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重庆中考化学模拟试卷(二)(1)
展开
这是一份2021年重庆中考化学模拟试卷(二)(1),共27页。
2021年重庆中考化学模拟试卷(二)
一.选择题(共16小题,满分32分,每小题2分)
1.(2分)下列物质中,未计入南京市监测空气污染指数项目的是( )
A.氮气 B.二氧化硫
C.一氧化碳 D.可吸入颗粒物
2.(2分)生活中的现象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大米酿酒 B.糯米磨粉 C.蔬菜腐烂 D.菜刀生锈
3.(2分)我国科学家屠呦呦因研究青蒿素(C15H22O5)取得巨大成就而获得诺贝尔奖。青蒿素属于( )
A.单质 B.无机物 C.有机物 D.混合物
4.(2分)下列反应是氧化反应的是( )
A.CO2+H2O═H2CO3 B.2Mg+O22MgO
C.CaO+H2O═Ca(OH)2 D.2H2O2H2↑+O2 ↑
5.(2分)近年来极端天气频发,不少地方遭遇严重干旱.为缓解旱情许多地方使用了液氮作增雨剂.根据你现有的知识推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液氮是氮气的水溶液
B.使用液氮会污染环境,应严格控制使用
C.液氮可以用于冷库,提供低温环境
D.液氮作增雨剂降雨是化学变化
6.(2分)一般不提倡青少年长期饮用纯净水,这是因为( )
A.纯净水不含营养素
B.纯净水中几乎不含无机盐
C.纯净水中不含氧气
D.纯净水的pH过大
7.(2分)如图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A.原子序数:X>Y>8
B.硫的元素符号为Si
C.最外层电子数目:硫>氧
D.等质量的硫和磷中,所含原子数目较少的是硫
8.(2分)生活中的下列做法科学合理的是( )
A.在发酵的面团中放入适量纯碱以除去酸味
B.用甲醛溶液浸泡海产品以延长保质期
C.在煤火炉附近放一盆水以防止煤气中毒
D.经常用水清洗自行车以防止锈蚀
9.(2分)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是化学学科的重要核心素养。如图为某化学反应的微观模拟示意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反应前后氧元素的化合价没有改变
B.生成的丙、丁两物质的分子个数比为2:1
C.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D.参加反应的甲、乙两物质的质量比为13:16
10.(2分)下列关于灭火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木材着火用水泼灭﹣﹣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
B.扑灭森林火灾开辟隔离带﹣﹣清除和隔离可燃物
C.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使可燃物与空气隔绝
D.不慎将酒精灯洒到桌面燃烧,用湿布覆盖﹣﹣隔氧又降温
11.(2分)小亮用固体氯化钠配制80g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氯化钠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配制过程中使用到的玻璃仪器分别是漏斗、玻璃棒、酒精灯、量筒、胶头滴管
B.实验中发现氯化钠已经结块,为了较快地溶解,可以加入更多的水
C.用20mL量简分多次量取所需体积的水
D.若量取水时俯视读数,其他操作均正确,则所配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大
12.(2分)如图是CO与Fe2O3反应的实验的部分装置,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澄清石灰水用于检验尾气中的CO
B.实验开始前应先加热
C.实验中红棕色固体逐渐变黑,石灰水慢慢变浑浊
D.实验产生的尾气需要处理,是因为含有大量有毒的二氧化碳
13.(2分)如图是硝酸银溶液与氯化钠溶液恰好完全反应的微观示意图,由此得出的结论错误的是( )
A.该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B.反应后溶液中存在的粒子只有硝酸根离子和钠离子
C.该反应的实质是Ag+和Cl﹣结合生成AgCl
D.硝酸银溶液与氯化钾溶液反应的实质与该反应相同
14.(2分)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
B.t1℃时,甲、乙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C.将t2℃甲乙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t1℃,甲析出晶体,乙变成不饱和溶液
D.t2℃时,100g甲饱和溶液中含有50g甲
15.(2分)生产有机硅化合物的原料是一种叫做三甲基一氯硅【(CH3)3SiCl】的物质,该物质遇明火会引起爆炸,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二氧化硅和氯化氢,三甲基一氯硅与水接触可产生雾状盐酸.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三甲基一氯硅是有机物
B.三甲基一氯硅溶于水,所得溶液pH一定小于7
C.三甲基一氯硅由碳、氢、硅、氯四种原子构成
D.保存三甲基一氯硅时应密封防水
16.(2分)利用图1装置进行实验,先后将溶液快速全部推入,测得一段时间内压强变化如图2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先推入的是NaOH溶液
B.BC段,CO2与NaOH反应基本停止
C.D点压强比初始瓶内压强大,此时瓶内二氧化碳气体的量比初始多
D.最终压强比初始压强小,可能是因为有部分二氧化碳溶于水
二.填空题(共5小题,满分21分)
17.(4分)食品与健康、能源与环境是我们共同关注的社会问题.
(1)紫薯营养丰富,具有特殊的保健功能.紫薯中富含淀粉、维生素C、维生素B、铁、钙、硒等.
