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2020-2021学年福建省莆田第九中学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含解析

    2020-2021学年福建省莆田第九中学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含解析第1页
    2020-2021学年福建省莆田第九中学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含解析第2页
    2020-2021学年福建省莆田第九中学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含解析第3页
    还剩30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0-2021学年福建省莆田第九中学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福建省莆田第九中学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含解析,共33页。
    2020-2021学年福建省莆田第九中学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生物
    1. 在用豌豆做杂交实验时,下列操作错误的是(  )
    A. 对父本去雄
    B. 对母本授以父本的花粉
    C. 去雄后要套袋
    D. 人工授粉后要套袋以阻止其它花粉
    2. 下列各种遗传现象中,不属于性状分离的是(  )
    A. F1的高茎豌豆自交,后代中既有高茎豌豆,又有矮茎豌豆
    B. F1的短毛雌兔与短毛雄兔交配,后代中既有短毛兔又有长毛兔
    C. 花斑色茉莉花自交,后代中出现绿色,花斑色和白色三种
    D. 长毛兔与短毛兔交配,后代出现长毛兔
    3. 下列有关自交和测交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自交和测交都可用来判断一对相对性状的显隐性
    B. 自交和测交都可用来判断某显性植株的基因型
    C. 豌豆的自交和测交都需要进行去雄、套袋、人工传粉
    D. 杂合子自交后代中的纯合子所占比例高于其测交后代中的
    4. 下列有关孟德尔杂交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测交实验可以检测F1代产生的配子种类及比例
    B. F2代中,隐性个体所占比例与隐性基因所占比例相同
    C. F1高茎豌豆自交,一个含4粒种子的豆荚中,高茎种子一定有3粒
    D. F2代出现9:3:3:1的表现型与F1产生的配子种类无关
    5. 如图所示为处于不同分裂时期的细胞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a、b、c细胞中都有2条染色体,且都有染色单体
    B. a、b、c细胞中都有1对同源染色体
    C. 1个四分体包含1对同源染色体,c细胞中有1个四分体
    D. a细胞中有2个核DNA分子,b、c细胞中均有4个核DNA分子
    6. 已知某高等植物M的基因型为Aa,若让其自交或测交,则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若让M自交,则后代的性状分离比一般为3:1
    B. 让M连续自交可以培育能稳定遗传的优良显性性状品种
    C. 若让M测交,则一般情况下后代会出现3种表型
    D. M测交后代的表型种类和比例取决于M产生配子的种类和比例
    7. 下列关于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在转化实验中R型细菌全部转化为S型细菌
    B. 格里菲思的转化实验直接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
    C. 艾弗里的转化实验证明了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D. 艾弗里的转化实验利用了自变量控制的减法原理
    8. 在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下列对噬菌体蛋白质外壳合成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氨基酸原料和酶来自噬菌体
    B. 氨基酸原料和酶来自细菌
    C. 氨基酸原料来自细菌,酶来自噬菌体
    D. 氨基酸原料来自噬菌体,酶来自细菌
    9. 赫尔希和蔡斯用同位素标记实验证明噬菌体(图)的遗传物质是DNA。该实验成功的关键之一是用32P标记了(  )
    A. ① B. ② C. ③ D. ①和③
    10. 某双链DNA分子含150个碱基对,已知腺嘌呤(A)的数目占30%,则鸟嘌呤(G)的数目是(  )
    A. 30个 B. 40个 C. 50个 D. 60个
    11. 让独立遗传的黄色非甜玉米YYSS与白色甜玉米yyss杂交,得F1,F1自交得F2,在F2中得到白色甜玉米80株,那么F2中表现型为黄色甜玉米的植株应约为(  )
    A. 160 B. 240 C. 320 D. 480
    12. 基因型为aabb的桃子重90克,每产生一个显性等位基因就使桃子增重15克,故基因型为AABB的桃子重150克。基因型为AaBb的桃树自交(两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不考虑交叉互换),其后代的表型有(  )
    A. 1种 B. 2种 C. 5种 D. 4种
    13. 下列关于人类红绿色盲症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色盲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B. 色盲基因位于Y染色体上
    C. 男孩的色盲基因来自父亲 D. 正常夫妇的子女不会患色盲
    14. 下列有关细胞增殖,受精作用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子代的全部DNA一半来自父方,一半来自母方
    B. 人的一个次级精母细胞中有0或1或2条X染色体
    C. 次级精母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等于神经细胞中的染色体数
    D. 初级精母细胞核中的DNA分子和神经细胞核中的DNA分子数目相同
    15. 如图所示人体内的细胞在分裂过程中每条染色体的DNA含量变化曲线。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该图若为减数分裂,则cd期的细胞都含有23对同源染色体
    B. 该图若为减数分裂,则基因的分离和自由组合都发生在cd段某一时期
    C. 该图若为有丝分裂,则细胞板和纺锤体都出现在bc时期
    D. 该图若为有丝分裂,则ef期的细胞存在染色单体
    16. 豌豆的圆粒对皱粒是显性,现有一圆粒豌豆自交,其后代既有圆粒豌豆又有皱粒豌豆,若让其后代全部圆粒豌豆进行自交,则其自交后代的表现型比例为(  )
    A. 3:1 B. 6:1 C. 5:1 D. 1:1
    17. 下列有关基因与染色体关系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其上的非等位基因也自由组合
    B. 萨顿通过研究蝗虫的减数分裂,验证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C. 摩尔根证明了控制果蝇红、白眼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D. 一条染色体上一般含有多个基因
    18. 已知甘蓝型黄籽油菜粒色受两对等位基因控制(独立遗传),基因型为AaBb的黄粒油菜自交,F1中黄粒:黑粒=9:7.现将F1中全部的黄粒个体进行测交,则后代中黑粒纯合子的所占的比例是(  )
    A. B. C. D.
    19. 关于基因和染色体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基因主要位于染色体上
    B. 果蝇的X染色体比Y染色体短小,因此Y染色体上含有与X染色体对应的全部基因,而X染色体上不具备与Y染色体所对应的全部基因
    C. 基因在染色体上是由萨顿提出的,而证实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是摩尔根
    D. 同源染色体同一位置上的基因可能不同,但所控制的是一对相对性状
    20. 人类的色盲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母亲为色盲基因的携带者,父亲色盲,生下四个孩子,其中一个基因型正常,两个携带者,一个色盲,他们的性别是(  )
    A. 三女一男或全是女孩 B. 三女一男或二女二男
    C. 三男一女或二男二女 D. 全是男孩或全是女孩
    21. 摩尔根通过果蝇眼色的杂交实验,证明了萨顿的假说。如图为果蝇眼色杂交图解,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萨顿通过观察蝗虫细胞的染色体变化规律,推论出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
    B. 果蝇白眼性状的遗传具有隔代遗传和白眼雄果蝇少于白眼雌果蝇的特点
    C. 若让红眼雄果蝇与白眼雌果蝇杂交,则可通过子代的眼色来辨别性别
    D. 根据图中信息可推断,控制果蝇的红眼和白眼的一对等位基因遵循分离定律
    22. 观察到的某生物(2n=6)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细胞如图所示。下列解释合理的是(  )

