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期中综合测试(二)-2021-2022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册期中专项复习(部编版)

    资料中包含下列文件,点击文件名可预览资料内容
    • 原卷
      期中综合测试(二)-2021-2022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册期中专项复习(部编版)(原卷版).doc
    • 解析
      期中综合测试(二)-2021-2022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册期中专项复习(部编版)(解析版).doc
    期中综合测试(二)-2021-2022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册期中专项复习(部编版)(原卷版)第1页
    期中综合测试(二)-2021-2022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册期中专项复习(部编版)(原卷版)第2页
    期中综合测试(二)-2021-2022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册期中专项复习(部编版)(原卷版)第3页
    期中综合测试(二)-2021-2022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册期中专项复习(部编版)(解析版)第1页
    期中综合测试(二)-2021-2022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册期中专项复习(部编版)(解析版)第2页
    期中综合测试(二)-2021-2022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册期中专项复习(部编版)(解析版)第3页
    还剩5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2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期中综合测试(二)-2021-2022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册期中专项复习(部编版)

    展开

    这是一份期中综合测试(二)-2021-2022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册期中专项复习(部编版),文件包含期中综合测试二-2021-2022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册期中专项复习部编版原卷版doc、期中综合测试二-2021-2022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册期中专项复习部编版解析版doc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2页, 欢迎下载使用。
    期中综合测试(二)一、积累与运用。(22分)1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10分)(1)沉舟侧畔千帆过,______________。(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2)有弟皆分散,______________。(杜甫《月夜忆舍弟》)(3)在《水调歌头》中表达作者美好祝愿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苏轼《水调歌头》)(4)《岳阳楼记》中表明作者胸怀天下,以天下为己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请把李白的《行路难》默写完整。