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2.4 线段的和与差教学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数学2.4 线段的和与差教学设计,共3页。
2.4线段的和与差年级七学科数学主题2.4线段的和与差主备教师 课型新授课课时1时间40分钟导学教师 教学目标1.理解线段可以相加减,掌握用直尺、圆规作线段的和、差.2.利用线段的和与差进行简单的计算。教学重、难点重点:用直尺、圆规作线段的和、差。难点:进行简单的计算。导学方法自主学习, 合作交流导学步骤导学行为(师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学教师复备回顾旧知,引出新课1.已知线段AB,用圆规、直尺画出线段CD,使线段CD=AB.
A B2.两点间的距离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复习线段的大小,为线段的和差打好基础 新知探索 例题精讲探究新知线段的和与差1.画线段AB=1cm,延长AB到C,使BC=1.5cm,你认为线段AC,AB,BC有怎样的关系? 2.画线段MN=3cm,在MN上截取线段MP=2cm,你认为线段PN,MN,MP有怎样的关系? 做一做1、已知线段a,画线段AB,使AB=a. 2、已知线段a、b,画一条线段AB,使AB=a+b. 3、已知线段a,b(b>a)画一条线段AC,使AC=b-a 已知线段a、b,画线段AB,使AB=2a-b.(1)画一条直线l.(2)在直线l上顺序截取AC=a,CD=a.(3)在线段AD上截取BD=b. 通过尺规作图让学生感受线段的和与差 通过例题讲解进一步加深认识 课堂检测 1、根据图形填空: (1)AC= _____ + ______(2)(如图)增加一个D点,且AD=CD,则AC=_____+ 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2、已知线段AB=12cm,点M是它的一个三等分点, 则AM=___________cm. 3、如图,B、C为线段AD上的两点,C为线段AD的中点,AC=5厘米,BD=6厘米,求线段AB的长.通过练习检测强化学生对线段的和与差的认识 总结提升这节课,你学习了哪些新知识?板书设计2.4线段的和与差(1)线段的和与差(2)线段的中点本课作业P74面B组第1题,第2题本课教育评注(实际教学效果及改进设想)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冀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二章 几何图形的初步认识2.4 线段的和与差教案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教学重难点,教 具,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1学年第二章 几何图形的初步认识2.4 线段的和与差教案设计,共8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复习旧知,作好铺垫,创设情景,激趣导入,尝试探讨,学习新知,反馈小结,学习训练与学习评价建议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冀教版七年级上册2.4 线段的和与差教学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重点难点,课前自学、课中交流,自主探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