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中考化学模拟试卷(5月份)(1)
展开
这是一份2021年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中考化学模拟试卷(5月份)(1),共2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实验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1年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中考化学模拟试卷(5月份)
一、选择题(本题共10个小题,每题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共20分)
1.(2分)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下列物质的用途由其物理性质决定的是( )
A.二氧化碳用作气体肥料
B.稀有气体用于制作电光源
C.氮气可用作保护气
D.氧气用于潜水、医疗急救
2.(2分)诗词是民族灿烂文化的瑰宝,下列著名诗句中隐含有化学变化的是( )
①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②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③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④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⑤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③④⑤ D.②③⑤
3.(2分)下列有关分子、原子和元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B.在物理变化中,分子不变,仍保持该物质的化学性质
C.原子大小取决于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空间
D.元素化学性质主要由原子的电子数决定
4.(2分)向盛有适量蒸馏水的小烧杯乙中滴入几滴酚酞试液,搅拌均匀。另取一个小烧杯甲,加入适量浓氨水,用一个大烧杯罩住甲、乙两个小烧杯(如图)。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或实验结论不正确的是( )
A.乙烧杯中的溶液变红色
B.甲烧杯中冒出气泡
C.氨气溶于水所得溶液显碱性
D.证明氨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5.(2分)下列实验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鉴别氢气和一氧化碳
分别点燃后,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干燥的烧杯,观察烧杯内的现象
B
除去氮气中的二氧化碳
将混合气体依次通过足量氢氧化钠溶液和浓硫酸
C
鉴别KOH溶液和K2SO4溶液
分别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滴加稀H2SO4,观察现象
D
鉴别氧气和空气
分别向其中伸入燃着的木条,观察燃烧情况
A.A B.B C.C D.D
6.(2分)推理是化学学习常用的思维方法之一,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酸雨的pH<7,则pH<7的雨水一定是酸雨
B.中和反应会放出热量,则放出热量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C.含碳元素的物质充分燃烧会生成CO2,则燃烧能生成CO2的物质中一定含碳元素
D.不同种分子组成的物质一定属于混合物,则混合物当中一定含有不同种分子
7.(2分)如图是制取重要的化工原料乙烯(C2H4)的微观过程,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为氢分子
B.反应前后所有元素的化合价均发生不变化
C.反应中参加反应的分子与反应生成的分子数目之比为3:2
D.一定条件下,无机化合物可转化为有机化合物
8.(2分)关于下列符号或图示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①O2②Mg2+③④⑤⑥
A.③和⑤的化学性质相似
B.②④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MgF2
C.由⑥可知铬原子中的质子数为24
D.宏观上①既能表示一种物质,又能表示一个分子
9.(2分)化学实验是应用化学知识拓展化学思维,培养化学素养的重要途径。认真分析以下实验,其中不能达到预期目的的是( )
A.探究燃烧条件 B.验证生石灰遇水放热
C.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D.探究铁生锈的条件
10.(2分)某金属粉末可能由镁、铁、铝、银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取该样品21.0g,向其中加入400g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硫酸,固体全部溶解,得到无色溶液,生成2.0g氢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样品中一定不含有银,可能含有镁
B.样品中一定不含铁和银,可能含有镁和铝
C.金属粉末中含有镁的质量为12.0g
D.反应后所得溶液的总质量为398.0g
二、填空题(本题包括5小题,共15分)
11.(2分)化学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请从硝酸钾、金刚石、氯化钠、硫酸铵、石墨中选择合适的物质用化学式填空:
(1)天然存在的最硬的物质 。
(2)属于复合肥料的是 。
12.(3分)自来水厂净水过程的主要操作流程如图:
回答下列问题:
(1)加入絮凝剂明矾[KAl(SO)4)2•12H2O]的作用是 。
(2)自来水厂在净水过程中 (填“能”或“不能”)将硬水软化成软水。
(3)水电解生成的氢气可用作火箭燃料,下列有关氢能源的描述正确的是 (填字母)。
a.氢气是绿色能源
b.氢气是不可再生能源
c.制备的原料来源广
d.储存和运输成本高
13.(2分)阅读课本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回答相关问题:
(1)a.常温下镁和空气中的氧气发生反应,易生成很薄的氧化膜;镁条在空气中点燃,发出耀眼白光,生成氧化镁。
b.常温下纯铁不易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反应;在纯氧中点燃铁丝,火星四射,生成黑色的氧化物。
由上述材料得出,两种金属均能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物,但由于金属活性不同,导致 不同。
(2)亚硝酸钠外形与食盐很相似,有咸味,是一种有毒的致癌物质。常作为冬季水泥施工的抗冻剂。亚硝酸钠和氯化钠有关性质如下表。请结合所给信息提出一种迅速、直观鉴别亚硝酸钠和氯化钠的方案。
项目
亚硝酸钠
氯化钠
化学式
NaNO2
NaCl
色、态
白色固体
白色固体
水溶性
易溶,在15℃时溶解度为81.5g
可溶,在15℃时溶解度为35.8g
熔点
271℃
801℃
水溶液的酸碱性
呈碱性
呈中性
你设计的方案为 。
14.(4分)如图1为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1)某同学按图2所示进行实验,得到相应温度下A、B、C三种溶液,其中属于饱和溶液的是 (填字母)。
(2)将t2℃时的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甲 乙(填“<”、“=”或“>”)。
(3)D、E、F三点分别代表甲的溶液,将D点的甲溶液变为E点可采取的措施 ,将F点甲溶液变为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填序号)。
①溶质的质量可能不变
②溶剂的质量可能不变
③溶液的质量一定大
④溶液中的溶质质量分数能增大
15.(4分)氧化镁在医药等行业应用广泛。实验室以菱镁矿(主要成分为MgCO3,含少量FeCO3和SiO2等)为原料制备高纯氧化镁的实验流程如图:
查阅资料:①MgCO3、FeCO3的化学性质和CaCO3相似,均能与酸发生类似反应;②SiO2不溶于水和酸。
(1)酸浸过程中发生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通入Cl2,将FeCl2转化为FeCl3,该反应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 反应。
(3)“沉淀”时需严格控制NaOH溶液的用量,其目的是 。
(4)“滤液2”中的溶质主要是MgCl2和 。
三、实验题(本题包括2个小题,共10分)
16.(4分)根据如图装置,结合所学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①的名称是 。
(2)若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加热制备并收集干燥的氧气,应选择 装置,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在分离充分反应后的固体混合物(MnO2难溶于水)时,下列图示装置正确的是 。
17.(6分)铁易被磁铁吸引。在高温下,铁与水蒸气反应生成常见铁的氧化物和一种气体。某实验小组设计如下实验探究铁粉与水蒸气反应后的产物。
(1)试管尾部放一团湿棉花的目的是 。
(2)加热试管一段时间后,产生肥皂泡迅速上升,结论是 ;用燃着的木条靠近肥皂泡,有爆鸣声,说明生成的气体是 (填化学式)。
实验结束后得到黑色固体,且固体全部能被磁铁吸引。
【查阅资料】
常见铁的氧化物
FeO
Fe2O3
Fe3O4
颜色、状态
黑色粉末
红棕色粉末
黑色晶体
能否被磁铁吸引
否
否
能
与盐酸反应
FeCl2和H2O
FeCl3和H2O
FeCl2、FeCl3和H2O
【猜想与假设】猜想一:黑色固体是Fe3O4;猜想二:黑色固体是 。
【实验探究】黑色固体成份
取少许反应后固体于试管中, 。(请补充完整实验操作、现象和结论)
【实验结论】铁和水蒸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四、计算题(5分)
18.(5分)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取氢氧化钠和碳酸钠的混合溶液50g倒入烧杯中,每次滴加50g稀盐酸充分反应。测得实验数据如下:
次数
1
2
3
4
5
加入稀盐酸的质量/g
50
50
50
50
50
反应后烧杯中物质的质量/g
100
150
197.8
245.6
295.6
请根据相关信息计算:
(1)反应生成CO2的总质量为 克。
(2)原混合溶液中碳酸钠的质量为多少克?(写出计算过程)
(3)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填写计算结果)。
2021年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中考化学模拟试卷(5月份)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本题共10个小题,每题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共20分)
1.(2分)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下列物质的用途由其物理性质决定的是( )
