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孟子》三章同步练习第1页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孟子》三章同步练习第2页
    还剩3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5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22 《孟子》三章综合与测试复习练习题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22 《孟子》三章综合与测试复习练习题,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综合题,文言文阅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对“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一句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指出了决定战争胜负的三要素。
    B. 在三者的比较中,强调“人和”是决定战争胜负的最关键的因素。
    C. 点明了本文的主题思想,明示了本文写作的目的。
    D. 在结构上总领全文。二,三两段和它是总分关系;第四段和它成递进关系。
    2.下边句子中加着重号的字不属于通假字的一项是(2分)( )
    A. 舜发于畎亩之中 B. 曾益其所不能 C. 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D. 入则无法家拂士
    3.下列句子中对划线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是焉得为大丈夫乎(怎么,哪里) B. 父命之(教导,训诲)
    C. 以顺为正者(正确) D. 一怒而诸侯惧(害怕)
    4.下面划线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A. 舜发于畎亩之中 野芳发而幽香
    B. 百里奚举于市 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
    C. 故天将将大任于是人也 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D. 入则无法家拂士 随风潜入夜
    5.下面选项与《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主旨相同的一项是( )
    A.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 B.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C. 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 D. 霜叶红于二月花
    6.下列句子节奏划分不当的一项是( )
    A. 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B. 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
    C. 人/恒过,然后/能改
    D. 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7.下列句子中加横线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帖,通“粘”,粘住。(《木兰诗》)
    B. 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阙,通“缺”,空缺。(《三峡》)
    C. 入则无法家拂士。 拂,通“弼”,辅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D. 属予作文以记之 属,通“嘱”,嘱托。(《岳阳楼记》)
    二、填空题
    8.
    (1) 选自 ,作者是 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________. 他和孔子齐名 ,世称”________同为________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是孟子和几位弟子共同撰写的 , 是孟子讲学游说言论的记录 .
    (2)“四书”指 : 和
    9.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划线词。
    ①环而攻之而不胜________
    ②兵革非不坚利也________
    ③委而去之________
    ④寡助之至________
    ⑤丈夫之冠也________
    ⑥与民由之________
    ⑦父命之________
    ⑧舜发于畎亩之中________
    ⑨人恒过,然后能改________
    ⑩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________
    10.理解课文,完成填空。
    (1)《富贵不能淫》一文探讨的是“________”的问题。景春提出观点,孟子反驳。景春认为,公孙衍、张仪是大丈夫,因为他们具有“________”的威力。而孟子则针锋相对,首先用一个反问句“________”否定景春的观点;紧接着用“________”作比,指出公孙衍、张仪的本质;接下来从正面提出自己心目中的大丈夫的标准:第一,“________”。第二,“________”。第三,“________”。这三条都做到了,才有资格叫大丈夫。
    (2)《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孟子主要讲了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________,二是________,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文中由个人升华到国家,论证“死于安乐”的道理的句子是________。
    三、综合题
    11.综合性学习。
    在我国,“仁”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请你参加“‘仁’文化的魅力”综合性学习。
    (源流追踪)
    (1)“仁”为会意字,甲骨文写作“ ”,从“人”从“二”,“均嫡庶,仁亲戚,则族业生旺之端也”中的“仁”便是用其本义:________;“(陛下)有仁民爱物之意”中“仁”义则引申为:________。
    (2)试根据下面的材料,概括“仁”包括哪些方面的思想内涵。
