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2021-2022学年度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教案 4.1 常见的化学反应——燃烧

    2021-2022学年度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教案 4.1  常见的化学反应——燃烧第1页
    2021-2022学年度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教案 4.1  常见的化学反应——燃烧第2页
    还剩2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初中沪教版第1节 常见的化学反应——燃烧教学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沪教版第1节 常见的化学反应——燃烧教学设计,共4页。
    第四章  认识化学变化1 常见的化学反应--燃烧知识与技能1.认识燃烧的条件,2.知道灭火的简单原理和方法,3.知道爆炸发生的原因,了解防范爆炸的措施;4.认识使燃料完全燃烧的重要性。 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燃烧条件、灭火原理等的探究活动,2.进一步认识与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情感态度价值观能科学的认识研究燃烧、灭火和爆炸对人类社会发展的作用。重点:1.燃烧的条件;2.灭火的原理与方法难点:1.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的应用;2.探究方案的设计与实施一.燃烧1.燃烧的定义:发光、发热的剧烈的化学变化(课本92页)事例所观察到的现象镁条的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放出大量的热,生成一种白色固体。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溅,放出大量的热,产生一种白色固体。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红磷剧烈燃烧,放出大量的白烟,产生大量的热硫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的火焰,放出大量的热,生成一种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燃烧的特征可归纳为:现象:发光、发热本质:化学变化2.燃烧的条件:1)物质具有可燃性;(2)可燃物与氧气接触;(3)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以上。注意:1)只有当3个条件同时俱备时,物质才能燃烧,缺一不可;2)物质的着火点在一般情况下是不会发生改变的;3)在广义的燃烧概念中,物质不单单可以在氧气中燃烧,如镁能在二氧化碳气体中燃烧。3.两个经典实验1)烧不坏的手绢现象:点燃后,手绢表面迅速燃烧起来,熄灭后,手绢毫无损伤。解释:酒精燃烧时放出的热量促使一部分的酒精挥发,以及水分的蒸发,带走热量,使手绢的温度无法达到其着火点以上,以致无法被点燃。2)红磷与白磷的对比实验现象:铜片上的磷燃烧起来,放出大量的白烟;而铜片上的红磷及水中的白磷都没有燃烧起来。解释及结论:1).红磷没有燃烧起来,是因为红磷的着火点为240度左右,而白磷的着火点只有40度左右,所以相同的温度下,加热的温度只能在100度左右,白磷能够燃烧起来,而红磷不能燃烧。故燃烧的条件之一为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以上。2).热水中的白磷没有燃烧起来,是因为在热水中没有足量的氧气,因此燃烧的条件之二就是要有充足的氧气接触。补充:如何能使水中的白磷在水中燃烧起来?方案一:用导管向水中的白磷通入空气或氧气即可,可以看到白磷周围产生白烟,甚至有火光。4.燃烧的影响因素1)燃烧的点燃方式的不同,主要是由物质的着火点不同;如:火柴能点燃纸张,而不能点燃木柴,主要是纸张的着火点比木柴的着火点低。2)燃烧的剧烈程度:主要影响的因素有氧气的浓度、氧气与可燃物的接触面积大小、可燃物的颗粒大小二.完全燃烧与不完全燃烧   ——主要是由氧气的量不同,引起燃烧的程度不同1.完全燃烧与不完全燃烧的区分比较事项完全燃烧不完全燃烧燃烧条件有充足的氧气氧气不充足燃烧速度释放热量燃烧效率生成物(以碳、氢元素为例)二氧化碳和水一氧化碳、碳氢化合物、水和小的炭黑颗粒以碳的燃烧为例  +  氧气 二氧化碳(充足)  +  氧气 一氧化碳(不充足)启示从获取能量和保护环境等方面都体现了燃料完全燃烧的重要性2.一氧化碳的一些性质1)物理性质:无色、无味、气体,难溶于水,通常情况下密度略小于空气2)化学性质:具有可燃性::一氧化碳 + 氧气 二氧化碳具有剧毒性:CO能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使之丧失了输氧的功能,人体就因缺氧而窒息死亡。