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病树前头万木春    (2)无家问死生    (3)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婵娟    (4)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    (5)闲来垂钓碧溪上    忽复乘舟梦日边    长风破浪会有时    直挂云帆济沧海    【详解】注意以下字形特别容易写错:婵娟、济沧海等。还要注意“共婵娟”不要写成“更婵娟”。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4分)(1)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zhé yāo_________(2)这畜生很líng lì_________,倒向你奔来,反从胯下窜了。(3)我们把欧洲所有大教堂的财宝加在一起,也许还抵不上东方这座了不起的fù lì táng huáng__________的博物馆。(4)有教养的人待人处事绝不会zì chuī zì léi___________【答案】(1)折腰    (2)伶俐    (3)富丽堂皇    (4)自吹自擂    【详解】折腰:zhé yāo,弯腰行礼。这里指倾倒。伶俐:líng lì,解释形容人物机灵乖巧或是做事干脆利落。富丽堂皇:fù lì táng huáng,意思是形容建筑物宏伟豪华。也形容诗文词藻华丽。自吹自擂:zì chuī zì léi,自己吹喇叭,自己打鼓,比喻自我吹嘘。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A生活不是插在花瓶里供人欣赏的静物,而是在草原上蔓延的野花。B在这个世界上时光是最公平的,它不会怠慢每一个执着而勇敢的人。C《平凡的世界》一书以场面的恢宏和情节的抑扬顿挫得到了大家的一致好评。D思想感情的产生与对客观事物认识的深度有关,要想深入地认识事物,须得身临其境,长期观察,才能把握其精神实质。【答案】C【详解】A.蔓延:指如蔓草滋生,连绵不断。引申为延伸,扩展。句中用来形容草原上的野花,正确;B.怠慢:指淡漠,不恭敬。句中指时光对人的态度,正确;C.抑扬顿挫:指声音的大小起伏和停顿转折。句中用来形容情节,使用对象不正确;D.身临其境:亲身面临那种境地。句中指实地考察,正确;故选C。
    4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央视节目《朗读者》收到观众的广泛好评,是因为其内容新颖、内涵丰富的缘故。(删去“的缘故”)B到顺德大良秀丽典雅的清晖园和清幽自然的凤岭公园游览,是我们这次春游的归途。(把“归途”改为“旅途”)C参观科技馆,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感,还能够让他们了解更多的科技作品。(将“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感”和“让他们了解更多的科技作品”互换)D这家制药公司在广东设立了办事处,主要推销本公司新研发的治疗冠心病的胶囊。(把“本公司”改成“该公司”)【答案】B【详解】B.有误。把“归途”改为“行程(旅程)”。故选B。5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答。(4分)潮州剪纸流行于明代,繁荣于清代,至光绪年间达到鼎盛。现存的一件清雍正年间作品《蝙蝠》系以棕色丝线剪成,技艺十分精巧。潮州民间剪纸艺人善于将三五张色纸叠在一起,灵巧地运用剪刀,以娴熟的技巧剪出各种花纹图案。纯色剪纸充分发挥“剪”的特点,不用画稿,艺人们仅凭记忆和想象,一手拿纸,一手运剪,直接将花样剪出,作品造型活泼而富于变化,很少有重复的作品。多色剪纸则用多种色纸分别剪出物象的各个部分,然后再合并为一件完整的剪纸作品,生动细致,别有特色。(1)请用一句话概括上述材料的主要内容,不超过25个字。(2分)(2)根据对联常识,将下面六个短语组合成一副对联。(2分)随心  妙整  作品美  巧合  任剪  特色明【答案】(1)示例:潮州剪纸历史悠久,技艺精巧,作品造型活泼而富于变化。(2)示例:随心任剪作品美  巧合妙整特色明【详解】(1)这道题考查筛选概括信息的能力。抓住材料关键语句概括提炼。根据“潮州剪纸流行于明代,繁荣于清代,至光绪年间达到鼎盛”可以筛选概括出潮州剪纸历史悠久;根据“现存的一件清雍正年间作品《蝙蝠》系以棕色丝线剪成,技艺十分精巧”可以筛选概括出技艺精巧;根据“作品造型活泼而富于变化,很少有重复的作品”可以筛选概括出作品造型活泼而富于变化。(2)这道题考查对对联常识的了解。