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第一单元第5课: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初中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备课材料(2021年)

    第一单元第5课: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初中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备课材料(2021年)第1页
    第一单元第5课: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初中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备课材料(2021年)第2页
    第一单元第5课: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初中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备课材料(2021年)第3页
    还剩6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第一单元第5课: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初中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备课材料(2021年)

    展开

    这是一份第一单元第5课: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初中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备课材料(2021年),共32页。主要包含了作者简介,背景说明,文本解读,技法归纳,疑难探究,课文问答,课外阅读,中考链接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林徽因(1904年6月10日~1955年4月1日),女,汉族,福建闽县(今福州)人,出生于浙江杭州。原名林徽音,其名出自《诗.大雅.思齐》“大姒嗣黴音,则百斯男”。后因常被人误认为当时一男作家“林微音”,故改名“徽因”。中国著名建筑师、诗人、作家,人民英雄纪念碑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深化方案的设计者之一,建筑师梁思成的妻子。20世纪30年代初,同梁思成一起用现代科学方法研究中国古代建筑,成为这个学术领域的开拓者,后来在这方面获得了巨大的学术成就,为中国古代建筑研究奠定了坚实的科学基础。文学上,著有散文、诗歌、小说、剧本、译文和书信等,代表作有《你是人间的四月天》《莲灯》等。其中,《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最为大众熟知,广为传诵。
    【背景说明】
    这首诗发表于1934年的《学文》上,具体的写作时间不详。这首诗确实是一篇极为优秀的作品,它的价值不需要任何外在的东西来支撑。所以在诗人逝世的时候,金岳霖等好友们共同给诗人题了这样的一副挽联:“一身诗意千寻瀑,万古人间四月天。”
    作为新月派的重要成员之一,林徽因诗歌创作的数量并不算多,但从其发表第一篇诗作《谁爱这不息的变幻》起就表现出较高的艺术水准,呈现出鲜明的现代主义特质。这一方面与新月派后期诗歌创作的影响有关,另一方面也与20世纪30年代中国文坛对西方现代主义文艺理论和作品的大量译介与吸收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林徽因在诗歌创作中既保留了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的某些质素,又对西方现代主义进行了自觉吸收,最终形成了具有本土化特质的现代主义诗歌。
    【文本解读】
    我说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读林微因的诗和散文甚至小说,丝毫没有距离感,仿佛作者就在对面她的作品喜欢用“你”字,时刻提醒你注意。]
    笑响点亮了四面风;轻灵
    在春的光艳中交舞着变。
    ◎爱如四月天里的光艳轻灵。“风"是抽象的,却由你的“笑响”将它"点亮”,使人由听觉到视觉,从各个感官角度来感悟体味。春的“光艳轻灵”都源于“笑响”,这是对“爱”的形象描述,它越是“交舞着变”,就越是刻骨铭心。
    你是四月早天里的云烟,
    黄昏吹着风的软,星子在
    无意中闪,细雨点洒在花前。
    ◎爱如四月天里的柔和恬静。为了表现四月天的柔和恬静,诗歌捕捉的意象动静结合,风光自然。“ 云烟”,既柔和又朦胧,是爱的静态美;“吹着”的“风”、“闪”动的“星子”、“酒在花前”的“细雨点”,则是爱的动态美,虽动却也不失恬静安宁。爱融合了所有的物态之美,这正说明爱无处不在。
    ◎为了表现四月天的柔和恬静,诗歌所抓意象有动有静,动静结合,和谐自然。“云烟”,既柔和又腺胧,是爱的静态美;吹着的“风”“闪”动的“星子”、“酒在花前”的“细雨点”,则是爱的动态美,动却也恬静安宁。爱融合了所有的物态之美,这正说明爱的无处不在。
    那轻,那娉婷,你是,鲜妍
    百花的冠冕你戴着,你是
    天真,庄严,你是夜夜的月圆。
    ◎爱如四月天里的鲜妍庄严。四月的花,“轻”“娉婷”且“鲜妍”,这已经是绝美的风姿;但这还不够,还有“百花的冠冕你戴着”,那种令人艳羡的美语言都难以形容,但“你”的爱却美而不娇、艳而不俗,那“月圆”的“庄严”与“天真”,显现出爱的深刻与厚重、淳朴与大气。这里揭示了爱的内涵与真谛。
    雪化后那片鹅黄,你像;新鲜
    初放芽的绿,你是;柔嫩喜悦
    水光浮动着你梦期待中白莲。
    ◎爱如四月天里的新鲜柔嫩。四月的花朵绚丽多彩,而诗歌写“鹅黄"“绿”“白”各种花,是为了突出爱的无穷魅力——“新鲜”,爱的勃勃生机——“柔嫩" ,以及“喜悦”之情与“期待”之意。诗人在此借对方写己,流露出对爱的热切期待。
    ◎四月的花朵绚丽多彩,而诗歌写“鹅黄”绿”“白”,目的还是为了突出爱的无穷魅力一“新鲜”和爱的勃勃生机“柔嫩”,以及“喜悦”之情与“期待”之意。诗人用色彩斑斓的意象,流露出对爱的热切期待。
    你是一树一树的花开,是燕
    在梁间呢喃,一你是爱,是暖,
    是希望,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以抽象的“爱、暖、希望”来比喻心中的“你”,极尽盛赞,美不胜收。“你是人间的四月天”与诗的开篇呼应,重复中有变化,诗情回旋而流转,毫无滞涩之感。爱如四月天里的融暖缠绵。四月的景,看,有“一树一树的花开”;听,有“燕在梁间呢喃”;感,有布满空间的“暖”。那么,诗人再也走不出这爱的空间,因为,这里有她的“希望”,这里有爱的缠绵。此处抒情,与诗的第一节呼应,又道出赞颂爱的原因,真挚严谨而又不留痕迹。
    ◎四月的景,看,有“一树-一树的花开”;听,有“燕在梁间呢喃”;感,有布满空间的“暖”。那么,诗人再也走不出这爱的空间,因为,这里有她的“希望”,这里有爱的缠绵。此处抒情,与诗的第.节呼应,又道出赞颂爱的原因,真挚严谨,而又不留痕迹。
    【技法归纳】
    1.意境美。
