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语文必修二8 兰亭集序备课课件ppt
展开
这是一份语文必修二8 兰亭集序备课课件ppt,共38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多义词练习,重要词句一,重要词句三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了解兰亭宴集的起因、经过,认识作者感情由乐转悲的原因以及在深沉的感叹中暗含的对人生的眷恋和热爱之情。2.体会本文情景交融、叙议结合的写作手法及行文的巧妙。3.品味本文精练优美、朴素清新的语言。4.背诵全文,掌握“修、期、致、临、次”等词的多义性。
1.学习本文状物写景技巧,体会作者写景言简意赅、妙趣天成的特点。2.体会作者由“乐”到“悲”的思想感情的变化,从山水中感悟人生哲理。3.背诵全文。
1.认识作者深沉感叹中所蕴含的积极情绪。2.对文中多义词具体义项的确定,如“一”在“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数量词)“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整个)“固知一死生为虚诞”(把……看作一样),“所以兴怀,其致一也”(一样、相同)等四个句子中的意义。
王羲之,东晋书法家,十二岁时经父亲传授笔法论,小时候就从当时著名的女书法家卫夫人学习。后博采众长,草书师法张芝,正书得力于钟繇。观摩学习“兼撮众法,备成一家”,达到了“贵越群品,古今莫二”的高度。有“书圣”之称,也长于诗文,字和文任意而行,得自然之妙,风格潇洒放脱。王羲之曾经一度做官,他关怀国事,在政治上曾有积极用世的一面,后辞官归田,以山水为娱,好服食养性,胸怀旷达,为时人敬重。
“序”是写在著作或诗文前的说明性文字。有作者自己写的,多说明写书宗旨和经过。也有别人写的,多介绍或评论本书内容。古人宴集时,常一同赋诗,诗成后公推一个作序,《兰亭集序》即是脍炙人口的诗序名篇,其思想和辞藻都是很有代表性的,从中可以看出东晋一部分士大夫文人的生活情趣、思想修养、精神状态和文学造诣。
东晋永和九年(353)三月初三,王羲之和当时名士孙统、孙绰、谢安、支遁等41人,为过“修禊日”宴集于此,列坐于曲水两侧,将酒觞置于清流之上,飘流至谁的前面,谁就即兴赋诗,否则罚酒三觞。这次聚会有26人作诗37首,编为《兰亭集》。王羲之为之作了一篇序文,这就是有“天下第一行书”之称的王羲之书法代表作《兰亭集序》。兰亭也因此成为历代书法家的朝圣之地和江南著名园林。
正字音: 癸(guǐ)丑 修楔(xì) 流觞(shāng) 游目骋(chěng)怀 趣(qǔ)舍万殊 齐彭殇(shāng)多音字:会稽(kuài jī) 感慨系之(xì) 曾不知老之将至(zēng)通假字:悟言一室之内(通“晤”)
第一部分:调应清新明快。第二部分:作者由和朋友的欢乐相聚联想到人生的际遇和时光的短暂,字里行间充满流连忘返的惆怅和对盛事不常的无奈。朗读时体会作者心境的变化 ,语调由第一段的清新明快而趋于和缓。第三部分:以陈述语气朗读。
1.全文可分为几个部分?各部分的内容是什么?各部分的感情基调又是怎样的?2.作者为什么说“信可乐”?3.作者的感情是怎样由“乐”转为“痛”的?4.作者的生死观是怎样的?与老庄的生死观是否相同?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内容(一)记叙兰亭盛况;(二)抒发人生感慨;(三)交代作序目的。
情感: 乐 痛 悲
时间 地点 事由 人物
环境 活动 天气 活动
永和 癸丑 暮春
崇山峻岭 茂林修竹
清流激湍 映带左右
足以 畅叙幽情
这段文字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写景抒情,叙议结合。如叙说“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列坐其次。”下面紧接着引申而论“虽无丝竹之盛,……亦足以畅叙幽情”;下面也同样是叙议结合:“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由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得出这样的结论:“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这段话语言有什么特点?记叙性文字言简意赅,如开头总叙,只25个字就交代清楚了兰亭集会的时间、地点、目的,表现出高超的语言技巧;写景的文字精练优美,朴素清新。
1 第一段是按怎样的顺序记叙兰亭盛会的? 先总叙时间、地点及集会,再叙人、地、事、乐。2 作者为何说“信可乐也”? 人众:群贤比至,少长咸集
地胜:崇山峻岭,茂林修竹,清流急湍,映带左右事趣:流觞曲水,一觞一咏时美:天朗气清,惠风和畅兴雅:仰观俯察,游目骋怀
暮春之初 天朗气清
崇山峻岭 清流急湍
第二段所议论的问题是: 死生亦大矣
作者的议论跟前一段是怎样联系的? 用“人之相与(人的交往),俯仰一世(过得很快)”句承上启下,由此引发对生活的感慨,自然之极。 接着作者指出两种生活方式的人,都是在美好的时光中“快然自足,曾不知老之将至”,事过境迁,又留恋于过去的美好时光,即留恋于生之乐 。 接着笔锋一转,由生说到死(终期于尽),死即失去美好的生活,多让人心痛,至此,作者得出“死生之大”的观点是水到渠成。
向之所欣 已为陈迹 以之兴怀
览昔人兴感 临文嗟悼
