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广东省深圳市罗湖区中考化学一模试卷
展开2021年广东省深圳市罗湖区中考化学一模试卷
一、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1.5分,共1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4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
1.(1.5分)“10天建成火神山医院”被誉为中国速度。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使用大量的节能灯符合低碳理念
B.选用的聚氯乙烯塑胶地板属于合成材料
C.医院病房采用紫外线消毒属于物理变化
D.施工时柴油机利用化学能转化成电能供电
2.(1.5分)下列化学用语表达正确的是( )
A.1个铁离子:Fe2+ B.2个氢原子:H2
C.3个硫酸根离子:3SO32﹣ D.高锰酸钾:KMnO4
3.(1.5分)在“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NaCl溶液”实验过程中,正确操作是( )
A.取NaCl B.称量NaCl
C.量取水 D.溶解NaCl
4.(1.5分)图示为铝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和溴(Br)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铝抗腐蚀性强,化学性质稳定
B.溴原子的质子数为35
C.铝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三周期
D.元素铝和溴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AlBr3
5.(1.5分)我国科学家成功合成新型催化剂用于将CO2转化为液体燃料甲醇(化学式:CH4O),其反应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中有三种物质属于氧化物
B.反应前后,元素化合价均未发生改变
C.参加反应的甲和乙分子个数比为1:3
D.8g甲醇完全燃烧,得到生成物的总质量为8g
6.(1.5分)磷酸氯喹(C18H32ClN3O8P2)能有效抑制新型冠状病毒。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磷酸氯喹属于无机物
B.磷酸氯喹中含有64个原子
C.磷酸氯喹中C元素的质量分数约为41.9%
D.磷酸氯喹中C、H元素的质量比为9:16
7.(1.5分)往等质量、等浓度的稀盐酸中加入下列物质(m为所加入物质的质量),其对应变化曲线正确的是( )
A. B.
C. D.
8.(1.5分)下列实验方案设计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探究可燃物燃烧需要达到着火点
B.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C.将硬水软化
D.除去KCl溶液中少量K2SO4
9.(1.5分)如图是A、B两物质(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t1℃时,A、B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B.t2℃时,11g A溶于20g水中,形成饱和溶液
C.若要析出大量晶体B,应采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
D.t2℃时,将B加入到A的饱和溶液中,溶质A的质量分数不变
10.(1.5分)NaHCO3受热易分解。化学方程式为2NaHCO3Na2CO3+H2O+CO2↑.现将反应后的物质加水溶解。并对所得溶液进行探究。下列相关记录及分析错误的是( )
A.测得溶液pH大于7,说明溶液显碱性
B.滴入稀硫酸产生气泡,说明溶液中溶质是Na2CO3
C.滴入C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说明溶液中含有CO32﹣
D.如图所示,灯泡发光,说明溶液具有导电性
二、解答题(共3小题,满分25分)
11.(8分)木炭还原氧化铜得到的混合粉末中含有CuO、Cu以及少量的木炭。从混合粉末中回收铜的操作流程如图:
请回答以下问题:
(1)操作X为 (填操作名称),需用到的玻璃仪器:烧杯、玻璃棒和 (填仪器名称)。
(2)写出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 。
(3)反应②中加入过量Fe粉的目的是 ,观察到反应②的实验现象是 。
(4)除酸以外,反应③中的稀HCl还可用 (填化学式)来代替。
(5)CO也可在加热条件下还原CuO,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12.(8分)某实验小组对过氧化氢制取O2进行如下探究:
Ⅰ.制取O2