3)用途:家庭常用于气体燃料(管道煤气的主要成分就是一氧化碳)4CO是污染空气的有害气体之一,主要来源:气体尾气、燃烧不完全燃烧、管道煤气漏气等;5)防止CO中毒的措施:尽量使燃烧完全燃烧,及时通风三.爆炸——在化学变化中,主要是由于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增大而使剧烈程度增大引起的1.实验:粉尘爆炸实验1)实验步骤:①点燃酒精棉花球投入纸罐中 提供火源,引燃淀粉; ②立即将纸罐盖盖上 形成一个有限的空间③挤压洗耳球 鼓风使淀粉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增大,促使急剧燃烧2实验现象:挤压洗耳球后,纸罐盖被弹出,并伴有爆炸声3)解释现象:洗耳球鼓风后,淀粉与氧气的接触面增大,反应程度急速增大,在纸罐中有限空间内产生爆炸。2.爆炸的条件:1)有限空间内,发生急速燃烧,短时间聚积大量的热,气体的体积迅速膨胀。如:爆竹、炸弹爆炸2)某些在敞开的体系中,氧气的浓度或可燃物的浓度较高,与氧气的接触面积很大,燃烧范围广,周围的空气迅速猛烈膨胀,也会产生爆炸如:加油站可能发生的爆炸注意:从爆炸产生的原因来看,某些是物理变化(如:气球爆炸,轮胎爆炸等),某些是化学变化(如氢气球爆炸,炸药爆炸等)3)比较容易发生爆炸的地点:加油站、仓库、粮仓……4)气体的爆炸极限四.灭火的原理和方法1.根据燃烧的三个条件推知灭火的原理灭火的原理灭火方法1.将可燃物撤离燃烧区,使可燃物与火源隔离关闭煤气阀;釜底抽薪;设置隔离带2.把可燃物与氧气相隔绝厨房油锅起火,盖上锅盖;酒精灯熄灭时用灯帽;干粉灭火剂或消防用砂等3.使用冷却剂使可燃物冷却,使可燃物的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吹灭蜡烛,干冰灭火剂,用水灭火注意:有很多情况下,灭火的原理是很多的如:(1)水灭火的原理是既能降低燃烧物的温度,也能覆盖在燃烧物表面,与空气隔绝2)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剂或干冰灭火剂的原理,不仅是利用二氧化碳的密度大于空气,可以起到隔绝氧气的作用,另外液态或固态的二氧化碳能吸收热量,形成气态二氧化碳而降低燃烧物的温度。2.二氧化碳灭火剂的分类1)泡沫灭火剂:我们市场上看到的泡沫灭火剂主要的反应原理是:      硫酸铝[Al2(SO4)3]+碳酸氢钠(NaHCO3)硫酸钠(Na2SO4)+氢氧化铝[Al(OH)3]+二氧化碳(CO2) 利用二氧化碳和水来覆盖在燃烧物表面适用范围:扑灭一些木材,橡胶等固体的初起火灾,但不适用于扑灭电器,油类物质起火。2)干粉灭火剂:利用高压二氧化碳作为动力,将干粉(主要含有碳酸氢钠和滑石粉等)覆盖在燃烧物表面,发生的化学反应原理为:碳酸氢钠(NaHCO3)碳酸钠(Na2CO3)+(H2O) +二氧化碳(CO2)适用范围:扑灭油类,可燃气体和电气设备的初起火灾。3)二氧化碳灭火剂:主要是利用液态二氧化碳气化吸收热量,使燃烧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以下从而达到灭火的目的,并且产生的二氧化碳又能覆盖在燃烧物的表面。适用范围:扑灭一些面积不大的珍贵设备,档案资料,精密仪器仪表等。(优点:灭火后没有残留物)3.火灾发生后应该注意的方面1)一旦发生火灾,一定不能惊慌,要沉着应付:如果火势较小,则根据起火原因选择灭火器材和方法;如果火势较大,应立即拨打119求救;2)如果被困在火灾区,应该用湿毛巾或衣服捂住口鼻(防止粉尘及一些有害气体进入),低下身子贴地、沿墙找到门从而离开火灾区3)如果楼下火灾,应迅速向楼上转移,并求救4)在房间里着火时,不要立即打开窗户(防止为火势提供充足的氧气) 

    相关教案

    沪教版九年级上册第1节 常见的化学反应——燃烧教案:

    这是一份沪教版九年级上册第1节 常见的化学反应——燃烧教案,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及难点,教学方法,学法指导,教学媒体,教具准备,授课教案,针对实验,问题引导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沪教版九年级上册第1节 常见的化学反应——燃烧教案:

    这是一份沪教版九年级上册第1节 常见的化学反应——燃烧教案,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燃烧的条件,防火与灭火,完全燃烧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沪教版第1节 常见的化学反应——燃烧教案及反思:

    这是一份沪教版第1节 常见的化学反应——燃烧教案及反思,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法分析,学法指导,学情分析,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