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十五课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教学设计
展开教 学 设 计
第15课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
一、本课教学设计的内容提要:
本文的主要内容是两汉的文化成就,其中造纸术是本文的一个重要内容,而对造纸术发明意义的理解和认识,对于七年级的学生来说往往只是浅显的感性认识,如何能让学生从浅显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这是一个难点,为此我设计了竹简的书写、装订和掂量三项活动,让学生通过这三项活动的体验得出纸的优点:便于书写,便于装订,便于携带,于是造纸术的发明和改进的意义更深层次的认识也就有了,这也是本课的一大特色。其他几项成就也是通过设置悬念,一环紧扣一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本课的内容,在本课的总结中把本课的成就我自己编写成歌谣,让学生用快板的形式表现出来,学生既感兴趣,又发挥了学生的特长,还培养了学生的能力。这也是本课教学设计的一大亮点。
二、本课学科知识综述:
两汉时期是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初步发展时期。这体现在政治、经济、民族、文化、外交等各个方面。两汉时期的主要特征有:统一王朝,气势恢宏;民族众多,文化多元;中外交流频繁;科技世界领先。两汉时期社会经济的繁荣为科技文化的发展提供了条件,从而在许多领域取得了突出成就。
三、本课的课标要求和课目内容的解读
〈一〉课标要求
1、课标内容标准
知道造纸术的发明对传播文化的作用、讲述张仲景和华佗的故事,知道司马迁和《史记》,知道佛教的传入和道教的产生。
2、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知识:知道造纸术的发明对传播文化的作用、讲述张仲景和华佗的故事,知道司马迁和《史记》,知道佛教的传入和道教的产生。
(2)能力:通过引导学生书写竹简等活动体验纸的优点,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合作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指导学生阅读教材,从中有针对性地提取有效信息,采用书写、装订竹简等活动,实现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探究能力,以及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从而让学生更好的掌握两汉时期的科学技术成就。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两汉时期的科学技术,对学生进行初步的科技史教育,使学生认识到当时我国科学技术在世界的领先地位和中华民族对人类文明的巨大贡献,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二〉课目内容的解读
本课主要学习四个内容:造纸术的发明、张仲景和华佗、历史巨著《史记》、道教和佛教,这个块内容是并列的,分别反映的是两汉时期的科技、医学、史学、宗教这四个方面的成就。造纸术的发明和张仲景和华佗的医学成就是两汉时期的科技成就的代表,历史巨著《史记》、道教和佛教是两汉时期的文化成就代表,这两大板块一起构成了两汉的科技和文化成就。要更深层次了解这些文化成就,就还要思考这些文化现象的社会根源和历史根源,这就要先了解两汉时期的政治、经济等时代背景,认识到两汉时期社会经济的繁荣为科技文化的发展提供了条件。
四、学情
由于七年级学生所处的年龄阶段特点,认知水平的有限,所以对造纸技术的意义和宗教文化的理解有一定的难度,但这个年龄的学生自我表现欲强,思维活跃,于是我采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情景和竹简的书写、装订和掂量等活动进行体验,既增强学生的内心体验,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教学中,还特别注意趣味性和科学严谨性相融合,加上七年级的学生通过小学的学习,有一定的社会知识和生活知识的储备,所以在教师的引导下对宗教文化的知识能比较轻松愉快地理解。
五、知识结构思维导图
六、探究过程(本课的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教学设计:由多媒体播放一组图片:纸杯、纸盒、书,练习薄、人民币等,并让同学们说出是用什么原材料做的,引出纸的发明有着重大意义,从而引出造纸术的发明导入新课。
设计意图:由学生所熟悉的生活用品导入,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同时也为本课的学习做铺垫。
(二)自主探究、小组合作
教学设计:本环节是学生先阅读课文,收集有效性信息,并加以整理,之后独立完成导学案上的五个问题,学生完成后再小组内交流、探讨。
导学案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
1、在纸发明之前曾用过哪些书写材料?
2、造纸技术是谁改进的?他是怎样改进的?这项技术的发明和改进有什么重大意义?
3、两汉时期最著名的医学家是哪两位?在医学方面他们做出了哪些贡献?
4、本课介绍了西汉时期的哪位史学家?他的代表作品是什么?这是一部什么体例的史书?作者在创作这部作品过程中有哪些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5、本课介绍了哪两种宗教?这两种宗教的创立者是谁?教义是什么?对我国有何影响?
设计意图:通过本环节的自主学习,让学生对本课的主要内容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和整体的把握,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探究的能力。
(三)师生共议、落实基础
步骤一:回顾造纸术发明以前的各种书写材料。
教学设计:教师提问:人类在未发明造纸以前书写工具有哪些?(有羊皮、布帛、龟甲、兽骨、竹简、木简、青铜器皿等,并用多媒体展示出这些内容的图片)这些书写材料书写起来是否方便(不方便),最常用的是哪种(竹简)?