    那鹅黄,是待放的生命:那绿色、蕴含着无限的生机:那柔嫩的生命,新鲜的景色,在这样的季节里泛着神圣的光。这光,明净、澄澈,和白莲花一样美丽,带着爱的光辉。这些意象营造了优美的意境。
    2.形式美。
    (1)音乐美。在这首诗中,诗人不但注重押韵,而且在每节诗中,诗人故意进行一些“陌生化”的断句,使人不由自主地放慢节奏,词语的跳跃和韵律的和谐几乎达到极致,更利于诗人自我感受的传达。
    (2)绘画美。诗的绘画美通过那些色彩斑斓、灵动活泼的意象表现得一览无余。
    (3)建筑美。本诗共分为五节,每节以三行来写,通过字数与句式的变换,达到了动态上的平衡。
    3.形式新颖,易于吟咏。
    一至四节句式结构基本相同,形成复沓,构成对称的乐章,将心中的爱以一幅幅四月天丰美的画面作比,节奏明快。排比的句式将画面连接,情感如水面涟漪层层叠叠、荡漾起伏,作品不仅美而且易于吟咏,朗朗动人。诗的第五节“一你是爱,是暖,/是希望,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是收束的乐章,以抽象的“爱、暖、希望”来比喻心中的“你”,极尽赞美。
    4.妙用比喻,语言华美。
    如:“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是本诗中最典型也是最核心的比喻。把“四月天”比作“你”,带给读者一种视觉、听觉与味觉等感官上的享受。“四月天”虽然是个静态词,却是色彩性很强的词,给读者一种色彩斑斓、五光十色的视觉体验,让人们自然而然地联想到翩翩彩蝶、袅袅炊烟、微微南风等春天里特有的自然美景。
    【疑难探究】
    1.母爱历来是文学作品歌咏的永恒主题,而母爱的表现方式和对母爱的歌颂也是多种多样的。你想么理解母母爱?
    甲生:母爱像春天的雨露,悄悄激润着我们的心田:母爱像和胞的春风,安抚我们的心灵:母爱又像一叶扁舟,载着我们越过切困难。
    乙生:要理性地、辩证地看待母爱,要辩证地看待“代沟”这个问题。母亲有优秀的品质,但是可能没有价当的教青方法。我们不能味指责母亲有问题、应该号虑到她身上存在问题的时代性,考虑到她的生活背景。理性地看待母亲对孩子所付出的母爱,不能因为母亲教育方式不要,就指责母爱。
    丙生:妈妈的唠叨是一种母爱的表达,是她担心与爱护你的表现。父母总是希望子女一帆风顺,少走一些人生的弯路。听妈妈的唠叨时,不要想到反面,想一下这句话包含的意思,只要你体会到父母话中的爱意。那么你就会觉得很舒服了。
    2.诗人将“四月天”比作心中的“你”。这样的季节有着什么样的景色呢?如何理解诗中的“你”?
    四月天是轻灵的,千姿百态的。万物复苏的天地间,一切都在迫切地生长着,浮动着氤氲的气息。在迷茫的天地间,云烟是复苏的景象。两三点星光闪动着,和花园里微微舞动的花朵对语。那片鹅黄,是初放的生命;那初放芽的绿,蕴含着无限生机。诗歌中的“你”是一树一树的花开,是伴春飞翔的燕子,美丽轻灵,带着爱、暖和希望。
    3.请你从诗歌展示色彩的文字中欣赏诗歌之美。
    在这首诗中,直接展示色彩的文字有“鲜妍、鹅黄、绿、白”,我们对这些色彩进行分析会发现,它们给人类视觉所造成的印象都是明亮的,都与人的温暖的心理感受相关,带给人们一种稳定的甚至慵懒的感受。按照心理分析来说,则是一-种温润的美感。而且,作者在描写这些美感的时候,又采用了跳动的笔法,也就是说于变化中、动作中展示色彩,这可以从间接展示色彩的文字中看到,这样的文字有“点亮、春的光艳、云烟、黄昏、星子在无意中闪、夜夜的月圆、水光浮动”,在这些词语中,我们仔细体味就会发现,它不是静态的描摹,而是放在动态的、变化的背景中来挥洒,有点像绘画中的晕染,漫出纯粹色彩的边界,正是在那模糊之处,美感油然而生。
    画面和声音是交织在一起的。在鹅黄和白莲之间,有人们笑的声音、风舞动的声音、雨滴洒落的声音、花开的声音、和阳光一起浮动的流水的声音、树儿花开的声音以及那春天最不可缺的燕子的声音。在洁白温暖的画面上,这些声音喧闹起来,但并不觉得杂乱,热闹而不杂乱,一定是和抒情主人公的心情有关。所以,透过这些表达声音的文字,我们可以看到整首诗歌完整的情绪流,那是欢快的声音,类似溪水的流动,如同一个场景,春暖花开。
    【课文问答】
    ◎问答1:把“你”比喻成“四月天”有何妙处?
    点拨:把“你”比喻成美妙无比、精妙绝伦的“四月天”,象征着“你”的温柔、和暖、充满生机和希望。只要人间有“四月天”,就有“你”的存在,爱的赞頌是恒久不变的。
    ◎问答2:“你是四月早天里的云烟”这一比喻,好在哪里?
    点拨:“云烟”的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你”的轻盈自在,无拘无束,充满了生活的气息。表达了一位母亲最深的喜悦之情。
    ◎问答3:“天真”“庄严”是否矛盾?为什么?
    点拨:不矛盾,那“月圆”的“庄严”与“天真”,更显现出爱的深刻与厚重、淳朴与大气。在这里,诗人揭示了爱的内涵与真谛。
    ◎问答4:诗人写“雪化后那片鹅黄”“初放芽的绿”“白莲”等,运用什么写法?请简要分析。
    点拨:“雪化后那片鹅黄”“初放芽的绿”“白莲”等,这些景象虚实结合,冷暖相应,充分体现了画面的純净美好,充满生机与色彩。
    ◎问答5:理解最后一节诗的作用。
    点拨:首尾呼应,反复强调,有一种循环往复之感,再次点明主题,表现了诗人对这个新生命的深深爱恋之情。
    ◎问答6:诗中诗人选择了那些意象?这些意象都有怎样的特征?
    点拨:意象有风、云烟、星子、细雨点、花、冠冕、月圆、嫩绿的芽、白莲、呢喃的燕。
    四月天是美妙的春天,她是春风拂而的轻暖,是云烟和细雨的柔软和清新,是百花的天真和庄严,是初放芽的新鲜和嫩绿,县燕子的轻声和细语,这些都有着春天温柔和暖、充满生机和希你的美好特征。
    ◎问答7:“你是人间的四月天”以“四月天”为喻,寄托着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点拨:“四月天"充满着无限的生机和希望,诗人用轻软温柔的诗句,描摹四月天的温柔和暖,让人形象地感觉到像是谁在用手抚摸着幼小的婴儿,比喻生动形象,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欢欣与喜悦和对爱与生命的赞颂。
    ◎问答8:“三美”主张在诗中是怎样表现的?
    点拨:诗歌采用了新月诗派的“三美”原则: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
    音乐美:在这首诗中,诗人不但注重押韵,而且在每节诗中,诗人故意进行一些“陌生化”的断句,使人读起来充满阻断感,不由自主地放慢节奏,词语的跳跃和韵律的和谐几乎达到了极致,更利于诗人自我感受的传达。
    绘画美:诗的绘面美通过那些色彩斑斓、灵动活泼的意象表现得一览无余。春的光艳、无意中闪的星子、鲜妍百花的冠冕、雪化后那片鹅黄、新鲜初放芽的绿、梦期待中的白莲...各种鲜亮美的色彩交汇,加之于轻灵的风、柔软的烟、绵绵的细雨,将四月里轻风拂面、云烟笼纱、雨润万物、生命喜悦等系列美好的画面用诗的形式跳跃于文字间。
    建筑美:本诗共分为五节,每节以三行来写,通过字数与句式的变换,达到了动态上的平衡。这首诗的建筑美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豆腐块”式的美,而是一种形式与情感的高度结合,一种独具特色的美。
    ◎问答10:哪一景最让你感动?请赏析。
    点拨:(示例)“你是一树一树的花开,是燕/在梁间呢喃,你是爱,是暖,/是希望,你是人间的四月天!”这一节运用排比的手法,赞颂了“你”是盛放的花树,缤纷绚丽;是伴春飞翔的燕子,美丽轻灵,带着爱、温暖和希望。
    【课外阅读】
    1.阅读林徽因的《笑》,回答后面的问题。

