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科版六年级上册8、能量与太阳教学设计
展开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八课
《能量与太阳》教学设计
教材与学情分析:
《能量与太阳》是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能量》单元的最后一课。其教学内容包括:分析煤带给我们的信息;认识存储了亿万年的太阳能;了解节约能源,寻找新能源的意义。
能量概念是抽象的,能量有多种形式,可相互转化,储存在一些物质中,我们能观察到的只是具体能量所产生的某种效应。六年级学生从生活中,从科学课学习中,对能量已经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已经在使用“能量”这个词。六年级学生的抽象思维虽然仍要借助于直观形象的支撑,但已经有了长足的发展,分析、推理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
在本单元前几课的学习中,学生过研讨各种能量形式及其相互转化,初步建立起能量的概念,知道能量可以相互转化。他们知道太阳的光和热是太阳能,知道食物能供给我们身体需要的能量,甚至知道电能、水能、风能。
本课教学选择学生较熟悉的煤来认识太阳能, 引导他们更进一步认识大自然慷慨无私地赐予我们许多具有能量的能源,了解我们现在使用的绝大部分能量都是来自太阳能的,我们应该怎样珍惜使用能源。第一,了解太阳能与各种能量的关系,能量是可能互相转化的,而常见的各种能量的源头都指向了太阳。第二,分析煤带给我们的信息。这里探究煤成因的活动,是让学生经历类似科学家研究煤成因的过程,利用证据逻辑推理及想象作出合理解释的过程,重点培养学生的实证意识。第三,认识存储了亿万年的太阳能。通过了解煤、石油和天然气的成因,认识它们与太阳能的联系,从而了解我们使用的能量其实就是亿万年前储存的太阳能。第四,在寻找新能源的同时学会节约能源,了解节约能源的重要性,怎样节约能源,只要做到“取之有度,用之有节”,则“常足”。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使学生知道煤、石油和天然气所具有的能量都是储存了亿万年的太阳能。能源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
过程与方法:经历一次课前认真搜集信息、作出合理推测的活动。用已有知识和经验作出假设性解释,体会到探究中证据、逻辑推理及运用想象的重要性,将自己的分析结果与已有的科学结论作比较。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验科学技术对社会进步的贡献。认同珍惜能源、节约能源的观点。
教学重点:
重点:认识生活中的能源及来源,节约能源
难点:探究、逻辑推理、想象等能力的培养知道煤的形成过程,认识日常生活中的能源来源,节约能源。能够大胆想象,并合理地推理出日常生活中的能源来源。
教学准备:
1.收集相关的资料,完成前测练习。
2.《能源危机》《煤是怎样形成的》《石油、天然气的形成》《未来能源的希望——可燃冰》视频,多媒体课件,记录单。
教学过程:
一、前测与前概念: 太阳能与各种能量
1.动画短片《能源危机》:能量短缺引发了的小镇危机。
2.大自然慷慨无私地赐予我们许多具有能量的能源,你知道的有哪些?
(电能、热能、光能、声能、风能、动能、化学能、太阳能、核能、势能(水能)、潮汐能、地热能 、生物能、海洋能、沼气 … … )
3. 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图中的能量是如何转换的?
图中各种能量的最初来源是太阳能
4. 太阳能与动植物具有的能量之间的关系
(1)太阳把能量给了植物,植物体内储存了什么能量?
植物生长过程中,主要是光合作用,把太阳能储存在身体中,太阳能转化成了植物体的能量(化学能)。
(2)动物体能储存的能量从哪里来?( 动物吃了植物,植物的能量又转化为动物体内的能量——化学能)。
5.生活中还有哪些能量与太阳有关?尝试解释
(1)水能:海洋、地面的水被阳光加热蒸发,先变成云,在变成雨雪又落回到地面,流向海洋,形成水的循环,形成了丰富的水力资源,水能发电。(太阳能转化成了水能)
(2)风能:风的形成是空气被太阳照射温度上升吗,冷热不均形成了风,风的流动具有了能量。(太阳能转化成了风能)
小结:大部分能量的最初来源是——太阳
6.作为常规能源的煤、石油、天然气所储存的是什么能量?(热能)它们是怎样为我们“工作”的?
二、实证探究:煤是怎样形成的
(一)初步观察
观察煤块,发现了煤的哪些特征?