    A. 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有一对染色体没有相互分离
    B. 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有一对染色单体没有相互分离
    C. 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有一条染色体多复制一次
    D. 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有一条染色体多复制一次


    23. 如图所示为某动物卵原细胞中染色体组成情况,该卵原细胞经减数分裂产生3个极体和1个卵细胞。其中一个极体的染色体组成是1、3,则卵细胞中染色体组成是(  )

    A. 1、2或3、4 B. 1、3或2、4 C. 1、4或2、3 D. 1、2、3、4
    24. 某哺乳动物的直毛(B)对卷毛(b)为显性,黑色(C)对白色(c)为显性(这两对基因分别位于不同对的同源染色体上)。基因型为BbCc的个体与“个体X”交配,子代的表现型有直毛黑色、卷毛黑色、直毛白色和卷毛白色,它们之间的比为3:3:1:1,“个体X”的基因型为(  )
    A. BbCc B. Bbcc C. bbCc D. bbcc
    25. 鸽子的性别决定方式为ZW型,腹部羽毛的颜色由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现将纯合白色雌鸽与纯合灰色雄鸽交配,F1中雌鸽均为灰色,雄鸽均为白色。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灰色对白色为显性性状
    B. 亲本基因型分别是ZaW、ZAZA
    C. 基因A在Z染色体上,w染色体上含有它的等位基因
    D. F1的雌雄个体自由交配,F2中灰色雌鸽所占的比例为
    26. 如果用15N、32P、35S共同标记大肠杆菌,让未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后,在产生的所有子代噬菌体的组成结构中,能够找到的标记元素为(  )
    A. 在外壳中只能找到35S B. 在DNA中只能找到15N和32P
    C. 在外壳中只能找到15N D. 在DNA中能找到15N、32P和35S
    27. 如图是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部分实验步骤示意图,对此实验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本实验所使用的被标记的噬菌体是接种在含有S的培养基中获得的
    B. 图示实验步骤中若混合培养后保温时间过长,则上清液中放射性会增强
    C. 实验中采用搅拌和离心等手段是为了把DNA和蛋白质分开再分别检测其放射性
    D. 噬菌体侵染噬菌体细菌实验未能证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28. 烟草花叶病毒(TMV)和车前草病毒(HRV)同属于RNA病毒,都可以使烟草患病。将TMV的RNA和HRV的蛋白质外壳混合后感染烟草叶片,使烟草患病,可能观察到的现象是(  )
    A. 能检测到TMV的RNA和蛋白质 B. 能检测到HRV的RNA和蛋白质
    C. 能检测到TMV的RNA和HRV的蛋白质 D. 能检测到HRV的RNA和TMV的蛋白质
    29. 下列关于双链DNA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DNA分子中磷酸与五碳糖交替排列,双链反向平行
    B. 若一条链上A的数目大于T,则另一条链上A的数目小于T
    C. DNA分子中碱基排列在内侧,构成基本骨架
    D. 若一条链上的A:T:G:C=1:2:3:4,则另一条链为A:T:G:C=2:1:4:3
    30. 某同学在学习了DNA、RNA的结构后,绘制了如图所示的含有两个碱基对的DNA片段(“〇”代表磷酸基团)。下列几位同学对此图的评价,其中正确的是(  )
    A. 甲说:“物质组成和结构上没有错误”
    B. 乙说:“只有一处错误,就是U应改为T”
    C. 丙说:“至少有三处错误,其中磷酸不能直接相连”
    D. 丁说:“他画的如果是双链RNA分子,就没有错误”
    31. 如图为豌豆杂交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下列各字母或符号的遗传学意义。
    P ______ ,F3 ______ ,× ______ ,⊗ ______ 。
    (2)图中豌豆的基因型有 ______ ,豌豆性状表现有 ______ 。
    (3)F1自花传粉,可产生 ______ 种配子,其类型有 ______ 。
    (4)F2高茎中的杂合子占 ______ 。F3中可稳定遗传的高茎占 ______ 。

    32. 实验一、实验二是紫茉莉的花色遗传实验,实验三、实验四是豌豆的花色遗传实验。请回答问题:

    (1)有人提出“双亲的遗传物质在传递给子代的过程中,就像两种不同颜色的墨水混合在一起”。此假说 ______ (能、不能)解释实验一的结果。
    (2)如果把融合后的遗传物质比作“混合的墨水”,它 ______ (可以、不可以)再分成原来的两种“墨水”。
    (3)实验二、实验四中子代的性状出现差异的现象叫做 ______ ,这样的实验结果 ______ (支持、不支持)上述假说。
    (4)还有人提出“来自一个亲本的遗传物质可以掩盖来自另一个亲本的遗传物质,两者可以像颗粒一样分开独立地传给子代”。实验三和实验 ______ 的结果支持这个假说。
    33. 鳟鱼的眼球颜色和体表颜色分别由两对等位基因A、a和B、b控制。现以红眼黄体鳟鱼和黑眼黑体鳟鱼为亲本,进行杂交实验,正交和反交结果相同。实验结果如图所示。请回答:
    (1)在鳟鱼体表颜色性状中,显性性状是 ______ ,你作出这个判断的理由是 ______ 。亲本中的红眼黄体鳟鱼的基因型是 ______ 。
    (2)已知这两对等位基因的遗传符合自由组合定律,理论上F2还应该出现 ______ 性状的个体,但实际并未出现,推测其原因可能是基因型为 ______ 的个体本应该表现出该性状,却表现出黑眼黑体的性状。
    (3)为验证(2)中的推测,用亲本中的红眼黄体个体分别与F2中黑眼黑体个体杂交,统计每一个杂交组合的后代性状及比例。只要其中有一个杂交组合的后代 ______ ,则该推测成立。

