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高一上学期月考生物试卷含答案合集
2020-2021学年江苏省南通市启东中学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生物试题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江苏省南通市启东中学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生物试题含解析,共3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考试时间:10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I卷(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卷的文字说明
1.黑茶是一类具有重要经济和保健价值的微生物发酵茶。渥堆处理是黑茶品质形成的关键步骤,在细菌、霉菌、酵母菌等一系列具有细胞结构的微生物作用下,茶原料经过发酵形成叶色黑润、香气纯正的品质。下列不参与黑茶发酵的微生物是( )
A.B.
C.D.
2.诺贝尔奖得主屠呦呦在抗疟药物研发中,发现了一种药效高于青蒿素的衍生物蒿甲醚,结构如图。下列与蒿甲醚的元素组成完全相同的物质是( )
A.乳糖B.胰岛素
C.叶绿素D.磷脂
3.烫发时,先用还原剂使头发角蛋白的二硫键断裂,再用卷发器将头发固定形状,最后用氧化剂使角蛋白在新的位置形成二硫键。这一过程改变了角蛋白的( )
A.空间结构B.氨基酸种类C.氨基酸数目D.氨基酸排列顺序
4.2020 年流行的新冠肺炎,是由 2019 新型冠状病毒(2019-nCV)导致的。2019-nCV是一种 RNA 病毒,其中含有的碱基种类数和核苷酸种类数依次是 ( )
A.4 种、2 种B.4 种、4 种C.5 种、8种D.8 种、8 种
5.下列与生活相联系的生物学知识中,说法正确的是( )
A.胆固醇是动物细胞膜的重要成分,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过多射入有益无害
B.患急性肠炎的病人脱水时,需要及时补水,同时也需要补充体内丢失的无机盐
C.鸡蛋煮熟后,蛋白质发生了变性,不容易被蛋白酶水解,因此,吃熟鸡蛋难消化
D.糖尿病患者的饮食虽然受到严格限制,但不具甜味的米饭、馒头等可随意食用
6.进行生物实验时正确选择实验材料和方法是得出正确结论的前提。下列关于实验材料或方法的选择正确的是( )
A.研究分泌蛋白的形成过程——同位素标记法
B.真核细胞的三维结构模型——概念模型
C.提取并研究细胞膜的化学成分——鸡的成熟红细胞
D.检测植物组织中的还原糖——甘蔗茎
7.图1是分泌蛋白合成和分泌过程的简图,其中a、b、c、d表示细胞器。图2是分泌蛋白从合成至分泌,细胞内相关膜结构面积的变化图。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
A.图1中用到的方法是同位素标记法
B.3H-亮氨酸与其他氨基酸分子发生脱水缩合的场所是a
C.c的作用主要是为其他细胞器的代谢活动提供能量
D.图2中的X、Y、Z分别与图1中的b、d、细胞膜对应
8.将某动物细胞破碎后用差速离心法分离出三种细胞器,分别测定细胞器上三种有机物的含量如下图所示,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甲是核糖体,是蛋白质合成的场所
B.乙只含有蛋白质和脂质,上面有合成磷脂所需的酶
C.若丙不断从内质网上脱落下来,将直接影响分泌蛋白的合成
D.乳酸菌细胞与此细胞共有的细胞器可能有甲和丙
9.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与物质的特点和细胞膜的结构有关,判断下列有关物质跨膜运输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细胞膜和液泡膜都相当于半透膜
B.载体蛋白的每次转运都会发生自身构象的改变
C.通道蛋白只容许与自身通道的直径和形状相适配、大小和电荷适宜的分子或离子通过
D.水分子进入细胞,是通过自由扩散方式进行的
10.将一新鲜马铃薯块茎切成4根粗细相同且长为5.0 cm的小条,再将这4根马铃薯块茎小条分别放在不同浓度的KNO3溶液中,分别在浸入30 min和4 h时测量每一根马铃薯块茎小条的长度。结果如图所示。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根据a组结果可知,马铃薯块茎细胞的细胞液浓度小于该组KNO3溶液的浓度
B.根据b组结果可知,该组马铃薯块茎细胞在实验时间内发生了质壁分离及复原过程
C.c、d两组的马铃薯块茎细胞均因失水过多、过快而死亡
D.该实验中,马铃薯块茎小条的长度是实验的因变量,涉及的物质跨膜运输方式只有自由扩散
11.核酶是一类具有催化功能的单链RNA分子,可降解特定的mRNA序列。下列关于核酶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核酶的基本单位是核糖核苷酸
B.核酶能降低反应所需的活化能
C.核酶与脂肪酶的元素组成相同
D.核酶同样具有专一性和高效性
12.研究发现,在线粒体内膜两侧存在H+浓度差。H+顺浓度梯度经ATP合成酶转移至线粒体基质的同时,驱动ATP的合成(如下图)。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H+可直接穿过内膜的磷脂双分子层
B.H+通过协助扩散进入线粒体的基质
C.此过程发生在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