(颜色、硬度、色泽、形状等)
(二)仔细观察,结合提供的信息作出合理的推测:
1.煤带给我们的信息:
(1)科学家研究证实,2亿—3亿年前地球上气候温暖,雨量充足,植物生长非常繁茂
(2)常常能在煤块上看到植物枝、叶的痕迹,甚至还发现了具有完整树干形状的煤 。
(3)煤大多夹在古代沉积的泥沙变成的岩层中。煤在岩层中是一层一层分布的。
(4)煤矿工人在地下挖煤。煤中有植物枝、干、叶的痕迹。
(5)地壳内部在不停运动,高温高压。 2.学生观察研究,填写实验记录单 | |||
探究内容 | 煤是怎样形成的? | ||
探究要求 | 仔细观察煤块,提出问题—寻找依据—分析推理—得出结论。 | ||
探究过程 | 提供的信息 | 观察到的煤块情况 | 我们的推测 |
(1)科学家研究证实,2亿—3亿年前地球上气候温暖,雨量充足,植物生长非常繁茂 |
|
| |
(2)常常能在煤块上看到植物枝、叶的痕迹,甚至还发现了具有完整树干形状的煤 。 | |||
(3)煤大多夹在古代沉积的泥沙变成的岩层中。煤在岩层中是一层一层分布的。 | |||
(4)煤矿工人在地下挖煤。煤中有植物枝、干、叶的痕迹。 | |||
(5)地壳在不断运动变化,地球内部高温高压。 | |||
我们的结论: | 煤的形成过程是这样的: |
3.交流汇报:根据煤带给我们的信息,通过仔细观察煤块,你发现了哪些蛛丝马迹,作出了什么样的推测?
①煤为什么埋藏在地下,是怎么形成的呢?你这样说的依据是什么?
教师根据学生发言适时用多媒体动画课件展示:常常能在煤块上看到植物枝、叶的痕迹,甚至还发现了具有完整树干形状的煤。
②煤在地下埋藏量巨大,你是从哪条信息得知的?
科学家研究证实,亿万年前地球上气候温暖,雨量充足,植物生长非常繁茂。
③煤在岩层中是一层一层分布的,煤中有泥沙,说明了什么?
被泥沙掩埋,地球运动,煤大多夹在古代沉积的泥沙变成的岩层中。
(三)我的解释:煤是这样形成的
(储存了亿万年的太阳能,长时间的压力、与空气隔绝,泥沙覆盖、掩埋)
1.植物变成煤需要这样的条件,苛刻吗?如果给你一棵大树,你能让它形成煤吗?为什么?(要泥沙覆盖、需要很长时间)
2.播放《煤的形成》短片,小结煤的形成过程:太阳能——远古植物(亿万年)——煤
三.推理探究:石油、天然气的形成——储存了亿万年的太阳能
有人说:“煤、石油、天然气是存储了亿万年的太阳能。”你觉得这句话说得有道理吗?为什么?
- 石油和天然气又是怎样形成的呢?
( 提供的信息:远古时代,地球上的生物不仅有陆地上的大量植物,海洋中有大量的低等生物,浮游生物数量巨大。)
2.煤、石油和天然气与太阳能的关系:
尝试解释“太阳能”、“动植物体具有的能量”、“煤、石油、天然气的能量”三者的转化和传递关系。
3.我的解释:石油、天然气是这样形成的
植物利用光合作用制造养料,长成“身体”,就是把太阳能转化成了自己生长需要的能量,动物的食物归根到底也是植物,所以煤、石油、天然气就是储存了亿万年的太阳能。
4.播放短片《石油、天然气是怎样形成的》
四、危机意识:寻找新能源,认识可燃冰
1.辨识可再生能源和不可再生能源:煤、石油、天然气是可再生能源吗? 我们正面临能源危机,急切地需要找到可替代的新能源。
2.你所知道的新能源有哪些?互相交流下。
3.选择你所知道的一种新能源,向大家介绍,并详细说明推荐理由。
教师择机介绍可燃冰,并播放短片:
2017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贺电,祝贺我国试采可燃冰成功,标志着我国成为全球第一个实现了在海域可燃冰试开采中获得连续稳定产气的国家。(100升可燃冰可以让汽车跑50000公里)
4.可供我们使用的新能源主要有:可再生的太阳能、地热能、风能、势能(水能、潮汐能)海洋能、生物能、沼气等,以及不可再生的核能、可燃冰等。
五、明理践行:节约能源,从我做起
1.理解节约能源、合理利用能源的意义:
地力之生物有大数,人力之成物有大限。
取之有度,用之有节,则常足;
取之无度,用之无节,则常不足。
人类要想在未来的世纪里与大自然和睦共处,共生共荣,应该珍惜每一项来之不易的能源,切莫以为能源无处不在、无时不有而大肆浪费。取用它们要有限度,使用它们要有节制,那么就时常能充足;取用它们没有限度,使用他们没有节制,那么就经常不能满足。
2.节约能源,从小事做起:我们可以做些什么?
渗透低碳环保的理念,注重习惯养成。
七、总结:
地球上大部分能量的来自太阳,煤、石油、天然气、可燃冰中蕴藏的能量其实就是储存了亿万年的太阳能。对于各种能源,如果做到“取之有度,用之有节”,则“常足”
小学科学教科版六年级上册8、能量与太阳教案及反思: 这是一份小学科学教科版六年级上册8、能量与太阳教案及反思,共2页。
小学科学教科版六年级上册8、能量与太阳教案: 这是一份小学科学教科版六年级上册8、能量与太阳教案,共1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石油天然气的形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小学科学教科版六年级上册8、能量与太阳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是一份小学科学教科版六年级上册8、能量与太阳教学设计及反思,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储存了亿万年的太阳能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