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辽宁省沈阳市大东区中考化学二模试卷
展开2016年辽宁省沈阳市大东区中考化学二模试卷
一、第一部分选择题(共15分)(本题包括13道小题.1-11小题,每题1分,12-13小题,每题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最符合题目要求的选项。)
1.(1分)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淀粉遇碘水变蓝 B.蜡烛受热熔化
C.电灯通电发光 D.洗洁精洗涤油污
2.(1分)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
A.冰水 B.石油 C.食醋 D.空气
3.(1分)化学影响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的生活质量,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焚烧废旧塑料可以解决“白色污染”问题
B.为了加强食品的色、香、味,可以大量使用添加剂
C.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减弱“温室效应”的有效措施之一
D.将草木灰和碳酸氢铵混合施用有利于提高肥效
4.(1分)下列日常生活用品由无机材料制成的是( )
A.陶瓷碗 B.羊毛衫 C.塑料盆 D.汽车轮胎
5.(1分)某同学设计了如下方案探究微粒是在不断运动的,其中不能达到目的是( )
A.
B.
C.
D.
6.(1分)下列数据是常见物质的pH范围,其中酸性最强的是( )
A.瓶装饮用水(6.5~7.5) B.番茄汁(4.0~4.4)
C.柠檬汁(2.0~3.0) D.液体肥皂(9.5~10.5)
7.(1分)关于钢铁及制品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含有某些金属和碳元素的铁合金,其性能比纯铁更优良
B.高炉中炼铁的主要反应可表示为:Fe2O3+3CO═2Fe+3CO2
C.铁在空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D.家用菜刀使用后,浸泡在水中可防止生锈
8.(1分)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证明酸、碱恰好中和 B.稀释浓硫酸
C.点燃酒精灯 D.读取液体体积
9.(1分)下列结论和解释中正确的是( )
A.浓盐酸必须密封保存﹣﹣浓盐酸有毒,易与空气中成分反应
B.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守恒﹣﹣分子的种类和数目没有改变
C.C2H5OH、CO、CO2属于有机物﹣﹣都是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
D.铝制品有抗腐蚀性能﹣﹣表面生成了致密氧化膜起保护作用
10.(1分)证明可燃物燃烧的两个必要条件的最佳方案是(P2O5 对人体有害)( )
A.A B.B C.C D.D
11.(1分)能在pH=1的溶液中大量共存,且溶液为无色透明的一组物质是( )
A.FeCl3、MgSO4、NaCl B.BaCl2、Na2SO4、NaOH
C.K2SO4、NaNO3、NH4Cl D.CaCl2、Na2CO3、AgNO3
12.(2分)某同学设计了四个实验方案探究铁、镁、银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①镁、银、硝酸亚铁溶液②铁、银、硝酸镁溶液③银、硝酸亚铁溶液、硝酸镁溶液④铁、硝酸镁、硝酸银溶液。上述四个方案所选试剂正确的是( )
A.①② B.①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13.(2分)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t1℃时,甲和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相等
B.t2℃时,用等质量的甲和乙固体配制饱和溶液,得到乙溶液的质量大于甲
C.将甲、乙的饱和溶液从t1℃升温至t2℃,甲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比乙大
D.用降温的方法一定能使甲的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
二、第二部分
14.(6分)请回答下列化学与人类生产、生活相关的问题:
(1)牛奶富含人体所需的营养素 ,该营养素是构成人体细胞的基础物质,牛奶中还能提供人体所需的 ,预防骨质疏松。
(2)天然气是一种化石燃料。天然气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化石燃料的燃烧对空气质量的影响很大,因此我们要开发和使用新能源,如 (写一种)。
(3)农业上用氢氧化钙和硫酸铜溶液制波尔多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该反应的基本类型是 。
15.(6分)(1)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①铝的氧化物的化学式 。
②硫酸锌中锌元素的化合价为 。
(2)青蒿素(C15H22O5) 由 种元素组成,其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精确到0.1%)。
(3)以下符号和结构示意图表示的微粒中,属于原子的是 。
①N2②NH4+③OH﹣④Hg ⑤⑥⑦
(4)如图为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其中X的化学式为 。