对联的基本要求是:字数相等;词性相对;内容相关。需要注意,上联的最后一个字的声调是仄音(三声或四声),下联的最后一个字的声调是平音(一声或二声)。根据“艺人们仅凭记忆和想象,一手拿纸,一手运剪,直接将花样剪出,作品造型活泼而富于变化,很少有重复的作品”可推断出“随心任剪作品美”,根据“多色剪纸则用多种色纸分别剪出物象的各个部分,然后再合并为一件完整的剪纸作品,生动细致,别有特色”可推断出“巧合妙整特色明”。“美”的声调是三声(仄音),“明”的声调是二声(平音),因此上联是“随心任剪作品美”,下联是“巧合妙整特色明”。二、阅读。32分)(一)课内阅读(8分)    湖心亭看雪张岱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A问其姓氏,是金陵人,此/旦日,从外来B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不知人之乐/余强饮三大白C同饮/以残年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D下船/郡下,诣太守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1)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2)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8结合原文分析:舟子为什么认为作者“痴”?(2分) 【答案】6D7(1)(湖上)冰花周围弥漫着白汽,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上下下全是白色。(2)(他们)看见我,非常高兴地说:“在湖中怎么还能碰得上(您)这样(有闲情雅致)的人呢!”8从舟子的角度看,作者游西湖的举动不同于普通游客,一是选择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的特殊时刻;二是选定“是日更定”的夜深人静之时;三是观赏雪夜的特殊景象。【解析】6A.客居/客人;B.表转折/表承接;C.我/剩余;D.都译成:等到;故选D7本题考查翻译句子。注意以下重点词语:雾凇沆砀:冰花一片弥漫。一:全。余:我。大:特别。焉:怎么、哪里。得:能够。更:还。8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大雪接连下了多天,湖中的行人、飞鸟的声音都消失了。但作者不在家里避寒,竟然在这一天晚上八点左右,孤身一人撑着一叶小舟,独往湖心亭看雪,真是很另类。因此,船夫对如此另类之人只能认为是痴人了。但这个痴人不是痴呆之人,而是痴迷于自然美景,有高雅情趣之人。【点睛】译文:崇祯五年(公元1632年)十二月,我住在西湖边。大雪接连下了多天,湖中的行人、飞鸟的声音都消失了。这一天晚上八点左右,我撑着一叶小舟,穿着毛皮衣,带着火炉,独往湖心亭看雪。(湖面上)冰花一片弥漫,天与云与山与水,天光湖色全是白皑皑的。湖上的影子,只有一道长堤的痕迹、一点湖心亭的轮廓、和我的一叶小舟,舟中的两三粒人影罢了。到了湖心亭上,看见有两个人铺好毡子,相对而坐,一个小孩正把酒炉(里的酒)烧得滚沸。(他们)看见我,非常高兴地说:“想不到在湖中还会有您这样的人!”(他们)拉着我一同饮酒。我尽力喝了三大杯酒,然后和他们道别。(我)问他们的姓氏,(得知他们)是南京人,在此地客居。等到了下船的时候,船夫喃喃地说:“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像相公您一样痴的人啊!”(二)课外阅读(6分)    祖莹偷读莹年八岁能诵《诗》《书》,十二为中书学生,好学耽书,以昼继夜,父母恐其成,禁之不能止。常密于灰中藏火,驱逐僮仆,父母寝睡之后,燃火读书,衣被蔽塞窗户,恐漏光明,家人所觉。由是声誉甚盛,内外亲属呼为圣小儿。尤好文,中书监高允每叹曰此子才器非诸生所及终当远至 。(选自《北史·列传第三十五 》)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父母恐其成(快) B衣被蔽塞窗户(用)C家人所觉(被) D尤好文(写)10请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2分)中书监高允每叹曰此子才器非诸生所及终当远至11“祖莹偷读”的故事给你带来了怎样的启示 ? (2分) 【答案】9A10中书监高允每叹曰/此子才器/非诸生所及/终当远至11天才出于勤奋;只有勤奋好学,才能学有所成。