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单元综合与测试达标测试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单元综合与测试达标测试,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积累与运用,文言文阅读,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部编语文九下第三单元检测题(含答案)一、积累与运用(28分)1.下列加下划线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3分)A.嗜学(shì) 色挠(náo) 负箧(qiè) 怫然(fú) 以头抢地(qiāng)
B.容臭(xiù) 休祲(qìn) 曳屣(xǐ) 庸夫(yōng) 彗星袭月(huì)
C.皲裂(jūn) 王僚(liáo) 缊袍(yùn) 韩傀(guī) 免冠徒跣(xiǎn)
D.叩问(kòu) 敝衣(bì) 加惠(huì) 缟素(gǎo) 寡人谕矣(yù)2.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2分)A.所欲有甚于/生者 B.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C.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D.是/亦不可以已乎3.下列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2分)A.乡为身死而不受 今为宫室之美为之B.所欲有甚于生者 万钟于我何加焉C.二者不可得兼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D.故患有所不辟也 故不为苟得也4.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2分)A.蹴尔而与之(一起) B.此之谓失其本心(本性。这里指人的羞恶之心)
C.万钟于我何加焉(有什么益处) D.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侍奉)5.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2分)A.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B.故患有所不辟也
C.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 D.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6.下列句子中有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2分)A.一箪食,一豆羹 B.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C.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D.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7.下列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3分)A.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拿着经书向同乡有道德有学问的前辈请教)
B.寓逆旅,主人日再食(寄居在旅店,店主人每天供给两顿饭)
C.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既然成年了,更仰慕那些学问和道德极高的人的学说)
D.辞甚畅达。与之论辩,言和而色夷(文辞很顺畅通达。同他论辩,言辞温和,脸色平易)8.根据下面语境做出的四种回答,最得体的一项是( )(2分) 语境:学校要对同学们进行综合素质评价,要求同学们利用两周时间完成一项有意义的社会实践活动。你的同桌约你本周末一同参加“银行自助服务引导”实践活动,你因故不能前往。A.本周末我有点事情要办一下,改换成下周末吧!
B.我约了别人,我不会分身术,不能同你一起参加啦!
C.谢谢你的美意!不过这个活动我以前参加过了,你自己去吧!
D.这个活动听起来还不错,只可惜我有些小事不能同你一起参加了,谢谢你!9.下列文化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2分)A.古文标题中表明文体时,“序”一般是用以陈述创作主旨及经过的一种文体;“说”是一种说明文体;“表”是古代向帝王上书陈情言事的一种文体。
B.“吃”是节日习俗中一个亘古的话题:正月初一吃年糕,寓意年年高;八月十五吃汤圆,寓意团团圆圆。
C.2020年是中国农历的鼠年。鼠为十二生肖之首,与十二地支相配,故又称“子鼠”。
