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2020-2021学年山西省太原市五中高一上学期12月阶段性检测语文试题含解析

    2020-2021学年山西省太原市五中高一上学期12月阶段性检测语文试题含解析第1页
    2020-2021学年山西省太原市五中高一上学期12月阶段性检测语文试题含解析第2页
    2020-2021学年山西省太原市五中高一上学期12月阶段性检测语文试题含解析第3页
    还剩25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0-2021学年山西省太原市五中高一上学期12月阶段性检测语文试题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山西省太原市五中高一上学期12月阶段性检测语文试题含解析,共2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0-2021学年山西省太原市五中高一上学期12月阶段性检测试题
    语文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评卷人
    得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我们把乡土社会看成一个静止的社会不过是为了方便,尤其在和现代社会相比较时,静止是乡土社会的特点,但是事实上完全静止的社会是不存在的,乡土社会不过比现代社会变得慢而已。说变得慢,主要的意思自是指变动的速率,但是不同的速率也引起了变动方式上的殊异。我在本文里将讨论乡土社会速率很慢的变动中所形成的变动方式。
    我在上面讨论权力的性质时已提出三种方式,一是从社会冲突中所发生的横暴权力,二是从社会合作中所发生的同意权力,三是从社会继替中所发生的长老权力。现在我又想提出第四种权力,这种权力发生在激烈的社会变迁过程之中。社会继替是指人物在固定的社会结构中的流动;社会变迁却是指社会结构本身的变动。这两种过程并不是冲突的,而是同时存在的,任何社会决不会有一天突然变出一个和旧有结构完全不同的样式,所谓社会变迁,不论怎样快,也是逐步的,所变的,在一个时候说,总是整个结构中的一小部分。因之从这两种社会过程里所发生出来的两种权力也必然同时存在。但是它们的消长却互相关联。如果社会变动得慢,长老权力也就更有势力,变得快,“父不父,子不子”的现象发生了,长老权利也随着缩小。
    社会结构自身并没有要变动的需要。有些学者,好象我在上文提到的那位Spengler,把社会结构(文化中的一主要部分)视作有类于有机体,和我们身体一般,有幼壮老衰等阶段。我并不愿意接受他们的看法,因为我认为社会结构,象文化的其他部分一般,是人造出来的,是用来从环境里取得满足生活需要的工具。社会结构的变动是人要它变的,要它变的原因是在它已不能答复人的需要。好比我们用笔写字,笔和字都是工具,目的是在想用它们来把我们的意思传达给别人。如果我们所要传达的对象是英国人,中文和毛笔就不能是有效的工具了,我们得用别的工具,英文和打字机。
    这样说来社会变迁常是发生在旧有社会结构不能应付新环境的时候。新的环境发生了,人们最初遭遇到的是旧方法不能获得有效的结果,生活上发生了困难。人们不会在没有发觉旧方法不适用之前就把它放弃的。旧的生活方法有习惯的惰性。但是如果它已不能答复人们的需要,它终必会失去人们对它的信仰,守住一个没有效力的工具是没有意义的,会引起生活上的不便,甚至蒙受损失。另一方面,新的方法却又不是现存的,必须有人发明,或是有人向别种文化去学习,输入,还得经过实验,才能被人接受,完成社会变迁的过程。在新旧交替之际,不免有一个惶惑、无所适从的时期,在这个时期,心理上充满着紧张,犹豫,和不安。这里发生了“文化英雄”,他提得出办法,有能力组织新的实验,能获得别人的信任。这种人可以支配跟从他的群众,发生了一种权力。这种权力和横暴权力并不相同,因为它并不建立在剥削关系之上的;和同意权力又不同,因为它并不是由社会所授权的;和长老权力更不同,因为它并不根据传统的。它是时势所造成的,无以名之,名之曰时势权力。这种时势权力在初民社会中常可以看到。在荒原上,人们常常遭遇不平常的环境,他们需要有办法的人才,那是英雄。在战争中,也是非常的局面,这类英雄也脱颖而出。现代社会又是一个变迁激烈的社会,这种权力也在抬头了。最有意思的就是一个落后的国家要赶紧现代化的过程中,这种权力表示得也最清楚。我想我们可以从这角度去看苏联的权力性质。英美的学者把它归入横暴权力的一类里,因为它形式上是独裁的;但是从苏联人民的立场来看,这种独裁和沙皇的独裁却不一样,如果我们采用这个时势权力的概念看去,比较上容易了解它的本质了。
    这种权力最不发达的是在安定的社会中。乡土社会,当它的社会结构能答复人们生活的需要时,是一个最容易安定的社会,因之它也是一个很少“领袖”和“英雄”的社会。所谓安定是相对的,指变得很慢。如果我单说“很慢”,这话句并不很明朗,一定要说出慢到什么程度。其实孔子已回答过这问题,他的答案是“三年无改于父之道”。换一句话来说,社会变迁可以吸收在社会继替之中的时候,我们可以称这社会是安定的。
    儒家所注重的“孝”道,其实是维持社会安定的手段,孝的解释是“无违”,那就是承认长老权力。长老代表传统,遵守传统也就可以无违于父之教。但是传统的代表是要死亡的,而且自己在时间过程中也会进入长老的地位。如果社会变迁的速率慢到可以和世代交替的速率相等,亲子之间,或是两代之间,不致发生冲突,传统自身慢慢变,还是可以保持长老的领导权。这种社会也就不需要“革命”了。
    (摘编自费孝通《乡土中国》)
    1.下列选项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乡土社会的静止是相对而言的,这里的静止主要是指变动速率的缓慢。
    B.在长老权力占优势的社会,继替是变动的主流,社会变迁是不存在的。
    C.在乡土社会,因为变动缓慢,“父不父、子不子”的现象通常不会发生。
    D.社会结构不是自然生成的,其自身并不遵从由弱变强或由强变弱的需要。
    2.下列选项关于原文内容和论证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举中文、毛笔和英文、打字机的例子,主要是为了阐明社会结构的工具属性。
    B.在Spengler看来,社会结构有其自然的生长周期,并不因环境发生的变化而变化。
    C.文化英雄之所以能支配群众,进而产生某种权力,是因为英雄可以通过发明及实验,以适应社会变迁。
    D.苏联社会的权力,本质上既可以被归类到横暴权力,也可以理解成时势权力,这二者并不冲突。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在现代社会,时势权力时有发生,领袖和英雄也层出不穷,因此基本没有长老权力存在的空间。
    B.时势权力在乡土社会中并不发达,这是因为其形态非常容易安定,作者引用孔子的话也证明了这一观点。
    C.落后国家努力追赶、实现现代化的过程,往往伴随着惶恐、紧张、无所适从的社会心理,人们迫切需要新的生活方法。
    D.假使社会变迁的速率比世代交替的速率要快,只要传统不发生变化,乡土社会的长老其领导权就无法继续保持。