(1)写出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制取O2的化学方程式 ,发生装置选择 (填图1中字母);检验O2常用的方法是 。
(2)可选用下列试剂中的 (填字母序号)干燥O2。
A.浓H2SO4 B.碱石灰(含NaOH和生石灰) C.NaOH溶液
Ⅱ.探究制取O2的适宜催化剂
步骤一:用MnO2、CuO、Fe2O3、Cr2O3四种催化剂分别与海藻酸钠溶液混合,再滴入CaCl2溶液制成含等质量催化剂、大小相同的海藻酸钠微球,备用。
步骤二:取30粒含MnO2的海藻酸钠微球,采用图2装置进行实验。再改用其他三种微球,分别重复上述实验,得到如图3的锥形瓶内压强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图。
(3)在一定温度下进行实验,还需要控制的变量是 。
(4)用含MnO2的海藻酸钠微球进行实验,约60s时压强瞬间回落,其原因是 ;改进方法是 。
(5)从实验曲线看,催化效果较好、反应温和的催化剂是 (填化学式)。
13.(9分)某小组选用5%的NaOH溶液来测定标签受损的稀盐酸的浓度。
(1)可选用 (填序号)检验稀盐酸显酸性。
A.黄金 B.无色酚酞溶液 C.紫色石蕊溶液 D.AgNO3溶液
(2)酸碱中和反应会放出热量,取10g稀盐酸与上述NaOH溶液反应,反应的温度变化如图所示,图中a点对应的溶液溶质是 (填化学式);恰好完全反应时,所用NaOH溶液的溶质质量为 g。
(3)求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根据化学方程式写出完整的计算过程)
2021年广东省深圳市罗湖区中考化学一模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1.5分,共1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4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
1.(1.5分)“10天建成火神山医院”被誉为中国速度。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使用大量的节能灯符合低碳理念
B.选用的聚氯乙烯塑胶地板属于合成材料
C.医院病房采用紫外线消毒属于物理变化
D.施工时柴油机利用化学能转化成电能供电
【分析】A.根据低碳的做法来分析;
B.根据材料的分类来分析;
C.根据是否生成新物质来分析;
D.根据柴油机的工作原理来分析。
【解答】解:A.大量使用节能灯可以节约电能,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符合低碳理念,选项说法正确;
B.聚氯乙烯塑胶是由塑料和合成橡胶组成的,塑料和合成橡胶均属于合成材料,选项说法正确;
C.紫外线消毒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发生的属于化学变化,选项说法错误;
D.柴油发电机在柴油燃烧的过程中,化学能转化为机械能,机械能再转化为电能,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的知识点较多,掌握化学基础知识即可顺利解答。
2.(1.5分)下列化学用语表达正确的是( )
A.1个铁离子:Fe2+ B.2个氢原子:H2
C.3个硫酸根离子:3SO32﹣ D.高锰酸钾:KMnO4
【分析】A、根据铁离子带三个单位的正电荷分析;
B、根据原子的表示方法分析;
C、根据离子符号的表示方法分析;
D、根据高锰酸钾的化学分析。
【解答】解:A、铁离子带三个单位的正电荷,故A表达不正确;
B、2个氢原子的符号在氢元素符号的前边加计量数2,应为:2H,故B表达不正确;
C、3个硫酸根离子的符号为:3SO42﹣,故C表达不正确;
D、高锰酸钾的化学式是:KMnO4.故D表达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同学们对常见化学用语(原子符号、分子符号、化学式、离子符号等)的书写和理解能力。
3.(1.5分)在“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NaCl溶液”实验过程中,正确操作是( )
A.取NaCl B.称量NaCl
C.量取水 D.溶解NaCl
【分析】A.根据固体药品的取用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托盘天平的使用要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量筒的使用注意事项进行分析。
【解答】解:A.取用氯化钠时,瓶塞要倒放,图中所示操作中正确。
