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必修 上册10.2* 师说教案
展开
这是一份语文必修 上册10.2* 师说教案,共8页。教案主要包含了专题解释,预习任务,教学过程,课后练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总结学习之道:《劝学》《师说》群文联读 【专题解释】 学生通过联读《劝学》《师说》,比较其中心论点、论证结构、说理方式上的异同,进而感悟古人的学习之道。尤其关注对比说理的好处与原则,从而让学生学以致用,更好地使用对比说理的方式为论证中心论点服务。 【预习任务】 疏通《劝学》《师说》中的字、词、句,重点关注通假字、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文言句式和重点语句的翻译;画出两篇文章的思维导图,比较其在中心论点、论证结构、说理方式上的异同;找出两篇文章中的对比说理,思考对比说理的好处以及需要遵循的原则。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认识这两个字吗? 、。两个字是小篆字体的“学习”。本单元的单元名叫做学习之道。所谓道,就是途径、方法。 你能根据这“学”“习”的造字方式,说说学习的方法是什么吗? 学,教子也,就是用两只手辅佐学习者。习,数飞也,鸟在白天反复练习飞翔,就启示学习者要不断检验、反省自己的学习。 那么谁来辅佐学习者呢?学习者又需要检验、反省什么呢? 今天我们就要借助《劝学》和《师说》来探究学习之道。 二、任务一:字句疏通 预习检查:请同学提出预习中存在的有关字、词、句方面的疑问,在课堂上求助其他同学或老师,互相帮助解决字、词、句问题。 三、任务二:群文比较 通过表格比较,请同学说说这两篇文章的中心论点、论证结构、说理方式有什么不同。 (一)中心论点 1.中心论点。 分别从文中找出或者概括出文章的中心论点。 《劝学》:学不可以已。 《师说》:从师学习是重要的。 2.写作背景。 白居易曾言:“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写文不能无病呻吟,议论要有有的放矢,观点要有一针见血。请联系时代背景、作者流派或主张,谈谈两篇文章各自针对什么问题而写作。 3.论点联系。 《劝学》和《师说》的中心论点不同,但两者之间有没有关联? 《劝学》的中心论点是学不可以已。怎样学呢?文中提出了“善假于物也”,也就是借助外物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那么借助什么外物呢? 《师说》给出了解答,其中心论点是从师学习是重要的,而“从师”的“师”不啻为可借助的外物。因此,两篇文章的论点是一脉相承的,《师说》可看作是对《劝学》观点的补充和解说。 (二)论证结构 展示同学课前制作的思维导图,并根据导图,结合文章内容谈谈论证结构。 1.《劝学》。 《劝学》为并列结构,“学习的意义”“学习的好处”“学习的态度”这三个分论点次第铺排展开,共同阐释中心论点“学不可以已”。 2.《师说》。 《师说》为递进结构,“为何从师”“何为师”“师道之不传久”“作师说以贻之”这几个层次步步深入,分别从原因、作用、现状、目的等角度阐释中心论点“从师学习是重要的”。 (三)说理方式 1.这两篇文章主要用了哪些说理方式?有何异同?请结合文本来谈一谈。 (1)异。 ①《劝学》比喻说理。 A.如:比喻“登高而招”“顺风而呼”“假舆马”“假舟楫”——观点“君子生异也,善假于物也”。 B.怎样理解? 物,原是指“舆马”“舟楫”之类,但在这里,物的内容得以深化,荀子从“性恶论”出发,认为君子的天性虽恶,但其有不同众人之处——能向良师益友学习,改变不良的天性。 C.比喻说理有何好处? 君子所凭借之物,原本抽象,但用生活中常见的事物作喻,化深奥、抽象的道理为浅显、具体,更易被读者理解和接受。 ②《师说》举例说理、引用说理。 A.举例论证: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 有何好处? 列举确凿而充分、有代表性的事例证明论点,使论点更能立住脚跟。此处通过孔子从师学习的典型事例,具体有力地阐释了“古之学者必有师”和“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的道理,增强了说服力。 B.引用说理: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 有何好处? 