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6、滑轮组教学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小学科学6、滑轮组教学设计,共3页。
《滑轮组》教学内容:设计滑轮组的实验,探究滑轮组的作用。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 在了解定、动滑轮的作用的基础上,了解滑轮组的作用。2、 会设计探究滑轮组作用的实验方案。并能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3、 具有研究滑轮组作用与应用的科学探究兴趣和归纳能力。过程与方法: 提出问题,设计实验,通过实验探究滑轮组的作用。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积极与人合作,能清楚、简捷地进行表达和交流。教学重点:探究滑轮组的作用教学难点;设计滑轮组的实验方案教学方法:讨论法与实验法教具准备:滑轮2个,钩码1个,细绳,支架,测力计,有关的图片(滑轮组1 滑轮组2 滑轮组的应用1 滑轮组的应用2 滑轮组的应用3 滑轮组的应用4 ),视频:滑轮组 。 学具准备:报告单、滑轮2个,钩码1个,细绳,支架,测力计。教学过程:一、 复习旧知引入:为什么我们学校的旗杆顶部要安装一个定滑轮而不安装动滑轮呢?二、 新授:1、谈话:看来,定滑轮和动滑轮各有各的优点和缺点。如果,我们把定滑轮和动滑轮组合起来用,你认为他们会有什么作用呢?给这个组合装置起一个什么名字好呢?小组讨论一下,好吗? 学生汇报:(有的可能会认为既省力又能改变用力方向;有的会认为只是省力;还有的会认为不省力等情况。)2、提问:要研究滑轮组的作用需要那些器材?又怎样做呢?将各组要研究的问题和需要的材料填在报告单中。学生汇报3、根据学生的需要,出示实验材料。要求:利用这些材料,以小组为单位,设计以下实验方案,用简单的文字或画图的形式将设计方案体现在报告单“实验设计”一栏中。由每组的记录员来画或写。在设计过程中,可以用实验材料比划比划。学生设计实验学生汇报:(找一名学生在实投下汇报)要求:其他学生按要求认真听,并提出自己的意见或建议,有不明白的可以提问。4、教师小结:听了这个组的设计方案,其他组是否觉得你们组的方案也有不妥之处,下面,再给大家一点时间将方案完善一下。学生完善设计方案。学生汇报完善后的设计方案(找一名学生在实物投影下汇报)5、提问:现在各组的方案基本上可以实施了,你们认为在实验时应注意些什么呢?提出实验要求:(1)正确使用测力计。(2)通过滑轮拉重物时,测力计要保持竖直方向,并尽量匀速拉动,观察测力计的读数,及时做好记录。(3)组内注意分工合作,以确保实验数据的科学性。(在实物投影下展示报告单)实验时将每次的实验数据填在报告单中,在最后一栏中算出平均数。实验内容 实验次数 1 2 3平均数用力方向直接提起重物测力计的读数(N) 使用滑轮组时测力计的读数 (N) 学生实验 。 教师巡视。6、给一分钟时间,各组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归纳总结出实验结论,并填写在“实验结论”一栏中。学生汇报7、教师在总表中统计各组的平均数。
组名内容 1 2 3 4 5 6 7 8用力方向直接提起的平均数值(N) 使用滑轮组的平均数值(N) 8、让学生横观各组数值,你发现了什么?说明了什么?生:使用滑轮组既省力又能改变用力方向,使工作很方便。9、教师小结:通过我们的研究,我们知道了,滑轮组的作用是既省力又能改变用力方向,这个结论和大多数同学的猜测是一样的。三.巩固1、在生活中,在我们的周围,你知道有哪些地方用到滑轮组来做事吗?(学生们可能会说:起重机)2、图片:滑轮组的应用。3、小结:在我们的生活中,动滑轮、定滑轮和滑轮组的使用,是要根据人们的实际需要来进行选择的。四.课后总结:今天你学到了什么?板书设计: 滑轮组动滑轮的作用:可以省力,但不能改变用力方向。 滑轮组 既省力又方便定滑轮的作用:可以改变用力方向,但不省力。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科学六年级上册工具和机械6、滑轮组教案及反思,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科学概念,过程与方法,情感,瓶中吹空气,感知空气占据空间,拓展延伸,强化应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教科版六年级上册6、滑轮组教案及反思,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实验探究二-----揭秘起重机,总结拓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小学科学教科版六年级上册6、滑轮组教案设计,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新课,游戏体验,总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