16.(10分)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做如下实验:
实验一:粗盐的初步提纯
请根据实验操作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操作顺序为 (填序号)、称量精盐并计算产率。
(2)操作④的名称是 。
(3)操作⑥中的错误可能导致的后果是 。
实验二:配制一定质量溶质质量分数为8%的氯化钠溶液
(4)称量一定质量的氯化钠时,天平的指针向右偏转,应进行的操作是 。天平平衡后的状态及游码标尺示数如图2所示,则配制的氯化钠溶液质量为 。
实验三:验证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反应
(5)甲组:实验如图3所示。加入试剂的顺序是 ,写出气球胀起时反应的化的化学方程式 。
(6)乙组:实验如图所示。瓶中装满等体积的二氧化碳,分别注入等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和蒸馏水,充分反应后U型管内液面 (填“左”或“右”)侧高。
(7)利用乙组装置,你还可以研究 。
A.比较食用油在水、汽油中的溶解能力
B.比较硝酸铵和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时的能量变化
C.比较饱和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溶液吸收二氧化硫的能力
D.比较镁和铁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氢气的速率
17.(7分)同学们用如图所示装置和用品探究制取气体的方法。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标号仪器的名称:① 。
(2)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O2的化学方程式为 ,二氧化锰起 作用。
(3)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O2,制备和收集O2的装置为 (填图中序号),选择气体收集方法时,必须考虑的气体性质有 (填序号)。
①颜色 ②密度 ③溶解性 ④可燃性
(4)F是医用输液观察滴液快慢的滴壶,若用它做微型的O2干燥装置,则气体应从 (填选“a”或“b”)进入,演壶中装的试剂是 。
18.(8分)“504双吸剂”的成分如标签所示,甲、乙两位同学对一包久置的“504双吸剂”探究,他们猜想久置固体中可能含有Fe、Fe2O3、CaO、Ca(OH)2、CaCO3。
已知:铁与氧化铁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2FeCl3═3FeCl2。
请你补充甲同学设计并记录的部分实验报告: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1.取少量固体于试管中, ,将生成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
产生大量气泡,得到浅绿色溶液,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固体中一定含有 ,
不一定含Fe2O3
2.取少量固体于试管中,加水溶解,静置后取上层清液滴加无色酚酞试液。
试管底部有不溶物,试管外发热,
固体中含有CaO和Ca(OH)2
写出实验操作1中产生大量气泡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实验质疑:乙同学认为“固体中含有CaO和Ca(OH)2”的实验结论不正确,请阐述理由 。
请你设计实验探究固体中是否含有Fe2O3 (写出实验步骤即可)。
19.(8分)某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进行如下关于水的实验:
实验一:通电分解水
(1)通电分解水的化学方程式 。
(2)实验如图1所示,a管内产生气体是 。
(3)每个水分子由 构成。
实验二:验证水的组成
用如图2装置及药品进行实验。装置A中发生反应为H2+CuOCu+H2O.当玻璃管A中固体由黑色转变为红色时,停止实验。
测得:①装置A内固体的总质量减少了0.80g;
②装置B内物质的总质量增加了0.91g。
(4)用此数据算得水中氢、氧元素的最简质量比为 ,而根据水的化学式计算氨、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8,
(5)分析上述实验误差,同学们认为该装置存在缺陷,你的改进方法是 (假设每个步骤吸收完全,装置内原有物质的影响忽略不计)。同学们用改进后的装置重新实验得到了正确结果。
(6)某同学将反应后的少量红色固体放入过量稀硫酸中,发现有部分红色固体溶解,溶液的颜色变为蓝色。查阅资料后得知,原因可能是CuO与H2反应生成Cu2O,稀硫酸与Cu2O反应使溶液的颜色变为蓝色,同时生成铜。稀硫酸与Cu2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他认为固体中混有Cu2O不影响水组成的测定结果,理由是 。
20.(5分)某小苏打中混有少量碳酸钠。为了测定样品中碳酸氢钠的质量分数,取3.0g样品加热到质量不再减少时,共收集到二氧化碳0.66g。求样品中碳酸氨钠的质量分数。反应化学方程式为:2NaHCO3Na2CO3+CO2↑+H2O。
2016年辽宁省沈阳市大东区中考化学二模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第一部分选择题(共15分)(本题包括13道小题.1-11小题,每题1分,12-13小题,每题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最符合题目要求的选项。)
