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学科学7、斜面的作用教学设计及反思
展开《斜面的作用》教学设计
学校 |
| 学科 | 科学 | 年级 | 六年级 | |||||||
教材版本 | 教科版 | 课题 | 斜面的作用 | |||||||||
作者 |
| 年龄 |
| 学历 |
| 职称 |
| 骨干级别 |
| |||
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 ||||||||||||
指导思想: 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理论依据: 依据建构主义理论。在建构主义看来,科学虽然是前人研究的成果,但对于学生来说,要掌握科学知识、方法和过程,则要靠他们主动建构.
| ||||||||||||
教材分析 | ||||||||||||
1、本课在课标中的位置 本课选自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工具和机械》单元,《斜面的作用》一课相关知识隶属于《课标》中物质世界的范畴。 2、本课在教材中的位置 本课在教材中处于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工具和机械》中第七课。 3、本课的教材设计思路 《斜面的作用》是本单元认识的最后一种简单机械。本课是按照“问题--实践--结论--应用”的思路编写的。课程分为三部分: 1)、通过生活实例让学生知道什么是斜面。 2)、通过实验认识斜面的作用,这段内容分为两部分: ① 认识斜面有省力作用。 ② 认识斜面坡度对用力大小的影响。 3)、指导学生认识斜面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体现 “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的思想。
| ||||||||||||
学情分析 | ||||||||||||
1、学生具体情况 本年级的学生经过了两年多的科学课学习,在五年级上半学期《运动和力》这个单元已经初步接触到了有关力学的简单知识,但对于工具和机械对力的影响理解还很肤浅,很多学生并不理解或从未考虑过他们之间的关系,因此针对以上情况,我对所授课班级学生进行了必要的课程前测。
2、课程前测——问卷式 1)、请简单画出几种生活中你经常使用 的斜面。 2)、你认为使用斜面是否能够省力? 3)、你认为不同坡度的斜面对是否省力 有影响吗? 学生能够画出如盘山公路,剪刀等利用斜面的事物。但也有部分学生错误的认为跷跷板是利用斜面原理。 通过前测得知,有12.5%的学生认为斜面不能够省力或不知道是否省力。有17.2%的学生不认为坡度对省力有影响或不知道是否有影响。
| ||||||||||||
教学目标 | ||||||||||||
1、科学概念方面: 认识像搭在汽车上的木板那样的简单机械叫斜面,斜面可以省力。 2、过程与方法方面: 制订一个简单的研究计划并用实验数据来说明斜面的省力规律。 3、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 培养学生严谨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积极参与科学实验, 愿意与同学进行合作交流。
| ||||||||||||
教学重点、难点 | ||||||||||||
(一)教学重点: 通过实验验证斜面是如何省力的。
(二)教学难点: 运用对比实验进行验证,注意控制变量。
| ||||||||||||
教学流程图 一、话题导入 5分钟 二、探索与调查 23分钟 三、回顾与反思 7分钟 四、拓展与延伸 5分钟 | ||||||||||||
设计思路 | ||||||||||||
教师要以学生的经验为起点,重视学生的实践操作,本节着重于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课前我仔细研读了教材,结合实际对分组材料进行了相应的变通。在教学中采用合作学习法,合作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团队意识和集体观念,有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竞争意识和能力,同时通过小组成员间的相互帮助,实现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的目标。
| ||||||||||||
教学资源 | ||||||||||||
1、教师准备材料: 有关斜面机械使用情境的图片、课件、搭斜面用的平板, 铁架 台、实验记录表。
2、小组准备材料: 一块搭斜面的平面板状材料、铁架台、1盒钩码、1个测力计。
| ||||||||||||
教学过程 | ||||||||||||
教学步骤 及 时间安排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设计意图 | |||||||||
一、导入
二、探索与调查
三、回顾与反思
四、拓展与延伸
|
1、你们走过学校的这条小路吗?它有什么特点? 2、你们走过这样的过街天桥吗?它具有什么特点?请你描述一下经历和感受。
一、呈现斜面的描述性概念 师:(像搭在汽车上的木板那样)与水平面呈向上倾斜角度的平面叫做斜面。斜面也是一种简单机械
二、斜面有什么作用
1、提出问题:斜面能省力吗?