    评卷人
    得分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旅行家
    徐威
    在许永永说他的理想是做一个旅行家而不是科学家的时候,我们都愣住了。事实上,我们连旅行家是什么要干什么都不知道。
    老师站在讲台上,饶有兴趣地问,许永永你为什么想做个旅行家?
    许永永大声说,因为杨镇的天空实在是太小了。
    那时候,我们读小学五年级。
    在我长大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我坚持认为,许永永说出的那句豪情壮语,包括我在内,我们班七十八个同学,没有一个人懂。
    后来我们把许永永叫做“旅行家”,一个带着嘲笑意味的外号。我们问,旅行家,什么是旅行家啊?成天去旅游么?
    许永永用脏兮兮的手从书包里取出一张破旧的地图,摊开后,用食指指着说,我要去这儿,这儿,这……我清楚地记得,许永永指了八九下。他把整个世界都指完了。
    许永永说完,我们便不说话了。那时候,我们五年级。我去到最远的地方,也仅仅是几十里外的县城。
    我升了初中后,也一直和许永永同班。初一那一年,我们写一篇作文,题目是《我的理想》。那天,许永永在课堂上念他的作文:我的理想是做一个旅行家,我要走遍全世界……
    当时我们已经知道七大洲和八大洋,所以我们笑得更加理直气壮。马晓波起哄说,你知道这个世界有多大么?你能走得完?你怎么去?骑着猪去吧!而后是哄堂大笑。
    我没有笑。课间十分钟去上厕所的时候,我对许永永说,我觉得你能行。他说,我知道,我一定能行的。
    在一个红霞满天的黄昏,他悄悄把我拉到操场上。他从口袋里掏出那张破旧的地图,说,我一定能成功的。你看,这儿。
    他指着亚洲板块,说我先把亚洲走完,再去其他的地方。
    我说,亚洲也很大啊。
    他指着雄鸡状的中国说,没关系,一个一个来,我先把中国走完。
    我说,中国也很大啊。
    他说,没关系,一个一个来,我先把江西省走完。
    我说,江西也很大啊。
    他说,没关系,一个一个来,我先把赣州市走完。
    我还想再说,却突然停住了。我似乎在那一瞬间,领悟到了许永永无比澎湃的内心。我说,你先把杨镇走完吧。
    许永永眼睛又亮了起来,说,是啊!我已经走遍了杨镇所有的村庄了。我接下来就要走出杨镇啦!
    说完他又从裤兜里掏出一张草稿纸,摊开给我看。他说,这是我自己画的, 杨镇的地图。他说,以后我要画无数张地图,把我去过的每一个地方都画成地图。这是第一张,你是第一个看这张地图的人。
    我吸了口气,在那一刻,我感觉到一种光荣降临到我身上。
    整整初中三年,从来没有同学叫许永永的名字,我们都叫他旅行家。但他一点都不在乎。我也叫他旅行家,不过我觉得我叫的旅行家和他们叫的不一样。
    这一点,许永永知道。
    许永永每天都在跑步。他跟我说,要做旅行家,必须要有个好身体。于是,他早上绕着学校边上的公路跑,跑到变电站再跑回来。一来一回,大概十公里。下午他就在操场跑,一圈一圈,直到天色暗下来。马晓波笑他,说,看,我们的旅行家看来要跑完全世界啦!环游世界的梦想尚未实现,他已经连续三年夺得我们学校的长跑冠军。在初三那一年,他破了纪录,是市里的长跑纪录。县里的高中来人了,说许永永你不用考试了。我们知道,这是特招。当时,我们全班都轰动了,连一直取笑他的马晓波,看着许永永的时候眼里也流露出羡慕的光芒。
    许永永却摇了摇头,幅度不大,但异常坚决。许永永说,我要开始环游世界了。
    所有的人都觉得许永永是个傻帽,包括我们的班主任。
    初中毕业之后,我顺利考上了高中的重点班,之后上大学,毕业,工作,结婚生子。我与许永永再也没有见过面,但我总能收到许永永的信件,信封里面总有一张手绘的地图。偶尔还有几张相片,在海滩裸露上身的,背着大包徒步行走的,站在长城上的,在黄沙大漠里的,骑马大草原上的……地图上出现的地名离杨镇越来越远,远到我必须去查资料,才能知道许永永是在地球上的哪一个角落里给我画出他的每一个脚印。
    最近的一封信里面是一幅精心绘制的中国地图,上面标着密密麻麻的小点。看着地图,我仿佛看到这一个个点都是许永永黝黑的激情澎湃的笑脸,它们焕发着如同太阳一般耀眼的光芒。
    在地图下方,许永永写了一句话:我马上就要走遍中国了,勿念。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许永永“把整个世界都指完”后,我们便不说话了,这份沉默背后,既有着因无知而产生的惊讶,但更多的是对许永永梦想的不解。
    B.小说多次写到同学们的“笑”,这些“笑”都是嘲笑,写出众人一直不理解许永永的志向,认为他自不量力,反衬出许永永对理想的坚守。
    C.小说中的“我”是线索人物,许永永的故事是通过“我”来叙述的,“我”是许永永经历的见证者,对许永永形象起到了衬托的作用。
    D.面对“我”“中国也很大”的质疑,许永永一开始有些灰心,但是在听到我让他先把杨镇走完的建议后,眼睛又亮了起来,这说明他在那一刻又重拾信心。
    5.下列对小说主旨和人物形象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从小学五年级到“我”结婚生子,许永永始终没有放弃理想,用走遍中国的实际行动践行了自己的初心,这种坚韧不拔、脚踏实地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B.理想没有高低贵贱之分,真正令人动容的不仅仅是许永永对梦想的坚持,更重要的是在面对众人的不解与质疑,其胸中仍有对抗世俗的勇气。
    C.小说中的“我”应该是一个人生赢家,虽然我顺利地考上重点高中、大学,毕业后找到工作、结婚生子,但是从小到大我一直羡慕着他能走出一条不平凡的路。
    D.一直取笑许永永的马晓波,只是众多不理解少年梦想的看客“代表”,但是对于许永永和他的梦想,我始终保持着尊重,并见证了他追梦的旅途。
    6.许永永拒绝县里高中特招的情节有什么作用?
    7.小说中“旅行家”意蕴丰富,有哪些含意?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情感?请结合文本简要说明。


