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桓晋文之事PPT课件免费下载
展开一、【原文概述】
齐宣王问曰:“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 孟子对曰:“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是以后世无传焉,臣未之闻也。无以,则王乎?” 曰:“德何如,则可以王矣?” 曰:“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曰:“若寡人者,可以保民乎哉?” 曰:“可。” 曰:“何由知吾可也?” 曰:“臣闻之胡龁曰:‘王坐于堂上,有牵牛而过堂下者。王见之,曰:“牛何之?”对曰:“将以衅钟。”王曰:“舍之!吾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对曰:“然则废衅钟与?“曰:‘何可废也?以羊易之。’不识有诸?”
二、【作者介绍】
孟子(前372—前309),名轲。战国时期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孔子之后的儒学大师,后世将其与孔子并称为“孔孟”,且称其为“亚圣”。邹(今山东邹城东南)人。他的老师是孔子之孙孔伋(子思)的门人。曾游历齐、宋、滕、魏诸国,宣传先王之道。不为采纳,归而与弟子讲学著书,作《孟子》7篇。孟子维护并发展了儒家思想,提出了“仁政”学说和“性善”论观点,现将此学说称为“孔孟之道”,他的理论对宋代影响很大。
三、【学习目标】
1、掌握重点虚词“若”“为”“之”的意义和用法,总结宾语前置的一般规律。
2、学习孟子迂回曲折的论辩方法。
3、理解孟子的民本思想及现实意义, 积累写作素材。
四、【知识梳理】
1、归纳总结文言虚词“若”“为”“之”的意义和用法
(1)若: ①若寡人者,可以保民乎哉? ②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 ③王若隐其无罪而就死地 ④以若所为,求若所欲
(2)为 :①百姓皆以王为爱也 ②然则一羽之不举,为不用力焉 ③故王之不王,不为也,非不能也 ④为长者折枝
(3)之 :①莫之能御也 ②牛何之 ③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 ④ 不为者与不能者之形
2、宾语前置句
宾语前置句的三种类型:
(1)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一般要前置。但要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宾语必须是代词;二是句子必须是否定句,由“不、毋、莫”等否定词表示。
例如:臣未之闻也,莫之能御也,未之有也。
(2)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一般要前置。文言文中,当使用疑问代词作谓语动词(或介词)的宾语时,该宾语往往要放在谓语动词(或介词)的前面。
例如:牛何之?何由知吾可也?何以异?
(3)“之”、“是”作标志的宾语前置。
例如:夫子之谓也;舆薪之不见;何陋之有?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唯利是图,唯命是从。
语文必修 下册1.2* 齐桓晋文之事课堂教学课件ppt: 这是一份语文必修 下册1.2* 齐桓晋文之事课堂教学课件ppt,共1页。
高中语文1.2* 齐桓晋文之事示范课ppt课件: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1.2* 齐桓晋文之事示范课ppt课件,共28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春秋五霸成就霸业,比喻论证,对比论证,类比论证,一说比喻论证,假设论证,引用论证,行霸道,统一天下,求之不得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1.2* 齐桓晋文之事教学ppt课件: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1.2* 齐桓晋文之事教学ppt课件,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