    34. 如图为甲病(A、a)和乙病(B、b)的遗传系谱图,其中乙病为伴性遗传病,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Ⅱ5为纯合子的概率是 ______ ,Ⅱ6的基因型为 ______ ,Ⅲ13的致病基因来自 ______ 。
    (2)假如Ⅲ10和Ⅲ13结婚,不患病的概率是 ______ 。
    35. 果蝇的两对性状圆眼与棒眼、长翅与残翅分别由A/a、B/b两对基因控制。现有一对圆眼长翅果蝇交配得到的F1比例如表所示:

    圆眼长翅
    圆眼残翅
    棒眼长翅
    棒眼残翅
    雄蝇




    雌蝇


    0
    0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控制圆眼与棒眼性状的等位基因位于 ______ 染色体上。
    (2)亲代雌果蝇的基因型为 ______ ,其一个次级卵母细胞中含有 ______ 个A基因。亲代雄果蝇的精子基因型为 ______ 。
    (3)经实验证明,果蝇某一种纯合基因型的个体无法存活,则该基因型为 ______ 。
    答案和解析
    1.【答案】A

    【解析】解:A、豌豆杂交实验中,需要对母本进行去雄处理,A错误;
    B、对母本去雄后再授以父本的花粉,B正确;
    C、去雄后要套袋,C正确;
    D、人工授粉后要套袋以阻止其它花粉,D正确。
    故选:A。
    人工异花授粉过程为:去雄(在花蕾期去掉雄蕊)→套上纸袋→人工异花授粉(待花成熟时,采集另一株植株的花粉涂在去雄花的柱头上)→套上纸袋。
    本题考查孟德尔遗传实验,要求考生识记孟德尔遗传实验的具体过程,尤其是人工异花授粉过程,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

    2.【答案】D

    【解析】解:A、F1的高茎豌豆自交,后代中既有高茎豌豆,又有矮茎豌豆,这属于性状分离,A正确;
    B、F1的短毛雌兔与短毛雄兔交配,后代中既有短毛兔,又有长毛兔,这属于性状分离,B正确;
    C、花斑色茉莉花自交,后代中出现绿色,花斑色和白色三种,亲代只有一种表现型,子代出现3种表现型,属于性状分离,C正确;
    D、长毛兔与短毛兔交配,后代均为长毛兔,这不属于性状分离,D错误。
    故选:D。
    性状分离是指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F1全部个体都表现显性性状,F1自交,F2个体大部分表现显性性状,小部分表现隐性性状的现象,即在杂种后代中,同时显现出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
    本题考查性状分离的相关知识,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求考生识记性状分离的概念,并能根据概念准确判断各选项是否属于性状分离.

    3.【答案】B

    【解析】解:A、自交可用来判断一对相对性状的显隐性,但测交不能,A错误;
    B、自交和测交都可用来判断某显性植株的基因型,B正确;
    D、豌豆是自花闭花授粉植物,其自交不需要进行去雄、套袋、人工传粉,C错误;
    D、杂合子自交后代中的纯合子所占比例等于其测交后代中的,均为,D错误。
    故选:B。
    1、人工异花授粉过程为:去雄(在花蕾期去掉雄蕊)→套上纸袋→人工异花授粉(待花成熟时,采集另一株植株的花粉涂在去雄花的柱头上)→套上纸袋。
    2、鉴别方法:
    (1)鉴别一只动物是否为纯合子,可用测交法;
    (2)鉴别一棵植物是否为纯合子,可用测交法和自交法,其中自交法最简便;
    (3)鉴别一对相对性状的显性和隐性,可用杂交法和自交法(只能用于植物);
    (4)提高优良品种的纯度,常用自交法;
    (5)检验杂种F1的基因型采用测交法。
    本题考查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及应用,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自交法、杂交法和测交法的应用。

    4.【答案】A

    【解析】解:A、测交实验可以检测F1代产生的配子种类及比例,A正确;
    B、F2代中,隐性个体所占比例与隐性基因所占比例不相同,隐性个体占,而隐性基因占,B错误;
    C、F1高茎豌豆自交,一个含4粒种子的豆荚中,高茎种子不一定是3粒,原因是子代数目少,存在偶然性,C错误;
    D、F2代出现9:3:3:1的表现型与F1产生的配子种类有关,D错误。
    故选:A。
    1、测交是指杂交产生的子一代个体与隐性个体交配的方式,用以测验子代个体基因型。测交的定义是孟德尔在验证自己对性状分离现象的解释是否正确时提出的,为了确定子一代是杂合子还是纯合子,让子一代与隐性纯合子杂交,这就叫测交。在实践中,测交往往用来鉴定某一显性个体的基因型和它形成的配子类型及其比例。
    2、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试验中,实现3:1的分离比必须同时满足的条件是:F1形成的配子数目相等且生活力相同,雌、雄配子结合的机会相等;F2不同的基因型的个体的存活率相等;等位基因间的显隐性关系是完全的;观察的子代样本数目足够多。
    本题考查孟德尔遗传实验,要求考生识记孟德尔遗传实验的具体过程、实验现象等,掌握测交法的应用,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5.【答案】A

    【解析】解:A、图a、b、c细胞中都有2条染色体,但图a没有染色单体,A错误;
    B、a、b、c图中都有1对同源染色体,B正确;
    C、四分体是由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后形成的,因此c图中有一个四分体,1对同源染色体=1个四分体,C正确;
    D、a细胞中有2个核DNA分子,b、c细胞中均有4个核DNA分子,D正确。
    故选:A。
    分析题图:a细胞含同源染色体,但没有姐妹染色单体;b细胞含有一对同源染色体,处于有丝分裂前期;c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正在联会,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
    本题结合细胞分裂图,考查细胞的减数分裂,要求考生识记细胞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掌握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行为和数目变化规律,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6.【答案】C