①这里的“铁”“钙”是指 (填字母序号).
A.原子 B.分子 C.元素 D.单质
②人体缺“铁”,会导致 病症.
③紫薯中能给人体提供能量的物质是 .
④硒元素被誉为“抗癌大王”.硒元素的部分信息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填字母序号).
A.硒属于金属元素 B.一个硒原子中有34个质子
C.硒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中x=18 D.硒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78.96g
(2)从“低碳”的角度分析,应尽量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将排放出的二氧化碳吸收并转化为可再利用的物质是科学家研究的方向.检验吸收后的气体中是否含有二氧化碳,依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18.(4分)2019年“中国水周”的宣传主题为“坚持节水优先强化水资源管理”。
(1)天然水多为硬水,生活中可以通过 使其转化为软水
(2)活性炭能除去水中有颜色、有异味的物质,这是利用活性炭的 性
(3)右图是电解水的实验装置示意图。通电一段时间后,a管内产生的气体是 。
(4)坚持节约用水应从生活的点滴做起。请列举一种日常生活中节约用水的做法 。
19.(4分)2018年中国旅游城市排行榜出炉,重庆仅次于北京夺得亚军。“山水之都,美丽重庆吸引了国内外游客看山望水、品巴渝文化
(1)长江索道被誉为“万里长江第一条空中索道”,全长1166米。下列由合成材料制成的是 。
A.钢缆B.玻璃车窗C.塑料扶手D.水泥基桩
(2)洪崖洞是重庆历史文化的见证和重庆城市精神的象征,洪崖洞顶矗立着一尊取名《记忆山城》的黄铜巨型雕塑。黄铜片(铜锌合金)和铜片相互刻画,在铜片上留下刻痕,说明合金比纯金属的 。
(3)黛庆轻轨穿楼而过,護撼场面全国罕见,轻轨的不锈钢座位和扶手明光烁亮。铬(Cr)是银白色有光泽的金属,是制备不锈钢不可少的材料。铬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蓝色的硫酸亚铬(铬为二价)溶液,其化学方程式为 ,将打磨过的铬丝插入盛有氯化铝溶液的中,一段时间后,未看到明显现象。根据以上信息判断:Cr,Al,Cu的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
20.(4分)化学就在我们身边,请从下列物质中选择相应的序号填空:
①二氧化碳②氧气③氮气④稀有气体⑤酒精
(1)实验室常用的燃料是 ;
(2)能产生温室效应的气体是 ;
(3)可以供呼吸的是 ;
(4)可用于制造硝酸和氮肥的是 ;
(5)可用于制作霓虹灯的是 。
21.(5分)某化学兴趣小组欲分离KCl和BaCl2混合溶液,得到都含单一溶质的两种溶液。他们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流程:
供选试剂:K2SO4溶液、Na2CO3溶液、K2CO3溶液、盐酸、稀硫酸
(1)步骤①中,分离A、B的实验操作名称是 ,试剂a是 。
(2)沉淀B表面残留少量滤液,需用蒸馏水多次洗涤,为了检验沉淀B是否洗涤干净,可向步骤②的最后一次洗涤液中加入的试剂是 (双选,填序号)。
A.NaOH溶液 B.CaCl2溶液
C.NaCl溶液 D.AgNO3和HNO3混合溶液
(3)步骤③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4)要达到预期的目的,还需要改进的方法为 。
三.实验探究题(共2小题,满分11分)
22.(5分)制取气体是初中化学实验的重要内容。
(1)仪器M的名称是 。
(2)实验室选用B装置制备氧气,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C装置中的一处明显错误为 。
(4)某气体只能用D装置收集,则该气体可能具有的性质为 (填序号)。
a.能与水反应 b.能与空气反应 c.密度与空气接近
(5)若用A、E装置制取H2,按气体流向,导管口连接顺序为 (填序号)。
23.(6分)焦炭与水蒸气在高温下反应,产物是一种俗称水煤气的气体燃料(其中不含甲烷),为确定水煤气的成分,某实验小组进行了如下探究:
【查阅资料】新鲜的鸡血遇一氧化碳变为樱桃红色。
【提出猜想】小组成员对水煤气的成分提出以下四种猜想:
猜想1:H2、CO2;猜想2:H2、CO;猜想3:CO、CO2;猜想4:H2、CO、CO2。
(1)请你说明猜想3不能成立的理由 。
【实验探究】小组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探究。
【实验现象】通入水煤气后,澄清石灰水不变浑浊,新鲜鸡血变樱桃红色。
(2)由此可知,水煤气中不含 ,含有 (均填化学式)。
【继续实验】在B处点燃气体,然后用一个干冷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
(3)A处生石灰的作用是 ,气体通过A后再在B处点燃时,观察到所罩烧杯的内壁 ,由此证明水煤气中含有H2,猜想 成立。
(4)由探究结果可知,焦炭与水蒸气在高温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四.计算题(共1小题,满分6分,每小题6分)
24.(6分)某补钙剂(有效成分为碳酸钙,其它成分不含钙元素)的说明中标明含钙量为30%.李琳同学为了检验该产品,取10 g补钙品放入100 g稀盐酸中,HCl与补钙品有效成分刚好完全反应(其它成分不与盐酸反应)。反应后剩余固体和液体的总质量比反应前减少了2.2g。求:
(1)补钙品中实际含钙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2)所用稀盐酸中溶质质量分数是多少?
