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部编版语文必修上册致云雀教学课件(36张PPT)

    部编版语文必修上册致云雀教学课件(36张PPT)第1页
    部编版语文必修上册致云雀教学课件(36张PPT)第2页
    部编版语文必修上册致云雀教学课件(36张PPT)第3页
    部编版语文必修上册致云雀教学课件(36张PPT)第4页
    部编版语文必修上册致云雀教学课件(36张PPT)第5页
    部编版语文必修上册致云雀教学课件(36张PPT)第6页
    部编版语文必修上册致云雀教学课件(36张PPT)第7页
    部编版语文必修上册致云雀教学课件(36张PPT)第8页
    还剩28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高中2.4* 致云雀教学ppt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2.4* 致云雀教学ppt课件,共36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把握云雀的象征意义,理解诗人对光明的向往和对理想的追求。2.了解作者生平和经历,诗歌的创作背景。3.分析文中比喻、对比等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致云雀》是雪莱抒情诗不朽杰作之一。他以独特的艺术构思生动地描绘云雀的同时,也以饱满的激情写出了他自己的精神境界、美学理想和艺术抱负。诗中,诗人运用浪漫主义的手法,热情地赞颂了云雀。在诗人的笔下,云雀是欢乐、光明、美丽的象征。
    他把云雀比作诗人,比作深闺中的少女,比作萤火虫,使云雀美丽的形象生动地展现在读者的面前。诗人把云雀的歌声同春雨、婚礼上的合唱、胜利的歌声相比,突出云雀歌声所具有的巨大力量。诗歌节奏短促、轻快、流畅、激昂,节与节之间,环环相扣,层层推进,极具艺术感染力。
    诗人和云雀在许多方面都很相似:都追求光明,蔑视地面,都向往理想的世界。所不同的只是诗人痛苦地感到了理想与现实间的巨大差距,而这个差距对云雀是不存在的。
    从诗的整个调子中可以看出,雪莱虽感到理想遥远的痛苦,仍以不断飞升的积极情调去超越感伤。诗歌在艺术表现上很见功力,文字洗练,节奏感强,风格清丽明快,而且文章有种雄浑磅礴、大开大阖而又圆融内敛的气势。诗歌充满活力和锐气,有一种前进的力量。
    雪莱十分重视艺术的社会意义,认为艺术的创造是根据正义和美的原则,来促进生活的改造。诗人渲染高尚的情操,是为了引起读者普遍的激动,抒写对于美德的渴望,是为了唤醒人们对于卑劣欲念不能相容的强烈感情。他说:“一首伟大的诗,是永远泛溢着智慧与快感之流的不竭源泉。”《致云雀》几乎体现和容纳了雪莱诗论的全部要点。
    雪莱(1792-1822),英国著名作家、浪漫主义诗人。1822年7月8日在海上遭遇风暴去世,不满30周岁。他的墓志铭是引自莎士比亚《暴风雨》中的句子:他并没有消失什么,不过感受了一次海水的变幻,成了富丽珍奇的瑰宝。恩格斯称他是“天才的预言家”,此外,雪莱还被誉为“诗人中的诗人”。
    他最著名的作品是《西风颂》《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和《致云雀》。雪莱的诗歌象征意义很强,常通过描写大自然的力量以寄托自己对光明、自由的追求。雪莱作品中的幻想性、描写大自然的自由手法、奇妙无穷的比喻与语言的音乐性,构成了雪莱抒情诗复杂多变的艺术风格。
    在雪莱创作这首诗的时候,黑暗恐怖正笼罩着整个英国社会,大规模的圈地运动,严重的经济危机等,使得人民处在水深火热之中,百姓流离失所,生活完全得不到保障,所以在这首诗中,雪莱也表达了对幸福生活的渴望。
    第一节:对云雀及其歌声作出总的评价和赞美:称云雀是“欢乐的精灵”。写的似乎就是诗人当时的强烈感受和最初反应,其余各节全都是由此生发出来的。他首先对云雀及其歌声作出总的评价和赞美,以来自“天堂或天堂的邻近”,暗示欢乐歌声的神圣,几乎等于说:此曲只应天上有。以“不事雕琢的艺术,倾吐你的衷心”表达了诗人的美学观点,他认为,好的诗歌应该是直接从心灵深处涌现的思想激情和形象。
    第二节:写出了云雀优美轻盈的美丽美妙的姿态。这节是全诗写得最美的一节,是一切想象的依据。写出了云雀从地面一跃而起的典型运动态势和边飞边唱的典型习性。第三、四节:描写云雀升上晴空迎接朝阳和以一系列欢快明朗的形象。在描写云雀升上晴空迎接朝阳和以一系列欢快明朗的形象感染读者的同时又把读者的思绪引回云雀的歌声。
