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第6课:我看 初中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备课材料(2021年)
展开
这是一份第一单元第6课:我看 初中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备课材料(2021年),共32页。主要包含了作者简介,背景说明,文本解读,技法归纳,疑难探究,课文问答,课外阅读,中考链接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穆旦(1918-1977),原名查良铮,出生于天津,祖籍浙江海宁,诗人、翻译家。1929年考人南开中学,开始文学创作。1935年考人清华大学。1940年在西南联大毕业后留校任教。1945年出版第一部诗集《探险队》。1949年赴美国芝加哥大学读英美文学俄罗斯文学。1952年获文学硕士学位。1953年回国后,任南开大学外文系副教授。1958年受到不公正对待,被迫停止教学,调图书馆工作。1977年因心脏病突发去世。1979年平反。穆旦于20世纪40年代出版了《探险队》《穆且诗集(1939-1945》《旗》三部诗集,将西欧现代主义和中国诗歌传统结合起来,诗风富于象征寓意和心灵思辨,是“九叶诗派”的代表性诗人。
【背景说明】
《我看》是-首表现自然之美的抒情诗,流露出一种健康、积极的格调。这首穆旦早期的诗歌在表现自然上继承了中国古典诗歌的优点,重韵律与节奏,语言清新,并且在内在与自然相通这一点上达到了和谐一致。《我看》写于1938年夏天,当时穆旦年仅20岁,但是已经经历了两次迁徙,将近三千里的漂泊。他和许多当时的中国民众一样在战争的追迫下辗转大半个中国,历经流离失所和饥寒交迫。在这样的长途迁徙中,他终于走出了校园,走出了个人的、狭小的生活范围,而走向了中国广大的土地和广阔的自然。穆|且虽然已经经历了时代的现实洗礼,却仍没有过多地经受苦难的伤害,他的心灵仍保有年轻人的朝气与活力,对自然保有- -份人之初的纯真赞美。
【文本解读】
我看一阵向晚的春风
悄悄揉过丰润的青草,
我看它们低首又低首,
也许远水荡起了一片绿潮
◎第一节是写风,傍晚的春风,揉过丰润的草地,诗人把常见的风景写得十分生动,饱含情感。最后一句写了从面前的起伏的草地想到了更远方的广阔的大地。
我看飞鸟平展着翅翼,
静静吸人深远的晴空里,
我看流云慢慢地红晕
无意沉醉了凝望它的大地。
◎第二节是写天空,晚霞与鸟的呼应。晚霞沉醉了大地,不说“染红了”,而说“沉醉了”大地。真是高明的表达。
◎“我看流云慢慢地红晕,/无意沉醉了凝望它的大地”这两行诗写傍晚红霞映照大地的美景。“红晕”让天空中流云的色彩变化生动起来,动态感十足;诗人不说流云使大地生姿,也不说染红了大地,而是用“沉醉”词,这既是典型的使动用法,又将“流云”拟人化了,生动传神地表现了傍晚天地. 色、灿烂夺目的壮丽美景,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赞叹。期线,文物“提只“积天化了,生动得师出美现了伤境天施他相栏夺目的好明类景,美送了得人好自病》复的情时。
哦,逝去的多少欢乐和忧戚,
我枉然在你的心胸里描画!
哦!多少年来你丰润的生命
永在寂静的谐奏里勃发。
◎作者在这里面对春天的夕阳美景回首往事,这里的“你”指大自然,指万物的生机。春天的傍晚,在瑰丽的大自然面前,诗人激情澎湃。
也许远古的哲人怀着热望,
曾向你舒出咏赞的叹息,
如今却只见他生命的静流
随着季节的起伏而飘逸。
◎第四节是向远古的哲人致敬,但是他们的咏叹再怎么伟大,在大自然面前仍然是一缕静流。这里让“我”想到“子在川上日,逝者如斯夫”。
去吧,去吧,哦生命的飞奔,
叫天风挽你坦荡地漫游,
像鸟的歌唱,云的流盼,树的摇曳;
哦,让我的呼吸与自然合流!