1.(1分)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淀粉遇碘水变蓝 B.蜡烛受热熔化
C.电灯通电发光 D.洗洁精洗涤油污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确定。判断一个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要依据在变化过程中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生成其他物质的是化学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是物理变化。
【解答】解:A、淀粉遇碘水变蓝是由于淀粉与碘发生了化学反应,使其变色,故A正确;
B、蜡烛受热熔化是由固态变为液态,只是状态的改变,属于物理变化,故B错;
C、电灯通电发光是由电能转化为光能和热能,属于物理变化,故C错;
D、洗洁精洗涤油污是利用了乳化原理,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D错。
故选:A。
【点评】搞清楚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解答本类习题的关键。判断的标准是看在变化中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一般地,物理变化有物质的固、液、气三态变化和物质形状的变化。
2.(1分)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
A.冰水 B.石油 C.食醋 D.空气
【分析】物质分为混合物和纯净物,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石油、食醋、空气都属于混合物;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纯净物又分为单质和化合物。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化合物。
【解答】解:A、冰水中只有水分子,属于纯净物;故选项正确;
B、石油中有汽油、煤油、柴油等,属于混合物;故选项错误;
C、食醋中有醋酸、水等,属于混合物;故选项错误;
D、空气中有氮气、氧气等,属于混合物;故选项错误;
故选:A。
【点评】本考点考查了物质的分类,要加强记忆混合物、纯净物、单质、化合物等基本概念,并能够区分应用。本考点的基础性比较强,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3.(1分)化学影响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的生活质量,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焚烧废旧塑料可以解决“白色污染”问题
B.为了加强食品的色、香、味,可以大量使用添加剂
C.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减弱“温室效应”的有效措施之一
D.将草木灰和碳酸氢铵混合施用有利于提高肥效
【分析】A、根据焚烧秸秆后对空气的影响进行分析。
B、根据添加剂的作用和危害进行分析。
C、根据光合作用的原理来分析。
D、根据物质的化学性质及肥效进行分析。
【解答】解:A、焚烧秸秆后会产生大量烟雾,严重污染环境,造成了二次污染。错误。
B、添加剂有的是激素,有的是致癌物质,过量使用将对人体健康产生影响,如熟肉中加的着色素是亚硝酸钠,是严重的致癌物,所以添加剂必须严格按照国家食品标准执行。错误。
C、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可以吸收二氧化碳,是减弱“温室效应”的有效措施之一,正确。
D、草木灰呈碱性,可以和碳铵反应,生成氨气,降低了氮肥的肥效,错误。
故选:C。
【点评】环境、食品安全、营养健康是人们关注的话题,与此相关的知识一直是中考的考点。
4.(1分)下列日常生活用品由无机材料制成的是( )
A.陶瓷碗 B.羊毛衫 C.塑料盆 D.汽车轮胎
【分析】根据已有的材料的类别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解答】解:A、陶瓷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正确;
B、羊毛属于天然材料,错误;
C、塑料属于有机合成材料,错误;
D、汽车轮胎是橡胶,属于有机合成材料,错误;
故选:A。
【点评】加强对材料类别的掌握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5.(1分)某同学设计了如下方案探究微粒是在不断运动的,其中不能达到目的是( )
A.
B.
C.
D.
【分析】根据实验现象进行分析分子在不断的运动。
【解答】解:A、将品红加入到蒸馏水中,品红分散,说明分子在不断的运动,正确;
B、湿衣服变干,是水分子运动到空气中导致的,正确;
C、闻到气味是因为分子在不断的运动,正确;
D、稀硫酸没有挥发性,硫酸和石蕊溶液不接触,也不变色,不能说明分子在运动,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分子运动的知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6.(1分)下列数据是常见物质的pH范围,其中酸性最强的是( )
A.瓶装饮用水(6.5~7.5) B.番茄汁(4.0~4.4)
C.柠檬汁(2.0~3.0) D.液体肥皂(9.5~10.5)
【分析】当溶液的pH等于7时,呈中性.当溶液的pH大于7时,呈碱性.当溶液的pH小于7时,呈酸性.当溶液的pH小于7时,随着pH的减小酸性增强.
