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云南省梁河县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含答案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云南省梁河县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含答案01
    云南省梁河县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含答案02
    云南省梁河县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含答案03
    还剩20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云南省梁河县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云南省梁河县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含答案,共2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下表是关于夏、商的部分文献记载,王国维说,子曰,《春秋公羊传》中记载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梁河一高2021-2022学年度高一历史10月月考试卷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I卷(选择题)
    一、 单选题(每题2分,共30题,总分60分)
    1.距今约7000至5000年前,黄河流域出现了仰韶文化和大汶口文化。大致同一时期,长江下游有( )
    A.河姆渡文化 B.龙山文化 C.红山文化 D.二里头文化
    2.下表是在山西襄汾陶寺遗址发掘的文物清单。据此推测,当时先民已处于( )

    A. 旧石器时期 B.原始人群 C.母系氏族社会 D.早期国家出现前夕
    3.下表是关于夏、商的部分文献记载。表中信息可以说明,夏、商时期( )
    内容
    出处
    汤“尃受天命,刻伐下祀……咸有九州,处禹之堵(土)”
    春秋时期齐国叔夷钟铭文
    “自禹至桀十七世……用岁四百七十一年”
    春秋战国时期《竹书纪年》
    “夏后帝启,禹之子,其母涂山氏之女也。……帝发崩,子帝履葵立,是为桀”
    汉代《史记》
    A.王权严重依赖神权 B.嫡长子继承制成熟
    C.“家天下”局面遭破坏 D.早期政治文明的兴起
    4.从西周“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到战国商鞅“废井田,开阡陌”直接反映了( )
    A.分封制的瓦解 B.封建王权的强化
    C.土地所有制的变化 D.上层建筑的变化
    5.王国维说:“周人制度之大异于商者,一曰立子立嫡之制,由是而生宗法丧服之制,并由是而有封建子弟之制,君天子臣诸侯之制。二曰庙数之制。三曰同姓不婚之制。”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A.以宗法制形成政治实体始于西周 B.宗法制成为封邦建国的内在基础
    C.同姓不婚加强了姬姓封国间联系 D.宗法制扩大了周王朝的文化影响
    6.三星堆遗址的年代相当于中原的新石器时代晚期至西周,出土文物中,青铜器虽然明显仿效中原商文化风格,其组合却有别于鼎、爵、觚、斝的商文化系列而凸显民族和古蜀地域文化特征。这体现( )
    A.三星堆文明具有独立的起源 B.华夏文明多元交融的特点
    C.青铜铸造业成为手工业主导 D.中原经济处于领先的地位
    7.子曰:“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下列选项中能体现对西周制度概括的是( )
    A.分封制度,天下归帝 B.集权制度,天下归私
    C.宗法制度,天下归嫡 D.礼乐制度,天下归贤
    8.《春秋公羊传》中记载:“隐长又贤,何以不宜立?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桓何以贵?母贵也。”这一做法( )
    A.遵循了周代宗法制度的精神实质 B.严重地破坏了嫡长子继承制
    C.是春秋时期宗法制度崩溃的表现 D.表明太后左右了王位的继承
    9.下表是部分先秦思想家的经济主张,这些主张反映了( )

