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学科学教科版六年级下册8、环境问题和我们的行动教学设计
展开《环境问题和我们的行动》是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第八板块第一课,本课突出的环境问题有大气污染、白色污染、物种灭绝速度加快等,意在加深对人与环境关系的认识,增强环境保护的意识和责任感。乐观积极地对待当今世界越来越严重的环境问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当前突出的环境问题有大气污染、白色污染、物种灭绝速度加快等,人类正着力于相应的环境保护。
过程与方法:能通过阅读,交流等方法,加深对有关环境问题的理解。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加深对人与环境关系的认识,增强环境保护的意识和责任感。乐观积极地对待当今世界越来越严重的环境问题。
教学重点
当前突出的环境问题有大气污染、白色污染、物种灭绝速度加快等,人类正着力于相应的环境保护。
教学难点
能通过阅读,交流等方法,加深对有关环境问题的理解。
教学方法
探究法,讲授法
课前准备
配合教学用的图片和课件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方法
讲授法
教学过程
一、问题导入
教师:除了垃圾和水污染之外,人类还面临着其他一些环境问题。目前,我们面临着哪些环境问题?面对这些问题,我们应该怎么做?一起走进《环境问题和我们的行动》这一课。
二、进入新课
(一)大气污染
教师:这两幅图片展示的是什么污染?
学生:大气污染。
教师:回答的很好。空气是我们生命中每时每刻都需要的地球资源。工业和城市发展在为人类创造财富的同时,也把数以十亿吨计的废气和废物排入大气之中。工厂的烟囱冒着黑烟,汽车、飞机排放着废气……。那什么是大气污染呢?
学生:大气污染通常是指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过程引起某些物质进入大气中,呈现出足够的浓度,达到足够的时间,并因此危害了人体的舒适、健康或环境污染的现象。
教师:造成大气污染的原因是什么呢?
学生:有自然因素(如森林火灾、火山爆发等)和人为因素(如工业废气、生活燃煤、汽车尾气、核爆炸等)两种,且以后者为主,尤其是工业生产和交通运输所造成的。还有农田焚烧麦秸、稻秸,化工厂排放有害气体等。人为因素造成的大气污染危害更为严重。
教师:大气污染对人们有什么影响呢?
学生:大气污染影响着我们的健康,如大气中的飘尘易使呼吸系统发生病变。减少废气和废物排放是控制大气污染最根本的办法,许多国家都已经立法减少废气和废物排放,如制订了严格的汽车尾气排放标准。
教师:面对这么严重的大气污染,人们应该采取哪些措施方式呢?
学生甲:许多国家已经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减少废气和废物的排放,严格控制汽车尾气排放标准。
学生乙:.推广“无车日”活动。
学生丙:少开车,尽量乘坐公交车或选择环保的交通方式。
学生丁:禁烧麦秸,稻秸。
教师:通过大家的回答可以知道大家课前预习做的特别棒!
(二)白色污染
教师:这些是什么污染?
学生:白色污染。
教师:什么是白色污染呢?
学生:白色污染泛指经一次性使用后未经合理收集和处理而造成环境污染的所有塑料废弃物。主要包括农田薄膜,塑料包装袋及一次性快餐具等。
教师:为什么会出现“白色污染”呢?
学生:1.人们随处丢弃废物。
2.人们使用一次性塑料袋。
3.塑料制品不腐烂、不降解。
教师:什么叫可降解塑料?在我们的生活中哪些是可降解塑料呢?哪些是不可降解的呢?
学生:可降解塑料。经过数天或几个月的日晒雨淋及微生物的共同作用,塑料制品能够由原先的形状逐步分解为碎片,直至最终全部降解。[来源:学_科_网]
不可降解的埋在地下几百年也不分解。
因此,与传统的不可降解或难降解塑料相比,可降解塑料更符合环保的要求。
教师:面对这些白色污染,人们想出了什么应对措施呢?
学生:1、禁止生产使用一次性塑料袋。
2、用可降解塑料袋代替普通塑料。
3、使用环保餐盒及可降解餐具。
4、减少随处丢弃。
教师:是的,查阅的很全面。
(三)物种灭绝速度加快
教师:大家认识这些动物吗?
学生:不认识。
教师:第一幅图片是海雀,第二幅图片是白臀叶猴,但是它们都已经灭绝了。
今天地球上的生物消失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快。地球上曾有几千万个生物物种,其中一半以上在森林中栖息繁衍。为什么很多动植物都灭绝了呢?
