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六年级上册4 比教案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版六年级上册4 比教案,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布置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教学目标:
1.理解比的意义,学会比的读写法,掌握比的各部分名称及求比值的方法。
2.弄清比同除法、分数的关系,明白比的后项不能是零的道理,同时懂得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3.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比较、归纳、概括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比的意义及比与除法、分数的关系。
教学难点:理解比的意义。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 案 内 容
师:上课之前,请同学们猜一猜这是什么?@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我国第一艘载人飞船叫什么吗?
生:神舟五号
@课件出示主题图。(请学生读屏幕内容)
师:@神州五号的升空开创了我国航天事业的新局面,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杨利伟在太空中展示两面旗帜的画面永久地留在人们的脑海。我们一起看看。@这两面旗帜的长和宽都分别为15cm和10cm.现要对长和宽进行比较倍数关系,你觉得可以怎么问?(长是宽的几倍/)你能用算式表示它们长与宽之间的倍数关系吗?
课件出示:@15÷10 问:表示什么意思?@
@10÷15 问:表示什么意思?@
2.@神舟五号进入运行轨道后,在距地350km的高空作圆周运动,平均90分钟绕地球一周,大约运行42252km。
师:@飞船进入运行轨道后平均每分钟飞行多少千米?
师:首先想下这是求什么?(速度)速度怎么求?(路程÷时间)怎么列式?
生:42252÷90
师:同学们观察下这三个算式有什么共同的特征?
生:都是除法算式,都是两个数相除。
师:嗯,刚刚同学归纳的很好,像这样:两个数相除可以用比表示。在数学中称:两个数的比表示两个数相除(板书)
3.师:而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一种新的对两个数量进行比较的方法,也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比的认识(板书)。
按照我们的概念:15÷10可以说成长和宽的比是15比10,那第二个算式可以说成怎样的比呢?(宽和长的比是10比15)
师:质疑:以上都是长与宽进行比较,为什么一个是15比10是,一个是10比15呢?(一个是长比宽,一个是宽比长。)
引导得出:两个数量进行比较要弄清谁和谁比,不能颠倒位置,否则比的具体意义就变了。
师:那么42252÷90可以说成谁和谁的比呢?(速度和时间的比是42252比90)
师:大家都知道说比,那我们再仔细看看这三组比中前两个比和第三个比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同桌讨论)
师:大家说的很全面,前2组比是同类量的比表示两个数的倍数关系,而路程与时间的比是不同类量的比,这个比表示一个新的量-速度。
师:比的意义大家都清楚了,关于比的其他知识请同学们打开数学翻到49页根据屏幕上的问题自学,可以同桌讨论。@
出示自学要求:1. 比怎样写?
2. 比的各部分名称是什么?
3. 怎样求比值?比值可以用什么数表示?
生:学生小组讨论,交流汇报。
师小结:好,大部分同学都自学完毕,那我以15比10为例,它可以写出15:10,15是比的前项,比号,10是比的后项,怎样求比值?15:10的比值应该等于15除以10得1.5,比值还可以怎样表示?二分之三。15:10还可以写成10分之15,仍读作15比10.
师:我们刚刚在学习是发现比和除法以及分数联系紧密,那他们之间到底有什么联系和区别?请同桌探讨,并共同完成老师课前下发的表格。(@课件出示表格)。
提问:比的后项可以是0吗?为什么?
师:你们同意吗?回答的好不好?老师也觉得很有道理。
(4)可是,老师昨天看了个新闻后,有疑问了。请同学们也来看一看,有没有同学能发现老师的疑问在哪里?@出示PPT,并请同学读一读。
生:我觉得老师的疑问应该在比分为:0比0这里。
师:为什么有疑问?有哪位同学知道?
生:比的后项不能为0,但在这里却为0.
师:那你知道为什么吗?
生:这里是一种计分形式,而我们数学中的比表示两个数的相除关系
师:你真厉害,老师要为你点赞。这里的0比0,只是一种计分形式,是比大小的,是相差关系,而我们数学中的比表示两个数的相除关系。
师:看来同学们对比的认识都掌握的很好,那你们敢接受提问吗?
问题一:小敏和小亮在文具店买同样的练习本。小敏买了6本,共花了1.8元。小亮买了8本,共花了2.4元。小敏和小亮买的练习本数之比( ),比值是( )。花的钱数之比是( ),比值是()
问题二:两杯糖水,第一杯糖和水的重量比是1 :20,第二杯糖和水的重量比是1 :25。你知道哪杯水更甜吗?为什么?
师:你知道吗?其实,人身上还有许多有趣的比
(出示):脚长与身高之比大约为7:1,身高与双臂平伸后的长度比大约是1:1,体重与血液重量之比大约为13:1。
师:根据屏幕上的内容,你知道了哪些信息呢?(生口答)
师:想一想,这些比会有什么用途呢?
请看——(出示)一个小区发生了一起盗窃案,经过侦察,警方在案发现场收集到罪犯的脚印,长24厘米,并且抓获了三名嫌疑犯,但三人都没有承认谁是罪犯。
嫌疑犯档案:甲:体重78千克,身高180厘米,某厂下岗工人;
乙:体重56千克,身高168厘米,某厂临时工人;
丙:体重60千克,身高160厘米,无正当职业。
师:根据这些资料,请你思考一下,谁的嫌疑最大?(学生思考、判断)
师:你认为是乙,理由是?掌声送给他。真棒。其实,只要你平时多积累知识,善于观察和发现,你也可以成为一名优秀的侦探。
师:除了这些,我们还有一个很有趣的比,我们来认识下@
师:我们生活中,还有一些有趣的比,同学们课后可以去查阅相关资料,相信你会有新的收获。
师小结: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五、布置作业
课本第52页第1、2、3题
板书设计:
比 的 意 义
两 个 数 相 除 又 叫 做 两 个 数 的 比。
15比10记作 15 :10 = 15÷10 = (或1.5)
前项 后项 比值
15 :10 也可以写成,仍读作“15比10”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小学人教版4 比教案设计,共4页。
这是一份2021学年4 比教案设计,共8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情境引入,探究新知,拓展练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版六年级上册4 比教学设计及反思,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提出问题,探究,抽象意义,应用,感悟提升,小结,拓展延伸,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