D.寒露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七个节气,在公历每年10月。在这一节气后,天气渐转凉,会在清晨时分发现地面和叶子上有许多露珠,这是因为夜晚水汽凝结在上面,该节气因此而得名。10.在我国,“义”文化意蕴丰厚,深入人心。请你参加“‘义’文化的魅力”综合性学习活动。(1)“义”甲骨文作“”,从“”从“”。“”即“祥”;“”,兵器。与战前占卜的吉兆有关。“再卜色变,遽告不义,公乃令偃旗”中的“义”便是用其本义:________________。“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中的“义”则引申为:____________。( )(2分)(2)试根据下面的材料,概括“义”包括哪些方面的思想内涵。( )(3分)①“宁赴常流而葬乎江鱼腹中耳。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之温蠖乎?”……于是怀石,遂自投汨罗以死。(《史记·屈原列传》)②“天祥受宋恩,为宰相,安事二姓?愿赐之一死足矣。”天祥临刑殊从容。南向拜而死,年四十七。(节选自《宋史·文天祥传》)③孔子闻之曰:“善哉,祁黄羊之论也!外举不避雠,内举不避子。”祁黄羊可谓公矣。(《吕氏春秋》) (3)在“端午节”到来之际,班级举办“心怀大‘义’”文化传承活动,请提出一项倡议。( )(3分) 二、文言文阅读(本大题42分)(一)阅读以下两篇文言文,完成问题。(14分)[甲]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节选自《鱼我所欲也》)[乙] 君子之自行也动必缘义行必诚①义。孔子见齐景公,景公致廪丘②以为养。孔子辞不受,入谓弟子曰:“吾闻君子当功以受禄。今说景公,景公未之行③而赐之廪丘,其不知丘④亦甚矣!”令弟子趣⑤驾,辞而行。孔子,布衣也,官在鲁司寇,万乘难与比行,三王之佐不显焉⑥,取舍不苟也夫![注] ①诚:同“成”,实行。②廪丘:齐国地名。③未之行:没有采纳我的主张。④丘:孔子名丘。⑤趣:同“驱”。⑥万乘难与比行,三王之佐不显焉:万乘之君品行难与他比肩,三王辅臣的名节没有他显扬。(节选自《吕氏春秋》)11.选出下列断句正确的一项( )(2分)A.君子之自行也/动必缘义/行必诚义 B.君子之自/行也动必缘义/行必诚义C.君子之自行也/动必缘/义行必诚义 D.君子之自行也/动必缘义行必/诚义12.选出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词意思相同的一项( )(2分)A.万钟于我何加焉 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B.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三王之佐不显焉C.此之谓失其本心 入谓弟子曰D.今为妻妾之奉为之 今说景公13.选出对[甲][乙]两文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 )(2分)A.[甲]文中,“乡为”和“今为”的排比句运用了对比论证的方法,强调了人不能失其本心,论证了“舍生取义”的观点。B.“景公致廪丘以为养”“孔子辞不受”诠释“动必缘义行必诚义”这一准则。C.[甲]文中的“本心”指人的羞恶之心(或天性、本性)。D.[乙]文中孔子游说景公,景公按孔子的劝导行事,然后赐给孔子廪丘邑。1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①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译文:②吾闻君子当功以受禄。译文:15.[甲]中的乞人和[乙]文中的孔子为什么不肯接受别人的赠予?请结合具体内容用自己的话分别概括出来。( )(4分) (二)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2分)【甲】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乙】见足下①题字,以为是必磊落人也。如是已逾年,恨未识足下面耳。庭坚少孤,窘于衣食,虽早知从先生长者学问,而偏亲②白发,不得已而从仕。故少之日,得学之功十五,而从仕之日,得学之功十三,所以衰懦不进,至今落诸公之后也。窃观足下天资超迈,有亲以为之依归,春秋未三十若刻意于德义经术当不止此耳。非敢谓足下今日所有,不足以豪于众贤之间,但为未及古人,故为足下惜此日力③耳。(选自《答李几仲书》,有删改)【注】①足下:敬辞,您。②偏亲:黄庭坚父亲早亡,而母亲在世,故称偏亲。③日力:岁月。16.下面句子中加点词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2分)A.窘于衣食 皆以美于徐公B.故少之日,得学之功十五 公问其故C.而从仕之日,得学之功十三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D.有亲以为之依归 吾谁与归17.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4分)①见足下题字,以为是必磊落人也。 ②如是已逾年,恨未识足下面耳。 18.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2分)春秋未三十若刻意于德义经术当不止此耳。19.甲、乙两文都出自文学前辈写给年轻人的文章。依据选文回答问题。(4分)①甲文表现了宋濂怎样的优秀品质?(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②乙文中黄庭坚指出李几仲在学业上的差距是______________,对他提出的希望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请用自己的话概括)(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12分)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说。