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6 多位数乘一位数笔算乘法教案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小学6 多位数乘一位数笔算乘法教案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多位数乘一位数笔算乘法的算理,经历竖式的形成过程,理解竖式中每一步的含义。
2.通过独立探索、比较辨析、合作交流探索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
3.使学生经历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培养初步迁移类推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笔算乘法的算理。
【教学难点】
理解多位数乘一位数笔算乘法的算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出示情境图:3盒彩笔,每盒12支。
师:你看到了什么数学信息?
师:根据这些信息,你可以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
生:一共有多少支彩笔?
师:可以用什么方法解决这个问题?
师:你可以列出算式吗?
生:12+12+12=36(支)
生:12×3=36(支)
师:12×3的口算我们已经学过了,谁来说一说?
师:咱们一起来回顾是怎样口算的?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像这样的乘法算式(手指着12×3),除了口算,我们还可以用竖式计算。
二、合作交流,解决问题。
(一)教学例1。
1.尝试写竖式。
师:你们能不能用竖式计算12×3这个算式?
生:能。
师:那我们就试着写一写12×3这个竖式!请试着写在答题纸上。
学生动手尝试;展示学生作业。
2.明确写法。
师:谁愿意把你的竖式展示给大家?请你来。仔细观察他的写法,(遮住计算的部分)大家直觉上都认为这样写?
生:是。
师:同学们的直觉非常准,和加、减法的写法差不多,就是个位和个位对齐。
3.明确算理。
师:咱们请这位同学介绍他的算法,看谁听的最清楚。
生:……
师:你说的真有道理。老师把你的竖式写到黑板上来。
师:同学们都知道,加法、减法竖式都可以清楚的看到计算的每一步,乘法竖式同样也可以。你列的算式能体现计算的每一步吗?
咱们一起来看,2×3=6,积写在第一层。10×3=30积写在第二层。两次乘的积加起来等于36。
师:谁能说一说刚才的计算过程?
师:为了书写方便,我们可以直接写这个瘦身后的竖式。
(二)教学例2。
1.尝试写复杂的竖式。
师:你能把计算的每一步都呈现出来吗?比如16×3。
生:学生板演。
师问每个数是怎么算出来的。
2.明确算理,理解进位。
师:大家真厉害!看着12×3的竖式就能写出16乘3的竖式。你能不能也写出16乘3瘦身后的竖式呢?
生:能。学生动手写。
师:咱们一起看这位同学写的。你是怎么算出来的?
师:看来同学们会算,还有点说不出来。咱们请小棒来帮忙吧。
师:3乘6得18,其中的8写在个位上,还有10根小棒,捆成1捆,变成1个十,咱们把它先存在这里。进1再算1乘3得3,也就是3个十。(圈3捆小棒,竖式中出现箭头,表示乘的顺序?)加上刚才进的1个十(1捆小棒移动位置)就是4个十,也就是40,在十位上写4。
师:谁能完整的说一说刚才的计算过程?
师:谁能像他这样完整的说一说?
3.小练习,巩固进位。
师:看来同学们不仅会算,都明白了这样计算的道理。这样有难度的题,你会做了吗?
比如27乘3,51乘5。
师:试试看。写在作业纸上。
师:下面请一位同学上来介绍他是怎样计算的?其他同学认真倾听,待会请你们当小老师给评价评价。咱们开始吧。
师:小老师们,他们做的怎么样?
师:你说的真好。看他的2标的多清楚啊!你们是这样做的吗?
师:看他的51乘5,和你算的一样吗?
4.比较例1例2。
师:同学们仔细看,这两个竖式,算法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吗?(从个位算起)
师:算法有什么不同的地方?(进位、不进位)
师:同学们总结的真好。一个是进位,一个是不进位,他们都从个位算起,都能清楚的看出计算的每一步,这就是我们这节课的学习内容—笔算乘法。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基本练习。
师:你学会了吗?怎么证明?
师:对,做题。在练习本上用竖式计算14乘2;12乘8。
动手练习。
师:14乘2等于28,和你算的一样吗?有什么要对他说的吗?
师:12乘8,他算的如何?
师:你有什么建议吗?
四、课后小结。
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什么?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笔算乘法教案,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小学数学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笔算乘法教案,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复习旧知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1学年笔算乘法教学设计,共1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