【解答】解:瓶装饮用水的pH为6.5~7.5,显弱酸性或显中性或显弱碱性;液体肥皂的pH大于7,显碱性。番茄汁、柠檬汁的pH都小于7,显酸性,但是柠檬汁的pH比番茄汁的pH小,酸性最强。
故选:C。
【点评】解答本题要掌握溶液的酸碱性和溶液pH大小之间的关系,然后再根据具体物质的水溶液的酸碱性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7.(1分)关于钢铁及制品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含有某些金属和碳元素的铁合金,其性能比纯铁更优良
B.高炉中炼铁的主要反应可表示为:Fe2O3+3CO═2Fe+3CO2
C.铁在空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D.家用菜刀使用后,浸泡在水中可防止生锈
【分析】根据金属的性质以及反应的现象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解答】解:A、含有某些金属和碳元素的铁合金,其性能比纯铁更优良,正确;
B、高炉中炼铁的主要反应可表示为:Fe2O3+3CO2Fe+3CO2,错误;
C、铁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错误;
D、家用菜刀使用后,不能浸泡在水中,错误;
故选:A。
【点评】加强对金属性质的掌握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8.(1分)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证明酸、碱恰好中和 B.稀释浓硫酸
C.点燃酒精灯 D.读取液体体积
【分析】A、根据中和反应的原理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稀释浓硫酸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C、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
D、根据读取液体体积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稀盐酸显酸性,不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色,当滴加至溶液变为红色时,此时溶液已显碱性,不能证明酸、碱恰好中和,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B、稀释浓硫酸,一定要浓硫酸沿器壁慢慢注入水里,并不断用玻璃棒搅拌,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C、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禁止用一酒精灯去引燃另一酒精灯,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D、读取液体体积时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相平,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9.(1分)下列结论和解释中正确的是( )
A.浓盐酸必须密封保存﹣﹣浓盐酸有毒,易与空气中成分反应
B.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守恒﹣﹣分子的种类和数目没有改变
C.C2H5OH、CO、CO2属于有机物﹣﹣都是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
D.铝制品有抗腐蚀性能﹣﹣表面生成了致密氧化膜起保护作用
【分析】A、根据浓盐酸的挥发性考虑;
B、根据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守恒的原因考虑;
C、根据有机物的判断方法考虑;
D、根据铝制品的特点考虑。
【解答】解:A、浓盐酸的挥发性,挥发出氯化氢气体,所以要密封保存,故A错;
B、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守恒是因为原子的种类和数目没有改变,故B错;
C、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有机物,但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盐除外,故C错;
D、铝制品有抗腐蚀性能是因为表面生成了致密氧化膜起保护作用,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解答本题关键是熟悉浓盐酸的性质,有机物的判断,铝制品的特点。
10.(1分)证明可燃物燃烧的两个必要条件的最佳方案是(P2O5 对人体有害)( )
A.A B.B C.C D.D
【分析】根据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是: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二者必须同时具备,缺一不可,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实验过程中,白磷燃烧,红磷不能燃烧,能够证明白磷的着火点比红磷的着火点低,不能证明燃烧是否需要氧气,同时白磷燃烧生成的五氧化二磷扩散到空气中,会污染环境。
B、实验过程中,烧杯上面的白磷燃烧起来,水中的白磷不能燃烧,能够证明白磷燃烧需要氧气参加,不能证明是否需要达到着火点,同时白磷燃烧生成的五氧化二磷扩散到空气中,会污染环境。
C、实验过程中,白磷燃烧,红磷不能燃烧,能够证明白磷的着火点比红磷的着火点低,但不能证明燃烧是否需要氧气。
D、实验过程中,Y形管中的白磷燃烧,红磷不能燃烧,证明白磷的着火点比红磷的着火点低,Y形管中的白磷能够燃烧,而水中的白磷不能燃烧,证明白磷燃烧需要氧气参加。
由分析可知,D选项既能证明可燃物燃烧的两个必要条件,又比较环保,是可燃物燃烧的两个必要条件的最佳方案。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燃烧的条件,掌握燃烧的条件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1.(1分)能在pH=1的溶液中大量共存,且溶液为无色透明的一组物质是( )
A.FeCl3、MgSO4、NaCl B.BaCl2、Na2SO4、NaOH
C.K2SO4、NaNO3、NH4Cl D.CaCl2、Na2CO3、AgNO3
【分析】pH为1的水溶液显酸性,水溶液中含有大量的H+.根据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可知,若物质之间相互交换成分不能生成水、气体、沉淀,则能够在溶液中大量共存;本题还要注意能得到无色溶液,不能含有明显有颜色的铜离子、铁离子和亚铁离子等。