D.线粒体外膜上也可以完成这一过程
13.如图是酵母菌呼吸作用实验示意图,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条件X下葡萄糖中能量的最终去向有两处:即ATP中的化学能、散失的热能
B.条件Y下,葡萄糖在线粒体中被分解,并产生C02和水
C.试剂甲为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
D.物质a产生的场所为线粒体基质和细胞质基质
14.动物细胞中,葡萄糖的部分代谢过程如下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乙来源于甲和C6H12O6,丙和丁代表不同化合物
B.有氧条件下,过程①、②发生在线位体基质中
C.过程③发生在线粒体内膜上,可产生大量能量
D.用18O标记C6H12O6,在物质丙中可检测到18O
15.如图显示了人体内部分物质的代谢途径,字母代表物质,数字代表反应过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过程①和②分别是在缺氧和有氧的条件下进行的
B.过程①和③都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
C.物质Y产生乳酸的同时也会产生少量的CO2
D.过程②和③产生的水中的氢分别来自于[H]和氨基酸的氨基、羧基
16.下图是在不同情况下,成熟植物细胞的细胞液浓度随时间变化而变化的曲线图。下列关于甲、乙、丙、丁四图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图甲中C点时细胞液浓度最高
B.图乙中M~N时间段,细胞吸水能力逐渐增强
C.图丙中B点之后,细胞液浓度下降速度减慢可能与细胞壁有关
D.图丁中C点时原生质体体积最大、吸水能力最强
17.下图①~⑤表示物质进、出小肠上皮细胞的几种方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葡萄糖进、出小肠上皮细胞方式不同
B.Na+主要以方式②运出小肠上皮细胞
C.多肽以方式⑤进入细胞,以方式③离开细胞
D.口服维生素D通过方式⑤被吸收
18.如图是构成细胞的某些化合物的元素组成情况,则对甲、乙、丙所表示的物质及其所能表现的生理功能推测错误的是( )
A.甲可能是叶绿素,能吸收光能进行光合作用
B.乙可能是血红蛋白,有运输氧的作用
C.丙可能是磷脂,核糖体中含有大量丙
D.丙可能是DNA,经彻底水解可形成4 种不同产物
19.下图表示萌发的小麦种子中可能发生的相关生理过程,a~e表示物质,①~④表示过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催化反应②和④的酶都存在于细胞质基质中
B.图中物质c为[H],它只在有氧呼吸过程中产生
C.图中①②过程主要发生在小麦种子萌发的早期,其中e为酒精,②过程不产生能量
D.①④③过程为有氧呼吸的三个阶段,其中物质a、d分别是丙酮酸和O2
第II卷(非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I卷的文字说明
20.下图分别表示生物体内的生物大分子的部分结构模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中的三种物质都是多糖,其基本单位是_____________,这三种物质中,作为储能物质的____________,另外在甲壳类动物的外骨骼中广泛存在另一种多糖是____________。
(2)若图乙所示化合物为RNA,其基本组成单位是_____,可用图中字母_________表示,各基本单位之间是通过_____(填“①”“②”或“③”)连接起来的。
(3)图丙所示化合物是由_____种氨基酸形成的________肽化合物,该化合物可用____________试剂鉴定。
21.图1是某哺乳动物细胞的部分亚显微结构示意图,图中数字代表细胞结构。某同学用3H标记某种氨基酸,追踪图1中不同时间该种氨基酸在细胞部分结构中的分布情况,若图2中的曲线是在图1结构③中该种氨基酸的分布情况。回答下列问题:
(1)要研究细胞器,首先需获得细胞器,实验室常用_____________法将细胞中的细胞器分离出来。与图1中④结构组成最相似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染色体或HIV)。
(2)图1中属于生物膜系统的结构有_____________(填序号)。在氧气充足的条件下,该动物的有些细胞也不能进行有氧呼吸,这可能是细胞中缺少______________(填序号)细胞器而导致的,该细胞器扩大膜面积的方式是_____________。结构⑤的基本骨架是_________________。
(3)用简短语言描述此过程中结构⑦膜面积变化情况:________________。在图2中用虚线画出该种氨基酸在结构⑦中的分布情况_________。
22.图甲表示由磷脂分子合成的人工膜的结构示意图,图乙表示人的红细胞膜的结构示意图及葡萄糖和乳酸的跨膜运输情况,图丙中A侧为1ml/L的葡萄糖溶液,B侧为1ml/L的乳酸溶液(呈分子状态),图丁为信号分子与靶细胞结合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以下问题:
(1)在水中磷脂分子排成双层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
(2)图乙中,葡萄糖和乳酸跨膜运输的共同点是都需要_____________,如果将图乙所示细胞放在无氧环境中,图中_____________的跨膜运输不会受到影响,原因是_____________。