(3)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多少?
2021年重庆中考化学模拟试卷(二)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16小题,满分32分,每小题2分)
1.(2分)下列物质中,未计入南京市监测空气污染指数项目的是( )
A.氮气 B.二氧化硫
C.一氧化碳 D.可吸入颗粒物
【分析】目前国家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暂定为: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等.
【解答】解:目前国家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暂定为: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等,氮气是空气的成分之一,不属于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
故选:A。
【点评】根据污染指数项目所包括的项目进行分析就可做好此题.
2.(2分)生活中的现象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大米酿酒 B.糯米磨粉 C.蔬菜腐烂 D.菜刀生锈
【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解:A、大米酿酒过程中有新物质酒精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B、糯米磨粉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C、蔬菜腐烂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D、菜刀生锈过程中有新物质铁锈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3.(2分)我国科学家屠呦呦因研究青蒿素(C15H22O5)取得巨大成就而获得诺贝尔奖。青蒿素属于( )
A.单质 B.无机物 C.有机物 D.混合物
【分析】根据物质的分类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有机物是指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无机物是指不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盐等物质中虽然含有碳元素,但是这些物质的性质和无机物相似,把它们归入无机物。青蒿素(C15H22O5)中含有碳元素是有机物。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物质分类的方法和依据,掌握基础是关键,题目难度不大。
4.(2分)下列反应是氧化反应的是( )
A.CO2+H2O═H2CO3 B.2Mg+O22MgO
C.CaO+H2O═Ca(OH)2 D.2H2O2H2↑+O2 ↑
【分析】根据氧化反应的概念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氧化反应是物质与氧(初中阶段认为是氧气即可)发生的化学反应。
A、反应物中没有氧气,不属于氧化反应,故选项说法错误;
B、反应物中有氧气,属于氧化反应,故选项说法正确;
C、反应物中没有氧气,不属于氧化反应,故选项说法错误;
D、反应物中没有氧气,不属于氧化反应,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理解氧化反应的概念以及应用是解题的关键。
5.(2分)近年来极端天气频发,不少地方遭遇严重干旱.为缓解旱情许多地方使用了液氮作增雨剂.根据你现有的知识推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液氮是氮气的水溶液
B.使用液氮会污染环境,应严格控制使用
C.液氮可以用于冷库,提供低温环境
D.液氮作增雨剂降雨是化学变化
【分析】A、根据溶液的组成特点分析,溶液是一种混合物;
B、液氮气化成氮气,氮气是空气的主要成分之一.
C、根据液氮汽化吸热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液氮是液态的氮气,是一种纯净物,不属于溶液,故选项说法错误。
B、氮气是空气的主要成分,使用液氮不会污染环境,故选项说法错误。
C、液氮汽化吸热,可用作制冷剂,故选项说法正确。
D、用液氮作增雨剂主要是利用液氮气化时吸热,周围温度降低,使空气中的水蒸气凝结成水珠落下,没有其它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溶液的组成特点、空气的成分、液氮的用途、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6.(2分)一般不提倡青少年长期饮用纯净水,这是因为( )
A.纯净水不含营养素
B.纯净水中几乎不含无机盐
C.纯净水中不含氧气
D.纯净水的pH过大
【分析】矿物质和维生素一样,是人体必须的元素,矿物质是无法自身产生、合成的,必须从外界获取.纯净水中几乎不含矿物质,对青少年健康不利,故青少年不宜长期饮用纯净水.
【解答】解:
A、纯净水中含营养素但几乎不含矿物质;故A不正确;
B、纯净水中几乎不含矿物质,对青少年健康不利;故B正确;
C、纯净水中也含有氧气;故C不正确;
D、纯净水呈中性,青少年不宜长期饮用纯净水;故D不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矿物质与人体健康的关系.纯净水中几乎不含矿物质,对青少年健康不利,故青少年不宜长期饮用纯净水.