并问学生想不想体验一下在古代最常用的书写材料竹简上书写的感受?从而引出下面的三项活动。
设计意图:通过这个环节,承上启下,引出本课的一个重要环节:在竹简上书写等三项活动。
本环节展示的图片:
步骤二:让学生体验竹简和纸张的书写、装订、掂量重量的活动。
第一项活动:在竹简和纸上分别书写同一首古诗(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用多媒体展示出此标题和古诗)
教学设计:教师拿出事先准备好的竹简和纸张,每个同学发一片竹简和一张纸后,用多媒体展示出活动的要求:分别在竹简和纸上书写大屏幕展示的古诗,时间为6分钟,音乐响起就开始书写,音乐停止就停止书写,看谁写的又快又好(用多媒体播放古筝音乐来控制)活动结束后,教师对此项活动进行评价,并要求同学们说出在竹简和在纸上书写的感受。由学生的感受:在纸上写的字要比在竹简上写的字好的多,得出纸的优点:便于书写。
设计意图:通过这项活动,能够让学生通过自己的亲身体验,得出纸的优点:便于书写,为后面引出和说明纸的发明做铺垫。
第二项活动:把竹简和纸张进行装订(用多媒体展示此标题)
教学设计:把同学们按现坐的分成小组,每个小组发给塑料绳和订书机,并用多媒体展示出活动的要求:要求每组的同学按老师手中竹简和纸张装订的样式,用塑料绳把小组所有的竹简和所有的纸张装订成册,小组每个成员要分工协作,小组长全权负责,时间为5分钟,音乐响活动开始,音乐停活动结束(用多媒体播放古筝音乐来控制),看哪组做的又快又好。活动结束后,教师对此项活动进行评价。并要求学生说出对竹简和纸进行装订的感受,由学生的感受:竹简装订很麻烦而纸张的装订则很容易,得出纸的优点:便于装订。
设计意图:通过这项活动,能够让学生通过自己的亲身体验,得出纸的优点:便于装订,为后面引出和说明纸的发明做铺垫。
第三项活动:掂量装订好的竹简和纸张(用多媒体展示出此标题)
教学设计:让小组的每个成员把已装订成册的竹简和纸张,分别拿在手里进行掂量,看哪个轻哪个重,活动结束后要学生谈出感受:通过掂量,纸比竹简轻得多,得出纸的优点:便于携带。
设计意图:通过这项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到纸比竹简轻得多,从而得出纸的另一优点:便于携带。
另外:三项活动的设计是为了让学生通过这三项活动的体验得出纸的优点:便于书写,便于装订,便于携带,于是造纸术的意义这个对七年级的学生来讲比较抽象的东西也就出来了,为后面引出和说明造纸术的发明的意义做铺垫。
教学设计:教师对活动进行总结:通过以上的三项活动,同学们经过自己的亲身体验,说出了自己的感受,得出纸的这些优点:便于书写、便于装订、便于携带,(并用多媒体展示出这三大优点),那么造纸术发明有何意义?从而引出造纸术的意义。
设计意图:一是对三项活动进行总结归纳,二是在这里承上启下,引出下面的重点问题:造纸术的意义。
教学设计:在上一环节总结的的基础上,直接提问:造纸术发明有何意义?让学生在体验的基础上进行回答。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问:虽然造纸术的发明意义重大,但如果纸很昂贵,大多数人用不起,那造的纸再好,它也没有多大的现实作用呀!从而引出蔡伦改进造纸术的相关问题:使用的原材料,分析原材料的优点,以及改进后值得质量和优点,于是引出造纸术的改进对人类文化的传播与发展起到的作用这个重要问题,从而得出造纸术的发明和改进对世界文化发展的重大意义。
设计意图:本环节的设计一是引出造纸术发明的意义,二是引出造纸术改进的作用,这是本课的重点,,在这个环节突出重点,同时让学生知道造纸术是中国的四大发明,是中国人民对世界文化的贡献,是中国成为四大文明古国的重要标志,这也是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的反应,明白我们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悠久文明历史的伟大民族。这也是对学生进行了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
步骤三:由竹简的书写活动引出司马迁和《史记》。
教学设计:教师引导,刚才同学们都体验了在竹简上书写文字的感觉,老师也想体验,于是也做了竹简,并在上面写下了文字,不过我写的不是古诗,而是一则对我国古代历史中一部历史巨著简介的史料,同学们想不想知道这则史料的内容?并请一个同学朗读竹简上记载史料,读完后让学生回答是哪部历史巨著,同时用多媒体展示出史料的内容:由对《史记》的介绍的文史资料自然引出课文的第二个内容:历史巨著《史记》
史料的内容:它是中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述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的约3000年的史事。既肯定了帝王将相的历史功绩,也无情揭露他们的腐败和罪恶,还为许多下层人物写传记。作者公正记事,爱憎分明,秉笔直书,成为后世纪传体史书的典范,同时《史记》文笔优美,所记人物形象生动,又是一部优秀的文学著作,在文学史上也有崇高的地位。
鲁迅先生将其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设计意图:本环节的设计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用竹简书写史料承上,与上一环节的活动相连,史料的内容启下,引出本课的第二个内容历史巨著《史记》
教学设计:由对《史记》的介绍的文史资料自然引出课文的第二个内容:历史巨著《史记》,并有这个史料的介绍来了解《史记》的体例、内容、地位。再由《史记》引出司马迁这个重要的历史人物,让学生观看有关司马迁及《史记》的一段视频资料,在让同学们讲他的贡献和有关他的故事、事迹、以及写成《史记》的原因,并从中体现出他的人格、品质和对自己的启示,。
设计意图:本环节是让学生了解《史记》,以及了解司马迁这个人物,并用他的个人品质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
步骤四:由《史记》引出医学和宗教。
