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综合与测试习题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综合与测试习题,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推断题,实验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测试题 一、单选题1.在钢铁生产过程中,主要发生如下化学反应:Fe2O3+3CO2Fe+3CO2。该反应中还原剂是A.Fe2O3 B.CO C.Fe D.CO22.古人对“洧水(石油)”的使用有“洧水可燃”、“扫其烟为墨,墨光如漆,松墨不及也”的描述,“烟”最有可能是A.金刚石 B.焦炭 C.炭黑 D.木炭3.可用于制铅笔芯的是A.金刚石 B.维生素 C.石墨 D.铜4.二氧化碳灭火的主要原因是A.它能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且密度比空气大B.它能使可燃物与空气隔绝,且能降低该物质的着火点C.通常状况下,它不燃烧,不支持燃烧,且密度比空气小D.通常状况下,它不燃烧,不支持燃烧,且密度比空气大5.英国科学家法拉第曾为少年儿童做了一个有趣的“子母火焰”实验。如图所示,用导管从母火焰的中心部位引出一缕“白烟”,点燃形成子火焰。据此实验,分析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子火焰中燃烧的物质是液态石蜡B.子火焰处生成的气体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C.要使实验成功,导管不宜过长D.导管的一端要插入母火焰的中心部位是因为该处氧气充足6.氧气和二氧化碳都可以用一种相同的方法收集,这种方法是A.排水法 B.向下排空气法 C.向上排空气法 D.以上都不行7.如图所示,将一截两端不封口的玻璃管一端系上个气球,另一端穿过双孔橡皮塞、橡皮塞和U形管相连,向一个盛满二氧化碳的锥形瓶中加入足量的石灰水,迅速塞紧橡皮塞。打开止水夹,观察气球和U形管的变化A.没有明显变化,U形管左右水位不变B.气球膨胀变大,U形管水位左高右低C.气球膨胀后又瘪下去,U形管水位右高左低D.气球比原来更瘪,水全部进入锥形瓶8.常用于冰箱内除异味的物质是A.甲烷 B.氦气 C.生石灰 D.活性炭9.吸烟的危害之一是烟气中含有能破坏血红蛋白结合氧气的有毒气体,这种气体是A.CO2 B.CO C.N2 D.SO210.科学家已证实了有一种具有空心球状结构的N60分子,以下判断不正确的是。A.N60和N2都是氮元素的单质 B.N60的相对分子质量是840C.N60中含有30个氮分子 D.N60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011.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用不到的仪器是A.长颈漏斗 B.广口瓶 C.酒精灯 D.集气瓶1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时,三种仪器都要用到的一组是A.长颈漏斗,带橡皮塞的导管,集气瓶 B.集气瓶、量筒、水槽C.集气瓶、广口瓶、酒精灯 D.长颈漏斗、集气瓶、水槽13.下列区别空气、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方法中最好使用A.闻气味 B.看颜色 C.燃着的小木条 D.澄清的石灰14.利用下列装置进行实验室气体制取,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装置A可用于加热固体制气体B.装置B可随时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C.装置C只能用于收集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D.装置D用于排空气法收集二氧化碳时,气体进入的导气管口是b15.检验二氧化碳常用方法是A.通入澄清的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 B.燃着的木条伸入气体中C.通入紫色石蕊溶液 D.通过灼热的氧化铜 二、填空题16.依据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海洋能够吸收二氧化碳,其原因之一是二氧化碳可以跟水反应,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2)请验证人和动物呼出的气体中含有二氧化碳(用化学方程式表示):_______。17.完成下列主要反应的符号表达式(1)加热铜绿:____________。(2)金属钠在氯气中燃烧:____________。(3)将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中:_________。(4)硝酸铵固体受热会分解产生一氧化二氮和另外一种氧化物,可作为汽车安全气囊的填充剂,请写出该反应符号表达式___________。18.化学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请回答下列问题:(1)长期使用硬水对人体健康不利,生活中可用______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2)普通干电池采用石墨作为电极材料,是利用其优良的______性。(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化学性质不同的原因是______。19.化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请你用学过的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净化水的操作有:①静置、②过滤、③蒸馏,其中单一操作净化程度最高的是__(填序号)。(2)用活性炭除去冰箱里的异味,是利用其_______性。(3)6000L氧气在加压的情况下可装入容积为40L的钢瓶中,从分子的角度解释其原因_____。(4)炒菜用到的食盐的主要成分NaCl是由_______(填“离子”、“分子”或“原子”)构成的。20.参观当地的自来水厂或仔细观察教科书中图,回答下列问题:(1)取水口处的河水呈浑浊状,是因为水中含有许多_____;(2)加絮凝剂的目的是________;(3)通过过滤池,可除去_______;(4)活性炭吸附池,可_______;(5)清水池里的水__(填"是"或"不是")纯水,若要制得纯水,可采用的净化方法是__。(6)下列混合物可用溶解、过滤的方法进行分离的是A.酒精和水 B.食盐和泥沙 C.矿泉水 D.铁粉和铜粉(7)下列是某同学在实验室进行过滤操作时的一些做法,其中错误的是A.让滤纸边缘低于漏斗口B.直接向漏斗中倾倒待过滤的液体C.让漏斗下端紧靠烧杯内壁D.让漏斗中液面始终低于滤纸边缘 三、推断题21.甲、乙、丙、丁、戊均为初中化学常见物质,其中甲、乙、丙、丁均含有同一种元素,甲是最常用的溶剂,丙是促进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物质。它们之间部分转化关系如图所示。