(3)如果用图甲所示人工膜作为图丙中的半透膜,则液面不再变化时,A侧液面____________(填“高于”“低于”或“等于”,下同)B侧液面;如果在图甲所示人工膜上贯穿上图乙的蛋白质①,再用作图丙的半透膜,则液面不再变化时,A侧液面___________B侧液面;如果用图乙的蛋白质②替换蛋白质①,再进行试验,则液面不再变化时,A侧液面__________B侧液面。
(4)某些药物大分子不容易被细胞吸收,但如果用图甲所示人工膜包裹后再进行注射则更容易进入细胞,此实例可说明细胞膜具有_______________性。
(5)图丁中①为信号分子,与靶细胞细胞膜上的②结合,其本质成分是_________,图示过程最能体现细胞膜具有_____________的功能。
23.图甲是细胞内部分生命活动示意图,其中①、②、③、④表示生理过程,A、B、C、D表示生命活动产生的物质。图乙是某植物的非绿色器官CO2释放量和O2吸收量的变化。请据图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图甲中在生物膜上发生的生理过程是________(填数字),A表示________,D表示________。
(2)图甲中B来自于__________;产生能量的生理过程是________(填数字)。
(3)图乙中只完成图甲中生理过程①、②、③的O2浓度是________。图乙中最适合储存水果或蔬菜的O2浓度是________。
(4)O2浓度为b时,植物细胞无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是有氧呼吸的________倍。
24.不良环境能使植物体内酶活力下降,酶活力降低的程度可作为衡量植株耐受性的重要指标。为探究不同植物叶片对汽车尾气的耐受能力,研究人员将两年生的香樟和杜鹃分别置于密闭气室中,用相同浓度的汽车尾气处理16 h后,取叶片研磨获得叶片研磨液,并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每组实验测定4次,每次向锥形瓶中加入2 mL叶片研磨液后测定5 min内的气体收集量,结果如表所示(单位:mL)。请回答下列问题:
(1)本实验用气体产生量衡量酶活力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对照组的处理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制备香樟和杜鹃的叶片研磨液时,加入缓冲液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恒温水浴设定为32 ℃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请例举该实验的无关变量______________
(3)每次实验均统计相同时间内气体收集量,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每种实验材料均进行4次实验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实验表明:对汽车尾气污染耐受能力较强的植物是_________________,判断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黑藻俗称温丝草、灯笼薇等,是一种常见的单子叶多年生的沉水植物,其叶肉细胞内有大而清晰的叶绿体,液泡无色。某同学选择黑藻叶肉细胞观察质壁分离现象,实验步骤和观察结果如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黑藻叶片是常用的观察质壁分离的实验材料,其优点是除了其叶片小而薄外,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用它制作临时装片观察,其原生质层呈_______色。另外在制作装片时,为了防止产生气泡,盖盖玻片的正确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步骤①在实验中的作用是_______,步骤②的操作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步骤①③中的观察使用的是_______(高倍镜/低倍镜)。
(3)若该同学发现植物细胞在0.3g/mL的蔗糖溶液中质壁分离后不能复原,原因最可能是_______。
(4)若步骤②中从盖玻片的一侧滴入的是加有伊红(植物细胞不吸收的红色染料0.3g/mL的蔗糖溶液,则在显微镜下观察到A、B处颜色分别是_______、 _______。
(5)若将步骤②中浸润在0.3g/mL蔗糖溶液中的黑藻叶片临时装片,放在80℃条件下处理一段时间。在显微镜下观察到B处呈绿色,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 。
题号
一
二
三
四
总分
得分
评卷人
得分
一、单选题
评卷人
得分
二、多选题
评卷人
得分
三、综合题
评卷人
得分
四、实验题
次数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第4次
平均
植
物
香
樟
对照组
2.1
2.0
2.2
2.1
2.1
实验组
1.6
1.45
1.5
1.35
1.48
杜
鹃
对照组
3.0
2.8
2.9
2.9
2.9
实验组
1.8
1.9
2.0
1.9
1.9
参考答案
1.C
【分析】
病毒:不具有细胞结构,但是必须寄生在活的宿主细胞内才能表现生命活动,病毒的结构较为简单,一般包括蛋白质构成的外壳和其内的核酸,有的病毒的核酸是RNA,有的是DNA。
题图分析,图中A为细菌;B为霉菌;C为病毒;D为酵母菌。
【详解】