    ①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论语·学而》)
    ②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论语·乡党》)
    ③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百姓疾苦声。(郑燮《墨竹图题诗》)
    ④无伤也。是乃仁术也……君子之于禽兽也,见其生,不忍见其死……(《孟子·梁惠王上》)
    ⑤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孟子·尽心上》)
    (3)在9月28日“孔子文化节”到来之际,班级举办“‘仁’行世间”文化传承活动,请你提出一项倡议。
    四、文言文阅读
    1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太宗尝谓中书令岑文本①曰:“夫人虽禀定性,必须博学以成其道,A.亦犹蜃②性含水,待月光而水垂;木性怀火,待燧动而焰发;人性含灵,待学成而为美。是以苏秦③刺股 , 董生④垂帷。不勤道艺,则其名不立。”
    文本对曰:“夫人性相近,情则迁移,必须以学饬⑤情,以成其性。B.《礼》云:‘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所以古人勤于学问,谓之懿⑥德。”
    (节选自《贞观政要》)
    【注】①岑文本:唐太宗时宰相,文学家。②蜃:大蛤蜊,古人认为其性含水,月光出现时晶莹剔透。③苏秦:战国纵横家。④董生:即董仲舒,西汉政治家。⑤饬:整理。⑥懿:美好。
    (1)解释下列划线的词。
    ①苏秦刺股________
    ②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________
    (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夫人性相近,情则迁移,必须以学饬情,以成其性。
    (3)太宗和岑文本围绕同一个观点展开了对话。请分别写出A,B两个画线句子所运用的说理方法及其作用。
    13.阅读《富贵不能淫》一文,回答下列小题。
    ①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候惧,安居而天下熄。”
    ②孟子日:“是满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是焉得为大丈夫乎(怎么,哪里)
    B.往之女家(同“汝”,你)
    C.以顺为正者(准则,标准)
    D.与民由之(由于)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运用,属于使动用法的一项是( )
    A.父命之
    B.戒之曰
    C.独行其道
    D.贫贱不能移
    (3)下面对选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景春认为,公孙衍、张仪是真正的大丈夫,因为他们具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的威力。
    B.孟子“焉得”一语不仅仅是对景春所持观点的否定,也包含了对公孙衍、张仪之流的不屑和鄙视。
    C.孟子用“妾妇之道”与“公孙衍、张仪”作正反对比,他认为公孙衍、张仪这样的人算不上大丈夫。
    D.在孟子看来,大丈夫要讲仁德,守礼法,做事合乎道义;无论得志与否,都不能放弃自己的原则;更不能为富贵、贫贱、威武这些外部因素所迷乱、动摇、屈服。
    答案部分
    一、单选题
    1. C
    2. A
    3. C
    4. C
    5. C
    6. D
    7. A
    二、填空题
    8. (1)孟子, 告子下;孟子;孔孟;儒
    (2)大学;中庸;论语
    9. 围;泛指武器军备;放弃;极点;行冠礼;遵从;教导、训诲;兴起,指被任用;常常;了解、明白
    10. (1)何谓大丈夫;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是焉得为大丈夫乎;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2)造就人才;治理国家;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三、综合题
    11. (1)人人平等(或君民同视,平等对待);博爱、仁爱(或慈善、体恤)
    (2)示例:a.爱亲人 b.爱他人 c.爱民众 d.爱万物(或 a.亲亲 b.仁民 c.爱物;或 a.血缘之爱 b.人际之爱 c.物我之爱)
    (“仁”行世间)
    (3)示例:开展“仁”文化思想宣讲活动(或开展讲述古代“仁”人逸闻逸事活动,开展关于“仁”脉相承小论文征集活动,举办“‘仁’在身边”故事会,举行“仁”文化经典朗诵活动等)。
    四、文言文阅读
    12. (1)大腿;懂得道理(规律)
    (2)人的天性是相近的,但人的情趣可以随时变化,必须通过学习来驾驭情感,成就人的本性。
    (3)A句运用了类比说理,化抽象为具体,生动形象地论述了学习对于成就人的本性的重要性。B句运用了类比说理,从反面有力地论述了学习对于性情养成的重要性。
    13. (1)D
    (2)D
    (3)C

    相关试卷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课后测评: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课后测评,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翻译下列句子,根据课文内容填空,选择题,简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八年级上册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练习题:

    这是一份语文八年级上册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练习题,共4页。

    初中语文第六单元23 《孟子》三章富贵不能淫同步测试题: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第六单元23 《孟子》三章富贵不能淫同步测试题,共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注释默写,重点句子翻译,重点知识积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英语朗读宝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