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八年级全册第二节 平面镜成像巩固练习
展开
这是一份物理八年级全册第二节 平面镜成像巩固练习,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实验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实验题
1.小明在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时,将玻璃板M竖直放在水平桌面上,取两支蜡烛A和B,将蜡烛A放置于玻璃板前固定并点燃。如图甲所示:
(1)实验中用透明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是利用玻璃透明的特点,便于______。
(2)实验中必须选取两支完全相同的蜡烛A和B目的是为了_____。在蜡烛A所在侧透过玻璃板观察到另一侧蜡烛A的像,并移动玻璃板后面的蜡烛使它与蜡烛A所成像重合,看上去蜡烛B也被点燃,以此可以确定蜡烛A所成像的位置。他主要采用的研究方法是_____(选填“控制变量”“等效替代法”或“理想模型”)。
(3)小明在蜡烛B处做好标记号,测得B到A的距离为10cm,再移出蜡烛B,将玻璃板平移到B位置,此时所成像与前一次成像的大小比较将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第二次所成像到蜡烛A的距离为______cm。
(4)小明将未点燃的蜡烛竖直放在玻璃板后的桌面上移动,发现前面点燃的蜡烛的像总在未点燃蜡烛的上方偏高处,造成该现象的原因是______。
(5)如图乙所示,将玻璃板与水平桌面成45°角固定在水平桌面上,让蜡烛A沿着桌面向右做直线运动,将看到蜡烛A在玻璃板后的像______运动(选填“水平向右”“水平向左”“竖直向上”或“竖直向下”)。
2.如图是小红进行“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
(1)实验选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目的是________,并且应选用________(“2mm”或“5mm”)的玻璃;
(2)实验中,某同学在玻璃板前放置点燃的蜡烛A,将蜡烛B放在玻璃板后并移动,在玻璃板的________(“A”或“B”)侧观察,直到B与A的像完全重合,这说明________;
(3)在B的位置放一光屏,则光屏上________(“不能”或“能”)找到烛焰的像,说明平面镜成________像;
(4)某同学做完此实验,想到了生活中的镜子,当他远离镜子时,镜中的“他”到镜子的距离________,“他”的大小________(均填“变大”或“变小”或“不变”)。
3.小红利用如图所示的实验器材,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其中A、B是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C是平整的白纸E是薄透明玻璃板。小红将白纸铺在水平桌面上,点 燃的蜡烛A放在玻璃板前,观察到玻璃板后有蜡烛A的像A'。
(1)实验中,小红在玻璃板后无论怎样移动蜡烛 B,蜡烛 B 始终不能与蜡烛 A 的像 A'完全重合,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 ;
(2)调整后,在她将蜡烛 A 向玻璃板移动的过程中,蜡烛的像的大小将______。(选填“变大”、“不变” 或“变小”)像到玻璃板的距离将___。(选填“变大”、“不变” 或“变小”)
4.如图甲所示,小红在检查视力时发现用到了平面镜,于是她利用图乙所示的装置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图中A、B是两根相同的蜡烛。
(1)相同条件下,______(填“平面镜”或“玻璃板”)所成的像更清晰,实验时小红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目的是______ 。
(2)如图乙,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寻找像的位置时,眼睛应在玻璃板______(选填“A”或“B”)侧观察,此像是由于光的______(选填“反射”或“漫反射)形成的;移动蜡烛B,直到B与A的像完全重合,此时蜡烛A和B到玻璃板的距离______ 。
(3)移去蜡烛B,在其原来位置放置一块光屏,光屏上______(选填“能”或“不能)呈现蜡烛的像。
(4)实验后小红明白了平面镜在检查视力时的作用,如图甲,若测视力时要求人到视力表距离为5m,房间宽度3m,则小红到平面镜的距离是______ m。
5.小郝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
(1)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是利用玻璃板透明的特点,便于___________________。
(2)在玻璃板前面放置一支点燃的蜡烛A,再拿一支没有点燃的相同的蜡烛B,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蜡烛B跟蜡烛A的像____________,说明像与物的大小相等;若用光屏代替蜡烛B,透过玻璃板观察光屏,将____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观察到蜡烛A的像,说明所成的是虚像。
(3)若将玻璃板和蜡烛下面的白纸换成方格纸进行实验,这种做法的优点是____________;如图所示,将蜡烛放在A处,小郝从B处观察,可以看到棋子的像在____________。
A.a处 B.b处 C.c处 D.d处
(4)为了让右座的同学也能够看清蜡烛的像,小郝只将玻璃板向右平移,则蜡烛像的位置____________(选填“向右移动”、“向左运动”或“不变”)。
6.学生用如图所示的器材“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在此实验中:
(1)我们选用玻璃板的目的是___________。
(2)取两支完全相同的蜡烛A和B,在比较像与物的大小时,B蜡烛替代的是___________ 。(选填“蜡炬A的像”“蜡烛A”)
(3)如果在实验中观测到蜡烛A通过玻璃板在不同位置成了两个清晰的像,且测得两个像之间的距离为0.8cm,则玻璃板的厚度为___________cm。
(4)如图,当沿水平方向向右适当移动玻璃板,则像的位置将___________(选填“向右移动”、“向左移动”或“不动”)当蜡烛A远离玻璃板时,蜡烛A的像的大小_____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5)小明在白纸上记下了两支蜡烛的位置,如图所示,A、B分别表示两支蜡烛,请画出该同学在S处看到蜡烛在平面镜中所成像的光路图(保留作图痕迹)___________
7.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时:
(1)如图中的B表示研究对象“平面镜”,应选择______(选填“镜子”或“平板玻璃”)来做。
(2)实验中根据A的像与能与C完全重合,说明像的大小与A的大小______(选填“相等”或“不相等”)