A.二氧化碳用作气体肥料
B.稀有气体用于制作电光源
C.氮气可用作保护气
D.氧气用于潜水、医疗急救
【分析】物理性质是指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化学性质是指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而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是变化中有新物质生成,因此,判断物理性质还是化学性质的关键就是看表现物质的性质时是否有新物质产生。
【解答】解:A、二氧化碳用作气体肥料是利用二氧化碳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料,属于化学性质,故A错;
B、稀有气体用于制作电光源,是利用稀有气体通电后发出不同颜色的光,由电能转化为光能和热能,利用了物理性质,故B正确;
C、氮气可用作保护气,是利用氮气化学性质稳定,故C错;
D、氧气用于潜水、医疗急救,是利用氧气能供给呼吸,属于化学性质,故D错。
故选:B。
【点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是一对与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有密切关系的概念,联系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来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则掌握起来并不困难。
2.(2分)诗词是民族灿烂文化的瑰宝,下列著名诗句中隐含有化学变化的是( )
①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②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③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④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⑤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③④⑤ D.②③⑤
【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解答】解:①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属于水的三态变化属于物理变化。
②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包含着物质的腐烂过程,有菌类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③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包含着物质的燃烧,属于化学变化。
④粉身碎骨浑不怕发生的是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要留清白在人间发生的是氢氧化钙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属于化学变化。
⑤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如何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两方面的内容。可以依据变化的实质进行
3.(2分)下列有关分子、原子和元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B.在物理变化中,分子不变,仍保持该物质的化学性质
C.原子大小取决于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空间
D.元素化学性质主要由原子的电子数决定
【分析】A.根据原子的概念来分析;
B.根据物理变化的实质以及分子的概念来分析;
C.根据原子的结构来分析;
D.根据决定元素化学性质的因素来分析。
【解答】解:A.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选项说法正确;
B.在物理变化中,分子不变,仍保持该物质的化学性质,选项说法正确;
C.原子的大小主要取决于核外电子的运动空间,选项说法正确;
D.元素化学性质主要由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决定的,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D。
【点评】解答本题关键是熟悉原子的构成,知道化学常识。
4.(2分)向盛有适量蒸馏水的小烧杯乙中滴入几滴酚酞试液,搅拌均匀。另取一个小烧杯甲,加入适量浓氨水,用一个大烧杯罩住甲、乙两个小烧杯(如图)。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或实验结论不正确的是( )
A.乙烧杯中的溶液变红色
B.甲烧杯中冒出气泡
C.氨气溶于水所得溶液显碱性
D.证明氨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分析】根据分子的基本性质进行分析,分子在不断的运动,根据浓氨水具有挥发性,且能使酚酞变红色的性质,来探究分子运动的性质。
【解答】解:A、氨水具有挥发性,是因为溶液中的溶质氨分子在不断的运动,运动到酚酞试液中使酚酞变红,故A说法正确;
B、甲烧杯中氨分子在不断运动,分子用肉眼看不到,不会出现气泡,故B说法错误;
C、氨气溶于水形成氨水,属于弱碱,显碱性,故C说法正确;
D、乙烧杯内溶液变红色,说明氨分子在不断运动,故D说法正确。
故选:B。
【点评】培养观察记录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结果和处理实验数据,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