    A.封建土地私有制基本确立 B.农业生产占有重要的地位
    C.重农抑商已经是社会共识 D.农业生产是为战争服务的
    10.中国古代,儒家注重道德自律,以人的自我完善为治国的出发点;道家特别关注人与自然的和谐有序,主张从自然规律中汲取治国的智慧。二者治国思想体现的核心精神是( )
    A.切合人事,实用理性 B.温和调节与冷酷强制相结合
    C.强调德治,平易亲近 D.自然探索和社会实践相促进
    11.东夷地区原以游牧为生,兽皮为衣;齐、鲁在此地建国后,“劝以女工之业,通鱼盐之利”“变其俗,革其礼”;至战国,东夷地区已无异于中原。这可以佐证西周( )
    A.井田制度的推广 B.分封制度的影响
    C.礼乐制度的作用 D.集权体制的形成
    12.易中天在《帝国的终结》中说:“秦,虽死犹存,它亡的悲壮。”从政治上看,“秦,虽死犹存”主要是指( )
    A.统一度量衡 B.开创皇帝制度
    C.在中央建立三公九卿制度 D.建立统一国家和中央集权制
    13.一位西方学者评论秦始皇:“建立了绝对的专制制度,这一制度以个人亲信为基础,而不考虑世系和教育。”从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角度看,这一政治转向的积极意义主要在于( )
    A.从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 B.从井田制向小农经济转变
    C.从分权政治向专制政治转变 D.从军功政治向文治政治转变
    14.秦始皇在中央机构中设置太尉一职,但今天留下来的古籍中没有记载秦始皇曾经任命过哪位人物担任过此职,最可能的原因是( )
    A.太尉辅佐皇帝处理全国政务,皇帝认为其权力重大,不轻易任命
    B.秦始皇自己直接控制军队,使权力更加集中
    C.缺乏可以担此重任的优秀人才
    D.秦朝短命而亡,未来得及任命
    15.如图为古代中国某朝代的中央权力架构示意图。该朝代是( )

    A.秦朝 B.西汉 C.西晋 D.隋朝
    16.“秦以前,民皆以金玉为印。秦以来,天子独以印称玉玺,又独以玉,群臣莫敢用”。材料反映了( )
    A.秦朝时人们以金玉为印 B.皇权至上,皇帝独尊
    C.秦以前玉玺为皇帝独有 D.皇权为民,与民共享
    17.典故“指鹿为马”出自《史记·秦始皇本纪》:“赵高欲为乱,恐群臣不听,乃先设验,持鹿献于二世,曰:‘马也。’二世笑曰:‘丞相误邪?谓鹿为马。’问左右,左右或默,或言马以阿顺赵高。”该典故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
    A.司马迁讽刺秦二世无能 B.实行丞相制度不合时宜
    C.丞相位高权重威胁了皇权 D.秦朝面临着被灭亡的危险
    18.秦朝建立后,陆续修建了以咸阳为中心的三种道路交通网络:一是向东直达燕齐、向南直达吴楚地区的驰道;二是从咸阳至九原的直道;三是北起四川宜宾、南通滇池地区的五尺道。这些道路的修建客观上( )
    A.促进了国家从分裂走向统一 B.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武力控制
    C.有利于各地经济文化的交流 D.加速了秦朝推行暴政的步伐
    19.下表为汉代公卿文化程度和儒生占比情况统计表。造成表中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时期
    公卿中无文化或文化偏低者占比
    公卿中儒生占比
    汉惠帝