B.托盘天平的使用要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图中所示操作砝码与药品位置放反了,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C.量取液体时,视线与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图中俯视刻度,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D.配制溶液要在烧杯中进行,量筒不能用于配制溶液,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溶液的基本步骤、操作的注意事项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4.(1.5分)图示为铝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和溴(Br)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铝抗腐蚀性强,化学性质稳定
B.溴原子的质子数为35
C.铝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三周期
D.元素铝和溴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AlBr3
【分析】根据图中元素周期表可以获得的信息:原子序数、相对原子质量、元素符号、元素种类等,结合题目给出的信息及原子结构示意图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解:A、铝抗腐蚀性强,是由于铝易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在其表面形成致密的氧化铝薄膜,故A说法错误;
B、由原子结构示意图的意义可知,溴原子的质子数为35,故B说法正确;
C、铝元素原子的核外有三个电子层,在元素周期表中处于第三周期,故C说法正确。
D、元素铝的化合价为+3价,溴的化合价为﹣1价,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AlBr3,故D说法正确。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元素周期表的理解,解答时要理解原子序数概念,相对原子质量等方面的知识,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5.(1.5分)我国科学家成功合成新型催化剂用于将CO2转化为液体燃料甲醇(化学式:CH4O),其反应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中有三种物质属于氧化物
B.反应前后,元素化合价均未发生改变
C.参加反应的甲和乙分子个数比为1:3
D.8g甲醇完全燃烧,得到生成物的总质量为8g
【分析】观察反应的微观过程,分析反应物、生成物,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据其意义分析判断有关的问题。
【解答】解:根据微观示意图可知:CO2和H2在催化条件下转化为甲醇(CH3OH)和水,配平即可,故其化学方程式为:CO2+3H2CH3OH+H2O;
A、该反应中的只有CO2和H2O由两种元素组成,并且其中一种元素为氧,属于氧化物,故A错误;
B、反应前氢气中氢元素的化合价为0,反应后H元素的化合价为+1,反应前后H元素的化合价改变,故B错误;
C、由方程式可知,参加反应的甲和乙分子个数比为1:3,故C正确;
D、由方程式可知,甲醇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8g甲醇完全燃烧,得到生成物的总质量大于8g,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化学反应的微观模拟表示,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6.(1.5分)磷酸氯喹(C18H32ClN3O8P2)能有效抑制新型冠状病毒。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磷酸氯喹属于无机物
B.磷酸氯喹中含有64个原子
C.磷酸氯喹中C元素的质量分数约为41.9%
D.磷酸氯喹中C、H元素的质量比为9:16
【分析】A.根据有机物的概念来分析;
B.根据物质的结构来分析;
C.根据化合物中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方法来分析;
D.根据化合物中元素的质量比来分析。
【解答】解:A.由化学式可知,磷酸氯喹(C18H32ClN3O8P2)是一种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有机物,选项说法错误;
B.磷酸氯喹是由磷酸氯喹分子构成的,由化学式可知,每个磷酸氯喹分子中含有64个原子,选项说法错误;
C.磷酸氯喹中C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00%≈41.9%,选项说法正确;
D.磷酸氯喹中C、H元素的质量比为(12×18):(1×32)=27:4,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含义与有关计算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7.(1.5分)往等质量、等浓度的稀盐酸中加入下列物质(m为所加入物质的质量),其对应变化曲线正确的是( )
