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中历史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2 经济史第二单元 资本主义世界的市场的形成和发展综合与测试复习ppt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2 经济史第二单元 资本主义世界的市场的形成和发展综合与测试复习ppt课件,共37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世界市场雏形出现,※题组一,新航路的开辟,一个中心,两个方向,两条航线,四个人物,开辟新航路,早期殖民扩张,※题组二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从分散孤立走向全球化的进程
世界市场:指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之间以商品流通为主要内容的经济交往活动的总和。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占主导地位的世界市场。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与发展的条件、过程和影响
(一)开辟原因(必要性):
1、经济根源(根本):2、社会根源:3、直接原因(商业危机):4、政治需求:5、宗教动力:
欧洲人的“寻金热” 、《马可·波罗行纪》的诱导。
葡、西统治者支持掠夺财富以加强在欧洲的地位。
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控制了东西方的商路。
西欧商品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
(二)条件(可能性): 1、客观: 2、主观:
航海技术与造船技术的进步、地理知识的提高。
葡萄牙、西班牙王室的支持。
【1】打破各大洲相对孤立的状态,使世界逐步连成一个相互影响的整体,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 ( C ) A.航海探险家的贡献 B.地理知识的积累 C.商品经济的需求 D.交通事业的发展
【2】16世纪一位外交官说,在对东方的探险中,“宗教提供借口,而黄金提供动机”。这反映了当时 ( D ) A.寻找黄金是为了传播基督教 B.输出黄金是殖民扩张的重要方式 C.黄金是推行外交政策的唯一手段 D.追求黄金是新航路开辟的推动力之一
新航路的开辟(过程)
穿越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返回欧洲
新航路开辟中第一个到达印度的航海家
最早完成环球航行,证明了地圆学说
到达非洲最南端的好望角
太 平 洋
西欧—非洲(好望角)—印度
西欧—美洲—亚洲—西欧
【3】迪亚士在谈到海上探险的目的时说:”是为了像所有的男了汉都欲做到的那样,为上帝和陛下服务,将光明带给那些尚处于黑暗中的人们。”这句话表明新航路开辟的一个重要目的是 ( A ) A.将西方的天主教传播到东方 B.传播西方的工业文明 C.把欧洲的科学精神带到东方 D.促进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4】哥伦布始终相信地球是圆的,并百折不挠开辟新航路,说明新航路的开辟是 ( C ) A.为了建立殖民地 B.要开拓世界市场 C.人文主义在起作用 D.发动“价格革命”
【5】地圆说的流行是新航路开辟的重要条件之一。下图是新航路开辟不久一位德国人绘制的世界地图,它反映出 ( C )
A.世界各国的封闭状态被打破B.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形成C.人们对世界尚缺乏全面了解D.中国与西方的贸易日渐频繁
1992年哥伦布达到美州500年,许多国家进行庆祝活动,但是美洲印第安人的后裔强烈不满,他们打出一条标语:“你们的庆祝就是我们的苦难。”
“由于新航路的开辟,东西两半球的不同文化圈大汇合,加速了人类从传统农耕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转变的过程…没有了美洲贡献的大量金银与物质财富,没有北美的自由移民恳殖区,西方资本主义发展将会缓慢的多,英国也不可能成为发动工业革命的国家…没有把世界连成整体的地理大革命,也不可能出现推动否定旧传统的思想解放运动” ——《全球通史》
思考:新航路开辟带来了哪些影响?
公元1500年前后的地理大发现,拉开了不同国家相互对话和相互竞争的历史大幕,由此,大国崛起的道路有了全球坐标。
——世界市场雏形出现:
①地理大发现,证明了地圆说的正确,冲击了教会神学理论(开创了人类发现时代)。
②结束了世界各地的相对孤立,世界日益连成一个整体,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市场雏形开始出现。
3、对亚非美:双重性:
①商业中心转移到大西洋沿岸,引起“商业革命”。②货币贬值,物价上涨,引发“价格革命”。③开始殖民扩张与掠夺(开始资本的原始积累)。
加速西欧封建制的解体,促进资本主义发展。
①带来深重的灾难:政治控制、经济掠夺等。
②冲击了当地落后文化和生活方式。
——世界市场进一步拓展:
1、“海上马车夫”——荷兰(商业殖民帝国):
◆地理:位置优越,濒临大西洋商业区。◆经济:经商传统,是欧洲最富庶地之一。◆政治:1581年摆脱西班牙统治而独立。◆制度:17世纪时已经成为欧洲资本主义国家
◆成立垄断性贸易公司(如东印度公司);◆参与殖民争夺。
17世纪时,荷兰成为世界范围的商业殖民帝国
从葡萄牙手中夺取好望角
印度、马六甲、锡兰、印尼、台湾
新阿姆斯特丹为中心的殖民地
荷兰、英国等国的殖民扩张
【6】16一18世纪,在美洲大陆出现了许多构词方式为“新XXX‘’的地名,如:新尼德兰、新西班牙、新法兰西、新奥尔良、新英格兰等。这一现象的根源是 ( D ) A.新兴城市大量出现 B.大批美洲独立国家的建立 C.工业革命的进行一 D.欧洲殖民者对美洲的殖民扩张
2、“日不落帝国”——英国(世界殖民霸主):
◆地理优越:处大西洋航运中心。◆经济雄厚:重商主义政策、工场手工业发达。◆政治制度先进:较早确立先进资本主义制度。◆军事后盾:有欧洲最强大的海军。
(手段、确立过程和结果?)