【解答】解:pH为1的水溶液显酸性,水溶液中含有大量的H+。
A、三者之间不反应,且能在酸性溶液中共存,但FeCl3溶于水呈黄色,故选项错误。
B、NaOH中的氢氧根离子和H+在溶液中能结合生成水,BaCl2、Na2SO4反应生成不溶于酸的硫酸钡白色沉淀,不能在酸性溶液中大量共存,故选项错误。
C、三者之间不反应,能在酸性溶液中共存,且不存在有色离子,故选项正确。
D、Na2CO3中的碳酸根离子和H+在溶液中能结合生成水和二氧化碳,CaCl2、AgNO3反应生成不溶于酸的氯化银白色沉淀,不能在酸性溶液中大量共存,故选项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物质的共存问题,判断物质在溶液中能否共存,主要看溶液中的各物质之间能否发生反应生成沉淀、气体、水;还要注意在酸性溶液中共存及特定离子的颜色。
12.(2分)某同学设计了四个实验方案探究铁、镁、银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①镁、银、硝酸亚铁溶液②铁、银、硝酸镁溶液③银、硝酸亚铁溶液、硝酸镁溶液④铁、硝酸镁、硝酸银溶液。上述四个方案所选试剂正确的是( )
A.①② B.①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分析】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排在氢前面的金属,能和稀盐酸或稀硫酸反应生成盐和氢气,排在前面的金属,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它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解答】解:①镁能和硝酸亚铁反应生成硝酸镁和铁,银不能和硝酸亚铁反应,说明镁比铁活泼,铁比银活泼;
②铁、银都不能和硝酸镁溶液,说明镁最活泼,不能判断铁和银的活泼性;
③银不能和硝酸亚铁溶液、硝酸镁溶液反应,说明银最不活泼,不能判断铁和镁的活泼性;
④铁不能和硝酸镁反应,能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亚铁和银,说明镁比铁活泼,铁比银活泼。
故选:B。
【点评】要会利用金属活动顺序表分析实验,氢前边的金属会与稀硫酸、盐酸反应,但氢后边的金属不会与稀硫酸、盐酸反应,前边的金属会把后边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13.(2分)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t1℃时,甲和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相等
B.t2℃时,用等质量的甲和乙固体配制饱和溶液,得到乙溶液的质量大于甲
C.将甲、乙的饱和溶液从t1℃升温至t2℃,甲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比乙大
D.用降温的方法一定能使甲的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
【分析】A、不知溶液状态,无法确定溶质质量分数大小;
B、t2℃时乙的溶解度小于甲的溶解度,所以将等质量的甲、乙两种物质分别加水溶解配制成饱和溶液,所需水的质量大的是乙,故t2℃时,用等质量的甲和乙固体配制饱和溶液,得到乙溶液的质量大于甲;
C、据溶质质量分数的概念可回答;
D、观察图示可知: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解答】解:
A、不知溶液状态,无法确定溶质质量分数大小,t℃时,甲、乙物质的溶液如是饱和溶液,则溶质质量分数相等,故错误;
B、t2℃时乙的溶解度小于甲的溶解度,所以将等质量的甲、乙两种物质分别加水溶解配制成饱和溶液,所需水的质量大的是乙,故t2℃时,用等质量的甲和乙固体配制饱和溶液,得到乙溶液的质量大于甲;
C、t1℃时,甲乙溶解度相同,故饱和溶液甲乙质量分数相同,而升温之后,两溶液的溶质和溶剂质量都没变,所以质量分数依旧相同,故C不正确;
D、观察图示可知: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用降温的方法可以使甲的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但接近0℃时的变化不大,故D错误。
故选B。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了溶解度曲线的意义、溶解度、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概念及混合物的分离等知识.
二、第二部分
14.(6分)请回答下列化学与人类生产、生活相关的问题:
(1)牛奶富含人体所需的营养素 蛋白质 ,该营养素是构成人体细胞的基础物质,牛奶中还能提供人体所需的 钙元素 ,预防骨质疏松。
(2)天然气是一种化石燃料。天然气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CH4+2O2CO2+2H2O 。化石燃料的燃烧对空气质量的影响很大,因此我们要开发和使用新能源,如 太阳能 (写一种)。
(3)农业上用氢氧化钙和硫酸铜溶液制波尔多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CuSO4+Ca(OH)2=Cu(OH)2↓+CaSO4 ,该反应的基本类型是 复分解反应 。
【分析】(1)根据牛奶的组成考虑;
(2)根据方程式的书写和对新能源的认识考虑;
(3)根据方程式的书写方法和反应的特点回答本题。
【解答】解:(1)牛奶富含人体所需的营养素是蛋白质;同时牛奶还给人体提供钙元素,预防骨质疏松;
(2)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完全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4+2O2CO2+2H2O,新能源有:太阳能、风能、核能、氢能等;
(3)反应物是氢氧化钙和硫酸铜,生成物是氢氧化铜和硫酸钙,所以方程式是:CuSO4+Ca(OH)2=Cu(OH)2↓+CaSO4 反应的特点是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两种新的化合物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故答案为:(1)蛋白质;钙元素;(2)CH4+2O2CO2+2H2O;太阳能;(3)CuSO4+Ca(OH)2=Cu(OH)2↓+CaSO4 ;复分解反应。
【点评】解答本题关键是熟悉食物中的营养素,知道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15.(6分)(1)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①铝的氧化物的化学式 Al2O3 。
②硫酸锌中锌元素的化合价为 。