学生:由于全球森林的大量破坏和海洋环境的恶化,现有的生物物种灭绝速度是自然灭绝速度的1000倍。人类滥捕乱猎和过度开发利用,更使得许多生物资源濒临枯竭。
教师:还有什么有效方法能够保护生物多样性?
学生: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有效方法,我国的九寨沟、长白山、四川卧龙等地都建立了自然保护区,自然保护区为物种的生存、繁衍提供了良好的场所。
教师;我们还知道哪些环境问题?它们都对地球造成了哪些影响?
学生:酸雨污染。酸雨可导致土壤酸化。土壤酸化后,可加速土壤中含铝的原生和次生矿物风化而释放大量铝离子,植物长期和过量的吸收铝,会中毒,甚至死亡。
酸雨能使非金属建筑材料表面硬化水泥溶解,出现空洞和裂缝,导致强度降低,从而建筑物损坏。
学生:温室效应和气候变暖。由于温室效应会导致南北极冰雪融化,水平线上升。
后果(1)地球上的病虫害增加;(2) 海平面上升;(3)气候反常,海洋风暴增多;
(4)土地干旱,沙漠化面积增大。
教师:许多环境问题是谁造成的呢?
学生:许多环境问题是人类活动造成的,但人类的活动也能够改善环境。
当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以后,世界各地的人们采取了各种各样的措施保护我们的家园,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教师:采取哪些措施来保护我们的家园呢?
学生:1.建立保护区限制破坏性活动。
2.替代能源得到推广。
3.电动车和绿色驱动技术。
4.开发节能创新产品。
5.发现和保护地球生物多样性.发现生物灭绝危害。
教师:环境保护行动我们都知道哪些?
学生:我们所知道的环境保护行动:(1)节能减排;(2)补天行动;(3)珠峰环保行动;(4)湿地保护;(5)建立自然保护区;(6)地球一小时。
三、拓展延伸
全球环境行动,让我们携手保护家园
全球环境行动是指世界各国在环境问题上所采取的共同行动。
由于认识到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给人类生存和发展带来的潜在危险,联合国于1972年召开了第一次人类环境会议,通过了《人类环境宣言》,提出“只有一个地球”的口号,提醒全世界关注环境问题,并呼吁各国政府和人民为维护人类生存的环境而共同努力。
1991年6月,由中国发起并在北京主办了“发展中国家环境与发展部长会议”,来自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41个国家派出代表团与会,会议发表了《北京宣言》,强调了:“我们确保环境保护和持续发展是人类共同关心的问题”,要求国际社会采取有效行动保护环境。
地球变暖与《京都议定书》
全球变暖是由于温室效应异常引起的,由于煤炭、石油等矿物能源的大量开采和使用,再加上滥伐森林,使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逐年增加。1997年12月,联合国在日本京都召开了“防止地球温暖化京都会议”。
为限制各国碳氧化合物的排放量,京都会议通过了《京都议定书》,规定各国在2008—2012年间要将温室气体的排放总量在1990年排放总量的基础上削减5.2%。
四、课堂总结
1.什么是大气污染及大气污染影响着我们的健康
2.白色污染。应对方法通过优化选择生产原料和制作工艺制成的可降解塑料
3.物种灭绝速度加快。由于全球森林的大量破坏和海洋环境的恶化,现有的生物物种灭绝速度是自然灭绝速度的1000倍。人类滥捕乱猎和过度开发利用,更使得许多生物资源濒临枯竭。
五、家庭作业
分享一下,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你有什么样的体会?
板书设计
环境问题和我们的行动
大气污染
白色污染
物种灭绝速度加快
教学反思
《环境问题和我们的行动》是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最后一课。当前突出的环境问题有大气污染、白色污染、物种灭绝速度加快等,人类正着力于相应的环境保护行动。
这一课内容分三个部分。分别用文字和图片介绍一个个环境问题。第一部分:大气污染问题;第二部分:白色污染;第三部分:物种灭绝速度加快。我觉得这一课的重点是通过大量的事实拓宽学生对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的了解,更好地理解环境与我们的关系。通过这三个突出的环境问题,按照现状--原因--对策的结构来阐述。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环境对人类的重要性、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巨大影响。
科学8、环境问题和我们的行动教案: 这是一份科学8、环境问题和我们的行动教案,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教科版六年级下册8、环境问题和我们的行动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教科版六年级下册8、环境问题和我们的行动教学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法学法,教学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小学科学教科版六年级下册8、环境问题和我们的行动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小学科学教科版六年级下册8、环境问题和我们的行动教案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新课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