引用名人名言等作为论据,可以增强文章说服力或文采。此处引用孔子的名言,使论证“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更有力,进一步说明文章论点。 (2)同:对比说理。 ①什么是对比说理?它有什么好处?运用对比说理要遵循什么原则? A.概念:对比说理,是把两种事物加以对照、比较后,推导出它们之间的差异,从而使结论映衬而出的论证方法。 小组合作讨论:找出两篇文章中典型的对比说理,完成以下表格。 B.好处。 请同学用上表的例证,概括对比说理的好处。 把两种矛盾或对立的事物加以对照比较,从正反两方面进行说理,从而揭示事物的本质,使所阐述的事理更加深刻,更有说服力。 C.原则。 小组合作讨论:分别选取《劝学》《师说》中的一组对比说理,谈一谈对比说理需要遵循哪些原则? 《劝学》:如“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有明确的目的:为了说明“坚持”这种学习态度的重要性。 有合适的对比材料:骐骥和驽马同属于马,具有可比性。 有相同的对比量:此处的对比量是骐骥和驽马的行走,骐骥一跃和驽马十驾存在结果的差异。 有适当的分析议论:最终点出了两者差异的原因——是否不舍。 《师说》:如“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有明确的目的:为了说明从师的重要性。 有合适的对比材料:圣人和愚人同属于人,具有可比性。 有相同的对比量:对比量是是否从师学习,圣人“从师而问”和愚人“耻学于师”导致结果的差异。 有适当的分析议论:最终作者指出了导致的结果是圣益圣,愚益愚,并且用揣测的语气流露了自己的看法,这是圣人和愚人之所以为圣、为愚的原因。 请同学从中归纳出对比说理应遵循的原则: a.有明确的目的。 b.有合适的对比材料。 c.有相同的对比量。 d.有适当的分析议论。 四、任务三:扩展迁移 接下来我们就来学以致用,当一回小医生,为下面这段对比说理把把脉,治治病。 病例: 俗话说:机不可失,时不再来。海尔集团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它抓住了中国加入WTO的机遇在菲律宾建立海外第一家工厂,而后在中东、北非、美欧各地区国家建厂,成为我国跨国公司的领头羊。而在金融危机重创各企业时,海尔同样抓住机遇,开发农村家电市场,使其在金融风暴中屹立不倒。相比之下,清朝因实行闭关锁国政策,错失发展良机,老百姓愚昧落后,而此时西方列强却迅速崛起。 病因: 对比材料不合适。用作对比的事物必须有明确、统一的对比点。文中将海尔集团与清朝对比,认为“清朝”落后的原因是“闭关锁国”,而“闭关锁国”相对应的是思想僵化不开放,这与海尔集团“抓住机会”不在同一层面上;另一方面,“海尔集团”与“清朝”所处的时代不同,缺乏可比性。 修改: 俗话说,机不可失,时不再来。海尔集团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他抓住了中国加入WTO的机遇,积极在海外建立工厂,短短数年由一家作坊式企业成长为集研发与销售为一体的企业集团。相比之下,曾经风光一时的相机巨头拍立得公司,没能紧抓市场研发新技术的机遇,坐吃家底,销售市场逐渐萎缩,被后来者居上,最终以破产告终,成为人们的记忆。这告诉我们,当机遇来临时,必须细心谋划,果断出击,否则后悔莫及。海尔集团正是抓住了技术革新的机遇,成为著名的企业。 【课后练习】 完成单元学习任务三,运用对比说理等多种说理方式,以《“劝学”新说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单元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学习之道·单元导读课》教案(表格式),共8页。教案主要包含了任务群解读,课程阅读资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10.2* 师说教学设计及反思,共3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难点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单元学习任务教案及反思,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核心素养,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