5.(2分)下列实验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鉴别氢气和一氧化碳
分别点燃后,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干燥的烧杯,观察烧杯内的现象
B
除去氮气中的二氧化碳
将混合气体依次通过足量氢氧化钠溶液和浓硫酸
C
鉴别KOH溶液和K2SO4溶液
分别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滴加稀H2SO4,观察现象
D
鉴别氧气和空气
分别向其中伸入燃着的木条,观察燃烧情况
A.A B.B C.C D.D
【分析】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鉴别物质时,首先对需要鉴别的物质的性质进行对比分析找出特性,再根据性质的不同,选择适当的试剂,出现不同的现象的才能鉴别。
【解答】解:A、氢气和一氧化碳燃烧分别生成水、二氧化碳,分别点燃后,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干燥的烧杯,观察烧杯内的现象,烧杯内壁出现水雾的是氢气,无明显现象的是一氧化碳,可以鉴别,故选项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
B、CO2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氮气不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再通过浓硫酸进行干燥,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
C、KOH溶液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钾和水,但无明显变化,K2SO4溶液与稀硫酸不反应,不能鉴别,故选项实验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D、分别向其中伸入燃着的木条,能使木条燃烧更旺的是氧气,能使木条正常燃烧的是空气,可以鉴别,故选项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是很大,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是考查学生能力的主要类型,同时也是实验教与学难点,在具体解题时要对其原理透彻理解,可根据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结合实验目的进行分析判断。
6.(2分)推理是化学学习常用的思维方法之一,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酸雨的pH<7,则pH<7的雨水一定是酸雨
B.中和反应会放出热量,则放出热量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C.含碳元素的物质充分燃烧会生成CO2,则燃烧能生成CO2的物质中一定含碳元素
D.不同种分子组成的物质一定属于混合物,则混合物当中一定含有不同种分子
【分析】A、根据正常雨水的pH为5.6,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中和反应属于放热反应,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构成物质的粒子,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酸雨的pH<7,但pH<7的雨水一定是酸雨,正常雨水的pH为5.6,酸雨是pH小于5.6的雨水,故选项推理错误。
B、中和反应会放出热量,但放出热量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如燃烧属于放热反应,故选项推理错误。
C、含碳元素的物质充分燃烧会生成CO2,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则燃烧能生成CO2的物质中一定含碳元素,故选项推理正确。
D、不同种分子组成的物质一定属于混合物,但混合物当中不一定含有不同种分子,混合物可能是由原子或离子构成的,故选项推理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此类题时要根据不同知识的特点类推,不能盲目类推,并要注意知识点与方法的有机结合,做到具体问题能具体分析。
7.(2分)如图是制取重要的化工原料乙烯(C2H4)的微观过程,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为氢分子
B.反应前后所有元素的化合价均发生不变化
C.反应中参加反应的分子与反应生成的分子数目之比为3:2
D.一定条件下,无机化合物可转化为有机化合物
【分析】观察反应的微观过程图,分析反应物、生成物,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据其意义、微粒的构成等分析判断有关的说法。
【解答】解:据微观示意图可知:CO2和H2在催化剂和加热的条件下转化为化工原料乙烯(C2H4)和水,配平即可,故其化学方程式为:2CO2+6H2C2H4+4H2O,因此:
A、由微粒的构成可知,为氢分子,故A说法正确;
B、由物质的组成及化合价原则可知,氧元素的化合价在反应前后没有发生生变化,故B说法不正确;
C、由方程式可知,参加反应的两种分子的个数比是4:6=2:3,故C说法正确;
D、由物质的转化可知,一定条件下,无机化合物可转化为有机化合物,故D说法故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通过给出微粒的模型,考查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对基本概念的理解与运用能力。