2、分析问题: 1)、怎样能证明斜面具有省力作用? 2)、怎样能通过老师提供的小组器材制定出实验方案呢? 3)、教师指导实验。 4)、指导小组汇报交流实验方案,得出结论。
3、解决问题: 1)、教师指导实验 先测出物体垂直上升所用的力。 再测出物体沿斜面匀速上升时所用的力,多做几次取平均值。
2)、结论,你们有什么发现? 板书结论:斜面可以省力。
三、研究不同坡度的斜面 1、提出问题: 1)、既然斜面具有省力的作用,走无障碍通道和爬梯子的感觉一样 吗?哪个更累? 2)、不同坡度斜面省力情况一样吗?
2、分析问题: 1)、怎样才能证明不同坡度的斜面省力情况不一样呢? 2)、你能用小组器材搭建出三个不同坡度的斜面吗?
3、解决问题: 1)、教师指导实验 A、 怎样搭出三个不同坡度的斜面? B、 哪些是“要控制改变的量”? 哪些是“要控制不变的量”? C、物体匀速运动时读数,准确记录。
2)、结论,你们有什么发现? 板书结论: 坡度越小用力越小
1、根据实验我们得出结论,斜面都能省力,坡度越小越省力,坡度越大越费力。 2、直接垂直向上提升物体相当于坡度为90度。
1、螺丝钉是怎样拧进木板里的? 它上面应用到斜面到了吗? 2、你能看出这是变形的斜面吗? 3、现在你能明白为什么很多公路都要修成“S”形了吗? 4、我们生活中很多地方应用了斜面的原理,你还能再举出几个例子吗?
|
生: 学生描述他们的经历和感受。
生: 学生小组讨论
生: 1、小组讨论交流实验方案 2、分工协作开始实验 3、得出实验数据及时准确记录。 4、小组讨论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
1、 小组同学分工合作,及时记录。
2、小组分析实验数据,汇报实验
生: 学生交流汇报自己的经历和感受。
生: 想一想,并小组讨论。
生: 小组汇报交流实验方案。
生: 小组分析实验数据,汇报实验
生: 想一想,说一说。
生: 学生举例 | (设计意图:出示相关图片帮助学生回忆有关接触斜坡的经历。了解学生前概念。)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初步理解和建立正确的斜面概念。)
(设计意图:适时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欲。)
(设计意图:学生充分分析问题是正确、有效的解决问题的前提和必要条件。使学生认识到只有通过真实的实验数据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实验得出真实的实验数据,科学的证明“斜面具有省力的作用”。使学生头脑中建构出科学严谨的概念。培养学生真正动手探究科学的精神。)
(设计意图:提出问题帮助学生深入思考,继续探究斜面省力的原理。)
(设计意图:调动学生积极思考,发展其自主探究解决科学问题的能力。)
(设计意图: 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教会学生控制变量,突破难点。)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实验证明“坡度越大用力越大,坡度越小用力越小”。培养学生团队意识,发展学生小组合作能力。)
(设计意图: 帮助学生总结反思,建构形成正确科学概念。)
(设计意图:提高学生认识斜面的能力,发展其抽象思维,空间思维能力。)
| |||||||||
板书设计 | ||||||||||||
斜面的作用 杠杆 坡度小 省力……费距离 斜面可以省力 坡度大 费力……省距离 轮轴
| ||||||||||||
学习效果评价设计 | ||||||||||||
评测活动: 后测——说出以下图片是否利用了斜面。
水平一 完全正确说出斜面省费力原理 水平二 部分说出其中应用到了斜面 水平三 完全不能说出为什么
| ||||||||||||
小学教科版7、斜面的作用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小学教科版7、斜面的作用教学设计,共8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引入,探究斜面的作用,研究不同坡度的斜面,研究生活中斜面原理的运用,拓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教科版六年级上册7、斜面的作用教案: 这是一份教科版六年级上册7、斜面的作用教案,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学情分析,重点难点,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小学科学教科版六年级上册7、斜面的作用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小学科学教科版六年级上册7、斜面的作用教学设计,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图片导入,探索斜面是否省力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