教学设计:在我国除了《史记》之外,还有很多的史书,记载了我国历史上的重要人物和重大历史事件,这里就有两则史书中的记载史料(一则是有关张仲景的,另一则是宗教的),让学生阅读两则史料,分别说出史料的内容,从而引出张仲景和华佗、以及宗教的佛教和道教的相关内容。
史料的内容:
史料一 沁园春 医圣张仲景(词林正韵)
功德无量,旷世奇才,福荫庶民。
忆千村薜(bi)荔(li),阖门而殪(yi):万家萧瑟,触目惊魂。
力挽狂澜,降除瘟疫,医圣张机播厚恩。
逾千古,著伤寒金匮(kui),千载惟尊。
……
设计意图:本环节的设计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由《史记》引出本课的另一个内容:医学成就。
教学设计:教师在总结学生针对医学成就发言的基础上,让同学们观看华佗的五禽戏图,要求同学们要按华佗发明的“五禽戏”的要求,利用平时的体育课、大课间,加强体育锻炼,增加体质,劳逸结合。让自己成为一个健康的的人,成为一个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
设计意图:本环节主要是想通过医学成就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让他们认识到体育锻炼、身体健康的重要性,让他们逐步养成锻炼的习惯,有一个正确的健康观。
本环节展示的图片:
史料二:东汉孝明帝永平八年(公元65年):帝闻西域有神,其名日佛,因遣使之天竺求其道,得其书及沙门以来。其书大抵以虚无为宗,贵慈悲不杀;以为人死,精神不灭,随复受形;生时所行善恶,皆有报应,故所贵修炼精神,以至为佛。
——《资治通鉴》
教学设计:由史料二引出两汉时期的宗教:道教和佛教,让学生主要了解两种宗教的创立者、教义、以及对中国的影响。并用思维导图的方式展示出来。
设计意图:通过本环节些学习,让学生了解两汉的宗教文化。
(四)畅所欲言,升华情感、启迪心灵
教学设计: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到两汉时期文化昌盛,在许多领域取得了突出的成就,为什么在这个时期能取得如此的成就?对你有什么启示?
设计意图:通过本环节,可让学生由两汉的科技成就这个现象,认识到两汉时期社会经济的繁荣为科技文化的发展提供了条件,由现象到本质,从而让学生认识到,科技文化要发展,必须有雄厚的经济、强大的国力做后盾,因此,我们只有中国强大,才能有中国的全面发展,从而使学生读史明智,达到升华情感、启迪心灵。
(五)课堂小结,总结收获
教学设计:让学生谈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之后老师对学生漏掉的知识加以补充,最后展示教师自己用歌谣对本课内容的总结,(用多媒体展示出来歌谣的内容)并要求学生用快板把它表演出来(用学生手中竹简作快板):准备几分钟后,让几个学生进行快板表演,再播放录制的教师快板表演给学生欣赏,最后全班同学齐声朗读歌谣,结束本课。
秦汉文化成就歌
造纸术,西汉兴, 信佛教,创道教,
东汉蔡伦又改进。 众生平等统治好。
既便宜,容易找, 论医学、张仲景,
纸的质量大提高。 流传后世杂病论。
传世界,兴中华, 麻沸散,华佗造,
促进文化贡献大。 各种手术少不了。
司马迁,著史记, 五禽戏,做体操。
王侯将相纪传体。 蹦蹦跳跳身体好。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总结,可让学生对本课所学的知识加以回顾,既加强了记忆,也培养学生的能力,同时用快板表演既发挥了学生的特长,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又巩固了知识。
(六)当堂训练,检测效果
教学设计:老师根据本课的知识出示训练试题,当堂训练。
设计意图:训练试题既可以检测学生当堂学习的效果,又可以让学生巩固知识,达到双重效果。
七、预期:
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通过形式多样的教学设计,层层递进、环环相扣,注重基础,关注学生,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所以通过以上各个环节的教学活动的实施,应该是一节有效的历史课。
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 (五四制)第一册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第15课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是一份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 (五四制)第一册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第15课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教学设计及反思,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课堂总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 (五四制)第一册第15课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 (五四制)第一册第15课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教案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十五课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十五课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教学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