    评卷人
    得分



    三、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苏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人。生十年,父洵游学四方,母程氏亲授以书,闻古今成败,辄能语其要。程氏读东汉范滂传慨然太息轼请曰轼若为滂母许之否乎程氏曰汝能为滂吾顾不能为滂母邪比冠,博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好贾谊、陆贽书。既而读《庄子》,叹曰:“吾昔有见,口未能言,今见是书,得吾心矣。”嘉祐二年,试礼部。方时文磔裂诡异之弊胜,主司欧阳修思有以救之,得轼《刑赏忠厚论》,惊喜,欲擢冠多士,犹疑其客曾巩所为,但置第二;复以《春秋》对义居第一,殿试中乙科。后以书见修,修语梅圣俞曰:“吾当避此人出一头地。”闻者始哗不厌,久乃信服。徙知徐州。河决曹村,泛于梁山泊,溢于南清河,汇于城下,涨不时泄,城将败,富民争出避水。轼曰:“富民出,民皆动摇,吾谁与守?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驱使复入。轼诣武卫营,呼卒长曰:“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卒长曰:“太守犹不避涂潦,吾侪小人,当效命。”率其徒持畚锸以出,筑东南长堤,首起戏马台,尾属于城。雨日夜不止,城不沈者三版。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以守,卒全其城。复请调来岁夫增筑故城,为木岸,以虞水之再至。朝廷从之。徙知湖州,上表以谢。又以事不便民者不敢言,以诗托讽,庶有补于国。御史李定、舒亶、何正臣摭其表语,并媒蘖所为诗以为讪谤,逮赴台狱,欲置之死,锻炼久之不决。神宗独怜之,以黄州团练副使安置。轼与田父野老,相从溪山间,筑室于东坡,自号“东坡居士”。
    (选自《宋史·苏轼列传》)
    8.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程氏读东汉/范滂传慨然太息/轼请曰/轼若为滂/母许之否乎/程氏曰/汝能为滂/吾顾不能为滂母邪/
    B.程氏读东汉范滂传/慨然太息/轼请曰/轼若为滂/母许之否乎/程氏曰/汝能为滂/吾顾不能为滂母邪/
    C.程氏读东汉范滂传/慨然太息轼/请曰/轼若为滂母/许之否乎/程氏曰/汝能为滂/吾顾不能为滂母邪/
    D.程氏读东汉范滂传/慨然太息/轼请曰/轼若为滂母/许之否乎/程氏曰/汝能为/滂吾顾不能为滂母邪/
    9.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冠,本义是帽子,古人二十岁戴冠,行冠礼表示成人,冠就成了古人成年的代称。
    B.《春秋》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古代儒家典籍“六经”之一,相传由孔子修订。
    C.殿试,我国古代科举制度中最高一级的考试,在殿廷举行,由皇帝主持对贡士的考试。
    D.禁军,北宋由中央政府直接掌握的正规军,从各地招募,分隶三衙,防守京师或地方。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苏轼家教良好,学识广博。母亲程氏亲自把书上知识传授给他,等到弱冠,博通经史,写文章每天可以写数千字。
    B.苏轼喜读《庄子》,文章出众。欧阳修想要改变当时支离诡异的文风,看到苏轼的文章惊喜万分,把他擢为第一,并在梅圣俞面前推崇他。
    C.苏轼恪尽职守,勤政爱民。黄河决口,徐州城有险情,苏轼与城中百姓共同抗洪,并说服卒长带领禁军筑堤,终于保全了徐州。
    D.苏轼虽受小人陷害,却随缘自适。苏轼遭受陷害,被捕入狱,但出狱被贬黄州后,却能与农夫老翁融洽相处,并自号“东坡居士”。
    11.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富民出,民皆动摇,吾谁与守?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
    (2)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以守,卒全其城。
    12.根据本文中苏轼的读书经历和《念奴娇·赤壁怀古》,说说你对苏轼的思想的认识。


    评卷人
    得分



    四、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听蜀僧濬弹琴
    李白
    蜀僧抱绿绮①,西下峨眉峰。
    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
    客心洗流水②,余响入霜钟③。
    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
    (注)①绿绮,古代著名的琴。②流水,《列子·汤问》:“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③霜钟,《山海经·中山经》:“丰山……有九钟焉,是知钟鸣。”郭璞注:“霜降则钟鸣,故言知也。”
    13.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写这位琴师是来自峨眉山,一个“下”字写出了琴师的气派,也表达了诗人对他的倾慕之情。
    B.颔联正面描写蜀僧弹琴。“一挥手”是描摹弹琴的动作,表现琴师演奏时动作的潇洒遒劲。
    C.颈联的“流水”,是说自己的心像被流水洗过一般畅快明净。“霜钟”点明时令,与尾联的“秋云暗几重”照应。
    D.尾联写听完蜀僧弹琴后的感觉,举目四望,青山已暮,秋云灰暗,诗人的心情也随之变得惆怅、沉重起来。
    14.本诗在音乐描写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


    评卷人
    得分



    五、情景默写
    1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用“___________”和“__________”两句描写了云中仙人出场时的穿着与出行工具,令人叹为观止。
    (2)《劝学》中,作者用木材经墨线比量而取直和金属制作的刀斧经磨砺而变锋利来设喻,引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论断。
    (3)韩愈的《师说》是写给少年李蟠的。文末所说的“__________”点出李蟠的文章爱好,而“___________”则说明了李蟠的儒学素养。