7.(2分)如图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A.原子序数:X>Y>8
B.硫的元素符号为Si
C.最外层电子数目:硫>氧
D.等质量的硫和磷中,所含原子数目较少的是硫
【分析】原子中,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
【解答】解:A、原子序数:Y>X>8,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B、硫的元素符号为S,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最外层电子数目:硫=氧,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D、硫的相对原子质量大于磷的相对原子质量,因此等质量的硫和磷中,所含原子数目较少的是硫,该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点评】元素周期表反映了元素之间的内在联系,要注意理解和应用。
8.(2分)生活中的下列做法科学合理的是( )
A.在发酵的面团中放入适量纯碱以除去酸味
B.用甲醛溶液浸泡海产品以延长保质期
C.在煤火炉附近放一盆水以防止煤气中毒
D.经常用水清洗自行车以防止锈蚀
【分析】A、根据碳酸钠会与有机酸反应进行分析,
B、根据甲醛可破坏蛋白质的结构性质考虑判断,
C、根据一氧化碳难溶于水进行分析,
D、根据铁制品的锈蚀原理进行分析。
【解答】解:A、碳酸钠会与面团中的有机酸反应而除去酸味,故A正确,
B、甲醛有毒,能破坏蛋白质的结构,不但对人体有害,而且降低了食品的质量,故B错误,
C、一氧化碳难溶于水,放水盆不能防止一氧化碳中毒,故C错误,
D、铁制品的锈蚀实际上是铁和空气中的氧气、水蒸气等发生化学反应的过程,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化学来源于生产生活,也必须服务于生产生活,所以与人类生产生活相关的化学知识也是重要的中考热点之一。
生活中常见的有毒的物质有一氧化碳、甲醛、二氧化硫等需要识记。
9.(2分)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是化学学科的重要核心素养。如图为某化学反应的微观模拟示意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反应前后氧元素的化合价没有改变
B.生成的丙、丁两物质的分子个数比为2:1
C.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D.参加反应的甲、乙两物质的质量比为13:16
【分析】由变化过程的微粒结构以及变化过程可知该反应的方程式为2C2H2+5O2xCO2+2H2O;结合置换反应的特点及元素的化合价、并计算物质的质量比。
【解答】解:由反应的图示可知,依据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变可得:x的数值为4,故方程式为:2C2H2+5O24CO2+2H2O;
A、有单质参加或有单质生成的反应一定有元素的化合价的变化,反应前单质中的氧元素变成了化合物中的氧元素,化合价由0价变成﹣2价,故错误
B、由方程式可知,生成的丙、丁两物质的分子个数比为4:2=2:1,故正确;
C、该反应的生成物是两种化合物,不属于置换反应,故C错误;
D、由方程式可知,参加反应的甲、乙两物质的质量比为(26×2):(32×5)=13:40,故错误。
故选:B。
【点评】根据变化微观示意图及粒子构成模拟图,根据分子由原子构成等特点,正确判断变化中的物质构成,是解答本题的基本方法。
10.(2分)下列关于灭火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木材着火用水泼灭﹣﹣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
B.扑灭森林火灾开辟隔离带﹣﹣清除和隔离可燃物
C.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使可燃物与空气隔绝
D.不慎将酒精灯洒到桌面燃烧,用湿布覆盖﹣﹣隔氧又降温
【分析】根据灭火原理:①清除或隔离可燃物,②隔绝氧气或空气,③使温度降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据此结合灭火方法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A、木材着火用水泼灭,是因为水汽化时吸收热量,使温度降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从而达到灭火的目的,而不是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故选项说法错误。
B、扑灭森林火灾开辟隔离带,利用的是清除或隔离可燃物的原理,故选项说法正确。
C、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利用的是隔绝氧气的原理,故选项说法正确。
D、不慎将酒精灯洒到桌面燃烧,用湿布覆盖,能隔绝氧气,同时水汽化时吸收热量,使温度降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灭火的原理(清除或隔离可燃物,隔绝氧气或空气,使温度降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1.(2分)小亮用固体氯化钠配制80g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氯化钠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配制过程中使用到的玻璃仪器分别是漏斗、玻璃棒、酒精灯、量筒、胶头滴管
B.实验中发现氯化钠已经结块,为了较快地溶解,可以加入更多的水
C.用20mL量简分多次量取所需体积的水
D.若量取水时俯视读数,其他操作均正确,则所配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大
【分析】A、根据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需要的仪器进行分析;
B、根据配制80g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氯化钠溶液,需要水的质量为80g﹣80g×10%=72g进行分析;
C、根据量筒的使用方法行分析;
D、根据量取水时俯视读数,导致水的体积偏大进行分析。
【解答】解:A、配制过程中使用到的玻璃仪器分别是玻璃棒、烧杯、量筒、胶头滴管,故A错误;
B、配制80g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氯化钠溶液,需要水的质量为80g﹣80g×10%=72g,水的质量是一定的,不可以加入更多的水,故B错误;
C、用20mL量简分多次量取所需体积的是,会产生误差,故C错误;
D、量取水时俯视读数,导致水的体积偏大,其他操作均正确,则所配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大,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明确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实验步骤(计算、称量、溶解)、所需的仪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2.(2分)如图是CO与Fe2O3反应的实验的部分装置,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澄清石灰水用于检验尾气中的CO
B.实验开始前应先加热
C.实验中红棕色固体逐渐变黑,石灰水慢慢变浑浊
D.实验产生的尾气需要处理,是因为含有大量有毒的二氧化碳
【分析】根据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能与氧化铁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结合实验注意事项,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澄清石灰水用于检验尾气中的二氧化碳,故选项说法错误。
B、实验开始前应先通入一氧化碳,排尽装置内的空气,在进行加热,以防止发生爆炸,故选项说法错误。
