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科学五年级上册10《热对流》教案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5/12295476/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青岛版科学五年级上册10《热对流》教案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5/12295476/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所属成套资源:青岛版科学五上教案全册
- 青岛版科学五年级上册9《热传导》教案 教案 24 次下载
- 青岛版科学五年级上册11.《热辐射》教案 教案 23 次下载
- 青岛版(六三制)五年级上册科学《13.地球内部有什么》教案 教案 23 次下载
- 青岛版(六三制)五年级上册科学《12.地球引力》教案 教案 23 次下载
- 青岛吧(六三制)五年级上册科学《14.地震》教案 教案 21 次下载
小学青岛版 (六三制2017)第三单元 热的传递10 热对流优秀教案
展开
这是一份小学青岛版 (六三制2017)第三单元 热的传递10 热对流优秀教案,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新课,新知探究,知识拓展,生活应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课题热对流课型新授 学习内容分析 本课借助煮稀饭、烧水的生活经验,通过研究木屑在水中的游动过程,使学生初步建立对流的概念,并由水的对流推想到空气的对流,学会利用学到的科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常见现象。本节课教材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活动准备。教科书提出要探究的内容:“烧水时水温会上升,一段时间后水会被烧开。水是怎样变热的?”引导学生观察烧水这个常见的生活现象。学生即使没烧过开水,也见过烧开水,这是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同时,也提示没有烧过开水的同学,课前去观察、思考烧开水时水变热的过程,为课上探究做好准备。教科书还呈现了材料包提示学生准备木屑等,为课堂上的探究活动做好材料准备。第二部分活动过程。活动一:热在水中是怎样传递的?提示学生交流实验方案。借助木屑在水中的运动轨迹,推想水变热的过程,从而认识热在水中的传递方式。通过“提出问题一-设计实验一实验探究-分析现象-提炼结论”等系列探究活动,借助木屑在水中运动的轨迹,发现热在水中的传递路径,认识热对流的特征。活动二:暖气片是怎样使整个房间变热的?让学生根据暖气片的安装,分析暖气片的热在房间中是怎样传递的,也就是热在房间是怎样对流的。第三部分拓展活动。找一找生活中的热对流现象。了解热对流在生活中的应用,能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做到学以致用。 学情分析 学习目标
1.知道液体、空气热传递的主要方式是热对流,认识热对流传递热的特点。2.能基于所学知识,从事物变化及相互关系提出可探究的科学问题。能基于所学知识,通过观察水受热流动的现象,获取信息,运用分析、比较、推理的方法得出结论。能大胆质疑,从不同视角提出研究思路,并完成探究。利用所学的热传递(对流)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和问题。3.在进行合作时,愿意沟通交流,综合考虑小组各成员的意见,形成集体的观点。从暖气片的安装与发展,了解社会需求是推动科学技术发展的动力。 重难点及突破措施 学习准备烧杯,酒精灯, 铁架台 ,铁环,石棉网,火柴,温度
计,带钩的细绳,高锰酸钾 教学过程环节与目标 学习内容及学生活动一、导入新课1、知识回顾:什么是热传导?明确:热可以从物体的某一部分传递到另一部分,也可以通过接触,从一个物体传递给另一个物体,这种传热方式叫作热传导。热传导时,热总是从温度较高处传到温度较低处。 2、质疑:每位同学生活中都看到过烧水的过程,面对司空见惯的烧水现象,从科学角度,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二、新知探究1.初步感知观察、实验是学习科学、探究科学的重要方法。 2.能基于所学知识,制定较完整的探究计划,初步具备控制变量的意识,并能设计单一变量的实验方案。
3.能从不同视角提出研究思路,采用新的方法完成探究.
【探究活动】一、认识热对流现象 将一小瓶红色热水放到冷水里,会出现什么现象?1、实验材料: 水槽、小广口瓶、色素、滴管、热水、冷水2、实验步骤①先把装满热水(加色素)的广口瓶放在水槽底部,用玻璃片盖好,用手压好玻璃片②然后慢慢加入冷水,待水静止后,把玻璃片轻轻拿走③观察发生的现象3、温馨提示①玻璃广口瓶,其质量大,容易沉入冷水底部。②热水要染色,便于观察。③水温越高,效果越好。④从水槽侧面观察,现象会更明显。⑤小心热水烫伤。 二、探究热对流规律热在气体和液体中传递的主要方式是热对流。那么,液体和气体受热流动的轨迹是怎样的呢?(一)研究热在水中的传递1、实验材料:细木屑、烧杯、冷水、酒精灯、三脚架、石棉网、火柴2、实验设计①把木屑放入水中 ②用酒精灯给水加热 ③观察木屑在水中是怎样运动的 (二)研究热在空气中的传递1、实验材料:火柴、 线香、玻璃罩(标本瓶)橡皮泥2、实验设计①用橡皮泥固定一支线香,点燃 ②用玻璃罩倒扣住线香 ③观察线香冒出的烟是怎样飘动的3、温馨提示①线香不宜过长,3厘米左右即可。 ②玻璃罩可以用实验室里的标本瓶代替。 ③观察线香冒出的烟的运动轨迹时,开始比较清楚,随着烟的增多观察效果会变差,抓紧时间进行观察。 ④使用线香时注意安全,不要烫到手或引起火灾。 总结:液体或气体受热上升,遇冷下降,循环流动,使冷、热液体或气体相互混合,这种传热方式叫作热对流。热对流时,热总是由温度较高处传到温度较低处。 三、知识拓展制作走马灯三、制作会转动的走马灯1、制作材料:纸杯、蜡烛、棉线、牙签、剪刀、双面胶2、制作步骤①在一个纸杯的侧面开两个口,将蜡烛固定在杯底。②在另一个纸杯的侧面开多个直角扇叶窗。③在杯底穿一根细绳,用牙签固定。④将两个纸杯口对口用双面胶黏合。⑤点燃蜡烛,手提细绳,走马灯就转起来了。3、展示作品,解释走马灯旋转的原因明确:下面纸杯里的空气被蜡烛加热,热空气上升,推动扇叶,走马灯就转动了。 四、生活应用(完成闭环)能用科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每人列举一个生活中神奇的热对流现象,并尝试用科学知识去解释它。作业设计 板书设计 热对流 教学反思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小学科学苏教版 (2017)五年级上册6 热对流精品教案,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问题导入,探究新知,拓展与应用,练一练,整理,板书设计,课堂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小学科学青岛版 (六三制2017)五年级上册10 热对流教学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创设情境,学习新知,拓展活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青岛版 (六三制2017)五年级上册10 热对流教案及反思,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课标要求,教学目标,评价任务,资源与建议,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英语朗读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ed4b79351ae3a39596034d4bbb94b742.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