(3)实验中如果平面镜略微放倾斜了,实验______(选填“仍能”或“不能”)成功。
8.如图所示是小明同学“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请你一起完成下列问题:
(1)实验中选择两根完全一样的蜡烛A和B,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___________关系。
(2)点燃蜡烛A进行实验,小明应在___________(选填“A”或“B”)侧观察蜡烛A经玻璃板所成的像。
(3)实验过程中,无论小明在实验台上怎么移动蜡烛B,都不能与蜡烛A的像重合,可能是因为___________(正确写出一条即可)
(4)细心的小明同学透过玻璃观察蜡烛A的像时,看到在像B处的后面还有一个较模糊、与像B有部分重叠的像,出现两个像的原因是___________
(5)小明多次改变蜡烛A的位置,认真测量并记录了对应的实验数据如下表格所示。
(分析与论证)根据上述实验数据分析得出:平面镜所成像的像距小于物距。
(交流与评估)这个结论与平面镜成像特点不相符,主要是选择了蜡烛A所成的像到Q面的距离是不正确的;根据上表格的测量数据可以推算出实验中所使用的玻璃板的厚度为___________mm;
9.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我们一般选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这样既能看见物体的像,也能透过玻璃板看见另一侧的物体,便于确定物体像的位置但在实验中,由于玻璃板前后两个面都能成像,并且玻璃板的厚度对研究成像规律也有影响。聪明的小明利用生活中梳洗用的两块小镜子该平面镜的前表面为反射面也完成了实验,小明的实验步骤如下:
(1)如图甲所示,将两块平面镜分开一定距离固定于不锈钢框架上,将铅笔A、B放在平面镜前,可以看见铅笔通过平面镜成上下两段不完整的_________像(选“虚”或“实”),此像虽然不完整,但比玻璃板成像要_________。
(2)小明用与铅笔AB完全一样的铅笔找到了铅笔像的位置,他具体的操作是:_________。
(3)为了消除平面镜厚度对物距和像距测量的影响,小明用图乙的方法测出了物距和像距,图丙为图乙的简化图,图丙中_________表示像距(选填“BD”或“BC”)
(4)改变铅笔A的位置,重复上述实验步骤并分别用直尺测出A和B到反射面的距离,记录在表中
分析表中数据,可以得出结论:_________。
10.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实验中,如图。
(1)实验中选取两个完全相同蜡烛的目的是______;
(2)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目的是______;
(3)将点燃的蜡烛放置在距玻璃板10cm处,此时蜡烛的像到平面镜的距离是______cm。将一张白纸放在玻璃板后,无论如何移动,在白纸上都______(填“能”或“不能”)成像,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______像;
(4)将蜡烛远离玻璃板移动一段距离,蜡烛的像的大小将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像到玻璃板的距离将______。
11.在探究“平面镜所成像的特点”时,同学们提出“平面镜成像时,像的位置、大小跟物体的位置、大小有什么关系?”的问题。为完成探究目的,选择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实验器材有:一面镀膜的薄玻璃板、支架、两支粗细长短都相同的蜡烛、火柴、白纸、刻度尺、铅笔。
(1)该实验的“物”是______;
A.“A”蜡烛的烛焰 B.不含烛焰的“A”蜡烛 C.含烛焰的“A”蜡烛
(2)实验中同学将镀膜的玻璃板竖直立放在水平放置的大白纸上,并将玻璃板镀膜的一面______(选填“面向”或“背向”)自己;
(3)把“A”蜡烛放在玻璃板前某位置,透过玻璃板看到了两个“A”蜡烛的像,仔细辨认发现______(选填“靠近”或“远离”)玻璃板的像更亮。
(4)为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同学选择了一只与“A”蜡烛外形完全相同的“B”蜡烛,放在玻璃板后并移动,直到它与“A”蜡烛的像位置完全重合,发现大小也完全重合,因此能初步得出:平面镜成像时,_________。
(5)为继续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与物到平面镜距离是否相等”,该同学继续实验,请为该同学设计实验所需的表格______。
参考答案
【答案】确定像的位置 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 等效替代法 不变 20 玻璃板没有垂直于水平桌面 竖直向下
【答案】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2mm A 像与物的大小相等 不能 虚像 变大 不变
3.【答案】玻璃板和水平实验桌面不垂直 不变 变小
4.【答案】平面镜 既能成像,又能方便确定像的位置 A 反射 相等 不能
5.【答案】确定像的位置和大小 完全重合 不能 便于探究像和物与平面镜的位置关系。 B 不变
6.【答案】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蜡烛A 0.4 不动 不变
7.【答案】平板玻璃 相等 不能
8.【答案】大小 A 玻璃与桌面不垂直 玻璃有厚度 5
9.【答案】虚 清晰 将铅笔B放在平面镜后,使B与A的像看起来是一个完整的铅笔 BD 像和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10【答案】为验证物像的大小关系 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10 不能 虚 不变 变大
11.【答案】B 面向 靠近 像与物大小相等
实验序号
1
2
3
4
物距u/cm
4.2
5.0
6.8
10.0
像距v/cm
3.7
4.5
6.3
9.5
序号
1
2
3
A到反射面的距离/cm
4.00
6.00
9.00
B到反射面的距离/cm
4.00
6.00
9.00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八年级全册第二节 平面镜成像同步测试题,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实验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沪科版八年级全册第二节 平面镜成像同步练习题,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实验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沪科版八年级全册第二节 平面镜成像课堂检测,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实验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