C、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能与氧化铁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实验中红棕色固体逐渐变黑,石灰水慢慢变浑浊,故选项说法正确。
D、实验产生的尾气需要处理,是因为含有有毒的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本身没有毒性,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反应原理、实验步骤、注意事项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3.(2分)如图是硝酸银溶液与氯化钠溶液恰好完全反应的微观示意图,由此得出的结论错误的是( )
A.该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B.反应后溶液中存在的粒子只有硝酸根离子和钠离子
C.该反应的实质是Ag+和Cl﹣结合生成AgCl
D.硝酸银溶液与氯化钾溶液反应的实质与该反应相同
【分析】根据硝酸银溶液与氯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和硝酸钠,结合微观示意图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硝酸银溶液与氯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和硝酸钠,该反应是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两种新的化合物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故选项说法正确。
B、反应后溶液中存在的粒子除了硝酸根离子和钠离子,还有水分子,故选项说法错误。
C、硝酸银溶液与氯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和硝酸钠,该反应的实质是Ag+和Cl﹣结合生成AgCl,故选项说法正确。
D、硝酸银溶液与氯化钾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和硝酸钾,反应的实质是Ag+和Cl﹣结合生成AgCl,反应的实质与该反应相同,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盐的化学性质、复分解反应的实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4.(2分)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
B.t1℃时,甲、乙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C.将t2℃甲乙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t1℃,甲析出晶体,乙变成不饱和溶液
D.t2℃时,100g甲饱和溶液中含有50g甲
【分析】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以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物质的溶解性;可以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从而判断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可以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判断温度改变后,溶液中各种成分的变化。
【解答】解:A、在比较物质的溶解度时,需要指明温度,故A错误;
B、t1℃时,甲、乙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所以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故B正确;
C、将t2℃甲、乙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t1℃,溶解度都减小,所以甲、乙都析出晶体,故C错误;
D、t2℃时,甲物质的溶解度是50g,所以150g甲饱和溶液中含有50g甲,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是很大,主要考查了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所表示的意义,及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来解决相关的问题,从而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5.(2分)生产有机硅化合物的原料是一种叫做三甲基一氯硅【(CH3)3SiCl】的物质,该物质遇明火会引起爆炸,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二氧化硅和氯化氢,三甲基一氯硅与水接触可产生雾状盐酸.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三甲基一氯硅是有机物
B.三甲基一氯硅溶于水,所得溶液pH一定小于7
C.三甲基一氯硅由碳、氢、硅、氯四种原子构成
D.保存三甲基一氯硅时应密封防水
【分析】A、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叫有机化合物,简称有机物.
B、由题意,三甲基一氯硅烷[(CH3)3SiCl]是一种生产有机硅化合物的原料,遇火能燃烧甚至发生爆炸,与水接触可生成盐酸,进行分析判断.
C、由题意,三甲基一氯硅烷分子由碳、氢、硅、氯四种原子构成,进行分析判断..
D、三甲基一氯硅烷[(CH3)3SiCl]是一种生产有机硅化合物的原料,遇明火或氧化剂会引起爆炸,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二氧化硅和氯化氢,另外与水接触可产生盐酸.
【解答】解:A、三甲基一氯硅烷是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有机物,故选项说法正确。
B、由题意,三甲基一氯硅烷[(CH3)3SiCl]是一种生产有机硅化合物的原料,遇火能燃烧甚至发生爆炸,与水接触可生成盐酸,三甲基一氯硅烷溶于水,所得溶液的pH小于7,故选项说法正确。
C、三甲基一氯硅烷分子由碳、氢、硅、氯四种原子构成,故选项说法错误。
D、由题意,三甲基一氯硅烷[(CH3)3SiCl]是一种生产有机硅化合物的原料,遇火能燃烧甚至发生爆炸,与水接触可生成盐酸,保存三甲基一氯硅烷时应密封防水,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有机物的特征、化学式的含义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6.(2分)利用图1装置进行实验,先后将溶液快速全部推入,测得一段时间内压强变化如图2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先推入的是NaOH溶液
B.BC段,CO2与NaOH反应基本停止
C.D点压强比初始瓶内压强大,此时瓶内二氧化碳气体的量比初始多
D.最终压强比初始压强小,可能是因为有部分二氧化碳溶于水
【分析】根据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使压强减小,碳酸钠溶液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使压强增大,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A、由于氢氧化钠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了碳酸钠和水,压强先减小,说明先推入的溶液是氢氧化钠溶液,故A正确。
B、BC段,CO2与NaOH反应基本停止,对压强没有影响,故B正确。
C、D点压强比初始瓶内压强大,原因是加入的氢氧化钠、稀盐酸使容器内体积减小,二氧化碳气体的量不变,故C不正确;
D、最终压强比初始压强小,可能是因为有部分二氧化碳溶于水,故D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氢氧化钠的化学性质、碳酸钠的化学性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二.填空题(共5小题,满分21分)
17.(4分)食品与健康、能源与环境是我们共同关注的社会问题.
