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1、电和磁教学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小学1、电和磁教学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信息反馈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电和磁【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电流可以产生磁性。过程与方法:做通电直导线和通电线圈使指南针偏转的实验,能够通过分析建立解释。情感、态度、价值观:体验科学史上发现电产生磁的过程。意识到留意观察、善于思考品质重要。【教学重、难点】 认识电流可以产生磁性。【教学准备】1. 学生自备:一号电池2. 教师准备:电池盒、小电珠、灯座、导线、指南针【教学过程】(一)导入100多年前,人们对电和磁的了解十分的有限。在一次偶然的情况下,丹麦科学家奥斯特发现了一个有关电和磁的秘密。你们想知道这个秘密是什么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重现历史上那个伟大的时刻。(板书课题:电和磁)(二)通电导线和指南针1. 奥斯特当年正在用一个简单的电路做实验。桌上有老师准备的材料。请你们先用这些材料组装一个简单电路。2. 学生活动3. 当时在奥斯特的实验桌上放着指南针。这个指南针的指针一头指着北,一头指着南。当接通了电源的导线靠近它时,奥斯特突然看到一个现象……你们想试一试吗?4. 学生活动5. 有什么发现?对这个发现你们有什么解释?6. 通过短路的方式,你们会看到更加明显的现象。再试试。(三)通电线圈和指南针1. 奥斯特在发现了这个现象之后,连续几个月把自己关在实验室里想知道这是为什么?他又做了几百次类似的实验。其中就有这样一个实验。像P49那样把导线绕成圈,然后通上电。用它来靠近指南针,又会发现什么?2. 学生活动3. 汇报:你们又有什么发现?在哪种情况下指南针偏转的角度大?4. 经过这些实验之后,奥斯特虽然没有做出太多的解释。但是他却用铁的事实证明了:电可以产生磁。随后他的发现又得到了牛顿等科学家的进一步证实和发展。为我们解决了很多生活中的问题。5. 考大家一个问题:你今天带来的电池里还有电吗?能用什么方法证明?【信息反馈】:《电和磁》是教科版小学《科学》六上《能量》单元第三单元第一课时,统领并开启本单元,继而研究电磁铁、小电动机、电能和能量、能量与太阳等小主题。教材由 “让通电导线靠近小磁针”、“制作一个电磁铁”和“电磁铁也有南北极吗?” 三部分组成。教材的编写思路也是非常清晰的:通过“通电导线靠近小磁针”的实验了解电流能够产生磁性,然后做一个电磁铁进而研究电磁铁的南北极的问题。
本课 “重演”科学史上著名发现电磁现象的过程,让学生“发现”通电导线能使小磁针偏转,从而认识电可以产生磁,增强学生学习活动的探究性、趣味性。本课有两个活动。第一、指导学生做科学家奥斯特做过的实验——通电导线使指南针偏转,经历对新现象进行分析、解释的思维过程;第二,做通电线圈使指南针偏转的实验,用线圈代替直导线做电生磁实验,为理解电磁铁原理打下基础也为研究玩具小电动机伏笔。两个实验的安排是为了让实验更具探究性、趣味性,同时孕伏了电流大小、圈数多少对磁力的影响的思想,为后继学习打下基础。 在课堂上我注重的是学生是否获得了科学探究的乐趣,参与科学学习活动是否主动积极,是否持之以恒,是否实事求是,提问是否恰当,设计是否合理,表达是否清晰,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怎么样,动手能力怎么样,同伴之间合作的能力怎么样等等,而不要强调小学生科学探究的结果或水平。
记录实验现象并由此得出一般性结论,固然是一项基本技能和重要的思维训练过程,但要落实也不容易。为体现以学生为本,面向全体学生,帮助他们构建自己的科学概念,以提高广大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他们的终身发展打基础。所以,本课鼓励他们自主地、创造性地完成自己的实验记录,并以自己喜爱的方式完成由现象到结论的过程。既体现学生的主动性,又充分给他们以自由发挥的空间,进而可以照顾到每个个体的差异。长此以往,生动的记录、学习的激情、自主学习的成就感都将有助于他们养成记录与分析的好习惯。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教科版六年级上册1、电和磁教学设计及反思,共1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猜谜语,探究电与磁之间的联系,情感提升,探究如何增大偏转现象,总结收获,拓展延伸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1、电和磁教学设计,共8页。
这是一份教科版六年级上册1、电和磁教案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通电线圈和指南针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