    11.1%
    吕后
    40%

    汉景帝
    33.3%

    汉武帝
    10%
    40%
    汉宣帝
    4.6%

    汉元帝以后

    70%—80%以上
    A.儒生登上政治舞台 B.治国理念的变化
    C.公卿垄断教育资源 D.统治集团的好恶
    20.董仲舒对儒学进行改造,西汉儒学与孔孟儒学的主要区别是( )
    A.宣扬“仁政”思想 B.神化封建统治
    C.宣扬“民本”思想 D.反对苛政
    21.“从这一时代起,孔子便从诸子百家之中超升出来,……而儒家哲学也就变成永恒不变的真理,谁要批判儒家哲学,谁就是名教的罪人,文化的叛逆。”文中的“这一时代”开始于( )
    A.秦始皇 B.汉高祖 C.汉武帝 D.唐太宗
    22.汉武帝特意从身份低微的士人中破格选用人才,担任侍中、常侍、给事中等职,让他们能够出入宫禁参议要政,皇帝亲自任命和直接指挥的高级将领如卫青、霍去病等也参与机要。这一做法主要是为了( )
    A.选拔道德学问优异的人才 B.限制丞相权力以强化专制
    C.削弱诸侯王对中央的威胁 D.反击匈奴的军事战争需要
    23.下列表格中的信息,匹配不正确的是( )
    A
    《史记》
    纪传体通史,司马迁所著,记载了上至皇帝、下至汉武帝约三千年历史
    B
    《上林赋》
    汉赋,司马相如所作,文体介于韵文与散文之间,讲究铺陈排比,辞藻华丽
    C
    《神农本草经》
    东汉时的医学著作,奠定了中医理论的基础
    D
    《周髀算经》
    西汉初成书,记载了求日高的方法,引用了勾股定理
    A.A B.B C.C D.D
    24.汉武帝为打击诸侯势力,颁布“推恩令”,使“众建诸侯而少其力”:制定《左官律》,限制诸侯网罗人才:实施“阿党附益之法”,打击地方或中央官员勾结诸候的行为。这些措施反映出( )
    A.汉武帝用法律手段调节中央与地方关系
    B.汉武帝外儒内法尊僪尚法的治国理念
    C.汉武帝时已经彻底解决了王国问题
    D.汉武帝加强君权的手段具有多样性
    25.有学者研究发现,在西汉初年黄老之学的奠基之作《黄帝四经》中,儒家、墨家、名家、阴阳家的思想都有所体现。据此可知西汉初年( )
    A.黄老之学兼采各家学说 B.儒学成为社会正统思想
    C.百家学说融汇已成现实 D.不同思想学说各有长短
    26.下图为1981年宁夏固原北魏墓出土的木棺上的漆画(局部)。经考证,漆画绘制于太和(477-499,孝文帝年号)年间,中心内容是中原地区的历史故事。画中人物的服饰除汉服外,大多穿着典型的鲜卑服;下方装饰连珠纹的团花图案,显示出波斯文化的重要特征。作为实物史料,该画可以证明当时( )

    A.中原文化占据了统治地位 B.鲜卑贵族阻挠孝文帝改革
    C.与西亚建立了直接的联系 D.不同民族间存在文化交融
    27.查阅我国各地元氏族谱,会发现元氏渊源头绪众多,故有“元姓源出有五,得姓始祖元铣或拓跋氏”的说法。下列历史事件与元姓的形成相关联的是( )
    A.武王伐纣 B.孝文帝改革 C.围魏救赵 D.王安石变法
    28.东晋于咸和年间取消客籍户,将南迁人口一律编入正式户籍。此后,江南地区逐渐摆脱了原先落后停滞的状态,出现了“一岁或稔(丰收),则数郡忘饥”的状况。这一状况表明
    A.经济重心基本南移 B.江南自然条件优越
    C.南方政权重视农业 D.民族融合趋势增强
    29.中国自古就是一个多民族国家,中国文明是由汉族和少数民族人民共同创造的;我们不仅要了解汉族人和汉族王朝的历史,也要了解少数民族历史和由少数民族建立的各个王朝或政权的历史。下列有关史实表述错误的是
    A.西晋被内迁的匈奴贵族所灭,中国历史进入了南北朝时期
    B.氐族建立的前秦统一北方,随后在淝水之战中败于东晋
    C.北魏孝文帝拓跋宏进行改革,将都城从平城迁到洛阳
    D.北魏发生动乱分裂为东魏和西魏,后被北齐、北周取代
    30.把握历史阶段特征有助于我们加深对历史的认识。某同学设计了下列示意图,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判断这段历史时期的阶段特征主要是

    A.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散乱频繁 B.早期国家产生和发展
    C.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D.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材料分析题
    31.制度的演变是政治文明的重要内容。阅读材料,结合所学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为私斗者,各以轻重被刑大小。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官奴婢)。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集小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二 (西周)在分封制条件下,天子和各级诸侯、卿大夫在各自辖区内各自为政,即所谓“分土而治”。周天子是名义上的天下共主和最高统治者,但对诸侯没有实质性的约束。天子与诸侯之间是一种类似盟约的关系。
    (秦汉)在政治体制上,建立起以皇权为核心、以官僚制为载体的中央集权的“帝国体制”。在帝国体制的政治结构中,国家的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等等所有一切权力都掌握在皇帝手中。皇帝将地方的治民权与土地权分离,地方政府有品级的官员一律由中央任命,代表皇帝去行使统治权。郡县制取代分封制的必然结果就是贵族制让位于官僚制。官僚制是顺应中央集权和皇权制的需要而产生的一种新的组织形式和管理体制。它实行中央集权的政治统治,官吏直接受权于皇帝,整个统治机构具有等级隶属、职责明确、分工细密等特点。官僚制依靠各种诏书律令的颁布,行政文书的运转而发挥其功能。
    ——摘自王明德《论春秋战国时期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的转变》
    (1) 阅读材料一,结合变法的具体措施,谈谈商鞅变法为什么能够富国强兵?(12分)