题意显示,在黑茶发酵形成的过程中,参与该过程的微生物为细菌、霉菌、酵母菌等一系列具有细胞结构的生物,并在这些微生物的作用下发酵完成的,而病毒为非细胞生物显然没有参与该发酵过程,根据分析可知,图中的ABD均为有细胞结构的微生物,均参与黑茶的发酵过程,只有C病毒为参与其中,即C与题意相符。
故选C。
【点睛】
2.A
【分析】
1、常见化合物的元素组成:(1)蛋白质主要由C、H、O、N元素构成,有些还含有S;(2)核酸的组成元素为C、H、O、N、P;(3)脂质的组成元素有C、H、O,有些还含有N、P;(4)糖类的组成元素为C、H、O。
2、分析题图:图示为蒿甲醚的结构式,其组成元素只有C、H、O。
【详解】
A、乳糖的组成元素与蒿甲醚相同,都是C、H、O,A正确;
B、胰岛素的组成元素包括C、H、O、N、S,B错误;
C、叶绿素的组成元素包括C、H、O、N、Mg,C错误;
D、磷脂的组成元素是C、H、O、N、P,D错误。
故选A。
3.A
【分析】
蛋白质形成的结构层次为: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二肽→三肽→多肽链→多肽链经过折叠等空间构型的变化→蛋白质。
【详解】
A、烫发时,头发角蛋白的二硫键断裂,在新的位置形成二硫键。故这一过程改变了角蛋白的空间结构,A正确;
B、该过程中,氨基酸种类没有增多或减少,B错误;
C、该过程中,氨基酸数目未改变,C错误;
D、该过程中,只是二硫键断裂,蛋白质的空间结构改变,故氨基酸排列顺序没有改变,D错误。
故选A。
【点睛】
4.B
【分析】
核酸根据五碳糖不同分为DNA和RNA,DNA与RNA在组成成分上的差异:
①五碳糖不同,DNA中的五碳糖是脱氧核糖,RNA中的五碳糖是核糖;
②碱基不完全相同,DNA中的碱基是A、T、G、C,DNA中的碱基是A、U、G、C;
细胞中含有DNA、RNA两种核酸,病毒中只含有DNA或者RNA一种核酸。
【详解】
新型冠状病毒(2019-nCV)是一种RNA病毒,它只含有RNA一种核酸,RNA中含有4种碱基(A、U、C、G),含有4种核糖核苷酸。
选B。
5.B
【分析】
1、糖类分为单糖、二糖和多糖,单糖包括葡萄糖、核糖、脱氧核糖,二糖包括麦芽糖、蔗糖、乳糖,多糖包括纤维素、淀粉和糖原;根据是否具有还原性分为还原糖和非还原糖,还原糖包括葡萄糖、核糖、脱氧核糖、麦芽糖等,不同糖类在动植物细胞中的分布不同,动植物细胞共有的糖类包括葡萄糖、核糖、脱氧核糖等;植物细胞特有的糖类是果糖、麦芽糖、蔗糖、淀粉、纤维素,动物细胞特有的糖类是半乳糖、乳糖、糖原。
2、脂质分为脂肪、磷脂和固醇,固醇包括胆固醇、性激素、维生素D。脂肪是良好的储能物质,有隔热、保温、缓冲、减压的功能,磷脂是构成生物膜的主要成分;胆固醇参与血脂的运输;性激素可以促进生殖器官发育和生殖细胞形成;维生素D可以促进胃肠道对钙和磷的吸收。
【详解】
A、胆固醇是动物细胞膜的重要成分,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但过多摄入对生物体有害,A错误;
B、患急性肠炎的病人脱水时,需要及时补水,同时也需要补充体内丢失的无机盐,B正确;
C、鸡蛋煮熟后,蛋白质发生了变性,肽链变得松散,易被蛋白酶水解,因此,吃熟鸡蛋容易消化,C错误;
D、糖尿病患者不能随意食用不具甜味的米饭、馒头等,原因是米粉和馒头的主要成分是淀粉,水解后变为葡萄糖,D错误。
故选B。
6.A
【分析】
模型是人们为了某种特定目的而对认识的对象所做的一种简化的概括性描述,模型构建是生物学教学、研究和学习的一种重要方法,模型包括物理模型、概念模型和数学模型。
提取并研究细胞膜的化学成分应选用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因为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和复杂的细胞器,还原糖包括单糖、麦芽糖和乳糖,不包括蔗糖。
【详解】
A、利用同位素标记法研究分泌蛋白的合成和运输过程,从而根据放射性的出现的先后顺序获得分泌蛋白的运输途径,A正确;
B、真核细胞的三维结构模型属于物理模型,B错误;
C、提取并研究细胞膜的化学成分应选用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不应选用鸡的红细胞,因为其中含有细胞核和细胞器膜,因此不能获得纯净的细胞膜,C错误;
D、甘蔗中含有蔗糖,蔗糖不属于还原糖,D错误。
故选 A。
7.D
【分析】
图1:分泌蛋白合成与分泌过程:附着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合成蛋白质,而后在内质网上进行粗加工,内质网 “出芽”形成囊泡将粗加工后的蛋白质运至高尔基体进行再加工形成成熟的蛋白质,高尔基体 “出芽”形成囊泡将成熟的蛋白质运至细胞膜从而排出细胞外,整个过程需要线粒体提供能量。故a是核糖体,b是内质网,d是高尔基体,c是线粒体。
图2:分泌蛋白合成分泌过程中,内质网 “出芽”形成囊泡与高尔基体融合,内质网膜面积减少,高尔基体“出芽”形成囊泡与细胞膜融合,故高尔基体膜面积不变,细胞膜膜面积增加。X是内质网,Z是高尔基体,Y是细胞膜。
【详解】
A、图1是分泌蛋白合成和分泌过程的简图,研究该生理过程一般采用的方法是同位素标记法(或同位素示踪技术),如图中用3H标记亮氨酸追踪分泌蛋白的合成和分泌过程,A正确;
B、3H—亮氨酸与其他氨基酸分子进行脱水缩合形成蛋白质的场所在核糖体中,即图中a,B正确;
C、c为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为分泌蛋白的合成和运输过程中提供能量,C正确;
D、由分泌蛋白的合成和分泌过程可知,图1中a为核糖体、b为内质网、d为高尔基体、c为线粒体, 图2中X膜面积减少即X为内质网,Y膜面积增加即Y为细胞膜,Z膜面积不变即Z为高尔基体,因此图2中X、Y、Z分别与图1中b内质网、细胞膜、d高尔基体对应,D错误。