◎这节诗中,诗人带着浓烈的感情,呼喊出对自然和生命的热爱。鸟是歌唱的,云是顾盼神飞的,树是摇曳的;生命是飞奔的,欢笑和哀愁又是像花的盛放和凋谢那般自然的,这一切景和情是那么自然又和谐,那么生动又使人感动,这正是年轻的作者健康又积极的人生态度啊。而拟人、排比的修辞,又为诗歌增添了色彩。
◎作者在这里因自然的生机而生出奔驰和飞翔的欲望,生命热情被自然的活力点燃,充满兴奋和惊喜之情,希望与大自然融为一体。
◎最后三句达到高潮,点出主旨:“让我的呼吸与自然合流!”与大自然拥抱在一起,欢笑与哀愁都是生命的一部分,也如同花朵一样开了又谢。
让欢笑和哀愁洒向我心里,
像季节燃起花朵又把它吹熄。
◎尽管人的生命在大自然面前渺小无比,我们还是要活出精彩。飞奔吧,漫游吧,要如鸟、如云、如树,活得自由自在。
◎实际上这是一幅春天的北方原野的美丽图画,如波浪一般起伏的青草,在天空滑翔至远空深处逐渐消失不见的飞鸟,夕阳染红的流云,组成一幅美丽的夕阳落照图。 喜欢写夕阳似乎也是古代诗词尤其是词的传统,“西风残照,汉家陵阙”“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之类,穆旦在这里展示了他不逊于传统诗人的写景功力。
【技法归纳】
1.意象丰富,意境深远。
诗人描写春天傍晚的自然美景,视野开阔,从春风、青草飞鸟、流云、天空,远远近近,高高低低,点面结合,意境阔大深
2.用词精练,生动形象。
诗人选用了拟人化的词语“揉”“低首”来表现春风吹拂青的动态美。“沉醉”运用了使动用法,写出了傍晚红霞将大地红的绚烂美景。就连“天风”都能“挽’着生命“坦荡地漫游”,十人生动形象。
3.描写与议论、抒情相结合。
诗歌前两节是描写,每节都以“我看”领起,描写春日傍晚的美景;后三节在写景的基础上抒情、议论,是“我所思”,傍晚春要图引发了诗人对生命和时间的积极思考以及对生命的感悟。
4.格调健康、积极。
“丰润的生命”“生命的飞奔”坦荡地漫游"写出了清新自然、洋溢着热情的春天和生命。
5.寓情于景。
这首诗描写了春天美丽的景色,给我们展现了一幅北方的美丽图画,“丰润的青草”、“一片绿潮”、“平展着翅翼”的飞鸟、“红晕”的“流云”,寓情于景,主字里行间流露出诗人对大自然景色的赞美之情。
6.语言含蓄而优美。
诗人运用一系列密集丰富的意象构成了一个大的意蕴体系,共同为表达主旨服务。诗歌语言含蓄,借这些丰富的意象表达了对和谐和自然生命的渴望。同时诗歌运用了反复、排比、拟人等修辞手法,变换人称,语言优美,抒发感情真挚而浓烈。
【疑难探究】
1.如何看待生命中的欢乐和忧戚?
甲生:欢乐和忧戚是生命中的常态,它们就如同花开花落那般自然;春天因为有花开花落而五彩缤纷、时序渐进,生命因有欢乐和忧戚才更显饱满和丰富。所以,我们要不避不惧,做一个乐观的人。
乙生:也许没有人愿意忧戚,但是人生就是个品尝百味的过程,不可能只有欢乐,面对忧戚,所有人都应该积极地去面对和跨越。
丙生:也许生命或生活带给你很大的困难,也许你承受生命或生活压力的时候,感到了忧戚,但是我们的生活还要继续,我们的前方还有更有意义的事情等我们去做,还有更多的欢乐等着我们。所以,我们必须乐观、坚强。
2.如何理解诗歌最后三句所蕴含的感情?