    评卷人
    得分



    六、选择题组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一端是日益扩大的老龄人口,一端是 的科技创新。当前,我国老龄人口数量快速增长,数据显示,2019 年末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2.54亿,占总人口的18.1%。随着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快速发展,智能化服务 应用,深刻改变了生产生活方式,普遍提高了服务效率和便利程度。但与此同时,( )。技术的进步 地成了老年人生活的门槛,比如,无健康码出行不便,网上挂号、网上就医、网上购物“障碍”重重,等等,在老年人面前划出一道无形的“鸿沟”。如何让老年人 智慧社会便利,是考验社会治理的重要课题。人口老龄化是我国今后较长一段时期的基本国情。让智能技术发展与老龄化发展相协调,是一项长期任务。国务院办公厅《实 施方案》及时回答社会关注的“痛点”,聚焦老年人日常生活涉及的出行、就医、消费、购物、办事等7类高频事项和服务场景,坚持传统服务方式与智能化服务创新并行,细化了面向老年人的各项服务措施,旨在推动老年人更好适应智能技术、更好融入智慧社会,让老年人在信息化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16.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日新月异 广泛 不知不觉 共享
    B.一日千里 广泛 潜移默化 共享
    C.日新月异 全面 潜移默化 分享
    D.一日千里 全面 不知不觉 分享
    17.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很多老年人不能顺利搭上智能技术的“便车”,这是因为他们不会用智能手机、不懂移动支付
    B.不会用智能手机、不懂移动支付等原因,使得很多老年人不能顺利搭上智能技术的“便车”
    C.很多老年人无法适应技术的快速发展,不会用智能手机、不懂移动支付
    D.很多老年人不会用智能手机、不懂移动支付,无法适应技术的快速发展
    18.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国务院办公厅《实施方案》及时回答社会关注的“痛点”,聚焦老年人日常生活涉及的出行、就医、购物、消费、办事等7类高频事项和服务场景
    B.国务院办公厅《实施方案》及时回应社会关注的“痛点”,聚焦老年人日常生活涉及的出行、就医、购物、文娱、办事等7类高频事项和服务场景
    C.国务院办公厅《实施方案》及时回应社会关注的“痛点”,聚焦老年人日常生活涉及的出行、就医、购物、消费、办事等7类高频事项和服务场景
    D.国务院办公厅《实施方案》及时回答社会关注的“痛点”,聚焦老年人日常生活涉及的出行、就医、购物、文娱、办事等7类高频事项和服务场景


    评卷人
    得分



    七、语言表达
    19.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拟写推荐语。
    一部通晓日本文化、解读其性格矛盾根性的惊世之作。了解日本民族不得不读的经典,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改造日本的指导之书。
    这是某购书网上对《菊与刀》这本书的推荐语,请你为《乡土中国》拟写阅读推荐语。要求:包含至少一个书中的核心概念,理解学术著作的现实意义,不超过80个字。

    评卷人
    得分



    八、材料作文
    20.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为了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很多场所都要求出示健康码才能进入,这种做法在有效防控疫情的同时,也确实给一些人带来了不便。前段时间某地就发生老人因不会使用健康码被拒乘公交车的事,引发全网关注。近日,多地火车站开通了“无健康码服务通道”,通过查询乘客手机号或者身份证,为乘客提供健康证明,为使用老人机、没有手机的人群提供了便捷。
    为肯定这种暖心服务,弘扬这种服务精神,请你以某网站小编的身份写一篇评论文章。
    要求:角度自选,立意自定,标题自拟;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得抄袭套作;不少于700字。

    参考答案

    1.B
    2.D
    3.C
    【分析】
    1.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
    B项,“在长老权力占优势的社会,继替是变动的主流,社会变迁是不存在的”错误,根据原文第二段,社会继替和社会变迁“这两种过程并不是冲突的,而是同时存在的”,因此即使是在长老权力更有势力的社会里,社会变迁也依然存在于“整个结构中的一小部分”。
    故选B。
    2.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概括文本内容,把握文章相关论证的能力。
    D项,“苏联社会的权力,本质上既可以被归类到横暴权力,也可以理解成时势权力……”错误,根据原文第五段,苏联的权力性质“形式上是独裁的”,因而“英美的学者把它归入横暴权力的一类里”,但是在作者看来,苏联的权力本质上讲是时势权力。
    故选D。
    3.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概括文本信息,把握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
    A项,“基本没有长老权力存在的空间”错误,原文第二段说的是“两种权力也必然同时存在”。
    B项,“时势权力在乡土社会中并不发达,这是因为其形态非常容易安定,作者引用孔子的话也证明了这一观点”错误,根据原文第六段,作者引用孔子的话是为了解释“社会变动慢到什么程度”这个问题,而非佐证“时势权力在乡土社会并不发达”。
    D项,“只要……就”的表述过于绝对,原文第七段只是表达了社会变迁速率与世代交替速率相等的情况下,“传统自身慢慢变,还是可以保持长老的领导权”。
    根据原文第四、五段,“在新旧交替之际,不免有一个惶惑、无所适从的时期,在这个时期,心理上充满着紧张,犹豫,和不安”,而落后国家努力实现现代化的过程也正是社会变迁、新旧交替的过程,因此C项正确。
    故选C。

    4.D
    5.C
    6.①有助于塑造许永永不惧世俗、执著追梦的少年形象。面对众人羡慕的特招,许永永坚决拒绝了,因为他要开始环游世界了,这突显了许永永坚韧不拔的精神品质。②有助于推动小说情节的发展。许永永拒绝重点高中特招的情节,是本篇小说的高潮,“旅行家”梦想与世俗追求的碰撞、看客们的嘲笑、不解也被推向极至。③有助于揭示不受世俗影响、不忘初心的主题。梦想无高低,行行出第一。许永永把旅行家当做毕生目标,不受世俗评价的影响,是人群中的特例,却也活出了梦想最本真的模样。
    7.①许永永自我的精神寄托:许永永很小就说出了想当旅行家的豪言壮语,并付诸行动,这是他的理想与人生的方向。②“我”对许永永梦想的认同:“我”没有像其他人一样嘲笑许永永,当“我”叫他“旅行家”的时候,我发自内心对他的梦想尊重与欣赏,“我”相信许永永可以实现他的梦想。③以马晓波为代表的世俗的嘲笑:看客们的态度分为了三个阶段,小学时因无知而不解、初中时因不切实际而蔑视、升学时因其选择不符合世俗期待而嘲讽。
    【分析】
    4.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的能力。