故选D。
8.C
【解析】
本题结合图形考查细胞器的知识,要求考生掌握细胞内各种细胞器的成分、结构和功能,能利用所学知识解读图形,判断出图中甲是线粒体,丙是核糖体,乙可能是内质网、高尔基体、溶酶体等细胞器,可据此分析答题。
结合题意分析图形可知,甲细胞器蛋白质含量很高,且含有脂质与少量的核酸,脂质中的磷脂是各种生物膜的主要成分,说明甲不含膜结构,不可能是核糖体,而可能是线粒体,A错误;乙只含有蛋白质和脂质,可能是动物细胞内线粒体以外的具有膜结构的细胞器,如内质网、高尔基体、溶酶体等细胞器,因此上面不一定有合成磷脂所需的酶,B错误;丙的成分只含有蛋白质与核酸,因此丙一定是核糖体,分泌蛋白合成与分泌过程中,氨基酸脱水缩合反应是在粗面型内质网上的核糖体进行的,若核糖体不断从内质网上脱落下来,将直接影响分泌蛋白的合成,C正确;动物细胞属于真核细胞,乳酸菌属于原核细胞,乳酸菌细胞与此细胞共有的细胞器只能是丙(核糖体),D错误。
9.D
【分析】
小分子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和特点:
【详解】
A、细胞膜和液泡膜都相当于半透膜,细胞膜和液泡膜以及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构成原生质层,A正确;B、载体蛋白在转运离子或分子时,会与离子或分子结合,导致发生自身构象的改变,B正确;
C、通道蛋白只容许与自身通道的直径和形状相适配、大小和电荷适宜的分子或离子通过,C正确;
D、细胞膜上有专门供水分子进出的通道,水分子进出细胞,并不都是通过自由扩散方式进行的,D错误。
故选D。
【点睛】
本题考查物质跨膜运输方式和细胞膜结构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能力,运用所学知识,对生物学问题作出准确的判断。
10.B
【分析】
分析柱形图:a条长度大于初始的5cm,说明马铃薯细胞通过渗透作用吸水;b条马铃薯曾经发生细胞质壁分离,后发生质壁分离的复原;c条马铃薯细胞明显质壁分离,未恢复原来长度;d条马铃薯长度减小,说明细胞失水,浸泡液浓度降低。
【详解】
A、a组马铃薯细胞长度大于初始的5cm,说明马铃薯细胞通过渗透作用吸水,马铃薯块茎细胞的细胞液浓度大于该组KNO3溶液的浓度,A错误;
B、b组马铃薯细胞长度先减小后增加,说明该组马铃薯块茎细胞在实验时间内发生了质壁分离及复原过程,B正确;
C、KNO3溶液浓度为80g•L-1时,细胞质壁分离后没有恢复,可能失水过多死亡,而c组细胞长度有所恢复,细胞未死亡,C错误;
D、该实验中除了细胞通过自由扩散方式吸收水或失水外,还涉及细胞主动吸收钾离子和硝酸根离子,D错误。
故选B。
【点睛】
11.C
【分析】
1、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绝大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RNA。
2、酶的作用机理是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
3、酶的作用特性包括专一性、高效性、作用条件温和。
【详解】
A、核酶本质是RNA,其基本组成单位是核糖核苷酸,A正确;
B、核酶的作用机理是降低化学反应所需活化能,B正确;
C、核酶本质是RNA,其组成元素有C、H、O、N、P,而脂肪酶本质是蛋白质,其组成元素一般有C、H、O、N,没有P,C错误;
D、核酶具有专一性、高效性和作用条件温和的特性,D正确。
故选C。
【点睛】
注意核酶的本质是RNA,而脂肪酶的本质是蛋白质。
12.B
【分析】
分析题图可知:线粒体内膜的外侧H+浓度高于内侧,H+顺浓度梯度经ATP合成酶转运至内侧,同时将ADP合成为ATP。而线粒体内膜上进行的生理过程是有氧呼吸第三阶段。
【详解】
A、据图可知,H+在ATP合成酶的作用下穿过内膜磷脂双分子层,说明H+不能直接穿过线粒体内膜的磷脂双分子层,A错误;
B、据图可知,H+要借助ATP合成酶的作用顺浓度梯度才能穿过内膜进入到线粒体基质,说明H+是通过协助扩散进入线粒体内,B正确;
C、从图中可以看出在线粒体内膜生成了ATP,所以此过程是有氧呼吸第三阶段,C错误;
D、从图中可以看出线粒体外膜没有ATP合成酶,故不能协助H+跨膜,D错误。
故选B。
【点睛】
关键:通过图示信息得到“线粒体内膜的外侧H+浓度高于内侧,H+顺浓度梯度经ATP合成酶转运至内侧,同时将ADP合成为ATP”。
13.D
【分析】
【详解】
A、根据产物酒精判断条件X为无氧,无氧呼吸过程中葡萄糖中的能量一部分储存在酒精中,一部分储存在ATP中,大部分以热能形式散失,A错误;
B、线粒体不能利用葡萄糖,B错误;
C、检测酒精的试剂甲为酸性重铬酸钾溶液,C错误;
D、物质a是CO2,图中无氧呼吸产生CO2的场所为细胞质基质,有氧呼吸产生CO2的场所为线粒体基质,D正确。
故选D。
14.C
【详解】
A、分析图形可知,过程①、②、③分别为有氧呼吸第一二三阶段,图中甲是丙酮酸,乙是[H],丙是水,丁是水,乙来源于丁和C6H12O6,A错误;
B、有氧条件下,过程①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②发生在线位体基质中,B错误;
C、过程③发生在线粒体内膜上,可产生大量能量,C正确;
D、用18O标记C6H12O6,在二氧化碳中可检侧到18O,D错误。
故选C。
【点睛】
本题考查细胞呼吸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的能力;能从图形中获取有效信息,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结合图示信息,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的能力。