作者在最后一句中表达对和谐和自然生命的渴望,但前面两句诗营造的安稳气氛似乎开始动荡起来,因为这种气氛已被诗人以含蓄、稳健的笔致不动声色地烘托出来,没有必要用急切的顿呼“哦,让我的呼吸与自然合流!”来直接表露自己的思幕。既然用了顿呼,就说明“合流”愿望可能出现了危机,果然,可能性被紧跟着的诗句证实了,诗人静态的审美观被洒上“欢笑”与“哀愁”交织的波动思绪,季节燃起了花朵却又把它“吹熄”,诗人已不得不面对袭来的不安。与大自然拥抱在一起,欢笑与哀愁都是生命的一部分,也如同花朵一样开了又谢。
【课文问答】
◎问答1:以“我看”开头,有何作用?
点拨:“我着”领起四句,描绘了一幅春天原野的美丽图画。
◎问答2:“揉”字用得十分巧妙,简要分析。
点拨:“揉”字写出了风的力度和温柔。
◎问答3:如何理解“吸入”的表达效果?
点拨:“吸入”是关键词。应该是被吸进去,平展翅翼的静鸟好像与天空融为一体,极富动态感。
◎问答4:“哦!多少年来你丰润的生命/永在寂静的谐奏里勃发”抒发诗人怎样的感情?
点拨:由春风、青草、飞鸟、流云、大地等组成的美好画面引发了“我”对多少年来春景及生命的美好回忆。
◎问答5:“远古”“如今”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表达作用?
点拨:运用对比,把“远古”与“如今”相比较,歌颂美好的春景。
◎问答6:“去吧,去吧”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作用?
点拨: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突出强调了诗人对生命的歌颂。
◎问答7:诗句“让欢笑和哀愁洒向我心里,像季节燃起花朵又把它吹熄”抒发了诗人什么情感?
点拨:表达了诗人希望与自然一道,让自己的呼吸与自然合流的美好愿望。
◎问答8:这首诗是如何 表现主旨的?
点拨:诗歌运用拟人、排比、比喻等修辞,表达了诗人要与自然拥抱在一起,活得自由自在的真挚而强烈的感情。
◎问答9:第四节表达的主题是什么?
点拨:四节是向远古的哲人致敬,但是他们对大自然的咏叹再怎么伟大,他们本身在大自然面前也只是一缕静流,表现了人的生命在大自然面前渺小无比。
【课外阅读】
1.阅读穆旦的《春》,回答问题。
绿色的火焰在草上摇曳,
他渴求着拥抱你,花朵。
反抗着土地,花朵伸出来,
当暖风吹来烦恼,或者欢乐。
如果你是醒了,推开窗子,
看这满园的欲望多么美丽。
蓝天下,为永远的谜蛊惑着的
是我们二十岁的紧闭的肉体,
一如那泥土做成的鸟的歌,
你们被点燃,卷曲又卷曲,却无处归依。
啊,光,影,声,色,都已经赤裸,
痛苦着,等待伸入新的组合。
(1)文中的“赤裸”一词有什么含义?
(2)“痛苦着,等待伸人新的组合”的含义是什么?
(3)第一节与第二节是如何过渡的?
(4)本诗以《春》为题,写了春天的哪些内涵?