8.(2分)关于下列符号或图示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①O2②Mg2+③④⑤⑥
A.③和⑤的化学性质相似
B.②④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MgF2
C.由⑥可知铬原子中的质子数为24
D.宏观上①既能表示一种物质,又能表示一个分子
【分析】本题考查化学用语的意义及书写,解题关键是分清化学用语所表达的对象是分子、原子、离子还是化合价,才能在化学符号前或其它位置加上适当的计量数来完整地表达其意义,并能根据物质化学式的书写规则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才能熟练准确的解答此类题目。
【解答】解:A、③和⑤最外层电子数相同,故化学性质相似,正确;
B、②在化合物中显+2价,④在化合物中显﹣1价,根据化合价原则,其化学式为:MgF2;故正确;
C、根据元素周期表有关知识可知,铬原子中的质子数为24,正确;
D、宏观上①O2能表示一种物质,微观上能表示一个分子,故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化学用语的书写和理解能力,题目设计既包含对化学符号意义的了解,又考查了学生对化学符号的书写,考查全面,注重基础,题目难度较易。
9.(2分)化学实验是应用化学知识拓展化学思维,培养化学素养的重要途径。认真分析以下实验,其中不能达到预期目的的是( )
A.探究燃烧条件 B.验证生石灰遇水放热
C.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D.探究铁生锈的条件
【分析】A、根据薄铜片上的白磷和红磷、水中的白磷的燃烧情况,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U型管液面的变化,进行分析判断。
C、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时,选用药品和装置应考虑:①只有质量没有变化的化学变化才能直接用于验证质量守恒;②如果反应物中有气体参加反应,或生成物中有气体生成,应该选用密闭装置。
D、根据控制变量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铜片上的白磷燃烧,红磷不燃烧,水中的白磷不能燃烧,薄铜片上的白磷能与氧气接触,温度能达到着火点,水中的白磷不能与氧气接触,红磷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可得出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且温度达到着火点,故选项能达到预期效果。
B、图中实验U型管的液面左端下降,右端上升,说明生石灰遇水放热了,故选项能达到预期效果。
C、铜和稀硫酸不发生化学反应,不能直接用于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故选项不能达到预期效果。
D、实验过程中,中间试管铁钉生锈,右边试管铁钉不能生锈,说明铁生锈需要水;中间试管铁钉生锈,左边试管铁钉不生锈,说明铁生锈需要氧气,故选项能达到预期效果。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是很大,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是考查学生能力的主要类型,同时也是实验教与学难点,在具体解题时要对其原理透彻理解,可根据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结合实验目的进行分析判断。
10.(2分)某金属粉末可能由镁、铁、铝、银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取该样品21.0g,向其中加入400g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硫酸,固体全部溶解,得到无色溶液,生成2.0g氢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样品中一定不含有银,可能含有镁
B.样品中一定不含铁和银,可能含有镁和铝
C.金属粉末中含有镁的质量为12.0g
D.反应后所得溶液的总质量为398.0g
【分析】根据镁、锌、铁、铝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盐和氢气,银不能和稀硫酸反应,取该样品21g,加入400g稀硫酸恰固体全部溶解,得到无色溶液,生成2.0g氢气,说明样品中不含铁、银,据此进行分析。
【解答】解:A、由反应的现象可知,固体全部溶解,得到无色溶液,说明了样品中一定不含有银、铁。每24g 的镁完全反应可生成了2g氢气,每18g的铝完全反应可生成了2g 的氢气,由平均值法可知,一定含有镁和铝,故A说法错误;
B、由上述分析可知,样品中一定不含铁和银,一定含有镁和铝,故B说法错误;
C、金属粉末中含有镁的质量为12.0g,生成氢气的质量是1g,铝的质量是21g﹣12g=9g,与酸反应生成氢气的质量是1g,符合题意,故C说法正确;
D、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后所得溶液的总质量为:21.0g+400g﹣2.0g=419.0g,故D说法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了解金属的性质,反应的质量比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二、填空题(本题包括5小题,共15分)
11.(2分)化学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请从硝酸钾、金刚石、氯化钠、硫酸铵、石墨中选择合适的物质用化学式填空:
(1)天然存在的最硬的物质 C 。
(2)属于复合肥料的是 KNO3 。