    【解析】解:A、若让M自交,则后代的基因型为AA、Aa、aa,性状分离比一般为3:1,A正确;
    B、杂合子连续自交,淘汰掉不需要的隐性性状个体,可以培育能稳定遗传的优良显性性状品种,B正确;
    C、若让M测交,即Aa×aa,后代基因型为Aa、aa,一般情况下后代会出现2种表现型,C错误;
    D、若让M测交,即Aa×aa,因Aa能产生两种配子且比例为1:1(不考虑致死问题),而aa只能产生一种配子a,所以后代会出现两种表现型且比例为1:1,可见M测交后代的表现型种类和比例取决于M产生配子的种类和比例,D正确。
    故选:C。
    1、测交的原理是:隐性纯合子只能产生含隐性基因的配子,不会掩盖被测个体产生配子所含有的基因,因此可根据后代的表现型种类和比例判断被测个体产生配子的种类和比例。
    2、符合基因分离定律并不一定就会出现特定性状分离比(针对完全显性)。原因如下:
    ①F2中3:1的结果必须在统计大量子代后才能得到;子代数目较少,不一定符合预期的分离比。
    ②某些致死基因可能导致遗传分离比变化,如隐性致死、纯合致死、显性致死等。
    本题考查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及应用,要求考生识记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掌握测交的概念及原理,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7.【答案】D

    【解析】解:A、在转化实验中R型细菌只有少量转化为S型细菌,A错误;
    B、格里菲思体内转化实验证明S型细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但没有证明“转化因子”是什么,没有证明DNA是遗传物质,B错误;
    C、艾弗里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只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没有证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C错误;
    D、在艾弗里证明遗传物质是DNA的实验中,艾弗里将S型细菌的DNA、蛋白质、糖类等物质分离开,单独的、直接的观察它们各自的作用。另外还增加了一组对照实验,即DNA酶和S型活菌中提取的DNA与R型菌混合培养。艾弗里的转化实验利用了自变量控制的减法原理,D正确。
    故选:D。
    1、格里菲斯的实验过程如下图所示:

    2、艾弗里的实验过程如下图所示:

    本题考查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对于此类试题,需要考生注意的细节较多,如实验的原理、实验采用的方法、实验现象及结论等,需要考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种注意积累。

    8.【答案】B

    【解析】解:噬菌体侵染细菌时,只有DNA进入细菌并作为模板控制子代噬菌体合成,而DNA复制和噬菌体蛋白质外壳合成所需的原料、能量、酶等条件均由细菌提供。
    故选:B。
    1、噬菌体繁殖过程:吸附→注入(注入噬菌体的DNA)→合成(控制者:噬菌体的DNA;原料:细菌的化学成分)→组装→释放。
    2、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步骤:分别用35S或32P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
    本题考查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意在考查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属于中档题。

    9.【答案】B

    【解析】解:噬菌体由蛋白质外壳和遗传物质DNA组成,其中蛋白质的组成元素是C、H、O、N、S,DNA的组成元素是C、H、O、N、P,在应用同位素标记法标记时应该标记蛋白质和DNA的特有元素即S、P,它们的同位素分别是35S、32P,故应该用32P标记DNA,即图中②结构。
    故选:B。
    1、噬菌体的结构:蛋白质外壳(C、H、O、N、S)+DNA(C、H、O、N、P)。
    2、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步骤:分别用35S或32P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
    3、分析题图:图中①③表示噬菌体的蛋白质的外壳,②表示噬菌体的遗传物质DNA。
    本题考查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对于此类试题,需要考生注意的细节较多,如实验的原理、实验采用的方法、实验现象及结论等,需要考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注意积累。

    10.【答案】D

    【解析】解:由DNA分子中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可知,双链DNA分子中,非互补配对的碱基之和占碱基总数的一半,即A+G占50%,A的数目占30%,则鸟嘌呤(G)的数目占20%,
    鸟嘌呤(G)的数目是150×2×20%=60个。
    故选:D。
    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在双链DNA分子中,互补碱基两两相等,A=T,C=G,A+G=C+T,即嘌呤碱基总数等于嘧啶碱基总数。
    本题考查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要求考生识记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掌握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及其应用,能运用其延伸规律准确答题,属于考纲理解和应用层次的考查。

    11.【答案】B

    【解析】解:让独立遗传的黄色非甜玉米YYSS与白色甜玉米yyss杂交,F1的基因型为YySs,其自交所得F2的表现型及比例为黄色非甜(Y_S_):黄色甜粒(Y_ss):白色非甜(yyS_):白色甜粒(yyss)=9:3:3:1.F2中白色甜玉米占,表现型为黄色甜玉米占,所以F2中表现型为黄色甜玉米的植株应约为80×3=240株。
    故选:B。
    根据题意分析可知:黄色非甜玉米YYSS和白色甜玉米yyss能独立遗传,说明两对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本题考查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及应用,要求考生掌握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能熟练运用逐对分析法进行简单的计算.

    12.【答案】C

    【解析】解:由于这两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说明它们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基因型为AaBb进行自交,后代显性基因的个数有:0个(aabb,90克)、1个(Aabb、aaBb,105克)、2个(AAbb、aaBB、AaBb,120克)、3个(AABb、AaBB,135克)、4个(AABB,150克),表现型是五种。
    故选:C。
    1、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进行减数分裂产生配子时,位于同源染色体的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分离而分离,同时位于非同源染色体的非等位基因进行自由组合。
    2、本题属于数量遗传,根据题干信息“每产生一个显性等位基因就使桃子增重15克”明确基因型与表现型之间的对应关系即可。
    本题考查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及应用,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数量遗传的规律,明确基因型与表现型之间的关系,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

    13.【答案】A

    【解析】解:AB、色盲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A正确,B错误;
    C、男孩的色盲基因来自母亲,C错误;
    D、正常夫妇的子女可能会患色盲,例如XBY×XBXb→XBXB(女孩正常):XBY(男孩正常):XBXb(女孩携带者):XbY(男孩色盲),D错误。
    故选:A。
    1、红绿色盲遗传的特点(伴X隐性遗传):①交叉遗传(色盲基因是由男性通过他的女儿传给他的外孙的);②母患子必病,女患父必患;③色盲患者中男性多于女性。
    2、有关红绿色盲基因型和性状的关系:
    XBXB
    XBXb
    XbXb
    XBY
    XbY
    女正常
    女性携带者
    女性患者
    男性正常
    男性患者