◎参考答案
(1)显露,彰显、
(2)对突破和开放的渴望,这是春天的希望。
(3)“蓝天”承上,“我们二十岁的紧闭的肉体”启下,从自然的春天过渡到人生的春天。
(4)自然春天之美和人生春天之谜。
2.阅读郑敏的《金黄的稻束》,回答问题。
金黄的稻束站在
割过的秋天的田里,
我想起无数个疲倦的母亲,
黄昏的路上我看见那皱了的美丽的脸,
收获日的满月在
高耸的树巅上,
暮色里,远山是
围着我们的心边
没有一个雕像能比这更静默。
肩荷着那伟大的疲倦,你们
在这伸向远远的一片
秋天的田里低首沉思,
静默。静默。历史也不过是
脚下一条流去的小河,
而你们,站在那儿,
将成为人类的一个思想
(1)下列对这首诗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4分)
A.“金黄的稻束站在/割过的秋天的田里”一句涉及的时间,从全诗看,除了“秋天”外,还隐指“暮色”降临之前。
B.“黄昏路上我看见那皱了的美丽的脸”,把“皱”与“美丽”并列,富有讴歌母亲的劳动和感叹时光流逝之意。
C.“你们/在这伸向远远地一片……”的诗句中,“你们”指诗歌的主要形象“金黄的稻束”。
D.“历史也不过是/脚下一条流去的小河”,这实际上就是稻束“低首沉思”的内容。
(2)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4分)
A.诗歌以“金黄的稻束”为中心形象展开联想,通过稻田、路上、天空、远山等空间性的位移,传达一时间性的主题——对劳动中生命力的消逝的沉思。
B.诗歌赋予“金黄的稻束”以积极、强烈的视觉印象和消极、“静默”无言的听觉感受,意在利用两者的不协调,把关注点从外在画面转向内在的生命感受。
C.“金黄的稻束”“收获日的满月”等形象都具有圆满意味,但诗歌未写收获日的快慰和满足,却引人思考劳动者母亲的“疲倦”。
D.“肩荷着那伟大的疲倦”一句中主体,应该是美丽的母亲,而不是如雕像一样站在“秋天的田里”沉思的“稻束”。
(3)“金黄的稻束”具有怎样的象征意义?
(4)如何理解“静默。静默。历史也不过是脚下一条流去的小河。而你们,站在那儿,将成为人类的一个思想。”?
◎参考答案
(1)D
(2)D
(3)“金黄的稻束”是收获的象征,作者又把它与创造此丰收成果的劳动者的形象联系起来,作为孕育者和劳动者的母亲便是其中的典型,赞美劳动的母亲。
(4)最后几句,把流逝的历史比成流淌的小河,把站在田里的稻束比拟成人,进而提升至对人及其精神的赞美与思考。“不过”“而”的语气表明:稻束的精神超越了历史,这种坚韧美丽的精神是人类历史进程中永恒的思想结晶,使得这首诗超越了对母亲劳动者的赞颂。
【中考链接】
【四川省宜宾市】阅读下面古诗。
登岳阳楼(其一)
陈与义
洞庭之东江水西,帘旌不动夕阳迟。登临吴蜀横分地,徙倚湖山欲暮时。
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多难更凭危。白头吊古风霜里,老木沧波无限悲。
⑴“帘旌不动”“夕阳迟”,各是什么意思?请简要回答。(2分)
⑵“白头吊古风霜里”一句中“风霜”一语双关,请分析双关的具体内容。(3分)
【答案】⑴(2分)帘旌不动:酒店或茶馆的旗子静止不动(表明风平浪静)。夕阳迟:夕阳慢慢的下沉(提示着傍晚的安宁)
⑵(3分)“风霜”既指秋色浓重,又与自己的“白头”互相映衬,又暗喻政治局势之严峻,一语双关。
【天津市】下面对诗句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苏轼《水调歌头》)
这几句表现了作者由积极乐观、胸怀旷达,到抑郁惆怅的心理变化过程。
B.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李白《渡荆门送别》)
这两句写故乡之水对“我”依依不舍,万里相送,含蓄地抒发了作者的思乡之情。
C.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王维《使至塞上》)
这两句描绘了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体现了王维作品“诗中有画”的艺术特色。
D.小时候/乡愁是一杖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余光中《乡愁》)
这几句写作者少小离家,思念母亲,小小的邮票成为寄托乡愁的载体。
【答案】A
