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第五章 一元一次方程5.2 求解一元一次方程教案
展开【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观察、独立思考等过程,培养学生归纳、概括的能力.
2.进一步让学生感受并尝试寻找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重点:移项法则及其应用.
难点:移项的同时必须变号.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问题:
把一些图书分给某班学生阅读,如果每人分3本,还剩余20本;如果每人分4本,则还缺25本,这个班有多少学生?
解:设这个班有学生x人.根据题意,得
每人分3本,共分出了3x本,加上剩余的20本,这批书共(3x+20)本.
每人分4本,需要4x本,减去缺少的25本,这批书共(4x-25)本.
由此你可以发现这批书的总数有几种表示方法?对于同一批书来说,这两种表示方法之间有什么关系?
因此我们可以得到:
3x+20=4x-25.
二、师生互动,探究新知
1.思考:
(1)3x+20=4x-25的两边都有含x的项(3x与4x)和不含字母的常数项(20与-25),怎样才能使它向x=a(常数)的形式转化呢?
(2)观察:
上述演变过程中,在原方程中改变了位置的是方程中的哪些项?怎样变的?
2.归纳:
把原方程中的项改变符号后,从方程的一边移到另一边,这种变形叫移项.
3.于是我们可以把上面的问题的步骤写成如下形式:
3x+20=4x-25.
解:移项,得 3x-4x=-25-20.
合并同类项,得 -x=-45.
系数化为1,得 x=45.
仔细阅读上面解方程的具体过程,回答下列问题:
(1)解这种方程的一般步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解一元一次方程时移项的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利用移项解方程时,一般把________项移到等号的左边,把________项移到等号的右边.
三、运用新知,解决问题
用移项的方法解下列问题:
1.下面的移项对不对?如果不对,错在哪里?应当怎样改正?
(1)从7+x=13,得到x=13+7.
答:错误,移项时没有变号;应为x=13-7.
(2)从5x=4x+8,得到5x-4x=8.
答:正确.
(3)从3x-2=x+1,得到3x+x=2+1.
答:错误,移项时含x的项没有变号;应为3x-x=2+1.
(4)从8x=7x-2,得到8x-7x=2.
答:错误,常数项没有移项,不应变号;应为8x-7x=-2.
2.用移项的方法解下列方程:
(1)2x-7=5; (2)3x+7=32-2x.
解:(1)移项,得2x=5+7,即2x=12.
系数化为1,得x=6.
(2)移项,得3x+2x=32-7,即5x=25.
系数化为1,得x=5.
四、课堂小结,提炼观点
1.本课主要学习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移项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移项法解方程的步骤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移项时要注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布置作业,巩固提升
用移项的方法解下列方程.
(1)3x=2x-5; (2)4x-7=3x+7;
(3)6x-7=3x-5; (4)3x+5=4x+1.
【板书设计】
移项解一元一次方程
移项法则与注意事项:
把原方程中的项改变符号后,从方程的一边移到另一边,这种变形叫移项.
移项必须变号.
第二课时 去括号解一元一次方程
【教学目标】
通过分析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了解到解方程是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正确理解和使用乘法分配律和去括号法则解方程.
【教学重难点】
重点:正确用去括号法则解方程.
难点:去括号法则和分配律的正确使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去括号:
(1)x-(x-4); (2)8-2(x-7);
(3)4(x+0.5).
2.解方程:
(1)x+4=2-x; (2)3x=8+2x-6.
找两同学板演,其余同学在练习本上完成,教师巡视并随时指导.
从简单到复杂,巩固所学的解方程知识,为去括号解方程做铺垫,并让学生回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步骤:
(1)移项;
(2)合并同类项;
(3)未知数的系数化为1.
二、师生互动,探究新知
1.由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步骤,你能完成下面两个问题吗?
(1)3x=8+2(x-7);
根据“旧”知识,学生会作如下解答:
解:去括号,得3x=8+2x-14.
移项得3x-2x=8-14.
合并同类项,得x=-6.
(2)4(x+0.5)+x=20-3.
解:去括号,得4x+2+x=17.
移项,得4x+x=17-2.
合并同类项,得5x=15.
方程两边同除以5,得x=3.
2.教师:这两个方程与前面学过的解方程有什么不同?能否把括号化掉?
学生:按乘法分配律,把括号前的系数分配进括号内的每一项,就可以去掉括号.
教师:根据刚才问题的解决,去括号时,应注意什么呢?
学生:分组讨论,合作交流得出结论:先把括号外的因数分配进去,再考虑是否变号.(去括号,看符号,是正号不变号,是负号全变号)
于是,解方程的基本程序又多了一步“去括号”.
教师添上“去括号”这一步骤,补充出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步骤:
①去括号;
②移项;
③合并同类项;
④未知数的系数化为1.
三、运用新知,解决问题
出示例4:
例4 解方程:-2(x-1)=4.
解法一:去括号,得
-2x+2=4.
移项,得 -2x=4-2.
化简,得 -2x=2.
方程两边同除以-2,得 x=-1.