【分析】9A.有误。“父母恐其成疾”的意思为“他的父母害怕他会生病”。疾:病,疾病。故选A.10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断句前,先要通读全文理清文段思路,尤其是把握文章中涉及的人物及关系。也可借助文段的一些特征巧妙断句,比如借助虚词,借助句式,借助对话词“曰”、“云”等,根据句子的结构成分等,读出含义,然后断句。翻译为:中书监的高允每次(谈到他都)感叹说:“这个孩子的才能,是所有学生都比不上的,他最终会大有作为的。”故可断句为:中书监高允每叹曰/此子才器/非诸生所及/终当远至。11本题考查阅读启示。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写出启示。根据“好学耽书,以昼继夜,父母恐其成疾,禁之不能止。常密于灰中藏火,驱逐僮仆,父母寝睡之后,燃火读书,以衣被蔽塞窗户,恐漏光明,为家人所觉,由是声誉甚盛,内外亲属呼为‘圣小儿’”分析,祖莹日夜读书,晚上背着父母苦读,从中可以看出他学习的勤奋刻苦,获得了他人的高度评价。所以文章告诉我们的道理是只有勤奋刻苦学习,才能学有所成。意思相近即可。【点睛】参考译文:祖莹八岁的时候能够背诵《诗》、《书》,十二岁时是中书的学生。他迷恋读书,日日夜夜地学习,他的父母害怕他会生病,禁止他这样做,却没能使他停止读书。他经常偷偷地在灰里藏木炭,赶走童仆,等到父母睡着之后,点燃木炭读书,用他的衣服和被子遮盖窗户和门,担心漏光,被家里人发觉。因为这件事情,他的名声传得更广了,里里外外的亲属都叫他圣小儿。他还特别喜欢写文章。中书监的高允每次(谈到他都)感叹说:“这个孩子的才能,是所有学生都比不上的,他最终会大有作为的。”(三)现代文阅读(8分)    头脑风暴是一种集体幻觉吗?岑嵘①单位里最近开展了一次“头脑风暴”,探讨赚钱的新方法。风暴刮得相当成功,大家一改沉默,你一言我一语,灵感大迸发。虽然我最后记不得究竟想出了什么好的点子,但这场头脑风暴让大家都很愉悦。②那么头脑风暴有用吗?③我们今天所谓的“头脑风暴”指的是无限制的自由联想和讨论,产生出新观念或激发创新设想。它是由美国创造学家阿历克斯·奥斯本于1939年首次提出的。不过大家有所不知,“头脑风暴”一词最早是精神病理学上的用语,专指精神病患者的精神错乱状态。④在很多研究者看来,头脑风暴虽然说不上是精神病发病,但效用恐怕很有限。⑤为什么这么多人喜欢头脑风暴呢?头脑风暴的好处在于,很多人在讨论之后,会把别人的意见误认为是自己的意见。如果问题难以处理,每个人都能看出其他人也同样认为这个问题难以解决(不是自己傻,而是问题太难)。这就使得人人都感觉很好。⑥在《红楼梦》第十回中,秦可卿病倒了,尤氏说:“现今咱们家走的这群大夫,哪里要得?一个个都是听着人的口气儿,人怎么说,他也添几句文话儿说一遍;可倒殷勤得很,三四个人,一日轮流着,倒有四五遍来看脉!大家商量着立个方儿,吃了也不见效。”一群庸医给秦可卿看病,大家头脑风暴一下,集体商量弄了个方子,成功地把秦可卿折腾个半死。因此,头脑风暴最大的好处就在这里:即便这件事最后办砸了,但这可是集体讨论的结果,谁都不必为此担责任。⑦那大家思维碰撞总有点用吧?研究者也不这么看。他们认为头脑风暴是一种花时间却不太有效的方式,因为通常人们独自思考比在群体中思考能想到更多的点子。一项对22个群体的研究发现,其中18个群体中的人在群体中生产力不高,而且群体越大生产力下降得越多。心理学家称之为“群体生产力的错觉”。有许多人太依赖于他人的努力,想获得免费意见。然而让人吃惊的是,即便如此,人们仍然倾向于高看群体讨论的重要性。超过80%的受访者认为群体头脑风暴比个人的思考能产生更好的效果。⑧米开朗琪罗把所有的助手都赶走,锁上了西斯廷礼拜堂的门,独自创作出了壁画《创世纪》;巴尔扎克爱将自己锁在小黑屋中创作,将百叶窗拉牢实,郑重地点燃蜡烛闭门不出,在浑浊的光线中天昏地暗地写出皇皇巨著。如果他们喜欢的是拉上一大群人,大家拍脑袋想点子出主意,那么这些旷世作品我们恐怕永远也见不到了。12下列对选文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2分)A我们今天所谓的“头脑风暴”是由阿历克斯·奥斯本首次提出。B“头脑风暴”一词是最早的精神病理学用语,专指精神病患者的精神错乱状态。C头脑风暴的效用恐怕很有限是个别研究者的看法。D研究者们认为头脑风暴是一种花时间且无效的方式。13下列关于选文内容及写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选文用疑问句作标题起到了引起读者阅读兴趣的作用。