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上册20 美丽的小兴安岭教案及反思
展开课题:《美丽的小兴安岭》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分析
《美丽的小兴安岭》是部编版课标教材三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课文图文并茂,通俗易懂,语句优美,以“总—分—总”为主轴,以“树木”为导向;学生在琅琅上口的同时,通过读、思、议、赏、悟,感受到中华文化的悠久灿烂,它形象、生动地向学生展示了一处人间仙境,增强了他们对伟大祖国的热爱。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抽出、嫩绿、汇成、欣赏、密密层层、挡住、视线、献出、可口、鲜嫩、名贵、药材、又松又软”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能力目标:
了解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美丽的景色、丰富的物产,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学习作者抓住景色特点,进行观察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激发热爱祖国大好山河的思想感情。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通过两年系统的知识积累,本班级大多数学生在语文基础知识方面有一定的功底,特别在识字、写字和朗读方面基础较好。在教学中我发现,很多孩子偏向于比较直观的教学方式,通俗易懂,印象深刻。但是在情感方面有所欠缺,不能展开多方面的思考以及情感的升华。
因此,本节课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重视对情感的培养。为此,在教学设计中加强学生对课文的朗读,在朗读中理解,逐步培养情感。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教师创设情境启发、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思考、讨论、交流学习成果。
新课程注重学生的主动学习,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因此,本课在教学的设计上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并与实践相结合,通过自己的探索加上教师的引导,使学生的探究一步步走向深入,从中体会到探究的乐趣、知识的魅力、应用的价值,开阔学生的视野,锻炼学生的思维。
五、教学重点及难点
感受小兴安岭的四季美丽的景色,丰富的物产,体会用词造句的准确,学习作者抓住小兴安岭每个季节景色的特点进行观察的方法;培养学生“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感。
六、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景,导入课题。
1、谈话:
孩子们,我国山河壮丽,幅员辽阔,你们一定和父母去过很多地方旅游过吧!今天,老师想请一位同学向大家介绍你所见到的美丽风光好吗?
2、出示图片,导入新课。
刚才,这位同学介绍得很好。你们想不想和老师一起到美丽的小兴安岭去“旅游”呢?出示多媒体图片(四季的小兴安岭)。
板书课题:23、美丽的小兴安岭
3、那么,我们一起去看看小兴安岭是怎样的美丽好吗?
请一位语言表达能力强的学生将自己的经历介绍给大家听
全班齐读课题
思考:课题中哪个词比较重要?
通过学生亲身经历的描述和亲眼所见的图片,创设一种让学生
对美的追求和知识的渴望的情景,以点带面,展开对课文的学习,增强学生对课文的兴趣。
二、初读课文,学生互动。
1、多媒体出示阅读要求
(1)、小兴安岭给作者的印象是什么?
(2)、课文抓住了小兴安岭的哪两方面来写的?
(3)、小兴安岭美丽的风光是按照什么顺序,抓住哪些景物展现在我们面前的?
(4)、哪些地方反映了小兴安岭物产的丰富?
2、检查自学情况(多媒体出示重点字、词)
(1)、读音部分:
a、注重声母的读音,如汇(huì)、材(cái)、软(ruǎn)等。
b、注意区别前、后鼻音:欣(xīn)、赏(shǎng)、映(yìng)、挡(dǎng)、线(xiàn)、浸(jìn)、献(xiàn)、软(ruǎn)。
(2)、词语部分:(指名朗读词语)
抽出、嫩绿、汇成、欣赏、密密层层、挡住、视线、献出、可口、鲜嫩、名贵、药材、又松又软、舌头、收藏、
1、学生自由轻声地初读课文,将不认识的或不熟悉的字、词用波浪线画出来与同桌自学、交流。
2、再读课文,同桌互动。
小组交流、讨论。
首先,通过自学朗读、动手画一画,找出文中的生字、生词,从直观的角度,认识课文,感知课文;其次,动脑思考,理清文章的脉络,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最后,教师利用多媒体演示,达到师生互动的效果。
三、细读课文,合作探究。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过渡:让我们先看看小兴安岭的春天美在哪儿?出示春天背景课件。
1、教师范读第一自然段。
2、你们能学着老师的语气把自己喜欢的词语、句子读给你的同桌听吗?相信大家一定做得很好。
3、这一自然段主要描写了小兴安岭什么季节的景物?抓住了哪些景物?同学们用“●●出来。(树木、积雪、春水、小鹿)
4、能告诉大家,“汇成”是什么意思?