15.D
【详解】
A、分析图示可知:X为葡萄糖等有机物,Y为丙酮酸,过程①表示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或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②表示有氧呼吸的第二、三阶段,③表示氨基酸的脱水缩合。综上分析可知:过程①在缺氧和有氧的条件下都能进行,②必须在有氧的条件下才能进行,A项错误;
B、过程①和③分别发生在细胞质基质和核糖体中,B项错误;
C、物质Y转化为乳酸的同时不会产生CO2,C项错误;
D、过程②的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H]与O2结合生成水,脱水缩合是指一个氨基酸分子的羧基和另一个氨基酸分子的氨基相连接,同时脱出一分子水,脱去的水分子中的氢原子来自氨基和羧基,即过程③产生的水中的氢来自于氨基酸的氨基、羧基,D项正确。
故选D。
16.BC
【分析】
据图分析,图示实验的自变量是时间,因变量是细胞液浓度,随着时间的延长,甲图细胞液浓度先降低后升高;乙图细胞液浓度不断升高最终趋于稳定;丙图细胞液浓度不断降低最终趋于稳定;丁图细胞液浓度先升高后降低。
【详解】
A、据图分析,图甲中C点之前细胞液浓度不断降低,在C点时细胞液浓度最低,A错误;
B、图乙M~N时间段,细胞液浓度逐渐增大,则细胞吸水能力也逐渐增强,B正确;
C、图丙中B点之后,细胞液浓度下降速度减慢,最终相对稳定,可能是由于细胞壁的存在,细胞吸水速率被限制,C正确;
D、图丁中C点时,细胞液浓度最高,说明细胞失水最多,此时原生质体体积最小,吸水能力最强,D错误。
故选BC。
17.AB
【分析】
由图示可知:葡萄糖进入小肠上皮细胞的方式①为主动运输;Na+逆浓度梯度运出小肠上皮细胞的过程均需要载体和能量,则方式②为主动运输;方式③葡萄糖运出小肠上皮细胞是顺浓度梯度,需要载体协助,为协助扩散;水进入细胞的方式④为自由扩散;多肽等大分子物质进入细胞的方式⑤为胞吞。
【详解】
A、葡萄糖进入小肠上皮细胞的方式为主动运输,运出小肠上皮细胞的方式为协助扩散,A正确;
B、由图示可知,Na+主要以②主动运输的方式运出小肠上皮细胞,B正确;
C、多肽以⑤胞吞的方式进入细胞,以胞吐方式离开细胞,C错误;
D、维生素D属于固醇类,进入细胞的方式为④自由扩散,D错误。
故选AB。
18.CD
【分析】
叶绿素的组成元素主要是C、H、O、N、Mg;血红蛋白组成元素主要是C、H、O、N、Fe;核酸、磷脂等的组成元素是C、H、O、N、P。
【详解】
A、甲含有C、H、O、N,Mg,可能是叶绿素,能吸收光能进行光合作用,A正确;
B、乙组成元素是C、H、O、N,还含有铁离子,可能是血红蛋白,血红蛋白能运输氧气,B正确;
C、丙的组成元素是C、H、O、N,P,可能构成的是磷脂,是构成生物膜的主要成分,核糖体无膜结构,故核糖体中不含有磷脂,C错误;
D、丙的组成元素是C、H、O、N,P,可能为DNA,DNA彻底水解产物有脱氧核糖、磷酸、4种含氮碱基共6种,D错误。
故选CD。
19.CD
【分析】
题图分析:a~e 表示的物质依次为丙酮酸、二氧化碳、[H]、O2和酒精;①~④表示的过程依次为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该过程在细胞质基质中完成)、无氧呼吸的第二阶段(该过程在细胞质基质中完成)、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在线粒体内膜上完成)、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在线粒体基质中完成)。
【详解】
A、②表示无氧呼吸的第二阶段,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④表示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在线粒体基质中进行,A错误;
B、图中物质 c 为[H],它不仅在有氧呼吸过程中产生,在无氧呼吸过程中也产生,B错误;
C、在小麦种子萌发的早期,由于缺氧,小麦种子内可发生图中①②过程,即无氧呼吸,其中 e 为酒精,且无氧呼吸只在第一阶段释放能量,②过程不释放能量,C正确;
D、由分析可知,图中①④③过程为有氧呼吸的三个阶段,其中物质 a、 d 分别是丙酮酸和 O2,D正确。
故选CD。
20.单糖(葡萄糖) 淀粉和糖原 几丁质 核糖核苷酸 b ② 3 四 双缩脲
【分析】
甲图中的淀粉、糖原、纤维素都是多糖,均由单体葡萄糖聚合形成的多聚体;乙图是核酸的部分结构,核酸是由核苷酸通过②磷酸二酯键连接形成的多聚体。丙图是多肽的结构,根据题图可知该化合物分子中含有3个肽键(-CO-NH-)、4个R基分别是-CH2-CH2-COOH、-CH3、-CH2-SH、-CH3,是由4个氨基酸形成的四肽化合物。
【详解】
(1)图甲中的三种物质都是由许多单糖连接而成的多糖;其中属于植物细胞中储能物质的是淀粉,动物细胞中的储能物质是糖原;甲壳类动物的外骨骼中含有几丁质,是另外一种多糖。
(2)若图乙所示化合物为RNA(核糖核酸)片段,其基本组成单位是核糖核苷酸;核苷酸由一分子磷酸、一分子核糖和一分子含氮碱基组成,可用图中字母b表示;核苷酸之间是通过磷酸二酯键连接起来的,该化学键对应图中的②。
(3)由分析可知:图丙所示化合物含有4个氨基酸,故为四肽化合物;四个氨基酸中有两个的R基相同,均为-CH3,故一共有3种氨基酸;多肽(蛋白质)的检测试剂为双缩脲试剂。
【点睛】
本题考查蛋白质、多糖及核酸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21.差速离心 HIV ①②③⑤⑦ ① 内膜折叠形成嵴 磷脂双分子层 先增大后减小,最终和原来面积基本相等