    D项,“许永永一开始有些灰心”错误,由许永永的回答“没关系,一个一个来,我先把江西省走完”可知,表现了他要做旅行家的坚定决心,遇到困难一个个克服,任何困难都无法阻止他行进的步伐,所以许永永一开始并没有有些灰心。
    故选D。

    5.
    本题考查赏析文章主旨和人物形象的能力。
    C项,“但是从小到大我一直羡慕着他能走出一条不平凡的路”错误,“我”没有像其他人一样嘲笑许永永,当“我”叫他“旅行家”的时候,我是发自内心地对他梦想的尊重与欣赏,文章并没有表现“我”一直羡慕着他能走出一条不平凡的路。
    故选C。

    6.
    本题考查分析文章段落作用的能力。
    由原文“我们知道,这是特招。当时,我们全班都轰动了,连一直取笑他的马晓波,看着许永永的时候眼里也流露出羡慕的光芒。许永永却摇了摇头,幅度不大,但异常坚决。许永永说,我要开始环游世界了”可知,面对众人羡慕的特招,许永永坚决拒绝了,因为他要开始环游世界了,这突显了许永永坚韧不拔的精神品质,有助于塑造许永永不惧世俗、执著追梦的少年形象。由原文“我与许永永再也没有见过面,但我总能收到许永永的信件,信封里面总有一张手绘的地图。偶尔还有几张相片,在海滩裸露上身的,背着大包徒步行走的,站在长城上的,在黄沙大漠里的,骑马大草原上的……”可知,正是许永永拒绝重点高中特招,才有了后面他为了追逐梦想而去旅行的情节,推动了小说情节的发展。许永永拒绝重点高中特招的情节,是本篇小说的高潮,“旅行家”梦想与世俗追求的碰撞、看客们的嘲笑、不解也被推向极至。许永永拒绝重点高中特招,所有的人都觉得许永永是个傻帽,包括我们的班主任。然而许永永把旅行家当做毕生目标,不受世俗评价的影响,是人群中的特例,却也活出了梦想最本真的模样,揭示了不受世俗影响、不忘初心的主题。

    7.
    本题考查理解重要词语含义和赏析思想情感的能力。
    由原文“老师站在讲台上,饶有兴趣地问,许永永你为什么想做个旅行家?许永永大声说,因为杨镇的天空实在是太小了。那时候,我们读小学五年级”可知,许永永很小就说出了想当旅行家的豪言壮语,并付诸行动,这是他的理想与人生的方向。由此可知,“旅行家”是许永永自我的精神寄托。由原文“我没有笑。课间十分钟去上厕所的时候,我对许永永说,我觉得你能行。他说,我知道,我一定能行的”和“我也叫他旅行家,不过我觉得我叫的旅行家和他们叫的不一样。这一点,许永永知道”可知,“我”没有像其他人一样嘲笑许永永,当“我”叫他“旅行家”的时候,我发自内心对他的梦想尊重与欣赏,“我”相信许永永可以实现他的梦想,表现了“我”对许永永梦想的认同。由原文“在许永永说他的理想是做一个旅行家而不是科学家的时候,我们都愣住了。事实上,我们连旅行家是什么要干什么都不知道”“当时我们已经知道七大洲和八大洋,所以我们笑得更加理直气壮。马晓波起哄说,你知道这个世界有多大么?你能走得完?你怎么去?骑着猪去吧!而后是哄堂大笑”“当时,我们全班都轰动了,连一直取笑他的马晓波,看着许永永的时候眼里也流露出羡慕的光芒。许永永却摇了摇头,幅度不大,但异常坚决。许永永说,我要开始环游世界了。所有的人都觉得许永永是个傻帽,包括我们的班主任”可知,以马晓波为代表的世俗的嘲笑,看客们的态度分为了三个阶段,小学时因无知而不解、初中时因不切实际而蔑视、升学时因其选择不符合世俗期待而嘲讽。

    8.B
    9.A
    10.B
    11.(1)富人们出城,老百姓都动摇了,我还与谁守卫这座城呢?我在这里,就决不允许洪水毁坏城池。
    (2)苏轼在城墙上筑庐过夜,经过家门也不进入,派遣官吏分段防守,最终保全了徐州城。
    12.苏轼受儒家思想和道家思想的影响,并将其融会贯通,形成自己旷达的思想。他读书时以范滂、贾谊、陆贽这些忠心为朝廷效力的臣子为榜样,周瑜也因建功立业而成为苏轼的偶像,这些都是儒家“入世”思想对苏轼的影响;被贬黄州后,苏轼能随缘自适,这与他曾读《庄子》,受道家“出世”思想影响有关。他一生仕途坎坷、几番起落,但都能在其位则谋其政,随缘自适,是将儒道思想融会贯通形成自己旷达思想的表现。
    【分析】
    8.
    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能力。
    “东汉”修饰“范滂传”,“范滂传”做“读”的宾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选项A;“轼”做“曰”的主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选项C;“母”做“许”的主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选项D。
    故选B。

    句子翻译:程氏读东汉《范滂传》,很有感慨,苏轼问道:“我如果做范滂,母亲能答应我这样做吗?”程氏说:“你能做范滂,我难道不能做范滂的母亲吗?”