本题让学生模仿上述问题的解法,自主完成解题,同伴之间互相交流自己的结论,并自觉检验方程的解是否正确,若发现错误,可能有:
去括号,得-2x-1=4.
去括号,得-2x-2=4.
让同伴帮助出错的同学找原因,通过组内交流、合作,解决问题.然后教师讲解第二种解法:
解法二:方程两边同除以-2,得
x-1=-2.
移项,得 x=-2+1,
即 x=-1.
同时鼓励灵活解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拓展解题思路.引导学生解决问题的多样性,不要死板教条.
教师:通过上述过程,强调学生在去括号时注意:
①不漏乘括号外的因数;
②括号前是“-”号,要变号.
四、课堂小结,提炼观点
教师:今天我们学习了哪些新知识?你有什么收获?
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收获、体会,鼓励学生踊跃发言,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五、布置作业,巩固提升
教材第138页习题5.4.
【板书设计】
去括号解一元一次方程
去括号法则及注意事项:
括号前面有“+”号,把括号去掉,括号里各项的符号不改变.
括号前面是“-”号,把括号去掉,括号里各项的符号都要改变为相反的符号.
去括号时应将括号前的符号连同括号一起去掉.
注意:括号前是“-”号,要变号;不漏乘括号外的因数.
第三课时 去分母解一元一次方程
【教学目标】
解方程的基本思路是把“复杂”转化为“简单”,把“新”转化为“旧”的过程.理解并掌握如何去分母解方程.
【教学重难点】
重点:去分母法则解方程.
难点:去分母法则的正确使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一件工作,甲单独做需要15天完成,乙单独做需要12天完成,现在甲先单独做1天,接着乙又单独做4天,剩下的工作由甲、乙两人合做.问合做多少天可以完成全部工作任务?
教师提示:按照以往的习惯我们往往把工作量问题中的工作总量设为1,则甲每天完成工作总量的eq \f(1,15),乙每天完成工作总量的eq \f(1,12),你能说出问题中的等量关系吗?
由学生分组讨论,列出问题中的相等关系:
甲完成的工作量+乙完成的工作量=工作总量.
教师在此基础上,列出方程.
如果剩下的工作两人合做需x天完成,那么甲做了(x+1)天,完成的工作量为eq \f(1,15)(x+1),乙做了(x+4)天,完成的工作量为eq \f(1,12)(x+4).
根据题意,得eq \f(1,15)(x+1)+eq \f(1,12)(x+4)=1.
二、师生互动,探究新知
首先让学生自己按照上一节课的方法通过去括号的办法来解,让学生自己交流、讨论,解方程.
通过刚才的解法我们发现,如果先去括号来解方程,过程比较复杂,计算也会非常繁琐;那么有没有更简便一点的方法呢?
根据等式的基本性质2,把方程两边都乘以各分母的最小公倍数60,就可以把分母去掉.
于是,得[eq \f(1,15)(x+1)+eq \f(1,12)(x+4)]×60=60.
化简,得4(x+1)+5(x+4)=60.
去括号,得4x+4+5x+20=60.
移项,得9x=36.
方程两边都除以9,得x=4.
通过刚才去分母的方法与上面的去括号的方法比较,去分母后再解方程的过程要简便的多,对于这一类方程,我们发现先去分母更为简便,方法更优越一些.因此当一个方程中含有分母时,解方程时一般先去分母.
三、运用新知,解决问题
解下列方程:
(1)eq \f(3-x,2)=eq \f(x+4,3);
(2)eq \f(1,3)x(x+1)=eq \f(1,7)(2x-3);
(3)eq \f(x+2,5)=eq \f(x,4);
(4)eq \f(1,4)(x+1)=eq \f(1,3)(x-1);
(5)eq \f(2x-1,3)=eq \f(x+2,4)-1;
(6)eq \f(1,2)(x-1)=2-eq \f(1,5)(x+2).
通过方程(1)(2)的解决,展示了一元一次方程解法的一般步骤,试归纳过程中每一步的主要依据.
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
由于方程的形式不同,要灵活安排解题步骤,不要拘泥于形式,而是要灵活运用.
四、课堂小结,提炼观点
1.通过这节课,你在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方面又获得了哪些收获?
2.去分母解一元一次方程时要注意什么?
3.去分母解一元一次方程时,在方程两边同时乘以各分母的最小公倍数的目的是什么?
学生回忆、交流,教师补充完善,使学生更加明晰所学的知识.
五、布置作业,巩固提升
教材第140页习题5.5.
【板书设计】
去分母解一元一次方程
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
解一元一次方程,一般要通过去分母、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未知数的系数化为1等步骤,把一个一元一次方程“转化”成x=a的形式.
初中数学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5.2 求解一元一次方程精品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数学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5.2 求解一元一次方程精品教案,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课时安排,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作业布置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5.2 求解一元一次方程一等奖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是一份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5.2 求解一元一次方程一等奖教学设计及反思,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课时安排,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作业布置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数学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5.2 求解一元一次方程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数学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5.2 求解一元一次方程教案,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