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 《琵琶行》 课件 38张PPT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2297243/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 《琵琶行》 课件 38张PPT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2297243/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 《琵琶行》 课件 38张PPT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2297243/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 《琵琶行》 课件 38张PPT第4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2297243/0/3.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 《琵琶行》 课件 38张PPT第5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2297243/0/4.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 《琵琶行》 课件 38张PPT第6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2297243/0/5.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 《琵琶行》 课件 38张PPT第7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2297243/0/6.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 《琵琶行》 课件 38张PPT第8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2297243/0/7.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三6 琵琶行并序图文ppt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三6 琵琶行并序图文ppt课件,共38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白居易的创作成就,文体知识,课文分析鉴赏,江头送客闻琵琶,用七言概括各段内容,船上聆听琵琶曲,听闻倡女诉身世,感叹自身贬谪苦,重闻琵琶青衫湿,别时茫茫江浸月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白居易,字乐天,晚号香山居士,中唐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是新乐府运动的主要倡导者,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时而作”,强调继承我国古典诗歌的现实主义优良传统。今存诗3000首,代表作有讽喻诗《秦中吟》《新乐府》和叙事诗《长恨歌》、《琵琶行》。
白居易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之一。他和好友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他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强调继承《诗经》的优良传统和杜甫的创作精神,反对六朝以来“嘲风雪,弄花草”的作品。他创作成就主要是讽谕诗,和以《长恨歌》和《琵琶行》为代表的长篇叙事诗。
歌、行都称歌行体,属于古体诗。音节、格律比较自由,句法长短不一,富于变化。唐以后,歌行一般用五、七言古诗体裁。 可叙事,可抒情、议论。例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兵车行》都是歌行体。
检查预习1、注意下列字形字音: 荻花 瑟 瑟 拨 弦 掩 抑 抹 幽 咽 霓 裳 冷 涩 乍 迸 帛 舫
dí sè xián yì mǒ yè
ní cháng sè zhà bèng bó fǎng
小序 元和十年,予左迁(降职为)九江郡司马。明年(第二年)秋,送客湓浦口 ,闻舟中夜弹琵琶者,听其音,铮铮然(铿锵悦耳地)有京都声(京城乐曲的声调)。问其人,本长安 倡女(歌女),尝学琵琶于曹穆二善才( 乐师) ,年长(年龄增长)色衰(容颜衰老),委身(嫁给 )为贾人 (商人)妇。 遂(就 )命酒(叫手下人摆酒),使快(畅快)数曲。曲罢(弹完)悯然(忧郁的样子), 自叙少小(年轻)时欢乐事,今漂沦( 漂泊沦落)憔悴,转徙(辗转迁徙 )于江湖间(各地)。予出官(京官外调)二年,恬然(淡泊宁静)自安,感斯人言(被这人的话感动了 ),是夕始(才)觉有迁谪意(被贬谪的失意之情 )。 因(于是)为(写)长句(七言诗),歌(作歌)以赠之,凡(共)六百一十六言(字),命(命名)曰(叫 )《琵琶行》。
诗前小序,共一百三十八字。扼要地交代了时间、地点、人物和故事的主要经过,概括了琵琶女的身世,说明了本诗的写作动机,定下了全诗凄切伤怀的感情基调。
思考:诗前小序有些什么内容?对全诗有何作用?
三、整体感知:理清全诗结构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交代时间地点景物,渲染了悲凉感伤的气氛,为全诗奠定了基调。
第一次演奏:朗读第一段
互文;主人和客人一同下马上船。
(侧面烘托音乐之美,琴技之高超
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感情铺垫,"惨"字概括了当时的感情
环境描写,表达对与友人分别时的迷茫失落心情
小结:第一段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和景色。勾画出故事发生的背景画面;深秋夜晚的浔阳江头,岸边红的枫叶,水上白的获花,秋风瑟瑟,江水茫茫,在一片皎洁月光的映照下,景物显得美好而又凄凉,为诗中悲剧性人物和悲剧故事渲染了浓重的氛围。这种气氛可用诗中的一个“惨”字加以概括。
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第二次演奏:朗读第二段
反映了琵琶女的迟疑、窘迫、羞涩和极其矛盾的复杂心情。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
突出琵琶女身手不凡,造诣颇深。
可见琵琶女乐曲的表现力。
写指法,即演奏者熟练的技法,以及高超的演奏技巧。
琵琶女把琵琶的声音与人物的感情交融在一起了。
将 抽 象 的 音 乐 变 为 可 感 的 形 象
第二次 : 江上聆听琵琶曲
比 喻
更加形象使音乐悦耳动听
东船西舫悄无言,惟见江心秋月白。
(以景衬情,侧面烘托)
通过写听众的沉醉和环境的寂静来衬托乐曲感人的艺术魅力,突出琵琶女琴技的高超。
未成曲调先有情。似诉平生不得意。说尽心中无限事。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以情演曲 琵琶女
找出体现琵琶女感情的诗句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意。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此文中,白居易对音乐的描绘可谓绝唱,体会其特色