5、多媒体出示,理解重点句。
a、“春天,树木抽出新的枝条,长出嫩绿的叶子。”
思考:把“抽出”换成“长出”好不好,为什么?
(抽出”比“长出”好,因为“抽出”生动形象的写出枝条快速长出的样子。表现了春天树木生机勃勃的长势。)
b、“小鹿在溪边散步,它们有的俯下身子喝水,有的侧着脑袋欣赏自己映在水里的影子。”
作者把小鹿当作人来写了,很生动。像这样的句子我们叫它拟人句。
请学生试着用这种写作手法说一说。
6、小老师带读重点句,注意读出欢快、高兴的语气。
7、小结:
同学们,送走了严寒而又漫长的冬季,终于迎来了这生机勃勃的春天:树木发芽、积雪融化、小溪流淌、小鹿散步,作者面对此情此景,心情如何呢?
是啊!作者不光是高兴、赞美、陶醉……他还把这样的美景写下来了!让我们借助作者优美的文字来赞美小兴安岭的春天吧!(全班齐读)
学生用铅笔边听边画出自己喜欢的词语、句子。
同桌互读、互听
相聚在一起
以小兴安岭春天特有的景物为突破口,抓住文中重点词句为手段,借助师生互动环节为平台,在欢快、高兴的情景中感受小兴安岭春天的美,激发学生对伟大祖国的热爱。
速长出的样子。表现了春天树木生机勃勃的长势。)
b、“小鹿在溪边散步,它们有的俯下身子喝水,有的侧着脑袋欣赏自己映在水里的影子。”
作者把小鹿当作人来写了,很生动。像这样的句子我们叫它拟人句。
6、小结:
同学们,送走了严寒而又漫长的冬季,终于迎来了这生机勃勃的春天:树木发芽、积雪融化、小溪流淌、小鹿散步,作者面对此情此景,心情如何呢?
是啊!作者不光是高兴、赞美、陶醉……他还把这样的美景写下来了!让我们借助作者优美的文字来赞美小兴安岭的春天吧!
请学生试着用这种写作手法说一说。
小老师带读重点句,注意读出欢快、高兴的语气。
全班齐读
(二)、合作探究学习第三、四、五自然段
1、交流学习“夏天”片段
(1)、这段主要写的景物有:树木、浓雾、太阳、草地、野花。
(2)、欣赏图片,理解句子:(多媒体出示夏天的图片、句子)
a、早晨,雾从山谷升起来,整个森林浸在乳白色的浓雾里。
“浸”在这里用得为什么好?能用其他的词替代吗?
“浸”是泡的意思,一般指沉没在液体里。小兴安岭的雾很浓,而且是从地面生成,自上而下蔓延开来的;范围跟森林一样广,逐渐使整个森林都沉没在浓雾里。但“罩”是扣盖、覆盖的意思,有由上而下的内涵。相比之下作者把浓雾比作液体,用“浸”来形容雾中的森林,十分确切。
b、草地上盛开着各种各样的野花,红的、白的、黄的、紫的,真像个美丽的大花坛。
是啊!夏天的小兴安岭是五光十色、绚丽多彩的,请你用这样的语气赞美你身边的公园、街道、学校好吗?(进行口语表达训练)
(3)、指导朗读
欣赏了小兴安岭夏天的美景,同学们一定更加喜欢那里,把我们的喜爱之情读出来好吗?(齐读描写夏天的片段)
学生小组学习,交流学习心得。
以读代讲,通过具体的语言环境领略小兴安岭秀丽风光,体会作者用词造句的准确,逐步培养学生阅读、分析、思考的能力,同时,激发学生对伟大祖国的热爱之情。
花,红的、白的、黄的、紫的,真像个美丽的大花坛。
是啊!夏天的小兴安岭是五光十色、绚丽多彩的,请你用这样的语气赞美你身边的公园、街道、学校好吗?
(3)、指导朗读
欣赏了小兴安岭夏天的美景,同学们一定更加喜欢那里,把我们的喜爱之情读出来好吗?