参与殖民争夺、组织垄断性贸易公司。
1)1588年,与西“无敌舰队”之战——英开始走殖民扩张之路。
2)17世纪初,成立垄断性贸易公司,相继在印度和北美建殖民地(北美:弗吉尼亚等13个)。
3)17世纪中,三次英荷战争——英夺取海上贸易霸权。(起因:英颁布《航海条例》)
4)18世纪中,英法七年战争——英确立世界殖民霸权。(结果:英国夺得法属加拿大、新法兰西、印度等地)
18世纪中期,英国最终确立世界殖民霸权,自称“日不落帝国”。
【7】下表反映1500—1800年间欧洲主要国家商船抵达亚洲的数量(艘)。结合所学知识和表格信息,可以得出的推论是 ( )
A.16世纪荷兰抵达亚洲的商船数量很多,被称为“海上马车夫” B.17一18世纪荷兰抵达亚洲的商船数量增长率高于英格兰 C.18世纪葡萄牙抵达亚洲的商船数量减少,转而致力开辟新航路 D.18世纪英格兰抵达亚洲的商船数量增长迅速,有成为海上霸主的趋势
——安格斯·麦迪森:《世界经济千年史》
世界市场进一步拓展,引发殖民战争。 (或推动了世界市场的进一步扩大和世界一体化进程)
(三)扩张的原因、方式和影响:
①野蛮的掠夺财富;②贩卖黑奴;③种族屠杀;④组建垄断性贸易公司;
①对西欧殖民国:②对亚非拉殖民地:③对世界:
双重性。◆灾难◆文明/进步
为其提供了资本、市场、原料,促进了西欧资本主义发展。
1、各国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是殖民战争爆发的主因。2、先进的社会制度优胜于落后的社会制度,工业文明优胜于农业文明,商业资本不敌工业资本(工业国优胜于商业国)。
★ 从西荷英法殖民战争中得到的启示:
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概况:
机器生产取代手工生产,工厂制度代替手工工场。
18世纪60年代——19世纪中期
(一)工业革命(英国)的前提和条件:
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
①市场:②技术:③劳动力:④资金、原料:
圈地运动(国内)、殖民贸易和扩张(国外)。
工场手工业的发展(直接原因)。
圈地运动。
圈地运动、殖民贸易和掠夺。
——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二)工业革命的进程:
棉纺织业的技术革命(珍妮机的问世);冶金、采煤等其他行业的革命;1785年瓦特的改良蒸汽机出现;交通运输业的革命;1840年前后,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19世纪中期,法、美等国也相继完成工业革命。
动力革新,工业革命进入崭新阶段“蒸汽时代”
(三)工业革命的主要发明:
推动机器的发明和推广,进入新阶段
推动以蒸汽为动力的时代到来
◆特点:①从英国一国到多国;②蒸汽机为动力;③主要在轻工业(棉纺织业)部门;④发明者主要为技工,科学理论与技术尚未真正结合;⑤工厂制。
作用:突破对人力、畜力和自然地理自然条件的限制。
1、博物馆陈列着三张图片。下列按图片顺序对应的信息,不准确的一组是A.哈格里夫斯 史蒂芬孙 卡尔·本茨B.人工动力 蒸汽动力 燃油动力C.18世纪60年代 19世纪初 19世纪60年代D.工业革命 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
2. 某论文把巴拿马运河开通、印度向英国出口棉花、华工赴美参与修建铁路、法国向俄国输出资本等作为重要证据。该论文的主题最可能是 A.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 B.美国经济的崛起 C.英国“世界工厂”地位的确立 D.工业革命在欧洲扩散3. 从交通运输的角度看,代表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是 A. 蒸汽机车 B. 内燃机车 C.电力机车 D.汽车
(四)工业革命的影响:
既是技术革命,又是社会革命。
①生产力:②社会关系:③人类生产、生活方式、思想观念发生巨大变化:④世界格局:
社会生产力极大提高,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
出现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
生产组织形式:工厂制度兴起;生产方式:机器生产代替手工生产;生活方式:开始城市化进程;思想观念:自由主义盛行、马克思主义诞生。经济结构:农业比重减少,工业比重渐增。
欧美资产阶级在世界范围内确立起其统治,世界市场初步(基本)形成。
既是一次技术革命,又是一次社会革命。
加快了殖民扩展和争夺的步伐(频繁发动侵略战争);导致全球气候变暖、自然环境与人类生存环境恶化,影响了人类可持续发展。
——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自然科学研究成果的促进。(直接原因)
工业革命促进殖民扩张,积累了大量资金。
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已确立。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已初步形成。
19世纪70年代——20世纪40年代。
1866年德国人西门子制成发电机。
发电机、电动机、电灯、电车等机器与产品的涌现
使人类跨进了“电气时代”