B第①段写作者身边发生的“头脑风暴”,提出了头脑风暴可以让大家都很愉悦的中心论点。C第⑥段举《红楼梦》一群庸医给秦可卿看病的例子,论证了头脑风暴最大的好处是:即便把事办砸了,但因为是集体讨论的结果,谁都不必为此担责。D第⑧段举“巴尔扎克爱将自己锁在小黑屋中创作”的例子,论证了独自思考比一大群人在一起拍脑袋想点子出主意更好。14在作者看来,许多人喜欢头脑风暴的原因有哪些?仔细阅读⑤⑥段,概括作答。(4分) 【答案】12A13B14①人人都感觉很好。②即便最后事情办砸了,但这是集体讨论的结果,谁都不必为此担责任。【解析】12A.对选文内容的解说正确;B.“最早的精神病理学用语”错。原文是“‘头脑风暴’一词最早是精神病理学上的用语”,而不是“最早的精神病理学用语”。注意两句的差别;C.“是个别研究者的看法”错,应该是“很多”研究者的看法;D.太绝对,应该是“不太有效”;故选A。13B.关于选文内容及写法的分析不正确。本文的中心论点是头脑风暴效用有限,而非“头脑风暴可以让大家都很愉悦”。故选B。14本题考查分析和概括文章内容。仔细阅读⑤⑥段,许多人喜欢头脑风暴的原因可提取第⑤段“这就使得人人都感觉很好”,第⑥段末“即便这件事最后办砸了,但这可是集体讨论的结果,谁都不必为此担责任”等句分析,即可整理出正确答案。(四)阅读文章,回答问题。(10分)我们总以为来日方长今夜,窗外的桂树在秋天清凉的夜色中散发着芬芳,青翠的绿叶在风中轻轻款摆,不知人间忧欢。我情不自禁地想起了我的外婆。我工作的学校在一个乡下的小镇。每天下班的时候,都会路过一户农家小院。有时院子的门口会坐着一个老人。老人佝偻着身子,静静地坐在椅子上,别人不会注意到她,她也不会注意别人。她只是静静地坐在那里,看着马路上的车来人往。夕阳投下余晖,释放着她最后的光芒。老人的身影在余晖的映照下,那么的落寞和苍凉。每当我路过老人的时候,总是将车速渐渐放慢,目光轻柔地抚过老人。也曾想过,将车停下。可是心里终究还是挂念着我一双幼小的儿女,想早点回家,又想着来日方长,于是踩下油门,绝尘而去。我在汽车的倒后镜中,看到老人的身影在傍晚的薄暮中渐渐模糊。我想,老人肯定不会知道,她疼爱的外孙女路过了,路过了她的苍老,路过了她的孤独,却没有肯为她做片刻的停留。直到有一天,我终于将车停下,走进了那个小院。我和外婆打了声招呼后,便和一旁的舅妈唠着家常。在和舅妈说话的过程中,外婆一直茫然地看着我。终于,外婆忍不住了,小心翼翼地问我:“孩子,你是哪个啊?”这一句“你是哪个”,像一根细针,生生地扎入心中,疼痛蔓延。我已经有多久没有认真地看望过外婆了?外婆已经老到快要认不出我了。外婆的头发已经全白了,饱经风霜的脸上,刻满了深深的皱纹,浑浊的眼睛里却有着孩子般的单纯。“我是小萍。”外婆的表情瞬间生动起来。她笑了,脸上的皱纹宛若菊花,徐徐绽放。外婆问起我的孩子们,我将孩子们的趣事说给她听,她的笑容越发地灿烂了,那双深深埋藏着岁月的沧桑的眼睛里,有光彩流转。我能感觉到,我能来看地,外婆非常开心。这一次看望外婆,让我记起很多外婆对我的疼爱。小时候,用手帮我清洗满是泥巴的小脚,将我喜欢吃的东西留给我……甚至我成年后,春节没有去给她拜年,她还记着将压岁钱让我的母亲转交给我。竟然是三份!我和我的两个孩子各一份。我的心里涌动着深沉的内疚,还有不安。外婆真的已经很老了,以后不管有多忙,我都该经常去看望她。我还计划着,在即将到来的国庆长假里,我会带着我的两个孩子去看她。我蓦然发现,外婆还没见过我的小儿子,我是一个不称职的外孙女啊,亏欠外婆的太多太多。很多时候,我们总以为来日方长。可是我们忘了时间的残酷,忘了生命本身不堪一击的脆弱。国庆还没到,我和外婆就又见面了。这一次,是在医院。妈妈哭着打电话告诉我,外婆得了这世界上最凶险的病,肝癌晚期。才几天时间,外婆就已经形容枯槁、卧床不起。然后又没有几天,她就迅速陷入昏迷,然后就在昏迷中死去了。从查出疾病到死亡,一共不到半个月时间。死亡来得是这样迅疾,没有给她自己和她的子女思想准备的时间。外婆就这样离开了。外婆,如果来日方长,哪怕只有一次,让我再有机会路过您坐在我下班途中的院门口,我一定停下前行的四轮,走到您的身边,轻轻地唤您一声“外婆”,然后匍匐在您的膝旁,陪您说说话,听您说说您的快乐,或者不快乐,慰藉您寂寞的时光。可是,这世间并没有多少来日方长。很多东西,当我们拥有的时候,我们并不懂得。当我们懂得的时候,我们已经不能再拥有。可是明白了这个道理,要付出多么沉痛的代价!今夜,桂树飘香,我想起了我的外婆。我再不幻想来日方长!15根据提示,将下面表格内容填写完整。