(2)青蒿素(C15H22O5) 由 三 种元素组成,其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63.8% (精确到0.1%)。
(3)以下符号和结构示意图表示的微粒中,属于原子的是 ④⑦ 。
①N2②NH4+③OH﹣④Hg ⑤⑥⑦
(4)如图为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其中X的化学式为 CO2 。
【分析】(1)金属元素是铝元素与氧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为氧化铝;化合价的表示方法,在该元素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
(2)根据青蒿素的化学式来分析;根据化合物中元素的质量分数=×100%,进行分析解答;
(3)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带负电荷的离子属于阴离子。
当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原子;当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阳离子;当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阴离子。
(4)根据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和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及数目不变分析X的化学式。
【解答】解:(1)金属元素是铝元素与氧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为氧化铝,氧化铝中铝元素显+3价,氧元素显﹣2价,其化学式为:Al2O3。
由化合价的表示方法,在该元素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故硫酸锌中锌元素的化合价是+2价可表示为:。
故答案为: Al2O3;。
(2)由青蒿素的化学式C15H22O5可知,青蒿素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青蒿素的相对分子质量是12×15+1×22+16×5=282,青蒿素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00%≈63.8%.故答案;三;63.8%。
(3)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④Cu表示铜原子。⑦质子数=核外电子数=18,为原子。故答案:④⑦;
(4)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和质量守恒定律可知,X的化学式为CO2,故答案:CO2。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含义与有关计算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6.(10分)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做如下实验:
实验一:粗盐的初步提纯
请根据实验操作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操作顺序为 ①⑤②③⑥④ (填序号)、称量精盐并计算产率。
(2)操作④的名称是 蒸发 。
(3)操作⑥中的错误可能导致的后果是 液体飞溅等 。
实验二:配制一定质量溶质质量分数为8%的氯化钠溶液
(4)称量一定质量的氯化钠时,天平的指针向右偏转,应进行的操作是 向左盘中加氯化钠 。天平平衡后的状态及游码标尺示数如图2所示,则配制的氯化钠溶液质量为 40g 。
实验三:验证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反应
(5)甲组:实验如图3所示。加入试剂的顺序是 先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后加入盐酸 ,写出气球胀起时反应的化的化学方程式 2NaOH+CO2═Na2CO3+H2O 。
(6)乙组:实验如图所示。瓶中装满等体积的二氧化碳,分别注入等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和蒸馏水,充分反应后U型管内液面 左 (填“左”或“右”)侧高。
(7)利用乙组装置,你还可以研究 BCD 。
A.比较食用油在水、汽油中的溶解能力
B.比较硝酸铵和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时的能量变化
C.比较饱和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溶液吸收二氧化硫的能力
D.比较镁和铁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氢气的速率
【分析】(1)实验操作顺序为①(取样品)⑤(称量样品)②(把样品和水放入或倒入烧杯中)③(搅拌加快溶解速率)⑥(过滤)④(蒸发);
(2)操作④的名称是蒸发;
(3)过滤时应该用玻璃棒引流;
(4)溶质质量分数×溶液质量=溶质质量;
(5)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碳酸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
(6)二氧化碳能够溶于水;
(7)同一装置可以探究多方面的问题。
【解答】解:(1)实验操作顺序为①⑤②③⑥④、称量精盐并计算产率。
故填:①⑤②③⑥④。
(2)操作④的名称是蒸发。
故填:蒸发。
(3)操作⑥中的错误,可能导致的后果是液体飞溅等。
故填:液体飞溅等。
(4)称量一定质量的氯化钠时,天平的指针向右偏转,应进行的操作是向左盘中加氯化钠;
天平平衡后的状态及游码标尺示数如图2所示,氯化钠质量是3.2g,则配制的氯化钠溶液质量为:3.2g÷8%=40g。
故填:向左盘中加氯化钠;40g。
(5)甲组:实验如图3所示。加入试剂的顺序是先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后加入盐酸;
气球胀起,是因为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导致瓶内气压减小,反应的化的化学方程式:2NaOH+CO2═Na2CO3+H2O。
故填:先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后加入盐酸;2NaOH+CO2═Na2CO3+H2O。
(6)瓶中装满等体积的二氧化碳,分别注入等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和蒸馏水,由于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二氧化碳效果比蒸馏水好,气压减小更明显,充分反应后U型管内液面左侧高。