三:叙议结合,曲中带情, 妙语点睛。
四:正面、侧面描写结合
1,妙在丰富的想象力和惊人的语言技巧。诗人把诉诸听觉的音乐形诸文字,用生动形象的比喻和声音的模拟把难以描术的乐声化为一组活生生的画面,使人具体形象地感受到琵琶声的美妙。2,诗人还用对比手法描写不同琴弦的不同音色和音量。如一阵急雨,窃窃私语,时而像大珠小珠落在玉盘之上,时而像花间莺啼那样圆润流畅,时而又像冰下泉流那样缓慢幽咽。
体会作者描绘音乐的妙处
3,最妙的是写到这里,诗人妙笔惊人地写道:“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艺术的辩证法告诉我们:无声和有声是相辅相成的,没有“无声”,就显不出“有声”的绝妙。“无声”之所以“胜有声’,是因为乐声虽断,但情丝不断。4,当人们深深陶醉于乐声中时,“声暂歇”了而“情”却依然绵绵不绝,这就是所谓“余音绕梁,三日不绝”。“无声”是建立在“有声”的基础之上。
5、东船西舫悄无言,惟见江心秋月白。这两句说明琵琶女技艺非凡和乐声的感人至深。 采用的是反衬手法。用“东船西舫悄无言”的寂静无声,反衬“有声”的音乐效果,可谓“此时无声胜有声”了。人们无声地沉浸、陶醉在艺术的享受之中,同时由于音乐的旋律,使诗人想到了自己浩茫的心事,引起情绪上的波澜。这句景物描写点染烘托了浓重的氛围,与复杂的乐声融为一体,共同表现了琵琶女与诗人息息相通的复杂情感,是画龙点睛之笔。
第三段: 听闻倡女诉身世。 沉吟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 )。(第一层: 过渡句,琵琶女由弹奏结束到准备自叙时的动作和神情。 ) 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 )妒。五陵年少( )争缠头( ),一曲红绡不知数。钿头银篦( )击节( )碎,血色罗裙翻酒污。
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 )等闲( )度。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 )。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 )买茶去。去来( )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 )。 (第二层: 琵琶女自叙身世的话,叙说前后两个阶段的不同遭遇。)
提示;除了“暮去朝来颜色故”之外,还有一层就是“弟走从军阿姨死”。其中“颜色故”是主要原因。它从一个侧面告诉人们:原来“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并不是真的欣赏她弹奏琵琶的高超技艺,而是被她的容貌所吸引。 至于“弟走从军阿姨死”应怎么理解?课本上没有注释,教参只对“阿姨”作了注释“庶母或母亲的姊妹。这里指乐坊的养母或养母的姐妹。”有人把“弟”解释成“琵琶女的弟”。
导致“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的原因?
提示:诗人把秋江月夜的寒冷同琵琶女内心感受的寒冷融合在一起,渲染烘托出琵琶女无限凄凉悲苦的心境。
“绕船月明江水寒”一句是描写景物的,这一句蕴含了什么情?
琵琶女是一个才貌双全,但在封建社会中被摧残、被侮辱的歌女形象。琵琶女对自己的凄凉遭遇、对人情冷暖、世态炎凉,表示了积聚已久的愤懑之情,对世人的重色轻才和丈夫的重利寡情提出了强烈控诉。
第四诗段:感叹自身贬谪苦。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写出了自己与琵琶女之间身世的共同点。 现成了人们表达同病相怜、互相慰藉的名句。) 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呜。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岂无山歌与村笛?呕哑(ōuyā)嘲哳(zhāzhā)难为听。(着重表现诗人谪居江州后的凄凉生活和郁闷心情。 )今夜闻君琵琶语,如听仙乐耳暂明。莫辞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琵琶行。
年轻美貌——年长色衰 门庭若市——孤守空船 夕日欢笑——今日辛酸 夜梦往事——孤寂伤感
被贬江洲 病卧浔阳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第五诗段: 重闻琵琶青衫湿。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 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 (“皆掩泣”比前“悄无言”程度更深,表现大家对两个不幸者的深切同情。 )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用设问句表现自己伤感程度之深。)成语“司马青衫”形容极度悲伤。
第一次(暗写):诗人送客闻琵琶
“醉不成欢惨将别”(烘托)
“主人忘归客不发”(侧面烘托琴技)
第二次(明写详写):彼此相见,琵琶女奏《霓裳》《六幺》
第三次(明写略写):“感我此言”“却坐促弦”(正写)
“江州司马青衫湿”(侧面烘托)
诗人写琵琶女高超的技艺,更突出了琵琶女身世的悲凉,唤起人们对琵琶女的无限同情;而诗人写琵琶女的悲凉身世又是为了表现自己政治上的失意,抒发郁积心中的左迁之愁、贬谪之恨。主旨:借琵琶女的不幸命运,抒发自己被贬失意后的不满情绪。
几 ,表不确定的数目,数词
初为《霓裳》后《六幺》
古:两个词,于是创作。今:表原因的连词。
古:参差错杂,纵横散乱。今:用木、石、钢材制成的拦挡物。
古:从前、刚才。今:介词和方位名词构成的两个词。
古:年龄大。今:兄弟排行第一。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三6 琵琶行并序课文配套课件ppt,共18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琵琶行并序,白居易,初读课文,明确音乐,再读课文,品读第一次演奏,品读第二次演奏,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大珠小珠落玉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三第二单元6 琵琶行并序教学演示课件ppt,共24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第一次演奏,第二次演奏,琵琶女演奏,音乐描写,音乐描写的特色,琵琶女的身世变迁,写作背景,同是天涯沦落人,谁解青衫泪,第三次演奏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1学年6 琵琶行并序教学演示ppt课件,共26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作者简介,背景简介,诵读背诵,本长安倡女,曲罢悯然,恬然自安,凡六百一十六言,枫叶荻花秋瑟瑟,琵琶声停欲语迟,主人下马客在船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英语朗读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c2c32c447602804dcbaa70980ee6b1a1.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