    本题考查伴性遗传,要求考生识记伴性遗传的类型及特点,熟悉红绿色盲症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是分析解答本题的关键。

    14.【答案】B

    【解析】解:A、子代的细胞核DNA一半来自父方,一半来自母方,而细胞质DNA几乎都来自母方,A错误;
    B、人的一个次级精母细胞中有0或1(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和中期)或2(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条X染色体,B正确;
    C、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次级精母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等于神经细胞中的染色体数,但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或中期的次级精母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是神经细胞中的一半,C错误;
    D、初级精母细胞核中的DNA分子是神经细胞核中的DNA分子数目的2倍,D错误。
    故选:B。
    1、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染色单体、DNA的数目变化:

    减数第一次分裂
    减数第二次分裂

    前期
    中期
    后期
    末期
    前期
    中期
    后期
    末期
    染色体
    2n
    2n
    2n
    n
    n
    n
    2n
    n
    DNA数目
    4n
    4n
    4n
    2n
    2n
    2n
    2n
    n
    染色单体
    4n
    4n
    4n
    2n
    2n
    2n
    0
    0
    2、受精作用的结果:
    (1)受精卵的染色体数目恢复到体细胞的数目,其中有一半的染色体来自精子(父亲),一半的染色体来自卵细胞(母亲)。
    (2)细胞质主要来自卵细胞。
    本题考查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细胞减数不同时期的特点,掌握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行为和数目变化规律;识记受精作用的结果及意义,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

    15.【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结合曲线图,考查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及其变化规律,要求考生识记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掌握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含量变化规律,能准确判断图中各区段形成的原因及所处的时期,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在细胞中,每条染色体上的DNA含量为1,在细胞分裂的间期,复制后变为2;当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每条染色体上的DNA含量由2变为1。bc段形成的原因是DNA的复制;cd段可表示有丝分裂前期和中期,也可以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中期;de段形成的原因是着丝点分裂;ef段表示有丝分裂后期和末期、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和末期。
    ​​​​​​​【解答】
    A.该图若为减数分裂,则cd期可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或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中期,细胞含有23对同源染色体或23条染色体,A错误;
    B.该图若为减数分裂,则基因的分离和自由组合都发生在cd段的某一时期,即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B正确;
    C.该图为有丝分裂,则细胞板出现在ef时期,纺锤体出现在cd时期,C错误;
    D.该图若为有丝分裂,则ef期表示后期和末期,着丝点已分裂,不存在染色单体,D错误。
    故选B。  
    16.【答案】C

    【解析】解:一圆粒豌豆自交,其后代既有圆粒豌豆又有皱粒豌豆,则后代圆粒豌豆为RR、Rr,比例为1:2.让后代全部圆粒豌豆进行自交,则其自交后代的表现型比例为圆粒:皱粒=(+×):(×)=5:1。
    故选:C。
    根据题意分析可知:豌豆圆粒(R)对皱缩(r)为显性,一对基因的遗传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一圆粒豌豆自交,后代既有圆粒豌豆又有皱粒豌豆,发生了性状分离,说明用于自交的圆粒豌豆为杂合子。
    本题考查基因分离定律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17.【答案】B

    【解析】解:A、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其上的非等位基因也自由组合,A正确;
    B、萨顿通过研究蝗虫的减数分裂,提出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假说,摩尔根运用假说-演绎法验证基因在染色体上,B错误;
    C、摩尔根证明了控制果蝇红、白眼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C正确;
    D、染色体和基因并不是一一对应关系,一条染色体上含有很多基因,D正确。
    故选:B。
    1、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基因在染色体上,并且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染色体是基因的主要载体。
    2、萨顿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提出基因在染色体的假说,摩尔根运用假说-演绎法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
    本题考查基因与DNA的关系,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难度不大。

    18.【答案】C

    【解析】解:根据基因型为AaBb的黄粒油菜自交,F1中黄粒:黑粒=9:7可知,F1中黄粒的基因型及比例为1AABB、2AaBB、2AABb、4AaBb.将F1中全部的黄粒个体进行测交,即与aabb杂交,则后代中黑粒纯合子的基因型为aabb,所占的比例是×=。
    故选:C。
    已知甘蓝型黄籽油菜粒色受两对等位基因控制且独立遗传,说明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基因型为AaBb的黄粒油菜自交,F1中黄粒:黑粒=9:7,这是“9:3:3:1”的变式,所以黄粒的基因型为A_B_,黑粒的基因型为A_bb、aaB_和aabb.
    本题考查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及应用,要求考生掌握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能根据题中“9:7”的性状分离比推断基因型与表现型之间的对应关系,能数量运用逐对分析法进行相关概率的计算。

    19.【答案】B

    【解析】解:A、基因主要位于染色体上,A正确;
    B、果蝇的X染色体比Y染色体短小,但Y染色体上并不含有与X染色体对应的全部基因,如控制果蝇眼色的基因只分布在X染色体上,B错误;
    C、基因在染色体上是由萨顿提出的,而证实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是摩尔根,C正确;
    D、同源染色体同一位置上的基因可能不同,如等位基因,但所控制的是一对相对性状,D正确。
    故选:B。
    1、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基因在染色体上,并且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染色体是基因的主要载体。
    2、萨顿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提出基因在染色体的假说,摩尔根运用假说演绎法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
    本题考查基因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基因的概念,掌握基因与染色体之间的关系,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20.【答案】B

    【解析】解:已知人类的红绿色盲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是由隐性基因b控制的。又因为母亲为色盲基因的携带者,父亲色盲,则母亲的基因型为XBXb,父亲的基因型是XbY,他们生的子女的情况有:XBXb、XbXb、XBY、XbY,表现型分别是女孩携带、女孩色盲、男孩正常、男孩色盲。
    由题意已知这对夫妇生了4个孩子,其中1个正常,2个为携带者,1个色盲。则正常的孩子肯定是男孩,携带的孩子肯定是女孩,而色盲的孩子是男孩或女孩,所以他们生的4个孩子是两男两女或三女一男。
    故选:B。
    人类的红绿色盲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是由隐性基因b控制的。一对夫妇,母亲为携带者,其基因型为XBXb;父亲患红绿色盲,其基因型为XbY;他们有4个孩子,其中1个正常、2个为携带者、1个为红绿色盲,则2个携带者的基因型为XBXb,肯定是女孩;正常孩子和色盲孩子的基因型不能确定,可以是男孩,也可以是女孩。
    本题考查伴性遗传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1.【答案】B