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人在美好的时光中总会感到“快然自足,曾不知老之将至”,而在事过境迁之后不免感慨横生。这种人人都有的情怀说明了一个事实:不管生活方式有怎样的不同人总是留恋于生活中那些美好的事物,也就是留恋于有生之乐。接着由生到死,指出人总是要死的,不能永远保有那美好的留恋。
修短随化终期于尽死生亦大
一死生为虚诞 齐彭殇为妄作
第三段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千古同心,千古同慨,作者的思绪从有限转入无限,又归结到《兰亭集》的撰集上,既点出了作序的缘起,又留下了无穷的回味。
随着时光的流逝,人的生命也终有尽期。作者在感时之余,转为伤逝。把庄子之言斥为“虚诞”和“妄作。”不能学太上之忘情,忘掉生和死的界限。
茂林修竹重修岳阳楼修守战之具雨村修书二封修身洁行
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假舆马者……致千里致谢、 致敬不爱珍器重宝肥沃之地,以致天下之士
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省主语) 群贤毕至,少长咸集:全,都。映带(兰亭)左右(省定语) 列坐其次:旁边,水边。所以游目骋怀:用来。 足以极视听之娱:动词,穷尽。
夫人之相与 夫:发语词。之:取独。取诸怀抱:之于。虽取舍万殊 :即使。及其所之既倦 及:等到。之:动词,到达。终期于尽 :到。
喻之于怀 :明白。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一:动词,看作一样。齐:动词,看作相等。亦由今之视昔:通“犹”。其致一也:情趣。
1、通假字:趣舍万殊 (“趣”通“趋”,往,取) 亦由今之视昔(“由”通“犹”,像)
一觞一咏 足以极视听之娱 一死生为虚诞 齐彭殇为妄作 其致一也
(名词活用作动词,喝酒)
(形容词活用作动词,穷尽)
(形容词活用作动词,看作相等)
(数词活用作动词,是一样的)
(数词活用作动词,看作一样)
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当其欣于所遇 亦将有感 于斯文 引以 为流觞曲水 晤言 一室之内 死生亦大矣
写景:以“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写山 以“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写水短短的十六个字就将兰亭四周的景色写尽,渲染了清幽的气氛,使人心旷神怡
叙事:如“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亦足以畅叙幽情”,所用皆普通词汇,极少形容词,却将宴会进行中所有重要的细节都写了出来,也表现了与会人士的高雅情致。
抒情:如“情随事迁,感慨系之”,说出了古往今来人们的普遍感受:在回忆往事时,尽管感情上已经发生了变化,仍免不了产生这样那样的感慨。
怎样看待作者的思想感情?
作者不为玄学家们的论凋所蔽,阐明他的生死观,是他性格旷达的表现;但他毕竟生活在国势日衰的东晋时期,士大夫们大多意志消沉,不求进取,对他也不能说没有影响,因此文中出现了低沉的调子,例如以“修短随化,终期于尽”说死,这是难以苛求的。
作 业
1.背诵全文。2.完成课后练习二。3.写一段话,把“崇山峻岭”“清流激湍”“游目骋怀”“情随事迁”五个词用进去,描写恰当,内容要合理,不少于400字。
1.加粗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不同) B.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原因) C.及其所之既倦(的) D.后之视今,亦由今之视昔(通“犹”,如同)
2.下列句子翻译错误的一项是(
A.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译文)就着自己所爱好的事物,寄托自己的情怀,不受拘束,放纵无拘地生活。 B.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 (译文)面对古人那些文章我总是感叹悲伤,可总是不能表达出来。 C.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 (译文)原先高兴的,转眼之间,已成为旧迹。 D.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译文)本来知道把死和生等同起来的说法是不真实的。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的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
A.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当其欣于所遇 B.引以为流觞曲水 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C.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 D.仰观宇宙之大 后之视今,亦由今之视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