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20.下列选项中加点词的意义都相同的一项是( )(2分)A.请广于君 推而广之 广开言路 大庭广众B.以大易小 轻而易举 平易近人 易如反掌C.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 欲擒故纵 畅所欲言 欲盖弥彰D.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 闻风丧胆 闻鸡起舞 闻名遐迩21.下列选项中加下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A.愿终守之/已而之细柳军 B.安陵君其许寡人/其真无马邪C.以头抢地尔/不以物喜 D.而君逆寡人者/人不知而不愠22.下列对文章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2分)A.《战国策》主要记述战国时代谋臣策士游说各国或互相辩论时所提出的政治主张和斗争策略,反映当时各诸侯国、各阶级、阶层之间尖锐复杂的矛盾和斗争。本文选自《战国策·魏策四》,最引人注目的就是人物的对白。B.选文写韩魏灭亡之后,附属于秦的安陵国君臣对强秦的最后一次抗争。唐雎临危受命,在秦庭不卑不亢,斗智斗勇,最终让不可一世的秦王屈服,维护了安陵国的尊严。C.本文叙事,把人物放在充满矛盾、紧张激烈的斗争场面中来刻画,情节有开端,有发展,有高潮,人物个性鲜明。所以,更应该从文学的角度来解读这篇作品,关注它的立意和表现手法。D.唐雎列举专诸、聂政、要离行刺之事反击秦王的“天子之怒”,向秦王暗示了自己将效法这三位有才能有胆识的人,不惜拼命与秦王斗争到底。2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1)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译文:(2)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译文:24.本文通过人物语言塑造了唐雎这一“士”的形象。仿照示例,请对链接材料中晏婴的语言艺术加以分析。(3分)[链接材料] 晏子将使楚。楚王闻之,谓左右曰:“晏婴,齐之习辞者也,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也?”左右对曰:“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王曰:‘何为者也?ˈ对曰:‘齐人也。ˈ王曰:‘何坐?ˈ曰:‘坐盗。ˈ”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曰:“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节选自《晏子春秋》)示例:句子: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分析:面对秦王的傲慢自大和咄咄逼人,唐雎沉着应对。先重复安陵君已经说过的理由“受地于先王”——不肯易地是要守先人之土;进而以“虽……岂……”的措辞,强化了“守土不易地”的立场,同时揭露秦王以空言索人国土的蛮横无理。不过,作为外交辞令,唐雎的话只说己方态度,并未直斥暴秦,义正词严,有理有节。 四、诗歌鉴赏阅读下面一首词,回答问题。(4分)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25.“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26.从写景的角度赏析“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2分) 五、作文(50分)阅读下面的材料,从中选择你感触最深的一点,自拟题目,自定文体,把你的故事或感悟写出来。不少于600字。孩子拿着橘子问:“妈妈,为什么吃橘子要剥皮呢?”“那是橘子在告诉你,你想要得到的东西,不是伸手就能得到,而是要付出劳动的。”“橘子里的果肉为什么是一瓣儿一瓣儿的呢?”“那是橘子在告诉你,生活的甘甜和幸福,是用来慢慢享用的。还是为了告诉你,你手中的东西,不能独自享用,要懂得与别人分享。”部编语文九下第三单元检测题(含答案)一、积累与运用(28分)1.B【解析】B项中“休祲”的“祲”读音应为jìn。故B错误。
2.【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划分句子朗读节奏的能力。A项,应改为“所欲/有甚于生者”。
3.D【解析】A.为了/做。B.比/对。C.得到/同“德”,感恩、感激。D.都是“所以”的意思。
4.A【解析】 A句的意思是“用脚踢着给他”,所以“与”的意思是“给”。
5.C 【解析】本题考查辨析通假字的能力。A项,“得”同“德”,“与”同“欤”。B项,“辟”同“避”。D项,“乡”同“向”。
6.A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古今异义的能力。A项,“豆”古义为“古代盛食物的一种容器,形似高脚盘”,今义为“豆子”。
7.C 【解析】“既”应解释为“已经”。全句的翻译应为“已经成年了(成年以后),更仰慕那些学问和道德极高的人的学说”。
8.D 【解析】要进入情境,比较四个选项,最终确定最礼貌、最委婉的一项。A.“改换成下周末”的要求语气强硬。B.“不会分身术”说法不礼貌。C.“不过”“你自己去吧”让人听后心里会不舒服。
9.C【解析】 A.“说”是古代的一种叙事兼议论的文体,通常采用以小见大的手法,借助某一故事或事理来说明道理。可叙述,可描写,也可以说明议论,类似于现在的杂文。B.元宵节吃汤圆,寓意团团圆圆。D.“天气渐转凉,会在清晨……因此而得名”说的是白露节气。