有线电报、电话、无线电通信技术
使人类有了更加便捷的联系方式
生产力飞跃发展,促进新交通工具的创制
内燃机、柴油机、汽车、飞机
◆ ①多国同时进行;◆ ②内燃机为动力;◆ ③主要在重工业(钢铁工业)部门;◆ ④发明者主要为科学家,科学理论与工业生产 紧密结合;◆ ⑤垄断组织(公司制)。
★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
重化工业取代轻工业成主要生产部门。
①生产力:②生产关系:③生产结构:④世界格局:
生产力高度发展,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产生垄断组织,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
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的矛盾加剧,世界性战争阴影弥漫;自然环境与人类生存环境进一步恶化,严重影响了人类可持续发展。
【究】两次工业革命的对比:
(一)相同: (表现?)
(二)不同:(主要从其特点比较)
都直接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对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生存环境、社会经济结构及世界格局等多方面都产生了深刻影响,如直接把人类带入工业文明社会、促进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恶化自然和人类环境等。
1、科学与技术结合的程度:
第一次:发明者主要为技工,科学理论与技术尚未真正结合;第二次:发明者主要为科学家,科学理论与工业生产紧密结合。
2、产业结构侧重点:3、广度及进程:4、动力与生产组织(深度):
第一次:主要在轻工业(棉纺织业)部门,开创“蒸汽时代”和“纺织时代”;第二次:主要在重工业(钢铁、石化工业)部门,开创“电气时代”和“钢铁时代”。
第一次:英国开始,局限于少数国家,持续时间长,进展缓慢;第二次:欧美诸国几乎同时展开,规模更加广泛,发展也比较迅速。
第一次:蒸汽机为动力,开创工厂制; 第二次:电力和内燃机为动力、产生垄断组织(公司制)。
1.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2.经济的发展需要和平稳定的社会环境。
3.政治对经济具有反作用。
4.经济的发展需要雄厚的资金。
5.在经济发展的同时要注意保护环境,走人类可持续发展之路。
★(三)、 两次工业革命的认识与启示:
(一)、形成原因: (1)物质基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2)推动力量:两次工业革命(内在动力) 长期的殖民扩展与掠夺(外在动力)。 (3)技术条件:交通和通讯事业的不断发展。(二)、形成途径: (1)武力殖民扩张; (2)殖民贸易(如:倾销商品、掠夺原材料与人口 及资本输出等)。
★ 核心内容、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
1、开辟新航路(15世纪后期-16世纪早期) ——世界市场雏形出现2、 早期殖民扩张(16-18世纪中期) ——世界市场进一步拓展3、第一次工业革命(18世纪60年代-19世纪中期) ——世界市场初步形成4、第二次工业革命(19世纪末-20世纪初) ——世界市场最终形成(正式形成)
★ (三)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过程: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高考历史知识专题5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课件PPT,文件包含23-24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试卷二-原卷docx、23-24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试卷二-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6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版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5-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课件,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主干整合,深化理解,突破高考,考点二两次工业革命,主题串讲,题型突破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2 经济史第二单元 资本主义世界的市场的形成和发展6 殖民扩张与世界市场的拓展备课ppt课件,共36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课前自主学习,课堂合作探究,掌握解题技巧,课后巩固训练,课时作业,好望角,马六甲,新阿姆斯特丹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