    (2)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从西周到秦汉时期政治制度发生的重大变化和影响。(10分)


    3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 刘邦接受了皇帝的称号,皇帝之下设三公九卿地方行政系统仍是郡、县、乡、亭、里。郡有郡守(后更名为太守)、郡尉等,分掌政治、军事、监察之权。县分大小,万户以上设县令,万户以下设县长,下设丞、尉,分掌文书、治安之权。
    ——樊树志《国史概要》
    材料2 “汉高祖矫秦县之失策,封建王侯,并跨州连邑,有逾古典。”这些受封的诸侯王和列侯都是“有土之爵”,在其封地上享有两大特权:一是“自置吏”,二是“得赋敛”。
    ——周振鹤《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



    材料3 汉武帝规定诸侯王除由嫡长子继承王位外,“以私恩自裂地,分其子弟”为列侯,而由皇帝制定这些侯国的名号,分别隶属于汉郡。淮南王刘安谋反,“国除为九江郡”;衡山王刘赐谋反,“国除为郡”。又颁布律令,规定王国官员地位低于一般官员,限制人们与诸侯王交游。从此,王国与汉郡无异。
    ——摘编自邱树森、陈振江主编《新编中国通史》
    (1) 材料1反映了汉初哪些政治制度?指出其渊源。(3分)




    (2) 依据材料2,说明汉初“矫秦县之失策”的措施及具体内容,结合图示指出这一措施导致的后果。(5分)



    (3) 依据材料3,结合所学,列举汉武帝解决王国问题的措施。结合图示,分析这些措施的意义。(10分)



















    参考答案
    1.A
    【详解】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距今约7000至5000年前,黄河流域出现了仰韶文化和大汶口文化。大致同一时期,长江下游有河姆渡文化,A项正确;龙山文化距今约5000年,排除B项;红山文化位于西辽河流域,排除C项;二里头文化是夏朝遗址,位于黄河流域,排除D项,故选A项。
    2.D
    【详解】
    根据题干信息可知,山西襄汾陶寺遗址发掘的文物包括宫殿建筑、天文建筑、各种礼器,说明当时出现了贫富分化和等级制度,证明当时先民已经处于早期国家出现前夕,D项正确;旧石器时期人们以打制石器为主要生产工具,生产力落后,没有修建宫殿建筑的能力,排除A项;原始人群时期,人们刀耕火种,生产力十分低下,没有修建宫殿建筑的能力,排除B项;母系氏族社会属于旧石器时代晚期到新时期时代早期,生产力仍然十分落后,没有修建宫殿建筑的能力,排除C项。故选D项。