    林徽因
    笑的是她的眼睛,口唇,
    笑的是她惺松的鬈发,
    和唇边浑圆的漩涡。
    散乱的挨着她耳朵
    艳丽如同露珠,
    轻软如同花影,
    朵朵的笑向
    痒痒的甜蜜
    贝齿的闪光里躲。
    涌进了你的心窝。
    那是笑一神的笑,美的笑:
    那是笑一诗的笑,画的笑:
    水的映影,风的轻歌。
    云的留痕,浪的柔波。
    (1)诗中描写她的笑抓住了眼睛、 、 等等部位特征。
    (2)这首诗描绘的是一个少女高雅纯洁的笑。在一连串的比喻中,笑从 渐次转入 ,凭借通感,使笑不仅有了声响,而且具有了形状,从而给人以具体真切的感受。
    诗人所渲染的美,是一种 的美、神圣的美直达人的情感世界深处。
    ◎参考答案 (1)嘴唇 耳朵 (2)视觉 听觉 纯粹
    (2)阅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
    色彩
    闻一多
    生命是张没价值的白纸,
    自从绿给了我发展,
    红①了我热情,
    黄②我以忠义,
    蓝③我以高洁,
    粉红④我以希望,
    灰白⑤我以悲哀,
    再完成这帧彩图,
    黑还要加我以死。
    从此以后,
    我便溺爱于我的生命,
    因为我爱他的色彩。
    (1)请根据诗的意蕴及语言特色,在诗的①②③④⑤处坡上准准确的动词。
    ① ② ③ ④ ⑤
    (2)诗中的生命的“色彩”包含什么哲理意味?
    (3)诗人在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想象,请以具体诗句加以说明。
    (4)生命既然有“悲哀”,并且黑要“加我以死”,诗人却为什么说“从此以后,/我便溺爱于我的生命,/因为我爱他的色彩”呢?
    ◎参考答案
    (1)给 教 教 赐 赠
    (2)生命中不仅有希望也有失望,不仅有快乐也有悲哀;生命不仅意味着活着,同时也意味着死亡,正因如此,才要更加珍惜生命。
    (3)前面九行诗体现了诗人丰富的想象力,诗人把生命比喻成一张没价值的白纸,新颖别致,很有创意;而赋予七种颜色不同的含义,更显出诗人丰富的想象力。
    (4)它完整地表达了诗人对于生命意义的辩证看法,体现了生命的可贵,告诉人们要更加珍惜生命,以正常的心态看待生命中的悲哀,坦然地面对死亡。
    【中考链接】
    1.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列各题。
    【贵州省安顺市】(一)阅读下面诗歌,完成10-12题。(7分)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0.全诗以“行”为线索,从“孤山寺北贾亭西”起,到“ ”终。以“ ”说明自然美景美不胜收,诗人意犹未尽的感受给读者无穷的回味。(请用诗中的原句作答)(2分)
    11.本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12.颔联中有两个动词用得极妙,请找出来作简要赏析。(3分)
    ①颔联中两个用得极妙的动词: 、 。
    ②赏析:

    【答案】10.(2分,每句1分)绿杨阴里白沙堤最爱湖东行不足
    11.(2分)思想感情:抒发了诗人观赏西湖早春美景的喜悦之情(答“对西湖早春美景的热爱或赞美之情” 也可)。
    12.⑴争、啄。(1分)⑵ —个“争”字,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让人感到春光的难得与宝贵。一个 “啄”字生动地描绘出燕子那忙碌而兴奋的神情,似乎把小燕子也写活了。这两句着意描绘出莺莺燕燕的动态,从而使得全诗洋溢着春的活力与生机。(2分,言之成理即可)
    【贵州省黔南州】9.下列对诗词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乡愁》)
    诗句将个人的故乡之思上升到了家国之思,给人留下了长长的余味。
    B.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春望》)
    诗人移情于物,通过花鸟的情态表达了自己感时伤世的内心情感。
    C.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诗人以梨花喻飞雪,比喻新颖,不仅把雪的洁白与鲜润揭示了出来,也给寒冷的边塞增添了温暖的感觉。
    D.大模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使至塞上))
    诗中的“圆”字和“直”字用得通真传神,刻画了明媚秀丽的塞外风光。
    【答案】9.D
    【解析】“圆”和“直”描写的是雄奇壮阔的塞外风光。
    【贵州省黔南州】(一)古诗词赏析,完成13-15题。(7分)
    归园田居(其三)
    陶渊明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13.这首诗从内容上可分为劳动的地点及结果、 、 三层意思。(2分,每空1分)
    14.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这首五言诗,语言朴素,意境恬淡,体现了作者悠然的心境。
    B.诗人以田园中最寻常的物象人手,营造的却是醇美的诗意。
    C.“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的农耕生活,实情实景,生动感人.表现了作者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D.作者沉溺于美好的田园生活,乐于做一个隐士而忘却一切世俗的烦恼。诗的最后两句表现了作者无欲无愿的心境。
    15.“带月荷锄归”一句常为后世诗评家称道,请赏析。(3分)