    9.
    本题考查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
    A项,“古人二十岁戴冠,行冠礼表示成人,冠就成了古人成年的代称”错误,古人二十岁戴冠,行冠礼,特指男子,冠是古人“男子”成年的代称。古代女子满15周岁结发,用笄贯之,因称女子满15周岁为及笄。
    故选A。

    10.
    本题考查筛选文中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
    B项,“把他擢为第一”错误,由原文“方时文磔裂诡异之弊胜,主司欧阳修思有以救之,得轼《刑赏忠厚论》,惊喜,欲擢冠多士,犹疑其客曾巩所为,但置第二”可知,当时文章晦涩怪异的弊习很重,主考官欧阳修想加以改正,见到苏轼《刑赏忠厚论》,很惊喜,想定他为进士第一名,但怀疑是自己的门客曾巩写的,便放在了第二名。由此可知,是把他放在了第二名,而不是“第一名”。
    故选B。

    11.
    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
    赋分点:(1)吾谁与守: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为“吾与谁守”。守:守卫。败:毁坏。
    (2)轼庐于其上: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轼于其上庐”。庐:名词用作动词,筑庐。过:经过。使:派遣。卒:最终。全:形容词用作动词,保全。

    12.
    本题考查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
    苏轼受儒家思想和道家思想的影响,并将其融会贯通,形成自己旷达的思想。有人说儒家思想是加法,而道家是减法,儒家要求学者建功立业,不断进取,而道家要求为人淡泊名利,洁身自好。他读书时以范滂、贾谊、陆贽这些忠心为朝廷效力的臣子为榜样,周瑜也因建功立业而成为苏轼的偶像,这些都是儒家“入世”思想对苏轼的影响;被贬黄州后,苏轼能随缘自适,这与他曾读《庄子》,受道家“出世”思想影响有关。看似矛盾的两种思想,对于此时的苏轼而言却是同一的,建功立业却淡泊名利,因为建功立业的最终目的是“平天下”,而淡泊名利所要求的正是依托功业,却不能寄托于功业,迷失自我是人性使然,有太多人在尔虞我诈中忘记了自己最初是为了“平天下”而追求高官职,反而以儒家思想作为伪善的外衣,不择手段的谋求万人之上的至尊荣耀,最终落得万劫不复。而苏轼将两者合二为一,既不加也不减,奉出本心、本我,以道家思想自守,以儒家思想进取,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直到自请离京之前,淡泊名利的道家思想时刻规正着苏轼积极入世的人生道路,虽无求仁得仁,但保初心不变。起初,苏轼追求的是远大志向,平步青云使他满怀信心;后来,苏轼追求的是旷达,人生起落,“利万物而不争”使他超脱、超越。苏轼的一生虽未求仁得仁,但好在舒畅总是多于愁苦的。事实上,一件事情之于自己的喜乐,在于你怎么看待它。而苏轼最为擅长的一点便是“化解矛盾”。人生中充斥着无数的矛盾和选择,苏轼对于儒释道思想的灵活转变,使他上至人生大事,下到望月愁思都使自己得到了解脱。

    【点睛】
    文言文翻译记清两原则,一是直译为主,字字落实。所谓“直译”就是字字落实,不可凭大意去翻译。所谓“字字落实”,就是在翻译时,要将文言语句中的每个词都落实到译文中去,这是文言文翻译的最基本的要求。“直译为主”是文言文翻译最基本的方法,也是保证达到“字字落实”这一基本要求的最佳方法。“直译为主”是说对于大多数句子、大多数词语,可以采取直接翻译的方式来进行。二是意译为辅,文句通顺。所谓“意译为辅”就是在难以直译或直译后难以表达原文意蕴的时候,酌情采用意译作为辅助手段。文句通顺是语言表达的一般要求,凡是语言表达都必须遵从。考生一定要养成推敲语句的习惯。翻译成现代汉语以后一定要读一读,看看是否通顺、流畅。如果不通顺、不流畅,就要对它进行修改、润色,适当的进行意译。

    翻译:
    苏轼字叫子瞻,是眉州眉山人。十岁时,父亲苏洵到四方游学,母亲程氏亲自教他读书,听到古今的成败得失,常能说出其中的要害。程氏读东汉《范滂传》,很有感慨,苏轼问道:“我如果做范滂,母亲能答应我这样做吗?”程氏说:“你能做范滂,我难道不能做范滂的母亲吗?” 到二十岁时,就精通经传历史,每天写文章几千字,喜欢贾谊、陆贽的书。不久读《庄子》,感叹说:“我从前有的见解,嘴里不能说出,现在看到这本书,说到我心里了。”嘉祐二年,参加礼部考试。当时文章晦涩怪异的弊习很重,主考官欧阳修想加以改正,见到苏轼《刑赏忠厚论》,很惊喜,想定他为进士第一名,但怀疑是自己的门客曾巩写的,便放在了第二名;又以《春秋》经义策问取得第一,殿试中乙科。后来凭推荐信谒见欧阳修,欧阳修对梅圣俞说:“我应当让这个人出人头地了。”听到的人开始哗然不服,时间久了就信服此语。苏轼调任徐州。黄河在曹村附近决堤,在梁山泊泛滥,从南清河溢出,汇聚在徐州城下,水不断上涨不久就要泄进城里,城墙即将被冲毁,城里的富人争着逃出城去避难。苏轼说:“如果富人都出了城,民心一定会动摇,谁和我一起守城呢?只要有我在这里,就不会让决堤的水毁了城墙。” 于是将富民们赶回城中。苏轼到武卫营,把卒长叫出来说:“河水将要冲进城里,事情很紧迫了,即使是禁军也要暂且为我尽力。”卒长曰:“太守您尚且不逃避洪水,我们这些小人应该为您效力。”于是率领他的士兵拿着畚锸出营,修筑东南方向的长堤,堤坝从戏马台起,末尾与城墙相连。雨日夜不停,没有受损的城墙只有三版。苏轼天天住在城上,即使经过家门也不入,派官吏们分别在城墙各处守卫,最终保全了徐州城。他又请求调发第二年的役人来增旧城,又用木头筑堤岸,以防水再来。朝同意了他的做法。调任湖州知州,上表谢恩。又因为有些事对百姓不利而不敢说,用诗来讽刺,以求有益于国家。御史李定等摘取他章表中的话,并且引申附会他所作的诗说是骂皇上,逮捕进御史台监狱,想置他于死地。罗织罪名很久不能判决。神宗独自怜惜他,把他作为黄州团练副使安置。苏轼与农夫老翁,一起在溪谷山林间生活,在东坡建造房屋,自称“东坡居士。