(1)紫薯营养丰富,具有特殊的保健功能.紫薯中富含淀粉、维生素C、维生素B、铁、钙、硒等.
①这里的“铁”“钙”是指 C (填字母序号).
A.原子 B.分子 C.元素 D.单质
②人体缺“铁”,会导致 贫血 病症.
③紫薯中能给人体提供能量的物质是 淀粉 .
④硒元素被誉为“抗癌大王”.硒元素的部分信息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C (填字母序号).
A.硒属于金属元素 B.一个硒原子中有34个质子
C.硒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中x=18 D.硒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78.96g
(2)从“低碳”的角度分析,应尽量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将排放出的二氧化碳吸收并转化为可再利用的物质是科学家研究的方向.检验吸收后的气体中是否含有二氧化碳,依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Ca(OH)2+CO2=CaCO3↓+H2O .
【分析】(1)①紫薯中铁、钙等指的是物质中的元素;
②根据人体缺“铁”会导致贫血病进行分析;
③紫薯中的淀粉能给人体提供能量;
④根据元素的种类、质子数、相对原子质量的单位分析解答;
(2)依据检验二氧化碳用澄清的石灰水,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原理书写方程式.
【解答】解:(1)①紫薯中的“铁”、“钙”等不是以单质、分子、原子等形式存在,这里所指的“铁、钙”是强调存在的元素,与具体形态无关;
②人体缺“铁”,会导致贫血病;
③紫薯中的淀粉能给人体提供能量;
④可根据汉字特点,硒元素属非金属元素,故A错误;硒的原子序数是34,根据原子序数=质子数,可知其质子数是34个,故B正确;根据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可知其核外电子数是34个,进而可知x=34﹣2﹣8﹣6=18个,故C正确;相对原子质量的单位是1,故D错误;
(2)检验二氧化碳用澄清的石灰水,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化学方程式是:Ca(OH)2+CO2=CaCO3↓+H2O;
故答案为:(1)①C; ②贫血; ③淀粉; ④BC;(2)Ca(OH)2+CO2=CaCO3↓+H2O.
【点评】本题考查知识思维跨度较大,掌握所学知识并根据题意细心分析即可正确解答.
18.(4分)2019年“中国水周”的宣传主题为“坚持节水优先强化水资源管理”。
(1)天然水多为硬水,生活中可以通过 煮沸 使其转化为软水
(2)活性炭能除去水中有颜色、有异味的物质,这是利用活性炭的 吸附 性
(3)右图是电解水的实验装置示意图。通电一段时间后,a管内产生的气体是 氢气 。
(4)坚持节约用水应从生活的点滴做起。请列举一种日常生活中节约用水的做法 淘米水浇花等 。
【分析】(1)根据生活中硬水软化的方法分析回答;
(2)根据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分析回答;
(3)根据电解水时“正氧负氢、氢二氧一”分析回答;
(4)生活中节约用水的做法、措施很多,根据生活中节水的做法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解答】解:(1)天然水多为硬水,生活中可以通过煮沸使其转化为软水;
(2)活性炭能除去水中有颜色、有异味的物质,这是利用活性炭的吸附性;
(3)电解水时产生的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是2:1,所以通电一段时间后,a管内产生的气体是氢气。
(4)在日常生活中人们采用的节约用水的措施有:生活中一水多用,淘米水浇花、使用节水龙头、使用节水型马桶,洗手时随时关闭水龙头,农业和园林上改大水漫灌为滴灌、喷灌等。
故答为:(1)煮沸;(2)吸附;(3)氢气;(4)淘米水浇花等。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与水有关的基础知识,难度不大,加强有关水的知识的归纳和学习有利于解答本类题。
19.(4分)2018年中国旅游城市排行榜出炉,重庆仅次于北京夺得亚军。“山水之都,美丽重庆吸引了国内外游客看山望水、品巴渝文化
(1)长江索道被誉为“万里长江第一条空中索道”,全长1166米。下列由合成材料制成的是 C 。
A.钢缆B.玻璃车窗C.塑料扶手D.水泥基桩
(2)洪崖洞是重庆历史文化的见证和重庆城市精神的象征,洪崖洞顶矗立着一尊取名《记忆山城》的黄铜巨型雕塑。黄铜片(铜锌合金)和铜片相互刻画,在铜片上留下刻痕,说明合金比纯金属的 大 。
(3)黛庆轻轨穿楼而过,護撼场面全国罕见,轻轨的不锈钢座位和扶手明光烁亮。铬(Cr)是银白色有光泽的金属,是制备不锈钢不可少的材料。铬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蓝色的硫酸亚铬(铬为二价)溶液,其化学方程式为 Cr+H2SO4=CrSO4+H2↑ ,将打磨过的铬丝插入盛有氯化铝溶液的中,一段时间后,未看到明显现象。根据以上信息判断:Cr,Al,Cu的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Al、Cr、Cu 。
【分析】(1)根据材料的分类来分析;
(2)根据实验现象与合金的特点来分析;
(3)根据化学反应的原理以及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来分析。
【解答】解:(1)A.钢属于金属材料;B.玻璃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C.塑料属于有机合成材料;D.水泥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故填:C;