【分析】
分泌蛋白是在细胞内合成后,分泌到细胞外起作用的蛋白质,分泌蛋白的合成、加工和运输过程:最初是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中由氨基酸形成肽链,肽链进入内质网进行加工,形成有一定空间结构的蛋白质由囊泡包裹着到达高尔基体,高尔基体对其进行进一步加工,然后形成囊泡经细胞膜分泌到细胞外,该过程消耗的能量由线粒体提供。
题图分析,①线粒体,②核膜,③是内质网,④是核糖体,⑤是细胞膜,⑦是高尔基体,其中属于生物膜系统的结构是线粒体(具有双层膜)、核膜、内质网、细胞膜、高尔基体。
【详解】
(1)要研究细胞器,首先需获得细胞器,实验室常用差速离心法将细胞中的细胞器分离出来。与图1中④核糖体的结构组成最相似的是HIV,它们的化学成分都是RNA和蛋白质。
(2)结合分析可知,图1中属于生物膜系统的结构有①线粒体、②核膜、③内质网、⑤细胞膜、⑦高尔基体。在氧气充足的条件下,该动物的有些细胞也不能进行有氧呼吸,这可能是细胞中缺少①线粒体导致的,这是因为线粒体是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其扩大膜面积的方式是内膜折叠形成嵴。结构⑤是细胞膜,它的基本骨架是磷脂双分子层。
(3)由分泌蛋白的分泌过程可知,高尔基体接受来自内质网的囊泡后膜面积增大,随后经过高尔基体的加工后,高尔基体又以囊泡的形式将成熟的分泌蛋白转运到细胞膜上,此时高尔基体的膜面积减小,恢复原状,因此结构⑦高尔基体的膜面积变化情况:先增大后减小,最终和原来面积基本相等。图2中曲线表示放射性在内质网中的变化,放射性的变化由此转向高尔基体,相应的变化如图所示,图中虚线表示放射性在结构⑦高尔基体中的分布情况:
【点睛】
熟知分泌蛋白的分泌过程是解答本题的关键,能正确辨析图中的信息是解答本题的前提,掌握细胞中各部分的结构和功能是解答本题的另一关键。
22.磷脂分子有亲水的头部和疏水的尾部 载体蛋白 葡萄糖和乳酸 红细胞吸收葡萄糖是协助扩散,不需能量,而红细胞主动运输排出乳酸所需能量由无氧呼吸提供 等于 低于 等于 一定的流动 蛋白质 信息交流
【分析】
据图分析,甲表示磷脂双分子层;乙图中葡萄糖的运输方式是协助扩散,运输方向是高浓度向低浓度,需要载体,不需要能量,乳酸的运输方式是主动运输,需要载体和能量;图丙代表渗透作用的装置,水分的运输方向是低浓度运输到高浓度。
【详解】
(1)磷脂分子有亲水性的头部和疏水性的尾部,因此在水中成两层排列。
(2)从图乙可知葡萄糖进入细胞的方式为协助扩散,乳酸出细胞的方式为主动运输,二者都需要载体蛋白的参与;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只能进行无氧呼吸,红细胞吸收葡萄糖是协助扩散,不需能量,而红细胞主动运输排出乳酸所需能量由无氧呼吸提供,故如果将图乙所示细胞放在无氧环境中,葡萄糖和乳酸的运输均不受影响。
(3)A侧为1ml/L的葡萄糖溶液,B侧为1ml/L的乳酸溶液,溶质分子数相等,水分子数也相等,葡萄糖分子和乳酸分子都不能通过以磷脂双分子层构成的半透膜,因此如果用图甲所示人工膜作为图丙中的半透膜,则液面不再变化时,A侧液面等于B侧液面;图乙中的蛋白质①是运输葡萄糖的载体,如果在图甲所示人工膜上贯穿上图乙的蛋白质①,再用作图丙的半透膜,则葡萄糖向B侧运输,导致A侧溶液浓度下降,B侧溶液浓度上升,则水分从左侧运输到右侧,则A侧液面将低于B侧液面;如果用图乙的蛋白质②替换蛋白质①,(②是运输乳酸的载体),再进行试验,乳酸运输需要消耗能量,由于缺少能量,因此乳酸不能从B向A运输,则两侧溶液浓度相同,A侧液面等于B侧液面。
(4)人工膜包裹大分子后,容易进入细胞,说明细胞膜的结构特点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5)信号分子需要与靶细胞细胞膜上的②受体结合才能传递信息,受体的本质为蛋白质;该过程中细胞之间通过信号分子交流,体现细胞膜具有信息交流的功能。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及异同点,细胞膜的结构与功能,渗透作用等相关内容,要求学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并学会应用相关知识结合题干信息进行推理、解答问题。
23.③ 丙酮酸 乳酸 葡萄糖和水 ①②③ d c 5
【分析】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甲表示细胞呼吸过程,其中①②③表示有氧呼吸(三个数字分别表示有氧呼吸第一、二、三阶段),①④表示无氧呼吸,物质A表示丙酮酸,B表示[H],C表示酒精,D表示乳酸;图乙是某植物的非绿色器官CO2释放量和O2吸收量的变化,a点时只进行无氧呼吸,d点时只进行有氧呼吸,bc两点同时进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
【详解】
(1)图甲中①②③分别表示有氧呼吸第一、二、三阶段,①④分别表示无氧呼吸第一、二阶段,有氧呼吸第一阶段发生在细胞质基质,第二阶段发生在线粒体基质,第三阶段发生在线粒体内膜,无氧呼吸二个阶段均发生在细胞质基质,故只有③有氧呼吸第三阶段发生在生物膜上;根据细胞呼吸过程中的物质变化可知,A表示丙酮酸,D表示乳酸。
(2)图甲中B表示[H],可以来自葡萄糖和水;细胞有氧呼吸的三个阶段和无氧呼吸第一阶段均可产生能量,即产生能量的生理过程是①②③。
(3)图甲中生理过程①、②、③表示有氧呼吸,由于有氧呼吸过程中吸收的氧气和释放的二氧化碳量相等,因此图乙中只进行有氧呼吸的氧浓度是d;贮藏植物器官应选择CO2产生量最少的的点,即细胞呼吸最弱时(图甲中的c点)的氧浓度。