    13.D
    14.①比喻。以大自然的万壑松比喻琴声之清越宏远;把乐声比喻成流水,听了蜀僧的琴声,自己的心好像被流水洗过一般地畅快、愉悦。②侧面描写。通过描写诗人听琴时的感受,衬托琴师技艺的高超、音乐的魅力。③用典。运用“高山流水”的典故,表现蜀僧和自己通过音乐的媒介所建立的知己之感。“余响入霜钟”也是用典,写琴音与钟声交响,兼寓知音之意。
    【分析】
    13.
    本题综合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的能力。
    D项,“诗人的心情也随之变得惆怅、沉重起来”错误,尾联两句写诗人听完蜀僧弹琴,举目四望,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青山已罩上一层暮色,灰暗的秋云重重叠叠,布满天空。这是以感觉时间过得快来表现听者沉浸于琴声达到入神的状态,衬托出弹者技艺高超。
    故选D。
    14.
    本题考查分析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能力。
    颔联两句“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正面描写蜀僧弹琴。这两句用大自然万壑松涛之声比喻琴音的清越宏远,生动传神地表现出琴声极其铿锵有力的特点。颈联两句写听琴的感受。前句“客心洗流水”,就字面讲,是说听了蜀僧的琴声,自己的心好像被流水洗过一般地畅快、愉悦,把乐声比喻成流水。同时此句运用了侧面描写的手法,衬托出琴师技艺的高超和音乐的魅力;这一句还包含着一个古老的典故,即《列子·汤问》中“高山流水”的典故,借它表现蜀僧和自己通过音乐的媒介所建立的知己之感。下句“余响入霜钟”也是用典。“霜钟”出于《山海经·中山经》:“丰山……有九钟焉,是知霜鸣。”此句意思是说,音乐终止以后,余音久久不绝,和薄暮时分寺庙的钟声融合在一起。这句诗写琴音与钟声交响,也兼寓有知音的意思。尾联两句写诗人听完蜀僧弹琴,举目四望,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青山已罩上一层暮色,灰暗的秋云重重叠叠,布满天空。这也是侧面描写的手法,以感觉时间过得快来表现听者沉浸于琴声达到入神的状态,衬托出弹者技艺高超。
    15.霓为衣兮风为马 虎鼓瑟兮鸾回车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好古文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详解】
    本题考查默写名句名篇的能力。
    注意重点字的写法,“霓”“瑟”“鸾”“参”“知”“传”。

    16.A
    17.B
    18.B
    【分析】
    16.
    本题考查正确运用词语的能力。

    第一空处,日新月异:指发展或进步迅速,不断出现新事物、新气象。一日千里:比喻进展极快。此处语境是指发展迅速的科技创新,“一日千里”用在这里程度过重,所以此处应该用成语“日新月异”。
    第二空处,广泛:形容应用领域之广,全面:所有方面;各个方面的总和。“全面”用在这里搭配不当,与“应用”搭配的词语应该是“广泛”。
    第三空处,不知不觉:没有觉察到,没有意识到。潜移默化:指人的思想或性格不知不觉受到感染、影响而发生了变化。文章中并不是指老年人思想或性格的变化,所以此处应该用词语“不知不觉”。
    第四空处,共享:共同分享,与其它一起使用或分享。分享:多指使别人享受。此处的语境是指让老年人共同享受智慧社会的便利,所以应该用词语“共享”。
    故选A。

    17.
    本题主要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重点考查语言的连贯能力。
    “但与此同时”的表述,说明括号内容应为前文“信息技术发展便利了生活”这一观点的转折,AB两项均表述“老年人无法顺利从智能技术中获得便利”,相比A项,B项“智能技术的便车”承接下文“技术的进步”更加自然,且下文观点为括号内容的解释说明;CD两项侧重说明“老年人不适应技术快速发展”这个观点,未能呼应上文形成转折,且与下文“技术进步成为老年人生活门槛”的表述实为同一个意思,有语义赘余之嫌。
    故选B。

    18.
    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两处语病:回答与“痛点”搭配不当;消费、购物为包含关系,并列不当。
    故选B。