    第五、六、七节:诗人以视觉形象描绘听觉上的优美感受。诗人在第五、六、七节中,以星光的利箭、明月的清辉、霓虹彩霞降下的美雨之类视觉形象描绘听觉上的优美感受。
    第八节:诗歌直接把云雀比作诗人,宣扬了诗人的神圣使命:“唤醒同情”。诗歌说云雀“像一位诗人,隐身在思想的明辉之中,吟诵着即兴的诗韵,直到普天下的同情都被从未留意过的希望和忧虑唤醒”,他以“即兴”再次强调好的艺术品应是真情实感的流露,又以“思想的明辉”突出思想在艺术创作中的地位。最后两行则宣扬了诗人的神圣使命,也就是雪莱一再论及的“唤醒同情”。而以人们“从未留意过的……”一句则表明诗人比一般人敏感,是“感受性最细致,想象力最博大的人”,“立法者和先知”,应该有能力有责任,揭示出常人未曾留意的真理。
    第九节:诗人自况,“排遣她为爱所苦的情怀”而唱出的“甜美如爱的歌曲”。在这节诗中,诗人把云雀鸣声比作怀春少女为了“排遣她为爱所苦的情怀”而唱出的“甜美如爱的歌曲”。这正是诗人的自况。
    第十节:写飞萤与晶莹的流光、玫瑰与醉人的芳香,不露形影。接着,他又比之为飞萤与晶莹的流光、玫瑰与醉人的芳香,都像隐居深闺的少女一样,不露形影。体现了雪莱所说,诗人写诗,并非自求闻达。
    第十一节:写玫瑰在绿叶呵护下生发出芳菲与香甜却便宜了鲁莽的飞贼。玫瑰在绿叶荫蔽下,绿叶遭受到热风的摧残,却呵护着玫瑰生发出醉人的芳菲与香甜,该享受着芳菲与香甜的人没有享受到,却招引了鲁莽的飞贼沉醉。
    第十二节:在更高的二个层次,对云雀歌声的优美品质作出判断。诗人又以晶莹闪烁的草地、春霖洒落的声息、雨后苏醒的花蕾这三个密集的形象带出三个概括性强而准确的形容词:明朗、清新、欢悦。
    第十三节:雨后苏醒了的花蕾虽然明朗、欢悦,但还没有云雀歌声的美妙。诗人先浓墨重彩描写雨后的花蕾明朗、欢悦,然后在最后一句,笔锋一转,写雨后的花蕾明朗、欢悦,“全都不及你的音乐”。
    第十四节:诗人赞颂云雀的歌声是神圣的极乐音流。这节诗中的“飞禽或是精灵”,呼应第一节的“欢乐的精灵,你似乎从不是飞禽”。然后以设问的方式给予答案:“我从来没有听到过/爱情或是醇酒的颂歌/ 能够迸涌出这样神圣的极乐音流。”
    第十五节:诗人认为,世界上许多有名的歌声,都没有云雀的歌声那般美妙动听。雪莱认为,没有高尚的思想、情操便无从创造美的艺术作品。“赞婚的合唱”和“凯旋的欢歌”之所以必定贫乏,是因为在他看来,传统的婚姻制度不过是人压迫人的秩序的一个组成部分,而带来“凯旋”的战争和暴力本身则是“一切罪恶的根源”。
    第十六节:云雀的歌声有爱,却从不知晓过分充满爱的悲哀。“有你明澈强烈的欢快/ 倦怠永不会出现/那烦恼的阴影,从来/ 近不得你身边/你爱,却从不知晓过分充满爱的悲哀。”诗人认为,云雀歌声之所以甜美欢快,是因为云雀“爱,却从不知晓过分充满爱的悲哀”。
    第十七节:雪莱认为有理性的人不惧死亡,应该造福人类,创造生命的价值。雪莱在第十七节谈到了死亡。人总认为一切生灵最大的痛苦莫过于失去生命。而雪莱认为,在参透了生死真谛之后,便可达到无所畏惧、无所挂碍的坦荡境地。而高尚的灵魂永生不死,只会回归到他所来自的本源而和“宇宙精神”合一,那时,死去的只是身体。这种理解,也正是雪莱虽时刻预感死亡临近而始终乐观豁达的重要原因。
    第十八节:我们最美的音乐,往往也是最能倾诉哀思的曲调。本节至二十节,体现了浪漫主义诗歌的共同特征:歌颂自然,以反衬人类社会的丑恶的一面和人的不幸,但也揭示了某种真理:“我们瞻前顾后/为了不存在的事物自扰/我们最真挚的笑/也交织着某种苦恼/我们最美的音乐是最能倾诉哀思的曲调。”读到此处,生活现实中的人们,会不禁产生共鸣。
    第十九节:诗人感叹自己不知道怎样才能接近于云雀的欢愉。云雀的歌声尽管美妙动听,但人类的生活环境毕竟不是云雀的世界。“是/即使我们能摈弃/憎恨、傲慢和恐惧/即使我们生来不会/抛洒任何一滴眼泪/我也不知,怎样才能接近于你的欢愉。
    第二十节:诗人对云雀歌声美妙的概括,表明艺术作品美妙是因为作者具有不凡的品质。对云雀歌声的美妙进一步概括,高超的艺术技巧只能为“鄙弃尘土”的艺术大师所用。“鄙弃尘土”,既指云雀“从地面一跃而上”,也指摆脱陈腐、庸俗的思想感情的拘束。雪莱说:“诗人的言语总是隐喻的”,全诗在使用大量的明喻和 暗喻描绘云雀及其歌声的同时,塑造了一个象征理想艺术大师的形象。这里的隐喻以双关的形式又一次呼应第一节的暗示:此曲只应天上有。
