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时间2在时钟发明之前探究活动素材教科版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5/12302879/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还剩1页未读,
继续阅读
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时间2在时钟发明之前探究活动素材教科版
展开
这是一份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时间2在时钟发明之前探究活动素材教科版,共4页。
交流活动:
古人怎样计时
1、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人类最早使用的时间单位是( )。
2、古代把一昼夜分为12个时辰,这2个时辰分别是( )、( )、( )、( )、( )、( )、( )、( )、( )、( )、( )、( )。
日 晷
日晷也是一种利用太阳投影指示时间的工具。它由晷盘和晷针组成。晷盘是一个圆盘,晷面上有刻度;晷针安装在晷盘中央与盘面垂直。太阳照到针上,在盘面上产生投影。用日晷测时间不是根据日影的长度,而是根据日影的方向。按照晷盘面放置位置的不同,日晷分为赤道日晷、地平日晷、立晷和斜晷。赤道日晷的晷盘面平行于赤道面,晷针指向南北极;地平日晷的晷盘面平放于当地的地平面上;立晷的晷盘面垂直于地平面;斜晷的晷平面指向任一方向。
图4-6所示是置于北京故宫博物院太和殿前的清朝赤道日晷。晷盘两面都有刻度,分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时辰,每个时辰又等分为“时初”、“时正”,这正是一日24小时。由于太阳照射的角度变化,在“春分”以后看晷盘的上面;秋分以后看晷盘的下面。由于晷盘面平行于赤道面,晷针又垂直于晷盘面,所以晷针是指向地球南、北极的方向,而晷针与地平面的夹角正是当地的纬度。太阳照射时,晷针的影子随太阳的运动而移动,这样针影的位置不同,就能反映太阳的位置不同,也就反映出当天的时刻不同,正中午时,影子正好在针的正下方。
![英语朗读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7f0ad84943772f8cdf3a353ba2877c5.jpg)
相关资料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