【解析】这几句表现了作者由抑郁惆怅,到积极乐观、胸怀旷达的心理变化过程。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0-11题。(5分)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0.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首联由“望”入诗:国都沦丧,城池残破,虽然山河依旧,可是衰草遍地,林木苍苍
B颈联中“抵万金”是运用借代的修辞手法表现家书的珍贵,表达了作者思念家人的强烈情感
C尾联中刻画了一位忧愁万分,苍老颓唐的诗人形象,白发越来越少、越来越短,简直连簪子都插不上了
D杜甫的诗作在总体上反映了唐王朝由盛而衰的变化过程,这首诗是作者中年所写,充分体现了诗作“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
11.结合“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两句诗,说说诗人是如何抒发情感的。(3分)
【答案】10.(2分)B
11.(3分)作者以花鸟为“感”“恨”的主体,移情于物,写花、鸟的落泪惊心,表达了作者感时伤怀的深沉感情。
【云南省】(一)阅读下面古诗。(4分)
行路难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被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11.面对“金樽清酒”“玉盘珍羞”,诗人为何“停杯投箸不能食”?(2分)
12.“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常用作毕业赠言,请说说理由。(2分)
【答案】11.(2分)作者想到现实之路充满坎坷险阻,前途迷惘无所适从。因而内心愁苦。而对玉盘珍递也无法下咽。
12.(2分)此句川典,表达了乐观进取、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意在告诫人们,即使人生处于低潮也不应该放弃理想、信念,只要坚持,机遇总会有的,理想终会有实现的时候。
【云南省昆明市】(一)诗歌赏析。品读下面的宋代词,按要求回答问题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8.本词是一首“壮词”,词人却在结尾发出“可怜白发生”的概叹,你对此如何理解?(3分)
【答案】8.(3分)词人一生坚决主张抗金,收复失地,统一国家,甚至在梦里念念不忘抗金的战斗生活;但由于朝廷的腐朽无能,他的理想难以实现;当梦醒回到观实,他看到自己鬓边新生的白发,不由发出壮志难酬的慨叹。(意近即可)
【云南省曲靖市】(一)(4分)
阅读下面这首曲,回答问题。(含9~10小题,共4分)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9.对这首曲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这是一首元曲,“天净沙”是曲牌名,与内容没有直接关系。
B.“夕阳西下”点名了特定时间,与首句的“昏”相呼应。
C.“小桥流水人家”呈现一派清雅、安适的景象,并不能成为使“断肠人”心碎肠断的触发物。
D.这首曲运用了景物烘托的写法,将抒情主人公置于特定的画面中,使主观意绪和客观环境达到了高度的统一。
10.请用生动的语言描述“古道西风瘦马”所展现的画面。(2分)
【答案】9.(2分)C
10(2分).在萧瑟的秋风中,在寂寞的古道上,饱尝乡愁的游子骑着一匹瘦马,在沉沉的暮色中踽踽独行。
【浙江省杭州市】20.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完成⑴⑵两小题。(5分)
月夜
【唐】刘方平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早行
【宋】陈与义
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
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
【注】①阑干:这里指横斜的样子。②偏知:才知。③驼褐:用兽毛制成的上衣。
⑴《月夜》描写的是 时节的景象,《早行》描写的是 时节的景象。(2分)
⑵两首诗的最后两句都运用了“以动衬静”的手法,请作分析。(3分)
【答案】20.(2分)⑴春天;秋天。
⑵(3分)《月夜》通过描写虫声初起,穿过窗纱传进屋内的情境,衬托出春夜的恬静;《早行》写诗人睡意朦胧中经过静寂的小桥,稻田深处传来草虫的鸣叫声;静中有动,寂中有声,衬托出清晨的寂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