CO2↑+H2O
C.向草酸溶液中加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溶液褪色:2+5C2O+16H+═2Mn2++10CO2↑+8H2O
D.明矾溶液中加入少量氢氧化钡溶液:2Al3++3+3Ba2++6OH-═2Al(OH)3↓+3BaSO4↓
7.下列依据热化学方程式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A.已知NaOH(aq)+HCl(aq)=NaCl(aq)+H2O(l) ΔH=-57.3kJ·mol-1,则含40.0gNaOH的稀溶液与稀醋酸完全中和,放出的热量小于57.3kJ
B.已知2H2(g)+O2(g)=2H2O(g) ΔH=-483.6kJ·mol-1,则氢气的燃烧热为241.8kJ·mol-1
C.已知2C(s)+2O2(g)=2CO2(g) ΔH=a;2C(s)+O2(g)=2CO(g) ΔH=b,则a>b
D.已知P(白磷,s)=P(红磷,s) ΔH<0,则白磷比红磷稳定
8.对于反应,科学家根据光谱研究提出如下反应历程:
第一步:快反应;
第二步: 慢反应;
第三步: 快反应。
上述反应中可近似认为第二步反应不影响第一步反应的平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该反应的速率由第二步反应决定
B.反应的中间产物有N2O2、N2O和H2
C.第三步反应中N2O与H2的每一次碰撞都是有效碰撞
D.若第一步反应的,则升高温度,正反应速率减小,逆反应速率增大
9.CO2是廉价的碳资源,将其甲烷化具有重要意义。其原理是CO2(g)+4H2(g)=CH4(g)+2H2O(g)ΔH<0.在某密闭容器中,充入1molCO2和4molH2发生上述反应,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反应物的总能量小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B.升高温度可增大活化分子的百分数及有效碰撞频率,因而温度越高越利于获得甲烷
C.恒温、恒压条件下,充入He,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D.在绝热密闭容器中进行时,容器中温度不再改变,说明已达到平衡
10.在一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 ,达到平衡时采取下列措施,可以使正反应速率v正增大、D的物质的量浓度c(D)增大的是
A.移走少量C B.扩大容积,减小压强
C.缩小容积,增大压强 D.体积不变,充入惰性气体
11.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0gH218O含有的中子数为5NA
B.1mol羟基(-OH)含有的电子数为10NA
C.密闭容器中,2molSO2和1molO2催化反应后分子总数为2NA
D.过氧化钠与水反应时,0.1molNa2O2完全反应转移电子数为0.2NA
12.100 mL6 mol·L-1的硫酸溶液与过量锌粉反应,在一定温度下,为了减小反应速率,但又不影响生成氢气的总量,可向反应物中加入适量的
A.硫酸钠固体 B.碳酸钠固体 C.水 D.硝酸钾溶液
13.汽车尾气处理时存在反应:NO2(g)+CO(g) NO(g)+CO2(g),该反应过程及能量变化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过程可将有毒气体转变成无毒气体
B.使用催化剂可以有效减少反应放出的热量
C.升高温度,可以提高NO2的平衡转化率
D.无论是反应物还是生成物,转化为活化络合物都要吸收能量
14.短周期主族元素X、Y、Z、W、Q、R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其中只有Z和W是金属元素。X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其内层电子数的2倍,Y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元素,Z的原子半径是短周期主族元素中最大的,Q与Y同族。下列说法一定正确的是
A.简单离子半径的大小顺序:W>Q>R>Y
B.X、Z、Q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均可与W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反应
C.X的氢化物沸点低于Y的氢化物沸点
D.Z2Y2可用于呼吸面具或潜水艇中作为氧气的来源
15.取50 mL过氧化氢水溶液,在少量I- 存在下分解:2H2O2=2H2O+O2↑。在一定温度下,测得O2的放出量,转换成H2O2浓度(c)如下表:
t/min | 0 | 20 | 40 | 60 | 80 |
c/(mol·L-1) | 0.80 | 0.40 | 0.20 | 0.10 | 0.050 |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反应20min时,测得O2体积为224mL(标准状况)
B.20~40min,消耗H2O2的平均速率为0.010mol·L-1·min-1
C.第30min时的瞬时速率小于第50min时的瞬时速率
D.H2O2分解酶或Fe2O3代替I-也可以催化H2O2分解
16.在2 L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2 mol X和1 mol Y,发生反应:2X(g)+Y(g)3Z(g) ΔH<0,反应过程持续升高温度,测得X的体积分数与温度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推断不正确的是
A.Q点时,Y的转化率最大
B.升高温度,平衡常数减小
C.W点X的正反应速率小于M点X的正反应速率
D.平衡时,再充入Z,达到平衡时Z的体积分数一定增大
二、原理综合题
17.氮元素是地球上含量丰富的一种元素,氮单质及其化合物在工农业生产、生活中有着重要作用。
(1)如图是N2(g)和H2(g)反应生成1 mol NH3(g)过程中的能量变化示意图,请写出N2和H2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___。
(2)化学键的键能可以理解为拆开1 mol化学键所吸收的能量,若已知H—H的键能为435 kJ·mol-1,N≡N的键能为943 kJ·mol-1,试根据已知数据计算N—H键的键能:___kJ·mol-1。
(3)一密闭容器中,加入1 mol N2、3 mol H2发生反应:N2(g)+3H2(g)2NH3(g),t0时达到平衡,在t1、t3、t4时均只改变某一个条件,如图是某一时间段中反应速率与反应进程的曲线关系图。
①t1时改变的条件是___。
②下列时间段中,氨的百分含量最低的是___(填标号)。