(2分)“我”外婆路过外婆时没有停留A、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快乐地与“我”交谈再一次与外婆相见生病去世 16文中写“我是一个不称职的外孙女啊,亏欠外婆的太多太多”,“我”感到“亏欠”的原因是什么?(2分)17根据要求,赏析下面语句。(4分)(1)老人佝偻着身子,静静地坐在椅子上,别人不会注意到她,她也不会注意别人。她只是静静地坐在那里,看着马路上的车来人往。(从人物描写角度赏析)(2)这一句“你是哪个”,像一根细针,生生地扎入心中,疼痛蔓延。(从修辞运用角度赏析)18请写出文章最后画线句的含意。(2分) 【答案】15    A.静静地坐在家门口    B.走进那个小院看外婆    16外婆给了“我”很多爱,可是“我”每次路过外婆家门口却没有走进那个小院看外婆,成年后,春节没有去给外婆拜年,外婆还记着托母亲给“我”和孩子带压岁钱,可是外婆还没见过“我”的小儿子。(意思对即可)17(1)运用了外貌描写与动作描写,(答出一点即可)写出了老人的苍老和孤独,表达了作者对外婆的怜惜,为下文写自己的愧疚做铺垫。(答出其中一方面即可)(2)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外婆的问话比作“一根细针”,写出了“我”内心的疼痛,抒发了“我”的内疚之情。18①外婆的慈爱就像桂树的清香一样留在“我”的心间。②要珍惜拥有的东西(或珍惜当下),不要等失去了才后悔莫及。【解析】15本题考查提炼概括文章信息的能力。第一列要求写“我”的做法,第二列要求写外婆的状态,两部分需要对应准确。A处可根据“老人佝偻着身子,静静地坐在椅子上”填出;B处根据“直到有一天……那个小院”填出。16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作答时应先理解语句的含意,然后结合前后文内容找出“我”感到“亏欠”的信息。“让我记起很多外婆对我的疼爱”“甚至我成年后……我和我的两个孩子各一份”“外婆还没见过我的小儿子”“却没有肯为她做片刻的停留”等语句写出了“我”对不住外婆的地方。17本题考查赏析语句的能力。记叙文语句的赏析可以从修辞手法,人物描写,景物描写,富有表现力的词语,写作手法,句式结构等入手。答案一般包括赏析角度+写出了什么内容+表现了什么特点(情感)。第(1)“老人佝偻着身子”属于外貌描写,“看着马路上的车来人往”是动作描写,写出没有人理会外婆,凸显了外婆的苍老与孤独,表达了作者对外婆的怜惜,结构上为下文写自己的愧疚做铺垫。第(2)句将外婆的问话比作“一根细针”,针容易伤人,刺痛了“我”的内心,抒发了“我”的后悔和内疚。18本题考查理解语句含意的能力。作答时应扣住语句中的关键字词,结合语句所在位置,以及其与前文、文章主旨、文章主题的关系来理解语句含意。“桂树飘香”,让人沉浸其中,外婆的慈爱就像桂树的清香;“不幻想来日方长”写出要珍惜拥有的东西,不要等到失去了才后悔莫及。三、作文。(50分)19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文。成长路上,有彩虹,也有风雨。成功时,留一点清醒给自己,你会发现,更多的理想需要追求;失败时,留一点梦想给自己,你会发现,前方的道路何其宽广;幸福时,留一点责任给自己,你会发现,帮助别人多么快乐;忧伤时,留一点微笑给自己,你会发现,平凡的生活充满阳光……请以“留一点________给自己”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①将题目补充完整,立意正确,思想健康;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字数不少于600字;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答案】范文留一点自信给自己春意阑珊,残阳如血,栀子花满树芳华,一如我层叠的心事,一重又一重。“校园十佳歌手大赛”决赛在即,我凭着清丽的歌喉顺利入围决赛。眼看着其他选手炫耀着他们缤纷、甜美的演出服,我自卑地沉默着。晚饭时,我吞吞吐吐地要妈妈为我买新衣服,大厅里骤然宁静地令人窒息。爸爸瓮声瓮气地说:“买什么新衣服,唱歌比赛,又不是时装表演。”爸爸的斥责如利刃在我心上划过,我忍着泪水,咽下碗里的饭,黯然回房,眼泪终于决堤。我承认我买衣服源于我的虚荣,但我只是想以此遮掩那被自卑腐蚀得千疮百孔的尊严。品学兼优的我在校园里如孤傲的天鹅,但贫穷却让我在现实中成为折翼的天使,一地碎羽。噙着泪水,我渐渐入梦,蓦然感到母亲湿润的手在轻抚我额前的发丝,她在我耳边轻语:“明天,我陪你买衣服去。”