(提示1)碳与水蒸气在高温下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和氢气;(提示2)“→”表示某一种物质经一步反应可转化为另一种物质;“—”表示两种物质可以发生化学反应。试回答下列问题:(1)丙的名称为__________。(2)事物具有两面性,写出乙物质不利的一面________________。(写一点)(3)“丙→丁”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4)若甲为单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填字母序号)。a.戊→丁的反应可能是吸热反应b.戊→丁的反应可能是放热反应c.乙—戊的反应中有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变化d.丙是目前计入空气质量评价的主要污染物之一22.A、B、C为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它们之间存在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在一定条件下均能一步实现)。(1)若A、B组成元素相同,B是一种最常用的溶剂,C为气体单质,则A的化学式为_______,A→C时常加入二氧化锰,其作用是_______。(2)若B、C组成元素相同,A为黑色固体单质,C为可燃性气体化合物,则B→C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 四、实验题23.实验室制备并收集二氧化碳。(1)选用药品。按下表进行实验,取等质量的大理石加入足量酸中(杂质不与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的体积随时间变化曲线如图1所示:实验编号药品Ⅰ块状大理石、10% H2SO4溶液Ⅱ块状大理石、7% HCl溶液Ⅲ大理石粉末、7% HCl溶液图1中丙对应实验___(填“Ⅰ”“Ⅱ”或“Ⅲ”),其对应的理由是___。确定用乙对应的药品制备二氧化碳,相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2)搭建装置。组装一个能随时发生和随时停止反应的气体发生装置,应选用图2中的___(填序号)。(3)adfh装置组合作为气体的发生装置,其主要优点为 ___。(4)收集二氧化碳。用图3装置收集时,空气从 ___(填“X”或“Y”)端排出。(5)检验二氧化碳。写出检验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6)已知:一氧化氮(NO)是生命体系信息分子之一,在常温下,它难溶于水且不与水反应,易与O2反应生成二氧化氮(NO2)红棕色有毒气体。实验室收集少量NO的装置可用图3装置,气体从Y端进入,则如何完善图3装置:___。(7)H2S是有毒气体,能溶于水,其水溶液为氢硫酸,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图4中“防倒吸装置”应选择 ___(填“甲”或“乙”)。24.如图是实验室常用的部分实验装置,请按要求回答问题。(1)写出带有序号仪器的名称:①_______,②_______。(2)实验室连接A、E装置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气体可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填字母序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4)为验证CO2气体中含有CO,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图所示装置,并通过实验验证了CO2气体中含有CO。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①装置G的作用是_______。②装置Ⅰ玻璃管中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5)下列实验的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___(填数字序号)。①甲实验中,可观察到低处的蜡烛先熄灭,高处的蜡烛后熄灭②乙实验中,图中还缺少的一种仪器是玻璃棒,其作用是引流③丙实验中,酚酞的作用是判断反应是否发生和完成④丁实验中,观察到气球逐渐膨胀,说明液体X与固体Y一定发生了化学反应 五、计算题25.写出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化学方程式,并计算若80g氧化铜与氢气完全反应生成铜,理论上最多可得到铜的质量是______?(写出计算过程)26.将16g氧化铜与足量的碳粉高温加热至完全反应后,可以得到多少克铜?(C:12, O:16, Cu:64)
参考答案1.B 2.C 3.C 4.D 5.C 6.C 7.B 8.D 9.B 10.C 11.C 12.A 13.C 14.A 15.A 16.(1)(2)17.(1)Cu2(OH)2CO3CuO+H2O+CO2(2)Na+Cl2NaCl(3)CO2+Ca(OH)2→CaCO3+H2O(4)NH4NO3N2O+H2O18.(1)煮沸(2)导电(3)分子构成不同19.(1)③(2)吸附(3)分子之间存在间隔(4)离子20.(1)不溶于水的杂质(2)吸附杂质使杂质沉降(3)难溶于水的物质(4)吸附一些溶于水的杂质,除去臭味(5) 不是 蒸馏 (6)B(7)B21.(1)二氧化碳(2)容易使许多物质发生氧化而变质或加速金属锈蚀(3)C+CO22CO(4)abc22.H2O2 催化 23.(1) I 块状大理石与10%H2SO4溶液反应生成的硫酸钙微溶于水,覆盖在大理石表面,阻止了反应继续进行 CaCO3+2HCl=CaCl2+H2O+CO2↑ (2)bcfg(3)可以控制反应的速率(4)Y(5)Ca(OH)2+CO2═CaCO3↓+H2O(6)将瓶中加满水(7)乙24.(1) 酒精灯 水槽 (2)(3) B (4) 检验CO2是否除干净 黑色变红色 (5)④25.解:设理论上最多可得到铜的质量为x。 x=64g答:若80g氧化铜与氢气完全反应,理论上最多可得到铜的质量为64g。26.解:设可以得到铜的质量为x。答:将16g氧化铜与足量的碳粉高温加热至完全反应后,可以得到12.8g铜。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综合与测试同步训练题,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推断题,实验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化学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综合与测试课后练习题,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推断题,实验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综合与测试课时作业,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推断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