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儿童乐园教案
展开
这是一份小学数学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儿童乐园教案,共6页。
《儿童乐园》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在观察与实践中,会把相同加数的连加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初步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知道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及读法。2.能力目标:逐步发展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评价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进一步发展学生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能力。3.情感目标:在探究过程中体会乘法表示的简便性,从而喜欢数学的运算符号和表示方法。在活动中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问题,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初步理解乘法的意义。教学难点:初步体会乘法和加法的联系和区别。教学过程一.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师:大家看,这是什么地方?(出示大庆儿童公园情景图)生:儿童公园!师:这是我们儿童的乐园。(板书课题:儿童乐园)请你仔细看,在“儿童乐园”里一定有你爱玩的项目吧!你能用自己爱玩的项目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再由你当小老师请其他小朋友列式解答吗?生:能![设计意图:在掌握教材精神的基础上,创造性地使用了教材,用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导入,在与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中,努力营造一个有利于学生主动学习的良好氛,引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参与动机。]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师:在一名同学提问题,另一名同学解决问题时,其他同学用手势来发表自己的意见,是“√”还是“×”,如果有错误要举手订正。生1:有多少人坐小飞机?师:请你再看一看图,能完整地描述这个数学问题吗?生:有4架小飞机,每架坐2人,有多少人坐小飞机?生2:2+2+2+2=8(人)生3:每条船上有3人,3条船上有多少人?生4:3+3+3=9(人)……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设计意图:让学生完整地描述一个数学问题,重视培养学生正确地描述数学问题的意识和能力;让学生互相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评价问题,发展了学生提出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并在解决问题、评价问题的过程中,学会倾听同伴的发言,有效地参与学习活动,同时感受到生活中有许多相同加数求和的数学问题。]师:能让我也提一个数学问题吗?我喜欢划船,请看这个完整的画面。(课件出示20条船在湖面上)每条船上有3人,20条船上有多少人?请你列出算式并解答。生不语,而后议论起来:3+3+3+3+3……啊?20个3相加呀!太麻烦了……师:有一种简单的方法可以表示这样的算式,想知道吗?生齐说:想![设计意图:使学生感受到学习新知识(乘法)的必要,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三.探索新知,揭示乘法的意义。1.说发现师:别着急,我们先仔细地看黑板上老师的板书,你发现了什么?生:每个加法算式中的加数是相同的。2.以2+2+2+2=8为例,进行教学。师:以2+2+2+2=8为例,具体说一说。生:这个连加法中,加数都是2.师:一共有几个2相加?生:4个2相加。师:4个2相加,可以用乘法表示,这样写:2×4=8或4×2=8(写在2+2+2+2=8下面,并结合板书的乘法算式介绍各部分的名称和算式的读法。)师:为什么这样写呢?算式中的“4”是从哪里来的?“2”呢?生独立思考后,小组进行讨论,最后全班交流,得出:这两个乘数,其中的“2”是每架小飞机上都坐2人,也就是相同加数,“4”是4架小飞机,是相同加数的个数。3.把黑板上其它的连加法算式和老师刚才提出的问题改写成乘法算式,并要求学生说出改写的理由。[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去观察、去发现,通过独立思考后讨论“4”是从哪儿来的这个问题,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初步体会计算相同加数的连加问题,列乘法算式比较简便。设计合作交流环节,目的是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思考过程,在小组合作交流中,学会互相帮助,提高学习质量。在相互合作中体验成功,获得进步,提高了交往能力。]四.联系实际,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1.小小设计师师:我们学校在教师节要进行文艺汇演,我们班的节目是12人的健美操表演,请你当小设计师来设计队形,可以用自己喜欢的符号表示人数,如:用一个“○”表示一个人。注意要在你设计的队形下面列出算式并解答。看谁能设计出不同的队形。生自由设计。2.展示设计结果,全班交流。(实物投影)(1) 每排4人,3排。(或每排3人,4排); 4×3=12或3×4=12(2).每排6人,2排。(或每排2人,6排);(图略)6×2=12或2×6=12(3).每排12人,1排。(或每排1人,12排);(图略) 12×1=12或1×12=12(4).第一排3人,第二排4人,第三排5人。(图略) 3+4+5=12(5). 第一排1人,第二排2人,第三排3人,第四排6人。(图略)1+2+3+6=12……3.师:像3+4+5=12;1+2+3+6=12这样的连加法可以用乘法表示吗?为什么?生:不可以,加数相同的加法算式才能用乘法表示。师:说得好!你能移动图形的位置,把3+4+5=12;1+2+3+6=12这两个算式变成加数相同的加法算式吗?(学生观察图后回答)生:3+4+5=12,让第三排的一名同学到第一排来,用乘法表示: 4×3=12或3×4=12;1+2+3+6=12,让第四排的3名同学到一排2人,到2排1人……[设计意图:《课标》提倡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强调数学知识的来源与应用。这个环节将练习生活化,融入到设计健美操队形中来,既可以放松学生的身心,促进学生始终以饱满的热情参与学习,又可以在活动中巩固所学知识,在交流中开阔思维,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五.巩固拓展,课外延伸。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能用到今天学习的知识,请你提出问题,请同学来解决。 [设计意图:让学生利用自己收集的数据,互相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这样,不仅增强了学生的问题意识,而且尊重个性差异的发展。因为不同的学生对不同的内容和任务的学习的速度和掌握它所需要的帮助不同,尊重每个学生的独特个性,为每个学生富有个性的发展创造空间,允许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问题,解决不同的问题,让每个人在原有的基础上都有所提高。另外,让学生继续走出课本,走向生活,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目的是进一步感受生活中的数学化,体会数学的价值。]六.课堂小结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说给大家听听。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数学二年级上册儿童乐园教案,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自主探索,感悟新知,当堂训练,课堂总结,布置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小学数学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三 数一数与乘法儿童乐园教案,共8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情境导入, 探索新知,巩固练习,总结,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儿童乐园教案及反思,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问题情境,引入课题,活动探究,获取新知, 深入探究,乘法展现,巩固知识,巧设练习,发散思维,拓展练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