那一夜,梦里草长莺飞。第二天,我在商场里徜徉,糖果色的衣服使我兴奋地想轻舞。妈妈艰难地和老板娘讨价还价,敲定一百二十元后,妈妈攥着钱,心有不甘地想再抹掉零头。我怔怔地望着妈妈手里的钱,盛夏,爸爸开小货车拉散货,还得帮忙卸货;严冬,妈妈在灯下用满是冻疮的手绣十字绣……而我,竟然用这些沾染爸妈汗水的钱来成全自己的虚荣,我的心倏地异常酸楚。我迅速夺过妈妈递过去的钱,硬拉着她逃离,面对愕然的妈妈,我平静地说:“我会准备好演出服的。”几天后,扎着马尾,穿着旧校服的我站在观众席前,面对着他们探究的目光,喧嚣像尘埃一般渐渐落地。他们一定很好奇吧!唯一穿着校服和泛黄的白球鞋的我何以如此镇定和神采飞扬,音乐响起,我想到我那虽清贫却温馨的家,想到我用汗水换来的优异成绩,想到我在月夜下用心吟唱动人的歌谣……我的心中顿时激荡着蓬勃的自信,它粉碎了我以前的自卑和年少懵懂,让我明白,拥有自信,才能拥有超越平凡的力量;拥有自信,才能拥有云淡风轻的生命感悟。“在寂寞的山谷里静静地开放的野百合也有春天……”歌声悠然栖止,赛场一片寂静,继而掌声雷动。我无可争议地夺得冠军。捧着奖状,带着破茧而出的美丽心情,我急于回家告诉妈妈,我终于明白了,当我面对困难时,留一点自信给自己,自信是世界上最美的衣衫。【详解】本题考查半命题作文。审题。题目关键词“自己”,限定了写作主体,要求考生必须写“自己”,必须以第一人称来写,无论选什么材料,确定什么主题,都要围绕“自己”来写,表现的主题都是与“自己”有关的。首先补全题目。本题导语部分给定了几个补写角度,同时也提示我们立意的方向。横线上可以补写“清醒、梦想、责任、微笑”等,在此基础上,拓宽思维,如补写“自由、快乐、勤奋、温暖、信仰”等等。所填的词(词组)要能恰当地概括自己确定的题材,反映出自己生活的阅历以及对人生的思考。补全文题后,拓展题目,明确立意。如“忧伤时,留一点微笑给自己,平凡的生活充满阳光”,要写出具体的事例,为什么忧伤,“留一点微笑给自己”有何意义,结果怎么样。本文如写成记叙文,就要选择生活中自己的经历或是自己的所见,通过一件或几件小事表达主旨;如果写成散文,就要选择自己的一些深刻的感悟;如果写成议论文,就要确定合适的中心论点,然后选择合适的事实论据或是道理论据,用清晰的论证思路来证明观点的正确。参考立意:1、留一点清醒给自己,在面对幸福、成功时要戒骄戒躁;2、留一点蓝天给自己,在生活中处处树立环保意识;3、留一点微笑给自己,在面对失败、困境、磨难时保持乐观心态。四、阅读下列名著选段,完成下面小题。(6分)(A)蒋门神见了武松,心里先欺他醉,只顾赶将入来。说时迟,那时快,武松先把两个拳头去蒋门神脸上虚影一影,忽地转身便走。蒋门神大怒,抢将来,被武松一飞脚踢起,踢中蒋门神小腹上,双手按了,便蹲下去。武松一踅,踅将过来,那只右脚早踢起,直飞在蒋门神额角上,踢着正中,望后便倒。武松追入一步,踏住胸脯,提起这醋钵儿大小拳头,望蒋门神脸上便打。原来说过的打蒋门神扑手:先把拳头虚影一影,便转身,却先飞起左脚,踢中了,便转过身来,再飞起右脚。这一扑有名,唤做“玉环步,鸳鸯脚”。这是武松平生的真才实学,非同小可!打的蒋门神在地下叫饶。武松说道:“若要我饶你性命,只要依我三件事。”(B)萧让却才读罢,宋江以下皆有怒色。只见黑旋风李逵从梁上跳将下来,就萧让手里夺过诏书,扯的粉碎,便来揪住陈太尉,拽拳便打。此时宋江、卢俊义大横身抱住,那里肯放他下手。恰才解拆得开,李虞候喝道:“这厮是甚么人?敢如此大胆!”李逵正没寻人打处,劈头揪住李虞候便打,喝道:“写来的诏书是谁说的话?”张干办道:“这是皇帝圣旨。”李逵道:“你那皇帝正不知我这里众好汉,来招安老爷们,倒要做大!你的皇帝姓宋,我的哥哥也姓宋,你做得皇帝,偏我哥哥做不得皇帝!你莫要来恼犯着黑爹爹,好歹把你那写诏的官员尽都杀了!”众人都来劝解,把黑旋风推下堂去……20请分别概括选段的主要内容:(A)_______;(B)_______。(均不超过10个字)(2分)21联系原著,概括(A)(B)两段故事的起因。(2分)22你喜欢武松这个人物形象吗?为什么?关于武松你还知道哪些故事?(至少列举一个)(2分) 【答案】20    (A)武松醉(怒)打蒋门神    (B)李逵扯诏骂钦差(黑旋风扯诏谤徽宗)。    21两段起因各是:(A)段故事的起因:武松因杀西门庆、潘金莲而刺配孟州,孟州小管营施恩厚待武松,求武松帮助夺回被蒋门神夺去的快活林。(B)段故事的起因:高俅派两个心腹跟随陈太尉前往梁山招安,两人颐指气使出言无状;而诏书中要宋江将梁山财产归公,巢穴拆毁,率众人赴京才能免罪,因而激怒李逵等人。22喜欢。