10.在我国,“义”文化意蕴丰厚,深入人心。请你参加“‘义’文化的魅力”综合性学习活动。(1)神灵佑助的仁道、公理之战 合乎正义(2)(示例1)坚持真理;忠君爱国;大公无私。(示例2)洁身自好;共赴国难;清正廉洁。(3)(示例1)举办“心怀大‘义ˈ”故事会,讲述中国古往今来先贤圣哲、明君忠臣、领袖英雄“行大义”的典故史实。(示例2)开展“‘义ˈ义探究”读书报告会,评说经典著作中阐释的“义”的思想内涵。(示例3)组织“‘义ˈ行中华”论文征集活动,阐述当今时代传承“义”文化的意义、途径、措施等。(示例4)开展端午节纪念屈原的活动,研究屈原的生平、著作、思想影响等并在班内进行展示。二、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42分)(一)阅读以下两篇文言文,完成问题。【答案】11.A 12.D 13.D14.①从前为了“礼义”,(宁愿)死也不愿接受施舍,如今却为了让所认识的穷困的人感激(我)而接受它。②我听说君子有功因而接受俸禄。15.[甲]文中的乞人虽然饥饿却仍将“义”看得重于生命,甚至可以宁死不食。[乙]文中孔子认为君子的一言一行都要符合“义”,在取舍上更应该做到“义”。【参考译文】【乙】君子自身的所作所为,举动必须遵循义的原则,行为必须忠于义的原则。孔子谒见齐景公,景公送给他廪丘作为食邑。孔子谢绝了,不肯接受,出来以后对学生们说:“我听说君子有功因而接受俸禄。现在我游说景公,景公还没有采纳我的主张,却要赏赐给我廪丘,他太不了解我了!”让学生们赶快驾车,辞别景公后离去。孔子此时是平民,他在鲁国只任过司寇之职,万乘之君难与他比肩,三王辅臣的名节没有他显扬,这是因为他取舍都不苟且啊!(二)阅读下文,回答问题。【答案】16.D 17.①(我)看到您题写的字,认为这一定是光明磊落的人(写的)。 ②像这样已经过了一年,(我)很遗憾没有和您见面。
18.春秋未三十/若刻意于德义经术/当不止此耳。19.①勤奋好学,诚信。②学业上没有古人优秀珍惜时间(或:努力学习)参考译文【乙】(我)看到您题写的字,认为这一定是光明磊落的人(写的)。像这样已经过了一年,(我)很遗憾没有和您见面。庭坚我小时候就没有了父亲,吃的穿的都很匮乏。即使很早就知道应该向先生长者请教学习知识,然而母亲老迈,不得已就做了官。所以年轻的时候,能够在学习上用的功夫不过十分之五,而做了官的时候,能够在学习上用的功夫就只有十分之三了,所以我的学问就衰退不进步,至今落在各位之后了。我私下看您的天资超强,有双亲可以依赖,年龄还没有到三十岁,如果在道德和学问上多下些功夫,(所达到的高度)应该不仅仅是这样吧。不敢说您现在所拥有的成就,不值得在众豪杰中称贤,但还是没有达到古人的高度,所以为您的时光感到惋惜啊。(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20.C 21.D 22.B 23.(1)安陵君因此派唐雎出使到秦国。(2)平民发怒,也不过是摘掉帽子赤着脚,用头撞地罢了。24.(示例)句子: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分析:面对楚国君臣的有意羞辱时,晏子“避席”以对,显示庄严的态度。引用“橘化为枳”的说法,用类比的方法机智反驳,巧用“得无”等词表达出揣度、疑问的语气,显得委婉,不使楚王过于难堪,以致损害两国关系。[参考译文]晏子将要出使楚国。楚王听到这个消息后,对身边的大臣说:“晏婴是齐国的一个能言善辩的人,现在他正要来,我想要羞辱他,用什么办法呢?”侍臣回答说:“在他来的时候,大王请允许我们绑着一个人从大王面前走过。大王(就)问:‘(他)是做什么的?ˈ(我则)回答说:‘(他)是齐国人。ˈ大王(接着再)问:‘(他)犯了什么罪?ˈ(我就)回答:‘(他)犯了偷窃罪。ˈ” 晏子来到了楚国,楚王赐给晏子酒喝,酒喝得正高兴的时候,两名公差绑着一个人到楚王面前去。楚王问道:“绑着的人是做什么的?”(公差)回答说:“(他)是齐国人,犯了偷窃罪。”楚王看着晏子问道:“齐国人本来就擅长偷东西吗?”晏子离开了座席回答道:“我听说(这样一件事):橘树生长在淮河以南就是橘树,生长在淮河以北就变成枳树了,虽然叶子相似,但是它们的果实味道不同。造成这样的原因是什么呢?(是因为)水土条件不相同啊。现在这个人生在齐国不偷东西,一到了楚国就偷东西,该不会是楚国的水土使百姓善于偷窃吧?”楚王苦笑着说:“道德高尚的人是不该跟他开玩笑的,我是自讨没趣啊。”四、诗歌鉴赏25.①思念家乡。②渴望成就功业。(意思对即可)26.(示例)①选景典型生动,边声嘈杂,号角呜咽,千嶂、长烟、落日、孤城,展现了边塞特异的风光。②渲染了浓厚的悲凉气氛,为下阕的抒情蓄势。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第六单元单元综合与测试综合训练题,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积累与运用,文言文阅读,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9 鱼我所欲也课后练习题,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积累与运用,阅读理解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单元综合与测试同步训练题,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积累与运用,文言文阅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