(2)黄铜片(铜锌合金)和铜片相互刻画,在铜片上留下刻痕,说明黄铜片的硬度比铜片的硬度大;故填:大;
(3)铬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蓝色的硫酸亚铬(铬为二价)溶液和氢气,其化学方程式为Cr+H2SO4=CrSO4+H2↑;将打磨过的铬丝插入盛有氯化铝溶液的中,一段时间后,未看到明显现象,说明铝比铬活泼,铜与稀硫酸不反应,说明铜排在H后,所以Cr,Al,Cu的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Al、Cr、Cu;故填:Cr+H2SO4=CrSO4+H2↑;Al、Cr、Cu。
【点评】本题的难度不大,了解常见金属的性质即可分析解答。
20.(4分)化学就在我们身边,请从下列物质中选择相应的序号填空:
①二氧化碳②氧气③氮气④稀有气体⑤酒精
(1)实验室常用的燃料是 ⑤ ;
(2)能产生温室效应的气体是 ① ;
(3)可以供呼吸的是 ② ;
(4)可用于制造硝酸和氮肥的是 ③ ;
(5)可用于制作霓虹灯的是 ④ 。
【分析】根据物质的性质和用途进行分析回答。
【解答】解:(1)实验室常用的燃料是酒精,故答案为:⑤;
(2)可导致温室效应的气体是二氧化碳,故答案为:①;
(3)可以供呼吸的是氧气,故答案为:②;
(4)可制硝酸和氮肥的气体是氮气,故答案为:③;
(5)制造五光十色的霓虹灯的气体是稀有气体,故答案为:④。
【点评】本题考查了物质的性质和用途,注意这些记忆性知识的记忆一定要准确熟练。
21.(5分)某化学兴趣小组欲分离KCl和BaCl2混合溶液,得到都含单一溶质的两种溶液。他们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流程:
供选试剂:K2SO4溶液、Na2CO3溶液、K2CO3溶液、盐酸、稀硫酸
(1)步骤①中,分离A、B的实验操作名称是 过滤 ,试剂a是 K2CO3溶液 。
(2)沉淀B表面残留少量滤液,需用蒸馏水多次洗涤,为了检验沉淀B是否洗涤干净,可向步骤②的最后一次洗涤液中加入的试剂是 BD (双选,填序号)。
A.NaOH溶液 B.CaCl2溶液
C.NaCl溶液 D.AgNO3和HNO3混合溶液
(3)步骤③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BaCO3+2HCl═BaCl2+H2O+CO2↑ 。
(4)要达到预期的目的,还需要改进的方法为 加入过量试剂a改为适量的试剂a 。
【分析】(1)步骤①是将沉淀与滤液分离,结合分离过程中不能生成新杂质,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沉淀B是碳酸钡沉淀,表面残留少量滤液是氯化钾和碳酸钾溶液,进行分析解答。
(3)步骤③中碳酸钡与试剂b反应,应生成氯化钡溶液,进行分析解答。
(4)根据滤液A中含有过量的碳酸钾溶液,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1)步骤①是将沉淀与滤液分离,实验操作名称是过滤。试剂a是K2CO3溶液,碳酸钾能与氯化钡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钾溶液,不会生成新的杂质。
(2)沉淀B是碳酸钡沉淀,表面残留少量滤液是氯化钾和碳酸钾溶液,为了检验沉淀B是否洗涤干净,可向步骤②的最后一次洗涤液中加入的试剂是CaCl2溶液、AgNO3和HNO3混合溶液,分别能检验碳酸钾和氯化钾是否洗涤干净。
(3)步骤③中碳酸钡与试剂b反应,应生成氯化钡溶液,b应为稀盐酸,碳酸钡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钡、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BaCO3+2HCl═BaCl2+H2O+CO2↑。
(4)滤液A中含有过量的碳酸钾溶液,因此,加入过量试剂a改为适量的试剂a。
故答案为:
(1)过滤;K2CO3溶液;
(2)BD;
(3)BaCO3+2HCl═BaCl2+H2O+CO2↑;
(4)加入过量试剂a改为适量的试剂a。
【点评】物质的分离与除杂是中考的重点,也是难点,解决分离问题时,抓住除分离的条件(分离后得到原物质)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三.实验探究题(共2小题,满分11分)
22.(5分)制取气体是初中化学实验的重要内容。
(1)仪器M的名称是 铁架台 。
(2)实验室选用B装置制备氧气,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KClO32KCl+3O2↑ 。
(3)C装置中的一处明显错误为 长颈漏斗的下端没有伸入液面以下 。
(4)某气体只能用D装置收集,则该气体可能具有的性质为 bc (填序号)。
a.能与水反应 b.能与空气反应 c.密度与空气接近
(5)若用A、E装置制取H2,按气体流向,导管口连接顺序为 ①③② (填序号)。
【分析】(1)根据实验室常用仪器的名称和用途进行分析;
(2)根据装置的特点选择制取氧气的药品并根据书写化学方程式的方法书写;
(3)根据实验时的注意事项进行分析;
(4)根据选择收集装置的依据进行分析;
(5)根据氢气的密度进行分析。
【解答】解:(1)仪器M的名称是铁架台;
(2)B装置有酒精灯且试管口没有棉花团,适合用氯酸钾制取氧气,化学方程式为:2KClO32KCl+3O2↑;
(3)C装置中的长颈漏斗的下端要伸入液面以下,防止生成的气体从长颈漏斗下端逸出;
(4)某气体只能用D装置收集,则该气体可能具有的性质为:①能与空气反应;②密度与空气接近;
(5)因为氢气的密度比空气小,可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按气体流向,导管口连接顺序为:①③②。
故答案为:
(1)铁架台;
(2)2KClO32KCl+3O2↑;
(3)长颈漏斗的下端没有伸入液面以下;
(4)bc;
(5)①③②。