    【解析】解:A、萨顿通过观察蝗虫细胞的染色体变化规律,根据染色体行为与基因行为的一致性推论出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A正确;
    B、控制果蝇白眼的基因为位于X染色体上,属于伴X隐性遗传,具有隔代遗传和白眼雄果蝇多于白眼雌果蝇的特点,B错误;
    C、若让红眼雄果蝇与白眼雌果蝇杂交,后代雄果蝇全为白眼,雌果蝇全为红眼,故可通过子代的眼色来辨别性别,C正确;
    D、F2代红眼果蝇与白眼果蝇之比为3:1,符合孟德尔的分离定律,D正确。
    故选:B。
    萨顿通过将染色体与基因的行为类比,推理出基因在染色体上,摩尔根通过假说演绎法,用果蝇做实验材料证明了控制果蝇白眼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果蝇的白眼基因遗传属于伴X隐性遗传,白眼雄性个体多于白眼雌性个体。
    本题主要考查伴性遗传的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对遗传系谱图的分析,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能力。

    22.【答案】A

    【解析】解:A、根据题意可知,某生物(2n=6)正常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染色体的数目为6条,且不存在同源染色体,而如图所示染色体的数目为8条,并且2号位置和4号位置的染色体互为同源染色体,可能的原因是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有一对同源染色体没有相互分离,进入了细胞同一极,在减数第二次分裂着丝点断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所以最终多了两条染色体,A正确;
    B、如果是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有一对染色单体没有相互分离,则会导致子染色体分布不均匀,出现一极为2条、另一极为4条染色体的现象,B错误;
    C、如果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有一条染色体多复制一次,则会出现一条染色体上会出现四条染色单体的现象,这条染色体在减二后期发生着丝点分裂一次后还应存在染色单体,C错误;
    D、在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染色体不发生复制,D错误。
    故选:A。
    根据题意可知,该生物体细胞中有3对同源染色体。
    在减数分裂过程中,由于减一后期时发生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因此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不存在同源染色体,并且染色体数目减半(3条);而减二后期时由于着丝点的分裂,使染色体数目出现短暂的加倍(6条),但此时应仍不存在同源染色体。
    本题考查了减数分裂和染色体数目变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图能力和分析能力,难度适中。考生在判断此类题型时,关键看染色体异常是同源染色体未分离(减一异常)还是一条染色体产生的两条子染色体未分离(减二异常),然后根据减数分裂过程的特点进行判断。

    23.【答案】B

    【解析】解:该卵原细胞经减数分裂产生的一个极体的染色体组成是1、3,则有两种情况:
    (1)若该极体是由次级卵母细胞分裂形成,则与其同时产生的卵细胞的染色体组成也为1、3;
    (2)若该极体是由第一极体分裂形成,则第一极体的染色体组成为1、3,次级卵母细胞的染色体组成为2、4,次级卵母细胞产生的卵细胞的染色体组成也为2、4。
    故选:B。
    分析题图:图示为某动物卵原细胞中染色体组成情况,该细胞含有两对同源染色体(1和2、3和4),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本题结合卵原细胞的染色体组成,考查卵细胞的形成过程,要求考生识记卵细胞的形成过程,能根据极体的染色体组成推断卵细胞的染色体组成。本题的易错点是考虑问题不全面,这就要求考生明确题干中极体可能是第一极体分裂形成,也可能是次级卵母细胞分裂形成的。

    24.【答案】C

    【解析】解:只看直毛和卷毛这一对相对性状,后代直毛:卷毛=1:1,属于测交类型,亲本的基因型为Bb×bb;只看黑色和白色这一对相对性状,后代黑色:白色=3:1,属于杂合子自交类型,亲本的基因型为Cc×Cc.综合以上可知“个体X”的基因型应为bbCc。
    故选:C。
    后代分离比推断法:(1)若后代分离比为显性:隐性=3:1,则亲本的基因型均为杂合子;(2)若后代分离比为显性:隐性=1:1,则亲本一定是测交类型,即一方是杂合子,另一方为隐性纯合子;(3)若后代只有显性性状,则亲本至少有一方为显性纯合子。
    本题考查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及应用,对于此类试题,首先需要考生掌握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学会采用逐对分析法分析每一对性状的遗传情况;其次学会应用后代分离比推断法推测亲本的基因型,特别是根据“3:1”和“1:1“的比例进行推断。

    25.【答案】D

    【解析】解:A、根据分析可知,控制腹部羽毛颜色的基因位于Z染色体上,白色为显性性状,A错误;
    BC、雌性个体的W染色体来自母本,Z染色体来自父本。根据子代雌鸽均为灰色,说明灰色雄鸽只产生含有灰色基因的配子,子代中雄鸽均为白色,说明母本产生的含有白色基因的配子与父本产生的含有灰色基因的配子完成受精后,发育成的子代雄性表现为白色,即白色基因为显性基因,亲本的基因型为ZAW×ZaZa,BC错误;
    D、子一代的基因型为ZaW、ZAZa,F1的雌雄个体自由交配,F2中灰色雌鸽(ZaW)所占的比例为,D正确。
    故选:D。
    根据“纯合白色雌鸽与纯合灰色雄鸽交配,F1中雌鸽均为灰色,雄鸽均为白色”,说明控制腹部羽毛颜色的基因位于Z染色体上。
    本题考查了伴性遗传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并运用分析、比较、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判断、获取结论的能力