A. B.
C. D.
【分析】A.根据溶液的酸碱性与pH的关系来分析;
B.根据金属与酸的反应来分析;
C.根据氧化铁与酸的反应来分析;
D.根据酸碱中和反应来分析。
【解答】解:A.稀盐酸中加入水,盐酸的酸性减弱,pH变大,但溶液始终呈酸性,pH不会大于7,图象错误;
B.等质量的镁和锌与足量的稀盐酸反应时,镁产生的氢气多余锌产生的氢气,所以生成等量的氢气时,消耗的锌的质量大于镁的质量,图象正确;
C.盐酸与氧化铁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随着氧化铁的加入,溶液的总质量增加,当盐酸完全反应后,再继续加入氧化铁,溶液的质量也不再改变,图象错误;
D.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随着氢氧化钠的加入,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不断减少直至为零,图象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是一道图象题,考查了学生对物质的性质的掌握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是一道不错的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题目。
8.(1.5分)下列实验方案设计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探究可燃物燃烧需要达到着火点
B.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C.将硬水软化
D.除去KCl溶液中少量K2SO4
【分析】A、根据白磷能燃烧,红磷不能燃烧,进行分析判断。
B、所选除氧剂要具备以下特征:本身能够在空气中燃烧或加热能消耗氧气;本身的状态为非气体;生成的物质为非气态。
C、根据图中是蒸馏操作,进行分析判断。
D、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一般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解答】解:A、图中实验,白磷能燃烧,红磷不能燃烧,可用于探究可燃物燃烧需要达到着火点,故选项实验方案设计能达到实验目的。
B、铜在空气中加热生成氧化铜,根据注射器活塞最终停留的位置,可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故选项实验方案设计能达到实验目的。
C、图中是蒸馏操作,能得到蒸馏水,可将硬水软化,故选项实验方案设计能达到实验目的。
D、硫酸钾能与适量的硝酸钡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硝酸钾,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硝酸钾,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实验方案设计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是很大,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是考查学生能力的主要类型,同时也是实验教与学难点,在具体解题时要对其原理透彻理解,可根据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结合实验目的进行分析判断。
9.(1.5分)如图是A、B两物质(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t1℃时,A、B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B.t2℃时,11g A溶于20g水中,形成饱和溶液
C.若要析出大量晶体B,应采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
D.t2℃时,将B加入到A的饱和溶液中,溶质A的质量分数不变
【分析】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以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溶液的状态;可以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从而判断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可以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判断提纯晶体的方法。
【解答】解:A、t1℃时,A、B溶液的状态不能确定,所以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不能确定,故A错误;
B、t2℃时,A物质的溶解度是5.5g,所以11g A溶于20g水中,形成饱和溶液,故B正确;
C、B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小,所以若要析出大量晶体B,应采用蒸发结晶的方法,故C错误;
D、t2℃时,将B加入到A的饱和溶液中,饱和溶液的质量增大,A物质的溶质质量不变,所以溶质A的质量分数减小,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是很大,主要考查了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所表示的意义,及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来解决相关的问题,从而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0.(1.5分)NaHCO3受热易分解。化学方程式为2NaHCO3Na2CO3+H2O+CO2↑.现将反应后的物质加水溶解。并对所得溶液进行探究。下列相关记录及分析错误的是( )