【点评】本考点主要考查了仪器的名称、气体的制取装置和收集装置的选择、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综合性比较强。气体的制取装置的选择与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的条件有关;气体的收集装置的选择与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有关。
23.(6分)焦炭与水蒸气在高温下反应,产物是一种俗称水煤气的气体燃料(其中不含甲烷),为确定水煤气的成分,某实验小组进行了如下探究:
【查阅资料】新鲜的鸡血遇一氧化碳变为樱桃红色。
【提出猜想】小组成员对水煤气的成分提出以下四种猜想:
猜想1:H2、CO2;猜想2:H2、CO;猜想3:CO、CO2;猜想4:H2、CO、CO2。
(1)请你说明猜想3不能成立的理由 反应物中含有氢元素,因此生成物中应该含有氢元素,而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中不含有氢元素 。
【实验探究】小组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探究。
【实验现象】通入水煤气后,澄清石灰水不变浑浊,新鲜鸡血变樱桃红色。
(2)由此可知,水煤气中不含 CO2 ,含有 CO (均填化学式)。
【继续实验】在B处点燃气体,然后用一个干冷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
(3)A处生石灰的作用是 吸收水蒸气 ,气体通过A后再在B处点燃时,观察到所罩烧杯的内壁 出现水珠 ,由此证明水煤气中含有H2,猜想 2 成立。
(4)由探究结果可知,焦炭与水蒸气在高温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H2O(气)CO+H2 。
【分析】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
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高温条件下碳和水蒸气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和氢气。
【解答】解:(1)猜想3不能成立的理由:反应物中含有氢元素,因此生成物中应该含有氢元素,而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中不含有氢元素。
故填:反应物中含有氢元素,因此生成物中应该含有氢元素,而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中不含有氢元素。
(2)澄清石灰水不变浑浊,说明水煤气中不含二氧化碳,新鲜鸡血变樱桃红色,说明水煤气中含有一氧化碳。
故填:CO2;CO。
(3)A处生石灰的作用是吸收水蒸气,气体通过A后再在B处点燃时,观察到所罩烧杯的内壁出现水珠,由此证明水煤气中含有H2,猜想2成立。
故填:吸收水蒸气;出现水珠;2。
(4)由探究结果可知,焦炭与水蒸气在高温下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2O(气)CO+H2。
故填:C+H2O(气)CO+H2。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四.计算题(共1小题,满分6分,每小题6分)
24.(6分)某补钙剂(有效成分为碳酸钙,其它成分不含钙元素)的说明中标明含钙量为30%.李琳同学为了检验该产品,取10 g补钙品放入100 g稀盐酸中,HCl与补钙品有效成分刚好完全反应(其它成分不与盐酸反应)。反应后剩余固体和液体的总质量比反应前减少了2.2g。求:
(1)补钙品中实际含钙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2)所用稀盐酸中溶质质量分数是多少?
(3)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多少?
【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过程中质量的减少是因为生成了二氧化碳,所以可以求算二氧化碳的质量,根据二氧化碳和对应的化学方程式求算碳酸钙和HCl的质量,进而求算对应的质量分数。
【解答】解:设补钙品中实际含钙的质量分数为x,碳酸钙的质量为y,生成的氯化钙的质量为z,所用稀盐酸中溶质质量分数为a。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得,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为2.2g。根据元素守恒结合化学方程式可得如下关系式:
Ca∽∽∽∽CaCO3+2HCl═CaCl2+H2O+CO2↑
40 100 73 111 44
10gx y 100ga z 2.2g
====
x=20%
y=5g
z=5.55g
a=3.65%
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00%≈5.4%
故答案为:
(1)20%;
(2)3.65%;
(3)5.4%。
【点评】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时,第一要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第二要使用正确的数据,第三计算过程要完整。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重庆市中考化学模拟试卷三套(附参考答案),共28页。
这是一份05,2023年重庆市合川区合阳中学中考化学模拟试卷3,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对宏观事实的解释错误的是,下列不属于溶液的是,下列化学用语与含义相符的是,下列排列顺序正确的是,下列实验方法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重庆市巴南区2024年中考化学模拟试卷附答案,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