故填:左。
(7)利用乙组装置,还可以研究:比较硝酸铵和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时的能量变化,比较饱和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溶液吸收二氧化硫的能力,比较镁和铁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氢气的速率。
故填:BC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17.(7分)同学们用如图所示装置和用品探究制取气体的方法。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标号仪器的名称:① 锥形瓶 。
(2)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O2的化学方程式为 2KClO32KCl+3O2↑ ,二氧化锰起 催化 作用。
(3)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O2,制备和收集O2的装置为 BC或BD (填图中序号),选择气体收集方法时,必须考虑的气体性质有 ②③ (填序号)。
①颜色 ②密度 ③溶解性 ④可燃性
(4)F是医用输液观察滴液快慢的滴壶,若用它做微型的O2干燥装置,则气体应从 b (填选“a”或“b”)进入,演壶中装的试剂是 浓硫酸 。
【分析】根据仪器名称分析;制取装置包括加热和不需加热两种,如果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氧气就不需要加热,如果用高锰酸钾或氯酸钾制氧气就需要加热。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不易溶于水,因此能用向上排空气法和排水法收集,排水法收集的氧气比较纯净。
【解答】解:(1)仪器①是锥形瓶;故答案为:锥形瓶;
(2)如果用氯酸钾制氧气就需要加热,氯酸钾在二氧化锰做催化剂和加热的条件下生成氯化钾和氧气,配平即可;二氧化锰是催化作用;
故答案为:2KClO32KCl+3O2↑;催化;
(3)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不需要加热,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B,因为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可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即用D装置收集,氧气不易溶于水,可以用排水法收集,即用C装置收集,用排水法收集的氧气比用排空气法收集的氧气纯净;选择收集气体方法时,必须考虑的气体性质有密度、溶解性等。
故填:BC或BD;②③。
(4)F是医用输液观察滴液快慢的滴壶,若用它作微型的O2干燥装置,则气体应从b进入,干燥后从a导出;浓硫酸有吸水性,可用来干燥氧气,故滴壶中装的试剂是浓硫酸;故填:b;浓硫酸。
【点评】本考点主要考查了仪器的名称、气体的制取装置和收集装置的选择,同时也考查了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等,综合性比较强。气体的制取装置的选择与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的条件有关;气体的收集装置的选择与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有关。本考点是中考的重要考点之一,主要出现在实验题中。
18.(8分)“504双吸剂”的成分如标签所示,甲、乙两位同学对一包久置的“504双吸剂”探究,他们猜想久置固体中可能含有Fe、Fe2O3、CaO、Ca(OH)2、CaCO3。
已知:铁与氧化铁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2FeCl3═3FeCl2。
请你补充甲同学设计并记录的部分实验报告: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1.取少量固体于试管中, 滴加足量稀盐酸 ,将生成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
产生大量气泡,得到浅绿色溶液,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固体中一定含有 Fe、CaCO3 ,
不一定含Fe2O3
2.取少量固体于试管中,加水溶解,静置后取上层清液滴加无色酚酞试液。
试管底部有不溶物,试管外发热, 酚酞试液变红色
固体中含有CaO和Ca(OH)2
写出实验操作1中产生大量气泡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Fe+2HCl═FeCl2+H2↑,CaCO3+2HCl═CaCl2+H2O+CO2↑ 。
实验质疑:乙同学认为“固体中含有CaO和Ca(OH)2”的实验结论不正确,请阐述理由 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因此不能确定固体中是否含有氢氧化钙 。
请你设计实验探究固体中是否含有Fe2O3 步骤一:取适量样品,利用磁铁充分吸引;
步骤二:取步骤一后的固体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稀盐酸 (写出实验步骤即可)。
【分析】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放热,氢氧化钙溶液显碱性,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
盐酸和铁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和碳酸钙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和氧化铁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
【解答】解:实验报告如下所示:
1.取少量固体于试管中,滴加足量稀盐酸,将生成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产生大量气泡,得到浅绿色溶液,是因为铁和盐酸反应生成了氯化亚铁和氢气,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是因为盐酸和碳酸钙反应生成了二氧化碳,固体中一定含有Fe、CaCO3,不一定含Fe2O3;
2.取少量固体于试管中,加水溶解,静置后取上层清液滴加无色酚酞试液,试管底部有不溶物,试管外发热,是因为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放热,酚酞试液变红色,是因为溶液显碱性。
故填:滴加足量稀盐酸;Fe、CaCO3;酚酞试液变红色。