A.测得溶液pH大于7,说明溶液显碱性
B.滴入稀硫酸产生气泡,说明溶液中溶质是Na2CO3
C.滴入C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说明溶液中含有CO32﹣
D.如图所示,灯泡发光,说明溶液具有导电性
【分析】A、pH大于7的溶液显碱性;
B、稀硫酸和碳酸氢钠反应生成硫酸钠、水和二氧化碳,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硫酸钠、水和二氧化碳;
C、钙离子和碳酸根离子结合生成白色沉淀碳酸钙;
D、灯泡发光,说明形成回路,即溶液具有导电性。
【解答】解:A、测得溶液pH大于7,说明溶液显碱性,该选项说法正确;
B、稀硫酸和碳酸氢钠反应生成硫酸钠、水和二氧化碳,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硫酸钠、水和二氧化碳,滴入稀硫酸产生气泡,说明溶液中溶质是碳酸钠或碳酸钠和碳酸氢钠,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滴入C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说明溶液中含有CO32﹣,是因为钙离子能和碳酸根离子结合生成白色沉淀碳酸钙,该选项说法正确;
D、灯泡发光,说明溶液具有导电性,该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二、解答题(共3小题,满分25分)
11.(8分)木炭还原氧化铜得到的混合粉末中含有CuO、Cu以及少量的木炭。从混合粉末中回收铜的操作流程如图:
请回答以下问题:
(1)操作X为 过滤 (填操作名称),需用到的玻璃仪器:烧杯、玻璃棒和 漏斗 (填仪器名称)。
(2)写出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 CuO+H2SO4=CuSO4+H2O 。
(3)反应②中加入过量Fe粉的目的是 除去过量的硫酸和将硫酸铜中的铜全部置换出来 ,观察到反应②的实验现象是 产生大量气泡,并有红色固体产生,溶液由蓝色变成浅绿色 。
(4)除酸以外,反应③中的稀HCl还可用 CuCl2 (填化学式)来代替。
(5)CO也可在加热条件下还原CuO,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CO+CuOCu+CO2 。
【分析】(1)根据分离混合物的方法及所需仪器来分析;
(2)根据化学反应的原理来分析;
(3)根据铁的化学性质来分析;
(4)根据金属的化学性质来分析;
(5)根据一氧化碳的还原性及其反应的原理来分析。
【解答】解:(1)操作X是分离液体与难溶性固体的方法,即过滤操作,需要的玻璃仪器有烧杯、漏斗、玻璃棒;故填:过滤;漏斗;
(2)铜和木炭均不与硫酸反应,氧化铜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化学方程式为CuO+H2SO4=CuSO4+H2O;故填:CuO+H2SO4=CuSO4+H2O;
(3)因为反应①中加入的稀硫酸是过量的,所以滤液Ⅰ中含有硫酸铜和硫酸,加入过量的铁粉时,铁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铁与硫酸铜反应生成铜和硫酸亚铁,所以加入过量铁粉的目的是除去过量的硫酸和将硫酸铜中的铜全部置换出来,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是产生大量气泡,并有红色固体产生,溶液由蓝色变成浅绿色;故填:除去过量的硫酸和将硫酸铜中的铜全部置换出来;产生大量气泡,并有红色固体产生,溶液由蓝色变成浅绿色;
(4)分离后得到的固体Ⅱ是剩余铁粉和铜粉的混合物,铁和稀硫酸(或盐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或氯化亚铁)和氢气,而铜不和硫酸(或盐酸)反应,因此可加入盐酸或稀硫酸除去铁;除了可以加入稀硫酸或盐酸除去铁以外,还可以加入足量的氯化铜溶液,因为铁能与氯化铜溶液反应生成铜和氯化亚铁,从而将铁粉除净,故填:CuCl2;
(5)在加热的条件下,一氧化碳与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CO+CuOCu+CO2;故填:CO+CuOCu+CO2。
【点评】对于流程图的题目关健是看明白流程图中各物质的转化关系,注意过量物质的去向,如何除去过量物质。
12.(8分)某实验小组对过氧化氢制取O2进行如下探究:
Ⅰ.制取O2
(1)写出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制取O2的化学方程式 2H2O22H2O+O2↑ ,发生装置选择 B (填图1中字母);检验O2常用的方法是 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若木条复燃,证明是氧气 。
(2)可选用下列试剂中的 AB (填字母序号)干燥O2。
A.浓H2SO4 B.碱石灰(含NaOH和生石灰) C.NaOH溶液
Ⅱ.探究制取O2的适宜催化剂
步骤一:用MnO2、CuO、Fe2O3、Cr2O3四种催化剂分别与海藻酸钠溶液混合,再滴入CaCl2溶液制成含等质量催化剂、大小相同的海藻酸钠微球,备用。
步骤二:取30粒含MnO2的海藻酸钠微球,采用图2装置进行实验。再改用其他三种微球,分别重复上述实验,得到如图3的锥形瓶内压强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图。