    26.【答案】B

    【解析】解:A、由于利用细菌的原料合成蛋白质外壳,所以不能在外壳中找到35S,A错误;
    B、由于15N在亲代噬菌体DNA和蛋白质都有,32P只存在于亲代噬菌体DNA,35S只存在亲代噬菌体蛋白质;噬菌体侵染细菌,蛋白质外壳没有进入细菌,其DNA进入细菌,以自身DNA为模板,利用细菌提供原料,所以可在子代噬菌体的DNA中找到15N和32P,B正确;
    C、由于利用细菌的原料合成蛋白质外壳,所以不能在外壳中找到15N,C错误;
    D、由于蛋白质外壳没有进入细菌,且35S不标记DNA,所以不能在DNA中找到35S,D错误。
    故选:B。
    1、噬菌体的结构:蛋白质外壳(C、H、O、N、S)+DNA(C、H、O、N、P),因此15N同时标记了噬菌体的DNA和蛋白质外壳,32P标记的是噬菌体的DNA,35S标记的是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
    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过程:吸附→注入(注入噬菌体的DNA)→合成(控制者:噬菌体的DNA;原料:细菌的化学成分)→组装→释放。因此子代噬菌体的DNA分子中可检测到32P,而外壳中检测不到放射性。
    本题结合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考查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要求考生识记噬菌体的成分及相应的组成元素;识记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过程,明确噬菌体侵染细菌时只有DNA注入细菌,而蛋白质外壳留在外面,且合成子代噬菌体的原料均由细菌提供,再根据题干信息答题。

    27.【答案】D

    【解析】解:A、噬菌体没有细胞结构,不能独立生活,需要培养出含35S的噬菌体必须先用含35S的普通培养基培养出含35S的大肠杆菌,A错误;
    B、35S标记的是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噬菌体侵染细菌时,蛋白质外壳留在外面,所以图示实验步骤中若混合培养后保温时间过长,上清液中放射性也不会增强,B错误;
    C、实验中采用搅拌和离心等手段是为了把蛋白质外壳与细菌分开,再分别检测其放射性,C错误;
    D、噬菌体侵染噬菌体细菌实验只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没有证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D正确。
    故选:D。
    1、噬菌体是DNA病毒,由DNA和蛋白质组成,其没有细胞结构,不能再培养基中独立生存。
    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过程:吸附→注入(注入噬菌体的DNA)→合成(控制者:噬菌体的DNA;原料:细菌的化学成分)→组装→释放。
    3、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步骤:分别用35S或32P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该实验的结论:DNA是遗传物质。
    本题考查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8.【答案】A

    【解析】解:将TMV的RNA和HRV的蛋白质外壳混合后感染烟草叶片,使烟草患病。由于RNA是RNA病毒的遗传物质,且RNA来自TMV,因此能检测到TMV的RNA和蛋白质。
    故选:A。
    RNA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RNA决定RNA病毒的遗传性状。蛋白质不是RNA病毒的遗传物质,不能决定RNA病毒的遗传性状。
    本题属于信息题,考查人们对遗传物质的探究历程,解题的关键是RNA是RNA病毒的遗传物质,决定生物的遗传性状。

    29.【答案】C

    【解析】解:A、DNA分子中磷酸与脱氧核糖交替排列,双链反向平行,A正确;
    B、若一条链上A的数目大于T,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则另一条链上A的数目小于T,B正确;
    C、DNA分子中磷酸和脱氧核糖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C错误;
    D、若一条链上的A:T:G:C=1:2:3:4,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则另一条链为A:T:G:C=2:1:4:3,D正确。
    故选:C。
    DNA的双螺旋结构:
    ①DNA分子是由两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长链盘旋而成的。
    ②DNA分子中的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碱基在内侧。
    ③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起来,形成碱基对且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本题考查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要求考生识记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掌握碱基互补配对原则的内容及应用,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30.【答案】C