    3.D
    【详解】
    题干“夏后帝启,禹之子,其母涂山氏之女也。……帝发崩,子帝履癸立,是为桀”体现了夏商政权演变的相关知识,说明早期政治文明已经兴起,故D正确;A项材料不能体现,排除A项;西周嫡长子继承制逐渐成熟,排除B项;夏朝“家天下”局面开始,一直延续到清朝灭亡,故排除C项。故选D项。
    4.C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普天之下,莫非王土”是指土地归国家所有的井田制;商鞅“废井田,开阡陌”是废除井田制度,肯定土地私有制。因此材料直接反映的是生产关系领域中土地所有制人国家所有向私有制的转变。C项正确;分封制,是中国古代国王或皇帝分封诸侯的制度,题干“废井田,开阡陌”说的是土地制度,不是政治制度,排除A项;“普天之下,莫非王土”是指土地归国家所有的井田制,商鞅“废井田,开阡陌”是废除井田制度,直接反映的是土地制度的变化,且这一时期是奴隶制度向封建制度的过渡,不能体现封建王权的强化,排除B项;上层建筑是指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上的社会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政治法律制度和设施等的总和,包括阶级关系(基础关系)、维护这种关系的国家机器、社会意识形态以及相应政治法律制度、组织和设施等,题目说的是土地制度,属于生产关系的变化,排除D项。故选C项。
    5.B
    【详解】
    材料信息“立子立嫡之制,由是而生宗法丧服之制,并由是而有封建子弟之制,君天子臣诸侯之制”说明了宗法制的重要性,即宗法制成为封邦建国的内在基础,B项正确;以宗法制形成政治实体并不是始于西周,排除A项;同姓不婚加强了王室和异姓封国间联系,排除C项;分封制扩大了周王朝的文化影响,排除D项。故选B项。
    6.B
    【详解】
    根据“出土文物中,青铜器虽然明显仿效中原商文化风格,其组合却有别于鼎、爵、觚、斝的商文化系列而凸显民族和古蜀地域文化特征”可得出四川地区的文化与中原文化有共通之处,却也有不一样的地方,反映出了华夏文明多元交融的特点,B项正确;从材料中看不出其独立起源的证据,排除A;材料没有比较,不能得出是主导,排除C;材料没有比较,不能得出领先,排除D。
    7.C
    【详解】
    材料强调的是西周礼仪制度在夏、商基础上发展而来,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周在政治上实行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的宗法分封制,以维护周王统治,所以“宗法制度,天下归嫡”符合题意,故选C;皇帝制度由秦始皇首创,所以“天下归帝”现象始于秦朝,故排除A;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建立于秦朝,故排除B;礼乐制度是周王维护宗法分封制的工具,强调贵贱尊卑秩序,不是为贤能人才而设立的,故排除D。
    8.A
    【详解】
    根据材料“隐长又贤,何以不宜立?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桓何以贵?母贵也”可知,体现的是嫡长子继承制,这一做法遵循了周代的宗法制度的原则,A项正确;根据材料可知,这一做法强调了嫡长子继承制度,排除B项;材料体现了对宗法制度的遵循,没有体现宗法制度崩溃,排除C项;材料内容遵循了周代宗法制度的精神实质,D项不符合史实和材料信息,排除D项。故选A项。
    9.B
    【详解】
    根据材料可知,这些先秦思想家都重视粮食和农业生产,说明这一时期农业生产获得了较快发展,体现出农业生产的重要地位,B项正确;土地私有制的确立是在商鞅变法,与孔子、老子和墨子无关,排除A项;重农抑商政策是在商鞅变法时期提出的,与孔子、老子和墨子无关,排除C项。材料强调的是农业生产的地位,没有反映出农业生产与战争之间的关系,排除D项。故选B项。

    10.A
    【详解】
    依据材料“儒家注重道德自律,以人的自我完善为治国的出发点;道家特别关注人与自然的和谐有序,主张从自然规律中汲取治国的智慧”可以看出三者都是立足于社会,理性分析解决社会问题的方法与措施,体现切合人事,实用理性的核心精神,A项正确;B项是儒家与法家的特点,排除B项;强调德治,平易亲近只符合儒家思想,排除C项;自然探索和社会实践相促进倾向于道家和法家,排除D项。故选A项。