a.t0~t1 b.t2~t3 c.t3~t4 d.t5~t6
18.SO2、NO、NO2、CO都是污染大气的有害气体,对其进行回收利用是节能减排的重要课题。
(1)上述四种气体中直接排入空气时会引起酸雨的有__(填化学式)。
(2)已知:2SO2(g)+O2(g)2SO3(g) ∆H=-196.6kJ∙mol-1
2NO(g)+O2(g)2NO2(g) ∆H=-113.0kJ∙mol-1
①反应:NO2(g)+SO2(g)SO3(g)+NO(g)的∆H=___kJ∙mol-1。
②一定条件下,将NO2与SO2以体积比1:1置于恒温恒容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NO2(g)+SO2(g)SO3(g)+NO(g),下列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是__(填字母)。
a.混合气体的密度保持不变
b.SO2的物质的量保持不变
c.容器内混合气体原子总数不变
d.每生成1molSO3的同时消耗1molNO
e.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变
f.容器内的压强保持不变
③测得②中反应达到平衡时NO与NO2的体积之比为35:13,则在该温度下反应:NO2(g)+SO2(g)SO3(g)+NO(g)的平衡常数K=__。
(3)CO可用于合成甲醇,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g)+2H2(g)CH3OH(g)。在一容积可变的密闭容器中充有10molCO与20molH2,在催化剂作用下发生反应生成甲醇。CO的平衡转化率(α)与温度(T)、压强(p)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填字母)。
A.合成甲醇的反应为吸热反应
B.压强为p1>p2
C.A、B、C三点的平衡常数为KA=KB>KC
D.若达平衡状态A时,容器的体积为10L,则在平衡状态B时容器的体积也为10L
19.煤制天然气的过程中涉及到煤气化反应和水气变换反应。回答下列问题:
煤气化反应Ⅰ:C(s)+H2O(g)CO(g)+H2(g) ∆H=+135 kJ∙mol-1
水气变换反应Ⅱ:CO(g)+H2O(g)CO2(g)+H2(g) ∆H=-42.3 kJ∙mol-1
为了进一步探究反应条件对反应Ⅱ的影响,某活动小组设计了三个实验,实验曲线如图二所示:
编号 | 温度 | 压强 | c始(CO) | c始(H2O) |
甲 | 530 ℃ | 3 MPa | 1.0 mol·L-1 | 3.0 mol·L-1 |
乙 | X | Y | 1.0 mol·L-1 | 3.0 mol·L-1 |
丙 | 630 ℃ | 5 MPa | 1.0 mol·L-1 | 3.0 mol·L-1 |
(1)请依据图二的实验曲线补充完整表格中的实验条件:X=__℃,Y=__MPa。
(2)实验丙从开始至5 min末,平均反应速率v(CO)__。
(3)达平衡时CO的转化率:实验乙__实验丙(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4)530℃时,反应Ⅱ的平衡常数K=1,若往某刚性容器中投入0.2 mol·L-1CO、0.2 mol·L-1H2O、0.1 mol·L-1CO2、0.2 mol·L-1H2,列简式计算并说明该反应进行的方向___。
三、填空题
20.研究氮氧化物与悬浮在大气中海盐粒子的相互作用时,涉及如下反应:
2NO2(g)+NaCl(s)NaNO3(s)+ClNO(g) K1 ΔH<0(Ⅰ)
2NO(g)+Cl2(g)2ClNO(g) K2 ΔH<0(Ⅱ)
(1)4NO2(g)+2NaCl(s)2NaNO3(s)+2NO(g)+Cl2(g)的平衡常数K=___(用K1、K2表示)。
(2)为研究不同条件对反应(Ⅱ)的影响,在恒温条件下,向2 L恒容密闭容器中加入0.3 mol NO和0.2 mol Cl2,10 min时反应(Ⅱ)达到平衡。测得10 min内v(ClNO)=8.0×10-3mol·L-1·min-1,则平衡后n(Cl2)=___mol,NO的转化率α1=__(保留一位小数)。
(3)其他条件保持不变,反应(Ⅱ)在恒压条件下进行,平衡时NO的转化率α2__α1(填“>”“<”或“=”)。
参考答案
1.B
2.D
3.C
4.C
5.C
6.D
7.A
8.A
9.D
10.C
11.A
12.C
13.D
14.D
15.C
16.D
17.
(1)N2(g)+3H2(g)2NH3(g) ∆H=-92 kJ∙mol-1
(2)390
(3) 升高温度 d
18.
(1)SO2、NO、NO2
(2) -41.8 bd 7.25
(3)C
19.
(1) 530 5
(2)0.12 mol·L-1·min-1
(3)大于
(4)QC=<1,反应正向进行
20.
(1)
(2) 0.12 53.3%
(3)>
云南省昆明市官渡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化学试题(Word版含答案): 这是一份云南省昆明市官渡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化学试题(Word版含答案),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云南省玉溪市一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Word版含答案: 这是一份云南省玉溪市一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Word版含答案,文件包含云南省玉溪市一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Word版docx、玉溪一中2022-2023学年上学期高二年级月考化学答案pdf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9页, 欢迎下载使用。
云南省临沧市临沧民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第二次月考化学试题(Word版含答案): 这是一份云南省临沧市临沧民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第二次月考化学试题(Word版含答案),文件包含临沧民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第二次月考试卷docx、临沧民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第二次月考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1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