【分析】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根据常见化学物质的性质和用途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解答】解:(1)金刚石天然存在的最硬的物质,故填:C;
(2)硝酸钾中含有农作物需求量大的钾元素与氮元素,属于复合肥;故填:KNO3。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和用途,物质具有多种性质,解答时应该理解物质的用途是由物质的哪种性质决定的。
12.(3分)自来水厂净水过程的主要操作流程如图:
回答下列问题:
(1)加入絮凝剂明矾[KAl(SO)4)2•12H2O]的作用是 使水中的悬浮物沉降 。
(2)自来水厂在净水过程中 不能 (填“能”或“不能”)将硬水软化成软水。
(3)水电解生成的氢气可用作火箭燃料,下列有关氢能源的描述正确的是 acd (填字母)。
a.氢气是绿色能源
b.氢气是不可再生能源
c.制备的原料来源广
d.储存和运输成本高
【分析】(1)根据明矾净化水的原理来分析;
(2)根据净化水的方法来分析;
(3)根据氢气的性质、能源的分类、氢能的特点来分析。
【解答】解:(1)在净化水的过程中,加入明矾做絮凝剂,因为明矾溶于水后能吸附水中的悬浮杂质而加速其沉降;故填:使水中的悬浮物沉降;
(2)在自来水的生产过程中没有除去水中的可溶性杂质,不能将硬水软化;故填:不能;
(3)a.氢气燃烧只生成水,不会对环境造成任何污染,所以氢气是绿色能源,选项说法正确;
b.氢气可利用分解水的方法获取,是可再生能源,选项说法错误;
c.地球上的水资源储量丰富,制备氢气的原料来源广,选项说法正确;
d.氢气易燃、密度小,所以储存和运输成本高,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acd。
【点评】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熟记混合物的分离方法、水的净化方法、原理和相关实验操作等。然后结合实验情景和问题情景,细致地分析题意和实验信息,并根据所学的相关知识,选择好净化的方法,进行净化实验操作,或者是通过细心地思考、探究,来解答相关的实际问题等。
13.(2分)阅读课本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回答相关问题:
(1)a.常温下镁和空气中的氧气发生反应,易生成很薄的氧化膜;镁条在空气中点燃,发出耀眼白光,生成氧化镁。
b.常温下纯铁不易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反应;在纯氧中点燃铁丝,火星四射,生成黑色的氧化物。
由上述材料得出,两种金属均能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物,但由于金属活性不同,导致 反应条件 不同。
(2)亚硝酸钠外形与食盐很相似,有咸味,是一种有毒的致癌物质。常作为冬季水泥施工的抗冻剂。亚硝酸钠和氯化钠有关性质如下表。请结合所给信息提出一种迅速、直观鉴别亚硝酸钠和氯化钠的方案。
项目
亚硝酸钠
氯化钠
化学式
NaNO2
NaCl
色、态
白色固体
白色固体
水溶性
易溶,在15℃时溶解度为81.5g
可溶,在15℃时溶解度为35.8g
熔点
271℃
801℃
水溶液的酸碱性
呈碱性
呈中性
你设计的方案为 取少许该物质溶于水形成溶液,滴加无色酚酞试液,若变红色是亚硝酸钠,若不变色是氯化钠 。
【分析】我们在区分物质时通常是先从物质的物理性质例如颜色、状态、气味、溶解性等方面来区分,然后再考虑它们的化学特性。根据题意,亚硝酸钠和氯化钠均为白色固体,外观相似并且都有咸味,所以物理性质难以区分,应该考虑它们的化学性质,根据表中的性质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解答】解:(1)由上述材料得出,两种金属均能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物,但由于金属活性不同,导致反应条件不同;
(2)方案:由于亚硝酸钠溶液呈碱性,氯化钠溶液呈中性,从溶液的酸碱性去分析,可以用酸碱指示剂(或pH试纸)进行鉴别,如遇酚酞溶液变红的是亚硝酸钠,不变色的是氯化钠的溶液。
方案二:亚硝酸钠与稀盐酸作用放出红棕色气体,而氯化钠不能,所以可滴加稀盐酸观察是否产生红棕色气体进行鉴别。
故答案为:(1)反应条件;
(2)取少许该物质溶于水形成溶液,滴加无色酚酞试液,若变红色是亚硝酸钠,若不变色是氯化钠。
【点评】物质的鉴别是初中化学的难重点,也是中考的热点之一,本题考查同学们新信息获取、处理及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题的能力;能发现、利用物质间性质的差别是解决物质鉴别题的关键。
14.(4分)如图1为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1)某同学按图2所示进行实验,得到相应温度下A、B、C三种溶液,其中属于饱和溶液的是 B (填字母)。
(2)将t2℃时的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甲 > 乙(填“<”、“=”或“>”)。
(3)D、E、F三点分别代表甲的溶液,将D点的甲溶液变为E点可采取的措施 升高温度 ,将F点甲溶液变为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①② (填序号)。
①溶质的质量可能不变
②溶剂的质量可能不变
③溶液的质量一定大
④溶液中的溶质质量分数能增大
【分析】根据题目信息和溶解度曲线可知:甲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是随温度升高而增大,而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少;(1)判断溶液的状态;
(2)溶质的质量分数大小的比较;
