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10* 唐雎不辱使命一课一练
展开10 《唐雎不辱使命》同步检测
(满分:60分 时间:40分钟)
一、积累与运用(40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色挠(náo)怫然(fú)以头抢地(qiāng) B.休祲(qìn)庸夫(yōng)彗星袭月(huì)
C.王僚(liáo)韩傀(guī)缟素(gǎo) D.加惠(huì)免冠徒跣(xiǎn)寡人谕矣(yù)
2.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此/庸夫之怒也 B.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 C.夫/专诸之刺王僚也 D.与臣/而将四矣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含义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安陵君其许寡人(代词,他) 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出使)
B.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增广、扩充) 君逆寡人者(忤逆,不顺从)
C.寡人谕矣(谕:明白,懂得) 秦王怫然怒(愤怒的样子)
D.伏尸百万(横尸在地) 长跪而谢之(道歉)
4.下列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2分)
A.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 B.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C.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 D.轻寡人与
5.下列加点的古今异义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2分)
A.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古义:交换。今义:容易。)
B.非若是也(古义:这样,如此。今义:常用作判断词。)
C.岂直五百里哉(古义:只,仅仅。今义:成直线的。)
D.秦王色挠(古义:变化。今义:轻轻地抓。)
6.下列各句中的词类活用现象,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且秦灭韩亡魏(动词的使动用法,使……灭亡)
B.天下缟素(名词的使动用法,使……穿缟素)
C.虽千里不敢易也(数量词用作名词,方圆千里的土地)
D.与臣而将四矣(数词用作动词,变成四个人)
7.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虽然,受地于先王 / 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
B.虽然,受地于先王 / 虽千里不敢易也
C.专诸之刺王僚也 / 此皆布衣之士
D.徒以有先生也 /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8.下列对各句句式的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非若是也。(判断句) B.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判断句)
C.受地于先王。(倒装句) D.仓鹰击于殿上。(被动句)
9.下列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 )(2分)
A.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大王增加恩惠,用大的土地交换小的土地,十分好)
B.虽千里不敢易也(虽然是方圆千里的土地也不敢交换)
C.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也不过就是摘下帽子,光着脚,把头往地上撞罢 了)
D.与臣而将四矣(和我将来四个人了)
10.下列句子全都表现秦王蛮横的一项是( )(2分)
①秦王不说
②秦王怫然怒
③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
④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
⑤秦王色挠
A.①③⑤ B.①②④ C.③④⑤ D.②③④
11.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本文通过人物对话塑造了唐雎有胆有识的谋臣形象和秦王骄横狂暴、阴险狡诈的君王形象。二者的形象形成了对比。
B.秦王派人向安陵君提出“易地”的要求,是一个明显的骗局。安陵君看出秦王的野心,委婉加以拒绝,并派唐雎出使秦国,意在修好。
C.唐雎同秦王进行的针锋相对的斗争经历了两个回合:第一是坚决抵制秦王的骗局,重申“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的严正立场,断然拒绝“易地”;第二是以“士之怒”反击秦王的“天子之怒”,且付诸行动,“挺剑而起”。
D.秦王“长跪而谢之”,表明唐雎在这场斗争中取得了胜利,秦王彻底放弃了他的野心。
12.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寡人”是古代帝王的敬称。
B.《战国策》是西汉末年刘向根据战国时期史料整理编辑的,共三十二篇,分十二策。
C.“岂直五百里哉”中的“哉”是现代汉语“吗”的意思。
D.文中唐雎列举了平民中的四个有志之士的发怒。
13.综合性学习。(12分)
经典著作是经岁月淘洗的精神食粮,阅读经典不可或缺。请根据要求,完成相关题目。
(1)下面是一段关于“为什么要阅读经典”的文字,请概括出经典作品的四种功能。(每点不超过六个字)(4分)
今天,我们为什么要阅读经典作品?仰望夜空,你吟出“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流淌一份乡情;送别友人,你脱口而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传递一份旷达。这份对经典之美的体悟,融在我们的基因里。更何况,作为一个中国人,如果你不想抛弃自己的民族文化传统,那么阅读代表传统文化的典范性文本,是继承传统的一种极佳方式。但其意义又不止于传承,就个人而言,阅读经典文本是使阅读者经历一番文化濡染的过程。受文化濡染比较多的人和受濡染比较少的人,其气质是截然不同的。当很多人都发生气质的变化,一个时代的社会风气就会随之发生变化。
①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下面关于“如何阅读名著”的短文,联系全文,将空缺处的内容补写完整,注意语意连贯。(4分)
阅读名著以自读为主,掌握一些基本的阅读方法很有必要。下列方法供参考:
一、不妨先读前言、后记和目录。这样就对这本书的写作背景、作者情况、写作目的和大致内容有个初步的了解,犹如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略读与精读相结合。略读全书,有利于整体把握主要内容;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者结合,收获更多。