    【答案】13.劳作的艰辛、作者的志趣。(2分,每空1分)
    14.D(2分)(最后一句恰恰表现了诗人归隐田园,不为世俗名利所累的愿望)
    15.“带月荷锄归”,月下的诗人,肩扛一把锄头,穿行在齐腰深的草丛里,这是一幅多么美好的月夜归耕图啊!其中洋溢着诗人心情的愉快和归隐的自豪,对田园生活的喜爱和怡然自得。(3分)
    【贵州省黔西南州】(一)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后面题目。(共6分)
    社日
    王驾
    鹅湖山下稻粱肥,豚栅鸡栖半掩扉。
    桑柘影斜村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
    【注】社日:古时祭土地神、五谷神的日子。
    9.“社”原指土地神或土地庙。在绍兴,社是一种区域名称,社中每年所演的“年规戏”称为 。(1分)
    10.诗中哪两句描写了村外村内丰收、富庶的景象,并反映了农家安宁平和的生活情景?(2分)

    11.请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家家扶得醉人归”的场景。(3分)


    【答案】9.社戏(1分)
    10.鹅湖山下稻粱肥,豚栅鸡栖半掩扉。(2分)
    11.只要能生动表现村民观社的兴高采烈和社日热闹欢乐的场面即可。(或者是能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方面来刻画也可以。)(3分)

    英语朗读宝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