(4)氧浓度为b时,二氧化碳释放量为8,氧气的消耗量为3,根据有氧呼吸过程可知,有氧呼吸释放的二氧化碳量与消耗的氧气量相等,因此可知有氧呼吸释放的二氧化碳量为3,消耗的葡萄糖为1/2;而无氧呼吸释放的二氧化碳为8-3=5,因此消耗的葡萄糖为5/2,则植物细胞无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是有氧呼吸的5倍。
【点睛】
解题关键能够根据柱形图判断呼吸作用方式以及根据二氧化碳和氧气的比值判断两种呼吸作用强度,确定图乙中各个字母所代表的生理状态,进而分析作答。
24.酶活力越高,催化过氧化氢分解速率加快,气体产生量越多 将生理状况相似的香樟或杜鹃在不含汽车尾气的密闭气室中放置16 h 避免研磨过程中pH变化对过氧化氢酶产生影响 32 ℃时,过氧化氢酶的活性较高 收集气体的时间、H2O2的浓度和量等 避免时间差异对实验结果产生影响 重复实验计算平均值,保证实验数据的可靠性 香樟 相同浓度的汽车尾气处理后,香樟过氧化氢酶活力下降的幅度较小
【分析】
分析题干信息可知,本实验的目的是探究不同植物叶片对汽车尾气的耐受能力,根据题意可知,该实验的自变量是:是否有汽车尾气处理叶片、不同植物的叶片,因变量是过氧化氢酶的活性,据此答题。
【详解】
(1)叶片研磨液中含有过氧化氢酶,酶活力越高,催化过氧化氢分解速率越快,气体产生量越多,所以本实验可用气体产生量衡量酶活力;因实验的自变量为是否有汽车尾气处理叶片、不同植物的叶片,本实验中的实验组的处理方式是:将两年生的香樟和杜鹃分别置于密闭气室中,用相同浓度的汽车尾气处理16h,故对照组的处理方式是将生理状况相似的香樟或杜鹃置于不含汽车尾气的密闭气室中放置16h。
(2)实验要遵循单一变量原则,制备香樟和杜鹃的叶片研磨液时,加入缓冲液的目的是维持pH的相对稳定,避免研磨过程中pH的变化对过氧化氢酶产生影响;32℃是过氧化氢酶的适宜温度,故恒温水浴设定为32℃;该实验中的无关变量有收集气体的时间、H2O2的浓度和量等。
(3)每次实验均统计相同时间内气体收集量,目的是避免时间差异对实验结果产生影响;统计气体收集量时,对每种实验材料均进行4次并计算平均值,其目的是:重复试验计算平均值,保证实验数据的可靠性。
(4)根据表格数据可知:相同浓度的汽车尾气处理后,香樟5min内的气体收集量变化幅度较小,说明香樟过氧化氢酶活力下降的相对幅度更小,故对汽车尾气污染耐受力较强的植物是香樟。
【点睛】
本实验借助于“探究不同植物叶片对汽车尾气的耐受能力”考查考生分析实验目的获取自变量和因变量的能力,运用实验原则分析实验步骤的能力。解题关键是明确实验设计的原则,并能准确分析作答。
25.细胞内有大而清晰的叶绿体 绿色 先将盖玻片的一侧与水滴接触,然后轻轻放平 起对照作用 盖玻片的一侧滴入蔗糖溶液,另一侧用吸水引流,并重复几次 低倍镜 蔗糖溶液浓度过高,细胞失水过多而死亡 绿色 红色 高温下细胞膜、叶绿体膜失去选择透过性,叶绿素进入B处
【分析】
据图分析:①为观察正常的细胞,②为用引流法使叶肉细胞浸在0.3g/mL蔗糖溶液中,③观察叶肉细胞发生质壁分离,图中A是原生质,B为0.3g/mL蔗糖溶液。
【详解】
(1)黑藻叶片小而薄外,只有一层细胞,细胞内有大而清晰的叶绿体,其原生质层呈绿色,所以常选用黑藻叶片作为质壁分离实验材料;在制作黑藻叶片临时装片时,为了防止产生气泡,盖盖玻片的正确方法是先将盖玻片的一侧与水滴接触,然后轻轻放平。
(2)步骤①为观察细胞的初始状态,该步骤的作用是起对照作用,与后面发生质壁分离与质壁分离复原的实验作对比;步骤②的方法为引流法,具体做法为在盖玻片的一侧滴入蔗糖溶液,另一侧用吸水引流,并重复几次,使细胞浸润在蔗糖溶液中;该实验中步骤①③中的观察使用的是低倍镜。
(3)若植物细胞在0.3g/mL的蔗糖溶液中质壁分离后不能复原,原因最可能是蔗糖溶液浓度过高,细胞失水过多导致细胞死亡。
(4)由于伊红是植物细胞不吸收的红色染料,则B处是含有伊红的0.3g/mL的蔗糖溶液,在显微镜下观察到B处显示红色;A处为细胞质,含有叶绿体,颜色显示绿色。
(5)如果将上述实验步骤②中浸润在0.3g/mL的蔗糖溶液中的藓类小叶的装片,放在80℃条件下处理一段时间,正常情况下,叶绿素分子不会出细胞,如果B处呈绿色,则可能是高温使细胞膜、叶绿体膜失去选择透过性,叶绿素等色素进入B处导致的。
【点睛】
本题考查质壁分离实验的有关知识,对于此类试题,需要考生注意的细节较多,如实验的原理、实验采用的试剂及试剂的使用方法、实验现象等,需要考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注意积累。
名 称
运输方向
载体
能量
实 例
自由扩散(简单扩散)
高浓度低浓度
不需
不需
水,CO2,O2,甘油,苯、酒精等
协助扩散(易化扩散)
高浓度低浓度
需要
不需
红细胞吸收葡萄糖
主动运输
低浓度高浓度
需要
需要
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吸收氨基酸,葡萄糖等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4启东东南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二次质量检测试题生物含解析,共3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江苏省启东市、通州区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学期期末学业质量监测生物试题,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1江苏省启东中学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生物试卷含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