(3)在一定温度下进行实验,还需要控制的变量是 便于对比 。
(4)用含MnO2的海藻酸钠微球进行实验,约60s时压强瞬间回落,其原因是 产生气体的速率过快,导致气压过大,橡皮塞被弹出 ;改进方法是 橡皮塞改为栓上一个气球(或改用溶质质量分数再小一点的过氧化氢溶液) 。
(5)从实验曲线看,催化效果较好、反应温和的催化剂是 CuO (填化学式)。
【分析】(1)根据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原理、反应物的状态与反应的条件、氧气的检验方法来分析;
(2)根据氧气的性质与浓硫酸的吸水性来分析;
(3)根据实验探究的方法来分析;
(4)根据装置内的压强变化原因来分析;
(5)根据图象信息来分析。
【解答】解:(1)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分解为水和氧气,该反应属于固液常温型,选择装置B来制取,氧气具有助燃性,检验时可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若木条复燃,证明是氧气;故填:2H2O22H2O+O2↑;B;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若木条复燃,证明是氧气;
(2)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可用浓硫酸干燥氧气;碱石灰能吸收水分,所以也可用碱石灰来干燥氧气;氢氧化钠溶液不能用来干燥氧气;故填:AB;
(3)每次实验时,海藻酸钠微球数应相同的原因是确保催化剂用量一致,便于对比。故填:便于对比;
(4)用含MnO2的海藻酸钠微球进行实验,60s时压强瞬间回落,其原因是产生气体的速率过快,导致气压过大,橡皮塞被弹出,改进方法将橡皮塞改为栓上一个气球或改用溶质质量分数再小一点的过氧化氢溶液;故填:产生气体的速率过快,导致气压过大,橡皮塞被弹出;橡皮塞改为栓上一个气球(或改用溶质质量分数再小一点的过氧化氢溶液);
(5)从实验曲线看,利用二氧化锰时反应速率太快,Fe2O3、Cr2O3时反应速率太慢,因此利用催化效果较好、反应温和的催化剂是CuO.故填:CuO。
【点评】合理设计实验,科学地进行实验、分析实验,是得出正确实验结论的前提,因此要学会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实验,为学好化学知识奠定基础。
13.(9分)某小组选用5%的NaOH溶液来测定标签受损的稀盐酸的浓度。
(1)可选用 C (填序号)检验稀盐酸显酸性。
A.黄金 B.无色酚酞溶液 C.紫色石蕊溶液 D.AgNO3溶液
(2)酸碱中和反应会放出热量,取10g稀盐酸与上述NaOH溶液反应,反应的温度变化如图所示,图中a点对应的溶液溶质是 NaCl、HCl (填化学式);恰好完全反应时,所用NaOH溶液的溶质质量为 2 g。
(3)求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根据化学方程式写出完整的计算过程)
【分析】(1)根据溶液显酸性的检测分析;
(2)根据中和反应放热分析;
(3)根据恰好反应时氢氧化钠的质量计算氯化氢的质量,进一步计算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
【解答】解:(1)A、黄金与盐酸不反应,无法检验稀盐酸显酸性,故错误;
B、无色酚酞溶液在酸性和碱性的条件下都不变色,无法检验稀盐酸显酸性,故错误;
C、紫色石蕊溶液在酸性条件下都变红色,可以检验稀盐酸显酸性,故正确;
D、AgNO3溶液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银和硝酸,溶液仍为酸性,无法检测稀盐酸是否为酸性,故错误;
故选:C。
(2)中和反应为放热反应,当氢氧化钠溶液加入为40g时,所用NaOH溶液的溶质质量为40g×5%=2g,a点时盐酸过量,对应的溶液溶质为NaCl、HCl;故填:NaCl、HCl;2;
(3)设稀盐酸的溶质的质量为x
NaOH+HCl═NaCl+H2O,
40 36.5
2g x
x=1.825g
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00%=18.25%
答: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8.25%。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中和反应的认识以及运用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和推断的能力,计算时要注意规范性和准确性。
2023年广东省深圳市罗湖区深圳中学中考三模联考化学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3年广东省深圳市罗湖区深圳中学中考三模联考化学试题(含答案),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5Fe-56Zn-65,5分,9~12题每题2分,掌握化学用语是学好化学的关键,下列图示实验操作正确的是,氯乙烯是生产塑料的重要原料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年广东省深圳市中考化学一模试卷(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2年广东省深圳市中考化学一模试卷(含答案),共9页。
2022年广东省深圳市罗湖区中考化学二模试卷(附答案详解): 这是一份2022年广东省深圳市罗湖区中考化学二模试卷(附答案详解),共1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