    11.B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经过齐、鲁等国数百年的统治,到战国时期,东夷地区的生产、生活“已无异于中原”,可以用来佐证西周推行分封制度产生的影响,B项正确;土地国有即井田制度的推广与材料内容无关,排除A项;礼乐制度的作用与“劝以女工之业,通鱼盐之利”等不符,排除C项;西周时期集权体制尚未形成,排除D项。故选B项。
    12.D
    【详解】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从政治上看,“秦,虽死犹存”主要是指秦朝建立统一国家和中央集权制。秦灭六国,统一中国,推动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秦朝开创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为后世沿用,D项正确;统一度量衡是秦朝巩固统一的经济措施,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A项;开创皇帝制度是其政治制度的表现之一,不全面,排除B项;在中央建立三公九卿制度只体现了中央官制,不全面,排除C项。故选D项。
    13.A
    【详解】
    根据材料“建立了绝对的专制制度,这一制度以个人亲信为基础,而不考虑世系和教育”,并结合所学可知,秦始皇废除了依靠血缘关系的世卿世禄制,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官僚制度,中央到地方的官员全部由皇帝任免,这样,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贵族政治就向由皇帝任免的官僚政治转变,从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角度看,这是一大进步,A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政治制度的变化,从井田制向小农经济转变属于经济领域的变化,排除B项;“从分权政治向专制政治转变”指的是加强中央集权,而材料强调的是选官用人制度,排除C项;材料未体现“从军功政治向文治政治转变”,排除D项。故选A项。
    14.B
    【详解】
    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秦始皇未曾任命过哪位人物担任太尉一职,其目的在于直接控制军队,使权力更加集中,强化君主专制中央集权,B项正确;辅佐皇帝处理全国政务的是丞相,排除A项;负责监察百官的中央官员是御史大夫,排除C项;D项与题干现象无必然的因果联系,排除D项。故选B项。
    15.A
    【详解】
    根据材料可知,皇帝之下有“御史大夫”“丞相”“太尉”三公,丞相之下有九卿,是秦朝中央实行的三公九卿制,A项正确;西汉汉武帝时开始实行中外朝制度、西晋时中央并不是实行图示的三公九卿制、隋朝中央实行三省制,均不符合题意,排除BCD项。故选A项。
    16.B
    【详解】
    据材料“秦以前,民皆以金玉为印。秦以来,天子独以印称玉玺,又独以玉,群臣莫敢用”可知,秦以来天子的印成为“玉玺”,“玉”是皇帝独用之物,这表明了“皇权至上,皇帝独尊”,B正确;据材料可知,秦以来天子的印成为“玉玺”,“玉”是皇帝独用之物,而人们是不允许“以金玉为印”,A错误;据材料可知,秦以来天子的印成为“玉玺”,“玉”是皇帝独用之物,C错误;D违背史实。
    17.C
    【详解】
    材料体现了身为丞相的赵高权力较大,群臣附和赵高,指鹿为马,可见丞相位高权重,威胁皇权,C项正确;司马迁讽刺秦二世无能并不是本质问题,排除A项;丞相制度是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一部分,在当时是符合历史发展趋势的,排除B项;材料没有体现秦朝面临着被灭亡的危险,排除D项。故选C项。

    18.C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朝修建的驰道对于加强对地方的控制,促进各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发挥巨大作用,C项正确;这些道路的修建是在秦统一后进行的,排除A项;材料与加强对地方的武力控制无关,排除B项;材料与暴政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

    19.B
    【详解】
    据材料“汉代公卿文化程度和儒生占比情况统计表”,可知汉武帝时期儒生比重急剧上升,这是由于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故B项正确;春秋战国时期儒生就已经登上政治舞台,排除A项;材料提到公卿中无文化或文化偏低者占比重较小,说明并没有垄断教育资源,排除C项;统治集团的好恶可能存在,但不是主要原因,排除D项。故选B项。
    20.B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董仲舒的“天人感应”的思想体现了统治者是“顺天”而统治臣民,具有神化君主统治的特点,而孔孟儒学中没有体现。故答案为B项。“仁政”、“反对苛政”只是孔孟思想的特点,不符合题意,排除AD项;“民本”思想是董仲舒儒学和孔孟儒学的共性,排除C项。
    【点睛】
    推断(理)型选择题解答时一般可采用推演法,即通过必要的推理来确定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推理时要掌握正确的指导思想,如历史规律、逻辑关系、基本原理等。因此在平时要注意归纳历史现象、总结历史规律并掌握运用。
    21.C
    【详解】
    根据材料“从这一时代起,孔子便从诸子百家之中超升出来,……而儒家哲学也就变成永恒不变的真理,谁要批判儒家哲学,谁就是名教的罪人,文化的叛逆”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思想成为历代统治者推崇的正统思想,逐渐成为两千多年来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C项正确;秦朝以法家为指导思想,严刑峻法,焚书坑儒,不符合材料内容,排除A项;汉朝初期,以黄老之学为治国思想,不符合材料内容,排除B项;汉武帝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思想成为历代统治者推崇的正统思想,“唐太宗”不符合材料,排除D项。故选C项。
    22.B
    【详解】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西汉初年宰相位高权重,对皇权统治不利。汉武帝特意从身份低微的士人中破格选用人才,参议要政,任命和直接指挥的高级将领如卫青、霍去病等也参与机要,削弱了丞相的权力,加强了君主专制,B项正确;“选拔道德学问优异的人才”不是主要目的,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削弱诸侯王对中央的威胁是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材料反映的是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反击匈奴不是主要目的,排除D。故选B项。