    【解析】解:A、DNA中含有的五碳糖应为脱氧核糖,而不是核糖,同时DNA不含碱基U,而是含碱基T,A错误;
    B、图中有三处错误:①五碳糖应为脱氧核糖,而不是核糖;②DNA不含碱基U,而是含碱基T;③两个相邻核苷酸之间的磷酸二酯键连接不正确,应是前一个核苷酸的脱氧核糖与后一个核苷酸的磷酸基团连接形成磷酸二酯键,B错误;
    C、由B选项可知图中至少有三处错误,C正确;
    D、如果图中画的是RNA双链,则两个相邻核苷酸之间的磷酸二酯键连接不正确,D错误。
    故选:C。
    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DNA是由两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长链盘旋而成的双螺旋结构;DNA的外侧由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构成的基本骨架,内侧是碱基通过氢键连接形成的碱基对,碱基之间的配对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A-T、C-G)。据此答题。
    本题设计较为新颖,结合学生所画DNA结构图,考查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DNA和RNA的区别,要求考生识记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掌握DNA和RNA分子的差别,能找出图中的错误之处,再准确判断各选项。
    31.【答案】亲本  子三代  杂交  自交  AA、Aa、aa  高茎、矮茎  2  A、a  
    【解析】解:(1)图中P表示亲代,F1表示子一代,F2表示子二代,F3表示子三代,×表示杂交,⊗表示自交。
    (2)图中遗传因子组成有AA、Aa、aa,其中AA和Aa表现为高茎,aa表现为矮茎。
    (3)F1的基因型为Aa,其可产生基因型为A、a的配子,共2种。
    (4)F2中基因型及比例为AA、Aa、aa,F2高茎中的杂合子占。其中AA自交后代均为AA,aa自交后代均为aa,Aa自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其后代为×(AA、Aa、aa),因此F3中可稳定遗传的高茎所占概率为+×=。
    故答案为:
    (1)亲本     子三代    杂交     自交
    (2)AA、Aa、aa     高茎、矮茎
    (3)2     A、a
    (4)    
    杂合子自交n代,后代纯合子和杂合子所占的比例:杂合子的比例为()n,纯合子所占的比例为1-()n,其中显性纯合子=隐性纯合子=×[1-()n]。由此可见,随着自交代数的增加,后代纯合子所占的比例逐渐增多,且无限接近于1;显性纯合子=隐性纯合子的比例无限接近于;杂合所占比例越来越小,且无限接近于0。
    本题结合图解,考查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及应用,要求考生正确识别图中各字母和符号的含义,掌握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及应用,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
    32.【答案】能  不可以  性状分离  不支持  四
    【解析】解:(1)两种不同颜色的墨水混合在一起是相互融合的,而控制红色与白色的基因杂合后是独立的,都可以表达。
    (2)两种不同颜色的墨水混合在一起是没有办法再分离的,而控制红色与白色的基因杂合后还可以分离。
    (3)实验二、实验四中子代都出现了性状分离,这样的实验结果与上述假说不符合。
    (4)实验三:红色与白色杂交,后代都表现为红色,说明红色是显性性状;实验四:红色自交,后代出现了性状分离,说明红色是显性性状,对白色为完全显性。符合“来自一个亲本的遗传物质可以掩盖来自另一个亲本的遗传物质,两者可以像颗粒一样分开独立地传给子代”的假说。
    故答案为:
    (1)能
    (2)不可以
    (3)性状分离  不支持
    (4)四
    分析图形:
    实验一:红色与白色杂交,子一代表现为中间色粉色;说明亲本都是纯合子;
    实验二:杂合子粉色自交,后代出现了性状分离,红色、粉色、白色;
    实验三:红色与白色杂交,后代都表现为红色,说明红色是显性性状;
    实验四:红色自交,后代出现了性状分离,说明红色是显性性状,对白色为完全显性。
    本题主要考查单因子和双因子杂交实验,本题意在考虑考生的分析能力和理解能力,属于中等难度题。
    33.【答案】黄体(或黄色)  一对相对性状亲本杂交,杂种子一代显现出来的性状  aaBB  红眼黑体  aabb  全为红眼黄体
    【解析】解:(1)一对相对性状亲本杂交,杂种子一代显现出来的性状是显性性状,因此在鳟鱼体表颜色性状中,显性性状是黄体(或黄色),在鳟鱼眼色性状中,黑眼为显性性状,亲本均为纯合子,所以亲本红眼黄体鳟鱼基因型为aaBB.
    (2)两对等位基因符合自由组合定律,理论上子二代的性状分离比是黄体黑眼:黄体红眼:黑体黑眼:黑体红眼=9:3:3:1,实际并未出现红眼黑体,可能是aabb表现为黑眼黑体.
    (3)如果aabb表现为黑眼黑体,则黑眼黑体的基因型是A_bb、aabb,用亲本中的红眼黄体个体(aaBB)分别与F2中黑眼黑体个体杂交,其中有一组组合的杂交后代的基因型是aaBb,全部表现为红眼黄体.
    故答案为:
    (1)黄体(或黄色)    一对相对性状亲本杂交,杂种子一代显现出来的性状       aaBB
    (2)红眼黑体        aabb
    (3)全为红眼黄体
    分析题图:以红眼黄体鳟鱼和黑眼黑体鳟鱼为亲本,进行杂交实验,正交和反交结果相同,说明是核遗传;实验结果为9:3:4,是9:3:3:1的特殊情况,说明这两对等位基因的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本题考查了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有关知识,要求考生能够掌握9:3:3:1变形的应用,然后再运用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解决相关问题.
    34.【答案】  aaXBY  Ⅱ-8 
    【解析】解:(1)甲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5号不患病,基因型为aa;乙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7号患病,基因型为XbY,所以1号基因型为aaXBXb,2号基因型为AaXBY;Ⅱ-5的基因型及概率为aaXBXB()、aaXBXb(),可见其为纯合子的概率为;Ⅱ-6表现正常,基因型为aaXBY;Ⅲ-13患乙病,致病基因在X染色体上,男性的X染色体来源于母亲,因此该致病基因只能来自于母方Ⅱ-8。
    (3)对甲病而言,Ⅲ-10的基因型及概率为AA、Aa,Ⅲ-13的基因型为aa,因此后代患甲病的概率为+=;对乙病而言,Ⅰ-1的基因型为XBXb,Ⅰ-2的基因型为XBY,Ⅱ-5的基因型及概率为XBXB、XBXb,Ⅲ-10的基因型及概率为XBXB、XBXb,Ⅲ-13的基因型为XbY,他们结婚生育的孩子患乙病的概率是×+×=,不患病的概率为(1-)×(1-)=。
    故答案为:
    (1)       aaXBYⅡ-8
    (4)
    分析系谱图:3号和4号患甲病,出生正常的女儿9号,故甲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1号和2号都不患乙病,生患乙病的儿子7号,已知乙病为伴性遗传病,故乙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本题结合系谱图,考查常见的人类遗传病,要求考生识记几种常见人类遗传病的类型、特点及实例,能根据系谱图准确判断这两种遗传病的遗传方式及相关个体的基因型,再进行相关概率的计算。
    35.【答案】X  BbXAXa  0或2  BXA、BY、bXA、bY  BBXAXA
    【解析】解:(1)根据圆眼杂交后代生出了棒眼,可知圆眼对棒眼为显性,子代中雌蝇全是圆眼,雄蝇圆眼:棒眼=1:1,由此可知控制圆眼与棒眼性状的等位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2)由分析可知,亲代雌果蝇的基因型为BbXAXa,次级卵母细胞已经发生了同源染色体的分裂,含有0或2个A基因。亲代雄果蝇的基因型为BbXAY,产量的精子基因型为 BXA、BY、bXA、bY。
    (3)由分析可知,果蝇中致死基因型为BBXAXA。
    故答案为:
    (1)X
    (2)BbXAXa     0或2    BXA、BY、bXA、bY
    (3)BBXAXA
    分析表格:亲本的长翅与长翅交配后代生出了残翅,可知长翅对残翅为显性,同理根据亲本中圆眼杂交后代生出了棒眼,可知圆眼对棒眼为显性。子代中雌蝇全是圆眼,雄蝇圆眼:棒眼=1:1,由此可知A/a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亲本的基因型是XAXa×XAY。后代雄蝇中长翅:残翅=3:1,亲本都为Bb,雌蝇中长翅:残翅=5:2,可知存在致使效应,BBXAXA或BBXAXa致死,由于亲本为XAXa,故致死基因型为BBXAXA,亲本的基因型是BbXAXa、BbXAY。
    本题难度稍大,主要是涉及致死基因的分析,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表格中数据的分析,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能力。








    相关试卷

    2022-2023学年福建省南平市建瓯市芝华中学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福建省南平市建瓯市芝华中学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含解析,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实验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福建省莆田市仙游县枫亭中学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福建省莆田市仙游县枫亭中学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含解析,共2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1-2022学年福建省莆田市涵江区华侨中学高一(上)期末生物试卷(含答案解析):

    这是一份2021-2022学年福建省莆田市涵江区华侨中学高一(上)期末生物试卷(含答案解析),共2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20,真核生物,条件,粮食要在低温,果蔬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