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放大镜单元学习回顾素材教科版

    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放大镜单元学习回顾素材教科版第1页
    还剩2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放大镜单元学习回顾素材教科版

    展开

    这是一份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放大镜单元学习回顾素材教科版,共42页。主要包含了学习自评,知识快餐,阅读天地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在这个单元的学习里,我们借助放大镜和显微镜观察研究各种物体,自制了显微镜,展开观察、研究身边生命的活动。那么,在本单元的学习中,你到底做得怎样,请你对照以下几点,在你能够做到的或者已经做到的后面给自己打上“☆”。
    一、学习自评
    科学知识
    1、知道放大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象的功能。………………( )
    2、知道放大镜放大的倍数和镜面的凸度有关,凸度越大,放大倍数越大。…( )
    3、知道物质内部是有一定结构的,晶体是物质存在的一种形式。…………( )
    4、知道两个不同放大倍数的凸透镜的组合可以把物体的图象放得更大。…( )
    5、知道人类探索微小世界的成果,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和人类生活的改善。……………………………………………………………………( )
    科学探究
    1、能够利用身边的材料自制一个放大镜。……………………………………( )
    2、会用简易的方法计算放大镜的放大倍数。…………………………………( )
    3、用放大镜观察常见固体物质的晶体,并且用图进行记录。………………( )
    4、发现并且提出生命世界的问题,获得对生命世界的更多了解。…………( )
    5、能够做酵母发面的实验,增加对微生物和人类关系的认识。……………( )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能够深入思考,乐于和同伴合作,积极地和他人交流自己的想法。……( )
    2、体会科学和技术对社会发展的巨大影响力,技术的改进推动社会的发展,能够改善我们的生活,也促进了科学研究的发展。
    3、带着感兴趣的问题研究和探索微小世界,具有独立探究的能力。
    二、知识快餐
    1、光线从空气进入凸透镜时会产生折射而弯曲,而人认为从物体反射的光是直线传播的,所以通过凸透镜看物体会感觉放大了。
    2、自然界中很多固体物质都是晶体,晶体的形状很有规则。
    3、物体的微细结构必须制成玻片标本才能在显微镜下观察清楚。
    4、生物体都是由细胞组成的。
    5、微生物对人类并不都是有危害的,有许多微生物不仅对人体有益,而且我们还离不开它们。
    三、阅读天地。
    细胞学说的创立
    细胞学说主张生物是由细胞组成的,细胞是生物的基本结构、功能单位和发育基础。细胞学说的形成经过几百年的研究,渐臻完备。16世纪末、17世纪初,显微镜问世后,为探索生物的微观结构提供了有效手段。17世纪中叶,英国人胡克首先观察到植物细胞。同时代的荷兰人列文虎克、意大利人马尔比基也相继看到植物细胞。然而都没有认识到细胞是植物界独立的、活的结构单位。19世纪初,德国植物学家特雷维拉努斯和莫尔阐明细胞是植物的结构单位,称细胞内含物为原生质。
    到了19世纪30年代初,布朗观察到植物细胞大都有核。普金叶还观察了鸡胚。莫尔和耐格里提出植物和动物细胞的原生质基本上是一致的,至此,对细胞有了一个基本概念。1838年德国植物学家施莱登在他的“植物发生论”中,提出植物结构的细胞说,他认为细胞是一切植物结构的基本单位,是一切植物借以发展的实体;最简单的植物是由一个细胞构成的,大多数植物是由多个细胞组成的;植物细胞的形成是一个新细胞起源于一个老细胞的核,最初形成老细胞的球体的一个裂片,然后分离出来自成的一个完整的细胞。
    1839年德国解剖学教授施旺把施莱登的见解扩大到动物界。他在《关于动植物的结构和生长的一致性的显微研究》论文中提出了动物和植物都是由细胞组成的学说。他认为,有机体的基本部分不管怎样不同,总有一个普遍发育的原则,这个原则便是细胞形成。
    施莱登和施旺奠定了细胞学说的基础。细胞学说后来经过许多生物学家补充修改,日趋完善。大体内容是:生物都是由细胞和细胞的产物所构成,所有细胞在结构和组成上是相似的,各自执行特定的功能,并能独立存活,生命过程是有共同性的;生物体通过其细胞的活动,而反映其功能;新细胞是由已存在的细胞一分为二形成的,各种细胞有它发生、发展的过程;生物病害是其细胞新陈代谢和代谢失常所致。
    电子显微镜
    电子显微镜是一种精密分析仪器,在现代工农业生产和科学研究中,已经日益成为一种必不可少的重要仪器。我国在 1965 年试制成功了 20 万倍电子显微镜,后来又研制成 80 万倍电子显微镜,它具有分辨率高 ( 可以看清两个小点间的最小距离为 0.144 nm ,相当于人的头发丝的 500 万分之一,已经达到可以分辨单个分子和原子的程度 ) 、放大倍率范围宽、操作方便、使用范围广的特点,并配有自动照相装置。
    电子显微镜是利用高速运动的电子来代替光波的一种显微镜。目前最常用的是通用式电子显微镜和扫描式电子显微镜。现在通用式电子显微镜直接放大倍数可达 80 万倍左右,分辨率是 0.2 nm ,用它可以看到病毒、单个分子以及金属材料的晶格结构等。除上述两种电子显微镜外,根据不同的成像原理,还有发射式电子显微镜、反射式电子显微镜、镜式电子显微镜等各种类型。各式电子显微镜广泛地应用于金属物理学、高分子化学、微电子学、生物学、医学以及工农业生产等各个领域。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