    第二十一节:诗人以感叹的口吻表达了他的愿望和抱负。
    《致云雀》是雪莱抒情诗中的精品,几乎融入了雪莱全部的个性气质,道德观念和精神境界,这首诗借助云雀翱翔天际的情景,体现了雪莱美好公正的社会理想,表现了雪莱对光明的向往,对理想的追求。
    问题1:第1节诗有怎样的作用?
    提示:第1节诗以一声喜悦的问候开篇,欢声赞美云雀这快乐的精灵不事雕琢的天籁,为全诗定下诚挚热切的抒情基调。
    问题2:分析第2节中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提示:第2节里以一个形象的比喻“烈火的轻云”描写云雀不断向上、边飞边鸣的飒爽神姿,亦是诗人蔑视地面(黑暗现实),追求光明与真理,勇于献身理想的精神写照。
    问题3:第8~10节四节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观点和追求?
    提示:雪莱认为诗人应以值得关注而未曾留意过的希望和忧虑去唤醒和传达人与人之间的同情。但是诗人的博爱思想不为现实所容、不被同胞理解,正如云雀,像身居闺阁的高贵少女,为爱所苦。诗人又通过“金色的萤虫”、“ 绿叶荫蔽着的玫瑰”等意象把云雀与光明、美善融为一体,抒发自己对真善美世界的向往和憧憬。
    问题4:第13—15节在这三节诗中,诗人认为“爱情或醇酒的颂歌”“赞婚的合唱”“凯旋的欢歌”都是“空洞的浮夸”“总有着贫乏”,都不能与云雀的歌唱相比,诗人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看法?(讨论)
    提示:雪莱认为,没有高尚的思想情操,便无从创造美的艺术作品。“赞婚的合唱”和“凯旋的欢歌”之所以必定贫乏,是因为在他看来,传统的婚姻制度不过是人压迫人的秩序的一个组成部分,而带来“凯旋”的战争和暴力本身则是“一切罪恶的根源”。
    问题5:诗歌的最后四个小节在全诗中有什么作用?
    提示:在诗歌的最后四个小节中,诗人运用了对比,将凡人和云雀,也可以说是现实中的自我和理想中的自我,做了对比,凡人渴求虚无之物,被现实束缚,而云雀却早已超脱了这一切。因此,在现实生活中,凡人永远为外物所累,永远不可能超越云雀的境界。在最后一节中,诗人抒发了自己的愿望,希望能够得到云雀所孰知的一半的欢欣,希望能够活出理想中的自我。

    相关课件

    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2.4* 致云雀教学ppt课件: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2.4* 致云雀教学ppt课件,共27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任务情境,作者简介,写作背景,任务活动一,阅读与鉴赏,朗读诗歌第1-2节,朗读诗歌第3-7节,朗读诗歌第9-20节,朗读诗歌第21节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必修 上册第一单元2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 红烛 *峨日朵雪峰之侧 *致云雀)2.4* 致云雀教学课件ppt:

    这是一份语文必修 上册第一单元2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 红烛 *峨日朵雪峰之侧 *致云雀)2.4* 致云雀教学课件ppt,共42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创作背景,聚焦“云雀”形象,聚焦诗歌技法,拓展阅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语文2.4* 致云雀教学课件ppt: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2.4* 致云雀教学课件ppt,共26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任务情境,作者简介,写作背景,任务活动一,阅读与鉴赏,比喻的修辞手法,朗读诗歌第1-2节,朗读诗歌第3-7节,朗读诗歌第9-20节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