理由:武松不但武艺高强,而且足智多谋,讲究义气,还是个有仇必报之人。(提示:喜欢或不喜欢都可,但要言之有理)故事如:武松打虎、血溅鸳鸯楼、斗杀西门庆、大闹飞云浦等。【解析】20本题考查概括小说情节。(A)喝酒过后,武松遇到蒋门神。他“先把两个拳头去蒋门神脸上虚影一影”,接着“望蒋门神脸上便打”。由此可以概括出选段内容为“武松醉(怒)打蒋门神”。(B)“黑旋风李逵从梁上跳将下来,就萧让手里夺过诏书,扯的粉碎”,由此处可以概括出“李逵扯诏”;面对钦差,李逵说下“你那皇帝正不知我这里众好汉……好歹把你那写诏的官员尽都杀了!”的话,由此处可以概括出“骂钦差”。21本题考查小说情节识记。(A)段武松醉(怒)打蒋门神是厚待武松的孟州小管营施恩求武松帮助夺回被蒋门神夺去的快活林;(B)段故事的起因是,陈太尉前往梁山招安,高俅派来的两个心腹出言无状,加上诏书中要求宋江将梁山财产归公,巢穴拆毁,率众人赴京才能免罪,性格直率的李逵忍无可忍。22本题考查阅读迁移能力。喜欢或不喜欢都可,要言之有理。故事列举一个即可。示例:喜欢。武松为人嫉恶如仇,打抱不平,有恩必报。为了给哥哥报仇,斗杀西门庆。之后,在孟州为了帮助施恩而醉打蒋门神,从而险些给自己惹来杀身之祸。在蜈蚣岭发现王道人调戏女子,立刻出手怒杀飞天蜈蚣,都体现了武松嫉恶如仇的性格,此等好汉前无古人,后无来者。金圣叹评武松,有所谓“武松天人者,固具有鲁达之阔,林冲之毒,杨志之正,柴进之良,阮七之快,李逵之真,吴用之捷,花荣之雅,卢俊义之大,石秀之警者也”。 
     

    相关试卷

    期中综合测试(二)-2021-2022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册期中专项复习(部编版):

    这是一份期中综合测试(二)-2021-2022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册期中专项复习(部编版),文件包含期中综合测试二-2021-2022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册期中专项复习部编版解析版docx、期中综合测试二-2021-2022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册期中专项复习部编版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8页, 欢迎下载使用。

    期中综合测试(一)-2021-2022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期中专项复习(部编版):

    这是一份期中综合测试(一)-2021-2022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期中专项复习(部编版),文件包含期中综合测试一-2021-2022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期中专项复习部编版原卷版doc、期中综合测试一-2021-2022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期中专项复习部编版解析版doc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4页, 欢迎下载使用。

    期中综合测试(二)-2021-2022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期中专项复习(部编版):

    这是一份期中综合测试(二)-2021-2022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期中专项复习(部编版),文件包含期中综合测试二-2021-2022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期中专项复习部编版原卷版doc、期中综合测试二-2021-2022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期中专项复习部编版解析版doc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5页, 欢迎下载使用。

    英语朗读宝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