2、交流学习“秋天”片段
(1)、同学们,把你们在课外收集的小兴安岭秋天的图片向大家展示一下好吗?
(2)、出示多媒体课件(秋天的小兴安岭)
过渡:到了秋天,小兴安岭不仅将它的美展示给大家,还献出了哪些东西?
大家找找,看谁找得最多!(出示课件)
( )的山葡萄 ( )的榛子
( ) 的蘑菇 ( )的药材
(3)、指导朗读第四自然段
指导学生朗读时要注意秋天是收获的季节,对小兴安岭的“献出”更应该读出赞赏的激情。
口语表达训练
齐读描写夏天的片段
小组进行图片展示
找一找
。
( )的山葡萄 ( )的榛子
( )的蘑菇 ( )的药材
(3)、指导朗读第四自然段
指导学生朗读时要注意秋天是收获的季节,对小兴安岭的“献出”更应该读出赞赏的激情。
3、交流学习“冬天”片段
过渡:大自然真是一个神奇的魔术师,一会儿穿上绿色的外衣;一会儿披上
绚丽多彩的外套;一会儿穿上金色的秋装;那么,冬天它又会裹上什么呢?
(1)、多媒体播放小兴安岭雪景图
同学们,你们看到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象呢?你们喜欢吗?找一找课文是怎么描写的?
(2)、指导朗读描写冬天小兴安岭的句子。
小兴安岭冬天不仅景美,其实,它的物产也很丰富。我们可以通过多媒体来看一下动物们是怎样过冬的?(多媒体播放紫貂、黑熊、松鼠过冬课件)
谁愿意把描写紫貂、黑熊和松鼠的句子读一读。
在指导朗读过程中,应该注意作者句中拟人化的描写,冬天,小兴安岭雪花纷飞,动物们独特的过冬方式增添了无穷情趣,因此应读得生动,富有情趣。
(3)、小兴安岭的冬天多么令人向往呀!连老师也忍不住想读一读,同学们愿意给老师一次机会吗?(教师范读“冬天”片段)
齐读描写秋天的片段
齐读描写冬天的片段
安岭的句子。
小兴安岭冬天不仅景美,其实,它的物产也很丰富。我们可以通过多媒体来看一下动物们是怎样过冬的?(多媒体播放紫貂、黑熊、松鼠过冬课件)
谁愿意把描写紫貂、黑熊和松鼠的句子读一读。
在指导朗读过程中,应该注意作者句中拟人化的描写,冬天,小兴安岭雪花纷飞,动物们独特的过冬方式增添了无穷情趣,因此应读得生动,富有情趣。
(3)、小兴安岭的冬天多么令人向往呀!连老师也忍不住想读一读,同学们愿意给老师一次机会吗?(教师范读“冬天”片段)
(三)、品读第五自然段
过渡:虽然只有短短的几十分钟,我们大家却在小兴安岭里一同度过了春、夏、秋、冬,小兴安岭一年四季景色诱人,你觉得小兴安岭是个什么地方?
(板书:大花园、宝库)
指导朗读最后一自然段。读出热爱、自豪之情。
说话练习: 是 ,也是 。
前后呼应,首尾连接。在朗读过程中,进
小兴安岭是个什么地方?
(板书:大花园、宝库)
指导朗读最后一自然段。读出热爱、自豪之情。
说话练习: 是 ,也是 。
齐读描写最后一自然段
一步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
四、课外拓展:
你的家乡在哪里?那里有什么让你难以忘怀的景物?
五、总结:
同学们,我们的祖国风光秀丽、地大物博,今天,老师和你们一起“游览”了美丽的小兴安岭,它让我们热爱、自豪,同时,也让我们感到肩上责任的重大,使命的光荣。所以,今后我们更应加倍学习,肩负起建设、保卫祖国的重任!