    19.《乡土中国》提出了以自己为中心像水波纹一样推及开且能伸能缩的差序格局等精辟的概念,深入研究中国乡土社会、传统文化和社会结构,是认识中国国情的杰作。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拟写作品推荐语的能力。首先要分析文本,明确文本的大意、写作目的、作品意义,最为关键的是,要能梳理出作品中的“核心概念”。《乡土中国》中的核心概念有如空间格局、时间格局、差序格局、礼治秩序、无为政治与长老统治、血缘和地缘等。据此就可以写成“《乡土中国》提出了以自己为中心像水波纹一样推及开且能伸能缩的差序格局等精辟的概念,深入研究中国乡土社会、传统文化和社会结构,是认识中国国情的杰作”。或如,“一部研究中国农村的作品。对中国的基层社会做了剥丝抽茧的分析,从‘人情世故’、爱情与婚姻以及乡土社会中的‘教化’等层面展现了农村人整体行为背后的逻辑”。又如,“一部全面展现中国基层社会面貌的著作。对乡土社会人文环境、传统社会结构、权力分配、道德体系、法礼、血缘地缘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阐释”。
    20.【范文】
    “无健康码通道”铁路细节服务暖人心
    据媒体报道:近日多地火车站为使用老人机、手机没电、无微信、无手机、不会操作等无法出示健康码的旅客开通“无健康码通道”。
    服务好人民群众出行,需要主动承担责任。如何化解既有“健康码”出行,也有“无健康码服务”一举多得的好做法?江苏无锡火车站推出“无健康码由此进入”的服务绿色通道,一下子解决了无法证明“健康码”乘车的难题。对公共服务来说,有时候多一道程序,就会多一些方便,多一些人性化服务,就会提升旅客出行的幸福指数。无锡火车站“无健康码服务通道”暖心的服务举措,就是一个很好的现实案例,理当为铁路部门人文服务点赞。
    既不放松疫情防控要求,又给无“健康码”特别是老年等群体提供具体的解决办法,无怪乎网友转发点赞。如网友所言:“一座城市的温度,有时就体现在它如何对待那些被‘遗忘’的人。”对使用老人机、无手机无法出示健康码的旅客,无锡开辟了一个服务通道,专门解决旅客无法出示健康码问题。无锡火车站推出的无健康码服务通道,获得了超19万粉丝的点赞。网友们感叹:管理者的细心和人性化。
    勿以善小而不为。树立一个简单的指示牌,设置一个简易的帮扶站点,是帮助这些“望码却步”的群体最直接的方式。“无健康码服务”的温情应该成为一种现实常态,给老年人和其他特殊人群留下一条温情通道,体现出一个城市服务民生的温度。好风景不仅在于自然风光,也在于精神之美和人文之美。有网友表示,郑州机场、福州火车站、杭州火车站等多个公共服务点都设置了这样的服务区域,这些便利了旅者的举措,想必会很快普及到公众生活的方方面面。
    为“小众”服务其实就是从根本上心系“大众”,为广大乘客提供安全、方便、舒心出行,体现出了铁路部门“以服务为宗旨、待旅客如亲人”的服务理念。其实,无锡等地火车站的举动虽小,但意义不小,简单的一个特殊通道后,是真正的担当与负责;指示牌上寥寥几行字,透出了浓浓的关怀与关爱。最关键是铁路部门创新服务方式,不断解决乘客的实际问题,提高铁路部门服务质量,提升企业整体形象,换来的必然是广大旅客对铁路服务的满意度会越来越高。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
    审题:本次作文为任务驱动型作文。材料的内容为疫情期间老人乘车被拒,老人面临困境,多地火车站开通了“无健康码服务通道”这一社会现象。提出任务要求学生肯定这种暖心服务,弘扬这种服务精神,以某网站小编的身份写一篇评论文章。
    分析材料,需从两方面辩证的对待:
    分析意义:
    1.当地火车站设置“无健康码服务通道”为使用老人机、无手机及无法正常使用手机展示健康码的人群提供了便捷,保证他们在无法使用健康码的同时也能够进入车站正常乘车。
    2.“无健康码服务通道”的开通提升了乘客通行的效率,也保证了火车站工作的高效运转。
    3.体现了火车站工作人员的服务意识,能够站在群众的角度,给他们提供便捷,让人们在火车站感受到温情。
    4.火车站也是很多人对一个城市了解的第一个地方,火车站的这种做法无疑能够给人们留下较好的第一印象,提升了当地的形象,成为了当地的一张靓丽名片。
    5.在疫情防控的背景之下,帮助人们解决疫情防控带来的不便,也给人们带来了一份安心,让人们感受到即便在疫情之下,我们的正常生活秩序也能够得到保障,更增添了人们战胜病毒的信心,有利于保障社会的稳定秩序,更有利于疫情的有效防控。
    6.健康码作为科技发展的产物,对经常使用手机的年轻人而言确实带来了便捷,但是在一定程度上也忽视了老年人等一些不会使用智能手机的人群。这项举措也提醒了人们对老年群体等一些特殊人群的关注,传播着人性的温暖。
    同时也应考虑其存在的问题,疫情防控不仅仅局限于一个城市,虽然当地火车站为乘客提供了便捷,但是这种便捷通道如果没有得到普及,乘客到达其他城市之后仍然需要提供健康码,还是会带来不便。
    立意:①人性化服务暖人心。
    ②“无健康码通道”,让城市更有温度。
    ③“无健康码通道”诠释城市善意和温。
    【素材】
    1.疫情防控常态化,服务细节要提升。当前,随着疫情防控成为常态化,火车站等交通部门让旅客凭“健康码”出行,是一种疫情防控的管理机制。但是,因为一些老年人没有智能手机,无法证明“健康码”,以致于老人乘坐交通工具过程中受阻,还有手机没有电、手机丢失等等,无法证明健康码,发生了很多不愉快场面相关的新闻不胜枚举。比如:前不久,一段“老人无健康码乘地铁受阻”的视频也备受热议,而疫情以来,诸如无健康码而出行难,无支付码而购物难的新闻并不少见。
    2. 但网友们的感动真真切切。许多网友的评论直戳人心——“数字生活下的老人不应该被遗忘。”“科技在发展,数字生活下的老人更需要关怀。”“一座城市的温度就体现在它如何对待那些被遗忘的人。”“渡轮轰隆隆开过的时候,无锡这座城还有人撑着小船,渡步履蹒跚的人。”“这个无健康码服务通道,让人感受到管理者的细心和人性化。”“暖心图片的背后,是一群人的努力……”
    3. 善待老年人,体现着一个城市的温度和整个社会的温情,也是构成文明城市的一个单元,是新时代应有的“微型景观”。城市管理的人文内核、城市的温暖,就是要让每一个身在其中的人有所感知。我们政府、社区以及家庭要再多一点耐心,多一点细心,多一点关心,让老年人尽量跟上时代的步伐,同时也给他们留一个窗口、留一个通道,让老年人在高速发展中同样享受美好生活。
    4. 他们有些人因为不熟悉智能手机,无法移动支付,无法打车代步,无法网上预约看病,甚至连放在快递柜里的快递都取不出来。建设更有魅力、更有活力、更有温度的人文之城,必然离不开对每个人的人文关怀。一个个“无健康码通道”、“无预约”老年人挂号窗口,考验的是城市管理的精细化水平,以及“城市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结构:该文使用总分总得结构:①起——提出论点“‘无健康码通道’铁路细节服务暖人心”,开启全文,②转——引用材料中对规定一味地执行,伤害老人利益进行否定;③转——肯定自己更要肯定的“铁路细节服务暖人心”;④承——分析自己更肯定的原因,分三层进行评论:“服务好人民群众出行,需要主动承担责任”“管理者的细心和人性化”“勿以善小而不为”。⑤合——重申论点,结束全文,“‘无健康码通道’铁路细节服务暖人心”。 主体部分是“两转三承”,可以先“两转”后“三承”,也可以先“三承”后“两转”。

    相关试卷

    太原市第五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阶段性检测语文试卷(含答案):

    这是一份太原市第五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阶段性检测语文试卷(含答案),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现代文阅读,文言文阅读,诗歌鉴赏,默写题,语言表达,材料作文,八十年代,我国第一艘核潜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0届山西省太原市第五中学高三上学期阶段性检测(9月) 语文(PDF版):

    这是一份2020届山西省太原市第五中学高三上学期阶段性检测(9月) 语文(PDF版),共11页。

    2021-2022学年山西省太原市第五中学高二下学期5月阶段性检测语文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1-2022学年山西省太原市第五中学高二下学期5月阶段性检测语文含解析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