实验操作1中产生大量气泡,是因为盐酸和铁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和碳酸钙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Fe+2HCl═FeCl2+H2↑,CaCO3+2HCl═CaCl2+H2O+CO2↑。
故填:Fe+2HCl═FeCl2+H2↑,CaCO3+2HCl═CaCl2+H2O+CO2↑。
实验质疑:
乙同学认为“固体中含有CaO和Ca(OH)2”的实验结论不正确,理由是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因此不能确定固体中是否含有氢氧化钙。
故填: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因此不能确定固体中是否含有氢氧化钙。
实验方案:步骤一:取适量样品,利用磁铁充分吸引;
步骤二:取步骤一后的固体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稀盐酸,如果溶液变黄色,说明含有氧化铁,反之不含有氧化铁。
故填:步骤一:取适量样品,利用磁铁充分吸引;
步骤二:取步骤一后的固体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稀盐酸。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19.(8分)某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进行如下关于水的实验:
实验一:通电分解水
(1)通电分解水的化学方程式 2H2O2H2↑+O2↑ 。
(2)实验如图1所示,a管内产生气体是 氢气 。
(3)每个水分子由 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 构成。
实验二:验证水的组成
用如图2装置及药品进行实验。装置A中发生反应为H2+CuOCu+H2O.当玻璃管A中固体由黑色转变为红色时,停止实验。
测得:①装置A内固体的总质量减少了0.80g;
②装置B内物质的总质量增加了0.91g。
(4)用此数据算得水中氢、氧元素的最简质量比为 11:80 ,而根据水的化学式计算氨、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8,
(5)分析上述实验误差,同学们认为该装置存在缺陷,你的改进方法是 在B装置后再接一个盛有碱石灰的干燥管 (假设每个步骤吸收完全,装置内原有物质的影响忽略不计)。同学们用改进后的装置重新实验得到了正确结果。
(6)某同学将反应后的少量红色固体放入过量稀硫酸中,发现有部分红色固体溶解,溶液的颜色变为蓝色。查阅资料后得知,原因可能是CuO与H2反应生成Cu2O,稀硫酸与Cu2O反应使溶液的颜色变为蓝色,同时生成铜。稀硫酸与Cu2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u2O+H2SO4=CuSO4+H2O+Cu ,他认为固体中混有Cu2O不影响水组成的测定结果,理由是 玻璃管中固体减少的质量就是生成水中氧元素的质量,和剩余固体的成分无关 。
【分析】(1)根据电解水原理分析;
(2)根据电解水实验现象分析;
(3)根据水分子的构成分析;
(4)根据元素质量守恒分析;
(5)根据装置特点分析;
【解答】解:(1)水在通电条件下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化学方程式 2H2O2H2↑+O2↑。
(2)a管内产生气体体积多,是氢气。
(3)每个水分子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
(4)装置A内固体的总质量减少量为氧化铜中氧元素的质量,氧化铜中氧元素质量等于生成的水中氧元素质量,即氧元素质量为0.80g,装置B内物质的总质量增加量为生成的水的质量,即水的质量为0.91g,则水中氢元素质量为0.91g﹣0.8g=0.11g,用此数据算得水中氢、氧元素的最简质量比为 11:80;
(5)该装置中B装置与外界空气相通,空气中的水蒸气会进入装置B造成误差,可在B装置后再接一个盛有碱石灰的干燥管,吸收外界空气中的水蒸气和二氧化碳等气体;
(6)稀硫酸与Cu2O反应使溶液的颜色变为蓝色,说明生成了硫酸铜,同时生成铜,稀硫酸与Cu2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u2O+H2SO4=CuSO4+H2O+Cu,玻璃管中固体减少的质量就是生成水中氧元素的质量,和剩余固体的成分无关,所以固体中混有Cu2O不影响水组成的测定结果。
故答案为:(1)2H2O2H2↑+O2↑;
(2)氢气;
(3)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
(4)11:80;
(5)在B装置后再接一个盛有碱石灰的干燥管;
(6)Cu2O+H2SO4=CuSO4+H2O+Cu;玻璃管中固体减少的质量就是生成水中氧元素的质量,和剩余固体的成分无关
【点评】明确电解水实验及元素质量守恒的计算是解答本题关键。
20.(5分)某小苏打中混有少量碳酸钠。为了测定样品中碳酸氢钠的质量分数,取3.0g样品加热到质量不再减少时,共收集到二氧化碳0.66g。求样品中碳酸氨钠的质量分数。反应化学方程式为:2NaHCO3Na2CO3+CO2↑+H2O。
【分析】碳酸钠受热不能分解,碳酸氢钠受热分解生成碳酸钠、水和二氧化碳,根据二氧化碳的质量可以计算碳酸氢钠的质量,进一步可以计算该样品中碳酸氢钠的质量分数。
【解答】解:设碳酸氢钠的质量为x,
2NaHCO3Na2CO3+H2O+CO2↑,
168 44
x 0.66g
,
x=2.52g,
该样品中碳酸氢钠的质量分数为:×100%=84%,
答:该样品中碳酸氢钠的质量分数为84%。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假设法和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和推断的能力,计算时要注意规范性和准确性。
2021年辽宁省沈阳市大东区中考二模化学试题: 这是一份2021年辽宁省沈阳市大东区中考二模化学试题,共6页。
2023年辽宁省沈阳市大东区中考化学零模试卷(含答案解析): 这是一份2023年辽宁省沈阳市大东区中考化学零模试卷(含答案解析),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合理饮食,有利健康,0∼4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年辽宁省沈阳市大东区中考零模化学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3年辽宁省沈阳市大东区中考零模化学试题(含答案),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5 K-39 Cu-64, 合理饮食,有利健康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