    23.C
    【详解】
    结合所学可知,东汉时的《神农本草经》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药学专著。成书于战国至西汉间的《黄帝内经》奠定了中医理论的基础,故C匹配不正确,符合题意。ABD三项匹配均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C。
    24.A
    【详解】
    根据材料可知,材料强调汉武帝颁布的“令”、“律”、“法”,这些都是法律手段,而目的是打击诸侯势力,解决王国问题,调节中央与地方关系,A项正确;材料强调汉武帝颁布的“令”、“律”、“法”,这些都是法律手段,从材料中看不出“儒”的治国手段,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汉武帝为解决王国问题采取的措施,而非强调彻底解决王国问题这个结果,排除C项;材料体现了这些措施加强中央集权而非加强君权,排除D项。故选A项。

    25.A
    【详解】
    根据材料可知,西汉初年黄老著作中各家思想都有体现,说明黄老之学兼采各家学说,A正确;西汉初年黄老之学是正统,排除B;材料未体现出百家学说融汇,排除C;材料并没有对比当时各家学说,排除D。
    26.D
    【详解】
    根据“画中人物的服饰除汉服外,大多穿着典型的鲜卑服;下方装饰连珠纹的团花图案,显示出波斯文化的重要特征。”可得出孝文帝的改革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民族间的融合,因此在服饰等方面都体现了融合的特征,D项正确;没有比较,不能得出占据统治地位,排除A;B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B;直接联系的说法错误,排除C。
    27.B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孝文帝改革涉及到改汉姓,说汉语的措施,因此B项正确;材料与武王伐纣、围魏救赵无关,排除AC项;王安石变法未涉及改汉姓的措施,排除D项。故选B项。
    28.C
    【详解】
    东晋政府取消客籍户,将南迁人口一律编入正式户籍,这为江南地区增加了劳动力,促进了江南地区的开发。这一状况表明南方政权重视农业,故C正确;两宋之际经济重心完成南移,故A错误;材料未强调自然条件优越和民族融合趋势,故BD错误。
    29.A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南北朝是南朝和北朝的统称。南北朝时期中国南方和北方处于分裂状态,自东晋十六国至隋朝,始于420年刘裕建立刘宋,止于589年隋灭陈国,因此A错误,符合题意;BCD关于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史实描述均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A。
    30.D
    【详解】
    根据材料示意图可知,这段历史时期经历了从“”魏蜀吴三国的三足鼎立到西晋的统一到东晋十六国的对峙再到南北朝的对峙“,结合所学可知,这一阶段的特征主要是”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故D项政权;“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散乱频繁”、“早期国家产生和发展”、“统一的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与材料无关,A、B、C项错误。



    31.
    (2) (1)废井田,授田于百姓,奖励耕织,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重农抑商,保障农业的稳定发展。奖励军功,提高了军队战斗力。废分封,行县制,限制贵族特权,有利于建立了集权统治,保障了富国强兵措施的实施。(12分,任意答出4点,每点3分)