三、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以抄名言、写摘要、作批注、写心得等,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
此外,在阅读过程中还要注意利用工具书和有关参考资料,来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回目”是中国传统小说常见的标题形式,常常采用对仗的方式,一方面概括章节内容,另一方面暗示结构主题。下面是以“回目”的形式为两篇经典文章拟写的标题,请参照下面的示例,补充出空缺之处。(4分)
示例:《智取生辰纲》——杨志押送金银担,吴用智取生辰纲
①《唐雎不辱使命》——唐雎_____________而使命不辱,秦王藏祸心却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孔乙己》——小酒店大世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尝尽人生酸辛
14.理解原文内容,填空。(4分)
(1)秦王企图用__________的政治骗局不战而屈人之兵,由此引出唐雎__________一事。“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了这场外交斗争的结局。
(2)唐雎维护领土完整的立场坚定,其“不易地”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秦王以天子之怒来威胁、恫吓唐雎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理解(20分)
【甲】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节选自《唐雎不辱使命》)
【乙】
秦、魏为与国①。齐、楚约而欲攻魏,魏使人求救于秦,冠盖相望②,秦救不出。
魏人有唐雎者,年九十余,谓魏王曰:“老臣请出西说秦,令兵先臣出,可乎?”魏王曰:“敬诺。”遂约车而遣之。
唐雎见秦王,秦王曰:“丈人芒然③乃远至此,甚苦矣。魏来求救数矣,寡人知魏之急矣。”唐雎对曰:“大王已知魏之急而救不至者,是大王筹策之臣无任矣。且夫魏一万乘之国,称东藩,受冠带,祠春秋者,以为秦之强足以为与也。今齐、楚之兵已在魏郊矣,大王之救不至,魏急则且割地而约齐、楚,王虽欲救之,岂有及哉?是亡一万乘之魏,而强二敌之齐、楚也。窃以为大王筹策之臣无任矣。”
秦王喟然愁悟,遽发兵,日夜赴魏齐楚闻之乃引兵而去。魏氏复全,唐雎之说也。
(节选自《战国策》二十五·魏四)
【注释】①与国:盟国。②冠盖相望:这里指出使(秦国)的车辆络绎不绝。③芒然:失意的样子,这里指疲惫。
1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5分)
(1)臣未尝闻也 ____ (2)长跪而谢之曰____
(3)魏来求救数矣 ____ (4)王虽欲救之____ (5)是亡一万乘之魏 _______
16.下列对文中画线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日夜赴魏齐/楚闻之乃引兵/而去 B.日夜赴魏/齐楚闻之乃引兵/而去
C.日夜赴魏/齐楚闻之/乃引兵而去 D.日夜赴魏齐/楚闻之/乃引兵而去
1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天下缟素,今日是也。
(2)以为秦之强足以为与也。
18.通读【甲】【乙】选文,完成问题。(9分)
(1)【甲】文中唐雎出使秦国的使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乙】文中唐雎出使秦国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中可以看出唐雎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人。(3分)
(2)《战国策》善记言,【甲】【乙】两文中的人物对话都非常精彩。请分析下列句子的言外之意。(6分)
①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
②与臣而将四矣。
③魏来求救数矣,寡人知魏之急矣。
参考答案
1. B
2. B
3.A
4.C
5.D
6.B
7.A
8.D
9.C
10.D
11.D
12.C
13.(1)①体悟经典之美 ②继承传统文化 ③经历文化濡染 ④发生气质变化
(2)①登高览景,俯瞰脚下,景点布局,景物搭配,游览路线都了然于心。
②精读细节,有利于深刻领悟文章主旨。③摘抄、写作与阅读相结合。④加深理解,拓宽视野。
(3)①
②;
14.(1)易地 出使秦国 长跪而谢之(2)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3)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
15.(1)曾经 (2)道歉 (3) 多次 (4)即使 (5)丢失
16.C
17.(1)天下人(都)穿丧服,今天就是这样。(2)认为秦国的强大足可以成为盟国。
18.
(1) 拒绝秦王以大易小 让秦王出兵救魏国 有胆有识,热爱祖国
(2)示例:①句:秦王用“伏尸百万,流血千里”的后果对唐雎进行战争恫吓,逼迫他答应自己的条件。
②我将效法他们三人,与你同归于尽。
③秦王表面上很尊敬唐雎,但真实的想法却是:你们已经来过很多次了,我是不会出兵的,你就别再白费口舌了。
【乙文参考译文】
秦国、魏国结为盟国。齐国、楚国相约要攻打魏国,魏国派人向秦国求救,道路上魏国使者车子的顶盖彼此都望得见,秦国的救兵就是不出动。
魏国有个叫唐雎的人,年纪有九十多岁了,他对魏王说:“老臣请求出使西方游说秦王,让救兵先于老臣从秦国出发,可以吗?”魏王说:“好吧。”于是准备车辆送唐雎出发。
唐雎见到了秦王,秦王说:“老先生疲惫不堪地从远方来到这里,很辛苦了。魏国派人来求救已经好多次了,寡人知道魏国情况紧急。”唐雎回答说:“大王已经知道魏国情况紧急却不派救兵,这是为大王出谋划策的臣子太无能了。再说魏国是一个拥有万辆兵车的大国,自称为秦国东方的藩国,接受秦国的冠带制度,每年春秋祭祀送来供品,认为秦国的强大足可以成为盟国。现在齐国、楚国的军队已到了魏都的郊外,大王的救兵还没有赶到,魏国一旦形势紧急就将割让土地与齐国、楚国定约,大王即使想救魏国,哪里还来得及呢?这是失去了一个拥有万辆兵车的盟国魏国,却增强了齐、楚两个敌国。臣私下认为替大王出谋划策的臣子太无能了。”
秦王感叹悔悟,马上发兵,日夜兼程奔赴魏国。齐国、楚国听说后,就收兵撤离了。魏国能够再次得以保全,全仗唐雎游说的结果。
语文九年级下册唐雎不辱使命优秀同步测试题: 这是一份语文九年级下册唐雎不辱使命优秀同步测试题,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积累运用,课内阅读,比较阅读,课外阅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唐雎不辱使命达标测试: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唐雎不辱使命达标测试,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积累运用,综合性学习,阅读理解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10* 唐雎不辱使命课时练习: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10* 唐雎不辱使命课时练习,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精挑细选,活动探究,语言表达,精准阅读,衔石填海,对比阅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