(3)D、E、F三点分别代表甲的溶液,将D点的甲溶液变为E点可采取的措施升高温度;将F点甲溶液变为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有关分析正确的是:①溶质的质量可能不变;②溶剂的质量可能不变。
【解答】解:(1)某同学按图2所示进行实验,得到相应温度下A、B、C三种溶液,其中属于饱和溶液的是B,因为B恰好达到饱和状态;故答案为:B;
(2)将t2℃时的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甲>乙,因为升温甲的质量分数不变,乙的减小;故答案为:>;
(3)D、E、F三点分别代表甲的溶液,将D点的甲溶液变为E点可采取的措施升高温度;将F点甲溶液变为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有关分析正确的是:①溶质的质量可能不变;②溶剂的质量可能不变;③溶液的质量一定大错误,因为降温时,溶液的质量可能不变;④溶液中的溶质质量分数能增大错误,可能不变;故答案为:升高温度;①②;
【点评】本考点考查了溶解度曲线及其应用,通过溶解度曲线我们可以获得很多信息;还考查了有关溶液和溶质质量分数的变化等,本考点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15.(4分)氧化镁在医药等行业应用广泛。实验室以菱镁矿(主要成分为MgCO3,含少量FeCO3和SiO2等)为原料制备高纯氧化镁的实验流程如图:
查阅资料:①MgCO3、FeCO3的化学性质和CaCO3相似,均能与酸发生类似反应;②SiO2不溶于水和酸。
(1)酸浸过程中发生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MgCO3+2HCl=MgCl2+H2O+CO2↑ 。
(2)通入Cl2,将FeCl2转化为FeCl3,该反应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 化合 反应。
(3)“沉淀”时需严格控制NaOH溶液的用量,其目的是 防止氯化镁生成沉淀 。
(4)“滤液2”中的溶质主要是MgCl2和 NaCl 。
【分析】(1)碳酸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水和二氧化碳,据此书写化学方程式;
(2)根据反应特点总结反应类型;
(3)根据镁离子与氢氧根离子生成沉淀的性质回答此题;
(4)根据反应后生成物判断溶质。
【解答】解:(1)碳酸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水和二氧化碳,书写化学方程式注意配平及气体符号;
故答案为:MgCO3+2HCl=MgCl2+H2O+CO2↑。
(2)氯气与氯化亚铁反应生成氯化铁,由两种反应物生成一种生成物,符合化合物反应的类型;
故答案为:化合。
(3)由于镁离子与氢氧根离子可以生成氢氧化镁沉淀,所以需要加入氢氧化钠的量要适中,去除氯化铁即可;
故答案为:防止氯化镁生成沉淀。
(4)氯化铁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氢氧化铁,还有剩余未反应的氯化镁;
故答案为:NaCl。
【点评】在解此类题时,首先要将题中的知识认知透,然后结合学过的知识进行解答。
三、实验题(本题包括2个小题,共10分)
16.(4分)根据如图装置,结合所学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①的名称是 锥形瓶 。
(2)若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加热制备并收集干燥的氧气,应选择 AD 装置,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KClO32KCl+3O2↑ ;在分离充分反应后的固体混合物(MnO2难溶于水)时,下列图示装置正确的是 b 。
【分析】(1)仪器的名称与用途;
(2)制取装置包括加热和不需加热两种,如果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氧气就不需要加热,如果用高锰酸钾或氯酸钾制氧气就需要加热。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不易溶于水,因此能用向上排空气法和排水法收集,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的氧气比较干燥。
【解答】解:(1)锥形瓶是常用的反应容器,故答案为:锥形瓶;
(2)如果用氯酸钾制氧气就需要加热,氯酸钾在二氧化锰做催化剂和加热的条件下生成氯化钾和氧气,配平即可;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不易溶于水,因此能用向上排空气法和排水法收集,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的氧气比较干燥;图a中没有用玻璃棒引流,图b正确;故答案为:AD;2KClO32KCl+3O2↑;b;
【点评】本考点主要考查了仪器的名称、气体的制取装置和收集装置的选择,同时也考查了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等,综合性比较强。气体的制取装置的选择与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的条件有关;气体的收集装置的选择与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有关。本考点是中考的重要考点之一,主要出现在实验题中。
17.(6分)铁易被磁铁吸引。在高温下,铁与水蒸气反应生成常见铁的氧化物和一种气体。某实验小组设计如下实验探究铁粉与水蒸气反应后的产物。
(1)试管尾部放一团湿棉花的目的是 提供水蒸气 。
(2)加热试管一段时间后,产生肥皂泡迅速上升,结论是 铁和水蒸气反应能够生成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 ;用燃着的木条靠近肥皂泡,有爆鸣声,说明生成的气体是 H2 (填化学式)。