同桌互说,小组讨论。
六、作业:
小练笔《可爱的 》
七、板书设计
总 绿色的海洋
↓ 春天:树木 积雪 春水 小鹿
小兴安岭 夏天:树木 浓雾 太阳 草地 野花
分 (美丽) 秋天:白桦 栎树 松树 山葡萄 榛子 蘑菇、木耳 人参
↓ 冬天:雪花 树上 西北风 紫貂 黑熊 松鼠
总 美丽的大花园 巨大的宝库
八.教学反思
《美丽的小兴安岭》是一篇写景的文章。这篇课文描写了我国东北小兴安岭一年四季景色诱人,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也是一座巨大的宝库。这篇课文,文笔优美,语言生动,向我们描绘了一个迷人的世界,是一篇值得细细品味的美文。文章主要围绕“小兴安岭的树海,一年四季都是美丽的,诱人的”。按春、夏、秋、冬的顺序来写,向我们描绘了一个迷人的世界,字里行间流露出对小兴安岭的热爱之情。
我在课堂教学中注重以下两点:
一、利用图片,创设情境
在教学中,我利用多幅图片展示了小兴安岭一年四季不同的美丽景象,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全身心的融入情境之中,体会美、感受美。初读课文后,我集中指导朗读了首尾两段,从而抓住一个统领全文的问题,“为什么说小兴安岭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也是一座巨大的宝库?”然后就带着这个问题让学生阅读各个部分,最后又回归到这个主要问题上来,这样就很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
(1)、初读。让学生读这一段,说说你喜欢春天的什么?学生浅谈自己对文字的理解。并接着进行朗读。学生说喜欢小鹿的可爱,喜欢流水的声音,喜欢看万物发芽、鲜花盛开。在这层,让学生初步感受美。
(2)、请学生用手里的画笔把眼中的小兴安岭的春天画下来。简单描述在这层,让学生体会到万物苏醒、生长得很快。到处都有生命的足迹。结合着画,再把你眼中的小兴安岭的美读一读。学生心中的美升华了。
(3)、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深入体会春天的生机勃勃。请学生真正走进小兴安岭观赏。教师展示小兴安岭的风景图。图文结合,既有动态美,又有静
态美。配合着优美的音乐,学生再次读这一段。情感升华到极点。字字入情,
句句含意。学生内心的情感被激发,被感染。语文学习的主阵地——语文课堂充满了美的旋律。学生在读中融真情,放飞情感,情中诵读,读中理解。提高了学生的审美情趣。 在优美的情境之中,孩子们感受着美,随着老师的点拨,很轻松、很投入地理解了“抽出”“封”“浸”等难解的词义。并通过不同的朗读方式,体会不同景物的特色。教师引导学生抓住不同季节的特色,真切地感受到生机勃勃的春之美,草木繁茂的夏之美,秋天,果实累累的秋之美,冬天,银装素裹、雪景壮丽的冬之美。仿佛随着季节的变化,树海也在变换自己的装束,打扮自己,通过读文让学生深入感受到小兴安岭一年四季都是美丽的,诱人的。带着美好的体验,孩子们热情的描述着他们最喜欢的季节,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也训练了口语表达能力。学完后老师引导学生总结这一段的学习方法,接下来放手让学生自学夏天、秋天、冬天三段,因为这三段的结构特点如同“春天”一段,这样把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也就落到了实处。
二、自主学习交流、锻炼自我阅读能力
这一课,因为课文容量较大。而且,“春夏秋冬”四个季节内容,在学法、步骤上基本一致。于是,我采取先扶后放的原则进行教学。在对“春天”这一小节重点指导学习的基础上,师生共同归纳学法。然后再请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找出其他的三个季节景物的不同变化。刚开始学生发言有些拘谨,回答也缺乏层次性。于是,我鼓励积极大胆地说出自己的所思所想。他们才逐渐地活跃起来,畅所欲言地描述四季树海的不同景物。
但是课上完后还是感觉有些环节不尽人意。如:因为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花费的时间较多,所以后面的教学中时间有些紧张,这在一定程度生影响了学生对课文的体验,对全文品味也自然就很不够了。是啊,没有充足的时间品读
生对课文的体验,对全文品味也自然就很不够了。是啊,没有充足的时间品读课文,怎能真正品味到课文的美呢?今后,我在课堂上必须要给学生留足充分的朗读时间才行!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20 美丽的小兴安岭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20 美丽的小兴安岭教学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激情导入,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指导写字,总结,布置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三年级上册20 美丽的小兴安岭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语文三年级上册20 美丽的小兴安岭教学设计,共10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激趣导入,板书课题,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细读品味,体验美景,回顾全文,欣赏美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0-2021学年20 美丽的小兴安岭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20 美丽的小兴安岭教学设计,共1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内容分析,教学目标,学习者特征分析,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教学重点及难点,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