    (2)变化:从“天下共主”的分土而治体制变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帝国体制;从贵族体制到官僚体制;分封制到郡县制。(6分,任答2-3点)影响:顺应历史发展的要求,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与稳定;强化了专制统治,易于造成暴政。(4分)
    【详解】
    (1)据材料“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官奴婢)。”并结合所学可知,废井田,授田于百姓,奖励耕织,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据材料“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官奴婢)。”并结合所学可知,重农抑商,保障农业的稳定发展。据材料“……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可知,奖励军功,提高了军队战斗力。据材料“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集小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并结合所学可知,废分封,行县制,限制贵族特权,有利于建立了集权统治,保障了富国强兵措施的实施。
    (2)变化:据材料“周天子是名义上的天下共主和最高统治者,但对诸侯没有实质性的约束”可知,周天子是名义上的天下共主和最高统治者;据材料"(秦汉)在政治体制上,建立起以皇权为核心、以官僚制为载体的中央集权的'帝国体制'”可知,秦汉建立起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帝国体制;即从“天下共主”的分土而治体制变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帝国体制;据材料“郡县制取代分封制的必然结果就是贵族制让位于官僚制。”可知,从贵族体制到官僚体制;分封制到郡县制。
    影响:据材料“郡县制取代分封制的必然结果就是贵族制让位于官僚制。”并结合所学可知,顺应历史发展的要求,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与稳定;据材料“在帝国体制的政治结构中,国家的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等等所有一切权力都掌握在皇帝手中。”并结合所学可知,强化了专制统治,易于造成暴政。
    32.(1)制度: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郡县制。(任答2点2分)渊源:承袭秦制。(1分)
    (2)措施:分封诸侯王。(1分)具体内容:受封诸侯王和列侯在封地上可以自行任命官员,收取赋税。(2分)后果:王侯权力过大,危及中央集权。(2分)
    (3)措施:颁布“推恩令”,成功削弱诸侯王的势力;削夺列侯爵位;颁布法令加强对诸侯王的防范。(任答3点6分)意义:消除了地方割据势力,中央集权得到加强,巩固了国家统一。(4分)
    【详解】
    (1)制度:据材料“刘邦接受了皇帝的称号,皇帝之下设三公九卿”可知,确立了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据材料“地方行政系统仍是郡、县、乡、亭、里。”可知,地方实行郡县制。
    渊源:据所学可知,汉承袭秦制。
    (2)措施:据材料“汉高祖矫秦县之失策,封建王侯,并跨州连邑,有逾古典。”可知,汉初分封诸侯王。
    具体内容:据材料“这些受封的诸侯王和列侯都是‘有土之爵’,在其封地上享有两大特权:一是自置吏,二是‘得赋敛’”可知,受封诸侯王和列侯在封地上可以自行任命官员,收取赋税。
    后果:据所学可知,受封诸侯王和列侯在封地上可以自行任命官员,收取赋税,导致王侯权力过大,危及中央集权。
    (3)措施:据材料“汉武帝规定诸侯王除由嫡长子继承王位外,‘以私恩自裂地,分其子弟’为列侯,而由皇帝制定这些侯国的名号,分别隶属于汉郡。”可知,汉武帝颁布“推恩令”,成功削弱诸侯王的势力;削夺列侯爵位;据材料“又颁布律令,规定王国官员地位低于一般官员,限制人们与诸侯王交游。从此,王国与汉郡无异。”可知,汉武帝颁布法令加强对诸侯王的防范。
    意义:据所学可知,消除了地方割据势力,中央集权得到加强,巩固了国家统一。

    相关试卷

    2022云南省梁河县一中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2云南省梁河县一中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含答案,共2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下表是关于夏、商的部分文献记载,王国维说,子曰,《春秋公羊传》中记载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云南省梁河县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含答案: 这是一份云南省梁河县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含答案,共2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下表是关于夏、商的部分文献记载,王国维说,子曰,《春秋公羊传》中记载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云南省梁河县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含答案: 这是一份云南省梁河县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含答案,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使用学贝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即将下载

        云南省梁河县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含答案
        该资料来自成套资源,打包下载更省心 该专辑正在参与特惠活动,低至4折起
        [共10份]
        浏览全套
          立即下载(共1份)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