实验结束后得到黑色固体,且固体全部能被磁铁吸引。
【查阅资料】
常见铁的氧化物
FeO
Fe2O3
Fe3O4
颜色、状态
黑色粉末
红棕色粉末
黑色晶体
能否被磁铁吸引
否
否
能
与盐酸反应
FeCl2和H2O
FeCl3和H2O
FeCl2、FeCl3和H2O
【猜想与假设】猜想一:黑色固体是Fe3O4;猜想二:黑色固体是 四氧化三铁和铁 。
【实验探究】黑色固体成份
取少许反应后固体于试管中, 加入足量稀盐酸,固体溶解,不产生气泡,溶液由无色变成黄绿色,说明黑色固体是四氧化三铁 。(请补充完整实验操作、现象和结论)
【实验结论】铁和水蒸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Fe+4H2O(气)Fe3O4+4H2 。
【分析】加热时水能够变成水蒸气;
氢气密度比空气小,燃烧生成水;
四氧化三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氯化铁和水;
高温条件下铁和水蒸气反应生成四氧化三铁和氢气。
【解答】解:(1)试管尾部放一团湿棉花的目的是提供水蒸气。
故填:提供水蒸气。
(2)加热试管一段时间后,产生肥皂泡迅速上升,结论是铁和水蒸气反应能够生成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
用燃着的木条靠近肥皂泡,有爆鸣声,说明生成的气体是H2。
故填:铁和水蒸气反应能够生成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H2。
【猜想与假设】
猜想一:黑色固体是Fe3O4;猜想二:黑色固体是四氧化三铁和铁。
故填:四氧化三铁和铁。
【实验探究】
取少许反应后固体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稀盐酸,固体溶解,不产生气泡,溶液由无色变成黄绿色,说明黑色固体是四氧化三铁。
故填:加入足量稀盐酸,固体溶解,不产生气泡,溶液由无色变成黄绿色,说明黑色固体是四氧化三铁。
【实验结论】
铁和水蒸气反应生成四氧化三铁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Fe+4H2O(气)Fe3O4+4H2。
故填:3Fe+4H2O(气)Fe3O4+4H2。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四、计算题(5分)
18.(5分)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取氢氧化钠和碳酸钠的混合溶液50g倒入烧杯中,每次滴加50g稀盐酸充分反应。测得实验数据如下:
次数
1
2
3
4
5
加入稀盐酸的质量/g
50
50
50
50
50
反应后烧杯中物质的质量/g
100
150
197.8
245.6
295.6
请根据相关信息计算:
(1)反应生成CO2的总质量为 4.4 克。
(2)原混合溶液中碳酸钠的质量为多少克?(写出计算过程)
(3)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7.3% 。(填写计算结果)。
【分析】取氢氧化钠和碳酸钠的混合溶液50g倒入烧杯中,每次滴加50g稀盐酸,稀盐酸先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氢氧化钠反应完,再与碳酸钠溶液反应;根据表格数据分析可知,前两次加入稀盐酸,溶液的总质量不变,说明是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了反应;第3次加入50g稀盐酸,总质量减少50g×3+50g﹣197.8g=2.2g;第4次加入50g稀盐酸,总质量减少50g×4+50g﹣245.6g=4.4g;第5次加入50g稀盐酸,总质量减少了50g×5+50g﹣295.6g=4.4g,说明第5次加入的稀盐酸没有反应;据此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1)反应生成CO2的总质量为50g×5+50g﹣295.6g=4.4g。
(2)设原混合溶液中碳酸钠的质量为x
Na2CO3+2HCl═2NaCl+H2O+CO2↑
106 73 44
x y 4.4g
x=10.6g
(3) y=7.3g
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00%=7.3%。
答:
(1)4.4;
(2)原混合溶液中碳酸钠的质量为10.6g;
(3)7.3%。
【点评】本题有一定难度,掌握利用化学方程式的计算与溶质质量分数的综合计算即可正确解答本题,细致地分析表格数据,确定反应的次序、由质量守恒定律计算出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4.4g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前提和关键。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3年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中考化学试卷【附答案】,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实验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1年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中考化学真题(扫描版 无答案),共3页。
这是一份2021年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中考化学一模试卷(解析版),共2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实验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